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电容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4726发布日期:2021-10-09 13:4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电容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控面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电容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机界面的进步,触控界面已逐步在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产品的轻薄短小,使得生活中的电子设备变成了随身必备品。在产品中各式积体电路集缩在极小的空间中,在产品的设计及量产流程上,需面临各种生产环境的试链;而人类生活的环境千变万化,这些人机界面必需有极高的可靠度,才能满足在各种环境、甚至是严苛操作条件下的操作。
3.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逐渐取代键盘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界面上。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面发展越来越广,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器结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产品也越来越多,包括移动电话、卫星导航系统、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4.现今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分辨率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
5.触控显示面板依据触控元件与显示面板的整合度不同可大致区分为几大类型。触控元件制作于一载板上,再贴合于显示面板的外表面的类型(般称为外贴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整合度最低且厚度最大;触控元件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外表面的类型(一般称为整合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整合度较低且厚度较大;触控元件直接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内表面的类型(一般称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整合度较高且厚度较小。
6.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区,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交叉点的互电容处,由于连接驱动电极的金属(mo)线存在拐角,拐角附近的电荷密度较大,其附近的电场强度较强,易产生尖端效应,形成尖端放电,使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通过mo线短接,造成成品屏良率损失。
7.cn203149524u公开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个感测电极、多个导线以及一静电防护线。基板具有一触碰感应区以及一环绕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感测电极形成于触碰感应区。此些导线配置于第一布线区。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二布线区,其中静电防护线与此些导线彼此相邻,且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此些导线的线宽,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基板的板边的距离小于 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8.cn103150053a公开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静电防护结构,其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以及一跨接部,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其跨接于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以及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耦接至第一
和第二传输导线。
9.cn104267855a公开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一绝缘层上;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交错设置;以及一跨接桥,其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其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跨接桥还包括一尖端部,第二电极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该悬浮部与该尖端部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藉由悬浮部和尖端部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
10.以往的设计通过改造导电线路的形状,将有拐角的导电线路设计成直线形,去除了水平面方向的尖端,消除水平方向的静电放电。但是在截面方向,导电线路本身及与绝缘层之间的棱角处,存在尖端效应,仍易发生静电荷累积造成静电放电,这是一个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电容屏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导电线路梯形截面的底角角度,降低梯形截面方向的尖端曲率,同时增加绝缘层厚度,减少尖端效应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降低了触控面板的加工设计难度。
1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所述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表面包括触控区,所述的触控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状图案;所述的触控区上还设置有桥接线,所述的桥接线电性连通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
14.所述的桥接线包括梯形截面的导电线路,所述的导电线路的底面与基板贴合用于导通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所述的导电线路的外露表面依次层叠覆盖有绝缘层、传感器层和钝化层;所述的导电线路的梯形底角为50~60
°
,例如可以是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或60
°
,所述的绝缘层的厚度为例如可以是例如可以是
15.或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桥接线为直线形结构。
17.所述的导电线路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18.所述导电线路的梯形截面的底边长为2.5~3.5μm,例如可以是2.5μm、2.6μm、 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或3.5μ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9.所述的导电线路的梯形截面的高度为280~290nm,例如可以是280nm、 281nm、282nm、283nm、284nm、285nm、286nm、287nm、288nm、289nm或 290n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均为相同大小的菱形结构。
21.所述的触控区上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一排驱动电极组和至少一排接收电极组,所述的驱动电极组和接收电极组依次交替排布;所述的驱动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所述的接收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所述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2.所述的驱动电极组中包括的驱动电极与相邻的接收电极组中包括的接收电极交错分布,从而形成网格状图案。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的形状可选为菱形或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但并不意味着仅限于上述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首先需要根据触控屏幕的尺寸大小确定驱动电极的尺寸和形状,并调整相连两个驱动电极间的邻近对角的距离,以使驱动电极完全符合触控屏幕的尺寸大小,驱动电极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确定后,依据不同的电路布局而弹性设计接收电极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桥接线的两端分别接入相邻两个驱动电极相近的两个对角。
2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绝缘层和传感器层覆盖于导电线路的同时连通相邻的两个接收电极。
26.本实用新型限定了绝缘层覆盖于导电线路的外露表面,在这种限定范围下会出现两种可能产生的结构:(1)绝缘层只包覆于导电线路外周,与驱动电极、接收电极和基板完全不接触;(2)绝缘层整面铺设于驱动电极、接收电极和基板表面,并隔绝各导电线路与其相邻的接收电极。以上两种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还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的材质可选为二氧化硅或有机材料。
2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传感器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28.所述的导电线路的材料为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合金。
29.所述的金属为钼、铝或铬中的任意一种。
30.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钼、氧化铝或氧化铬中的任意一种。
3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电极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32.所述的接收电极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3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基板表面还包括非触控区,所述的非触控区围绕所述触控区。
3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屏,所述的电容屏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面板。
35.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容屏。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导电线路梯形截面的底角角度,降低梯形截面方向的尖端曲率,同时增加绝缘层厚度,减少尖端效应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降低了触控面板的加工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桥接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其中,1

触控区;2

非触控区;3

驱动电极;4

接收电极;5

绝缘层;6

导电线路;7

传感器层。
具体实施方式
41.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4.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所述的触控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基板表面包括触控区1,触控区 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电极3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4,驱动电极3和接收电极 4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状图案;触控区1上还设置有桥接线,桥接线电性连通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3。桥接线包括梯形截面的导电线路6,导电线路6的底面与基板贴合用于导通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3,导电线路的外露表面依次层叠覆盖有绝缘层5、传感器层7和钝化层,导电线路6的梯形底角为50~60
°
,绝缘层5的厚度为
45.桥接线为直线形结构,导电线路6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导电线路6的梯形截面的底边长为2.5~3.5μm,导电线路6的梯形截面的高度为280~290nm。
46.如图1所示,驱动电极3和接收电极4均为相同大小的菱形结构,触控区1 上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一排驱动电极3组和至少一排接收电极组,驱动电极3组和接收电极组依次交替排布;驱动电极3组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3,接收电极4组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接收电极4,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驱动电极3组中包括的驱动电极3与相邻的接收电极4组中包括的接收电极4交错分布,从而形成网格状图案。
47.如图2所示,桥接线的两端分别接入相邻两个驱动电极3相近的两个对角,绝缘层5和传感器层7覆盖于导电线路的同时连通相邻的两个接收电极4。
48.传感器层7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导电线路6的材料为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合金,其中,金属为钼、铝或铬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钼、氧化铝或氧化铬
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驱动电极3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接收电极4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49.基板表面还包括非触控区2,非触控区2围绕所述触控区1。
50.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