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7843发布日期:2021-10-30 10:1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时,使用者需长时间低头操作,容易感到不适。
3.此外,受限于笔记本电脑的结构与表面外观需求,在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分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散热机制,而影响其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活动件、一第二机体、一支撑件以及一连动机构。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活动件具有一第一侧与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第一侧枢接于第一部分。
5.第二机体通过一第一转轴枢接于第二侧。支撑件包括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通过一第二转轴枢接于活动件,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部分。
6.连动机构设置于活动件且包括一第一传动轮、一第二传动轮与一连动件,第一传动轮固定于第一转轴,第二传动轮固定于第二转轴,连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且连接于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其中,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开启时,活动件通过支撑件带动而抬升,且与第一机体之间产生一角度。
7.优选地,上述活动件包括输出输入单元。
8.优选地,上述输出输入单元是屏幕或喇叭。
9.优选地,上述连动机构设置于上述活动件的下表面。
10.优选地,上述连动件包括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
11.优选地,述第一传动轮包括第三齿部与第一凸轮部,上述第三齿部啮合于上述第一齿部,上述第一凸轮部邻接于上述第三齿部。
12.优选地,上述第二传动轮包括第四齿部与第二凸轮部,上述第四齿部啮合于上述第二齿部,上述第二凸轮部邻接于上述第四齿部。
13.优选地,上述第一齿部与上述第二齿部位于上述连动件的两端。
14.优选地,上述第二部分包括滑轨,上述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滑轨。
15.优选地,上述第二部分包括下凹部,以容纳上述滑轨、上述支撑件与上述连动机构。
16.优选地,上述连动机构还包括滑动座,固定于上述活动件的下表面,上述连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滑动座。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可利用支撑件抬升第二机体(例如屏幕),提供用户操作上的舒适度。其次,当第二机体向上开启时,活动件会由支撑件带动抬升,在第一机体的上表面与活动件之间产生一气流通道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与图2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盖合状态与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对应于图2的侧视示意图;
20.图4是放大显示图1中的支撑件与连动机构;
21.图5是放大显示图2中的支撑件与连动机构;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动机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23.图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图式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5.图1与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盖合状态与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对应于图2的侧视示意图。图中以一笔记本电脑为例。
26.如图1至图3所示,此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机体120、一第二机体140、一活动件150、一支撑件160与一连动机构180。第一机体120是此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分,第二机体140是此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
27.第一机体120具有一第一部分122与一第二部分124。活动件150具有一第一侧152与相对于第一侧152的一第二侧154。活动件150的第一侧152枢接于第一机体120的第一部分122,且用以盖合于第一机体120的第二部分124。活动件150的第二侧154则是通过一第一转轴170枢接于第二机体140。
28.一实施例中,活动件150的第一侧152一具有一枢接结构1522,第一机体120的第一部分122的上表面具有一凹槽1222,对应至此枢接结构1522。活动件150的第一侧152通过枢接结构1522与凹槽1222枢接于第一机体120的第一部分122。
29.一实施例中,此凹槽1222的开口1222a略为朝向第一机体120的后侧,也就是朝向第二部分124的方向,将活动件150的抬升角度限制在90度以内。
30.一实施例中,活动件150包括一输出输入单元以扩充电子装置100的功能。此输出输入单元可以是一喇叭、一屏幕或是一触摸板等。
31.请一并参照图4与图5。其中,图4是放大显示图1中的支撑件160与连动机构180。图5是放大显示图2中的支撑件160与连动机构180。图4与图5中隐藏活动件150以显示支撑件160与连动机构180的连接关系。
32.如图中所示,第一机体120的第二部分124具有一下凹部1242与一滑轨1244。此下凹部1242除了用以容纳滑轨1244,并可用以容纳支撑件160与连动机构180,以降低电子装置100处于盖合状态下的整体厚度。
33.支撑件160具有一第一端162与一第二端164。第一端162固定于一第二转轴175,且通过第二转轴175枢接于活动件150。第二端164则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1244。连动机构180设置于活动件150的下表面,且连动于第一转轴170与第二转轴175。如此,第一转轴170的转动动作即可通过连动机构180传递至第二转轴175,进而带动支撑件160旋转以抬升活
动件150。
34.当第二机体140相对于第一机体120开启时(也就是由图1的盖合状态转换为图2的开启状态),活动件150通过支撑件160带动而抬升,且与第一机体120之间产生一角度a1。一实施例中,角度a1介于0

60度之间。
35.请一并参照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动机构180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连动机构180包括一滑动座181、一第一传动轮182、一第二传动轮184与一连动件186。滑动座181固定于活动件150的下表面,且具有一滑槽1812。
36.第一传动轮182与第二传动轮184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动座181的两端,第一传动轮182固定于第一转轴170,第二传动轮184固定于第二转轴175。连动件186可移动地设置于滑动座181的滑槽1812内,且位于第一传动轮182与第二传动轮184之间,连动于第一传动轮182与第二传动轮184。
37.一实施例中,连动件186的两端朝向第一传动轮182与第二传动轮184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齿部1862与一第二齿部1864。第一传动轮182包括一第三齿部1822。第二传动轮184包括一第四齿部1842。
38.连动件186的第一齿部1862啮合于第一传动轮182的第三齿部1822,连动件186的第二齿部1864啮合于第二传动轮184的第四齿部1842,如此即可使第一传动轮182连动于第二传动轮184。
39.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182包括一第一凸轮部1824。第一凸轮部1824邻接于第三齿部1822,以限制连动件186的移动范围。类似于此,第二传动轮184可包括一第二凸轮部1844。第二凸轮部1844邻接于第四齿部1842以限制连动件186的移动范围。
40.通过调整第三齿部1822在第一传动轮182的占据范围,即可控制第一转轴170的可转动角度范围。通过调整第四齿部1842在第二传动轮184的占据范围,即可控制支撑件160的转动角度范围。
41.本实施例中,第一齿部1862与第二齿部1864的齿比相同,且齿距相同。如此,第一转轴170与第二转轴175就会有相同的转动角度与相同的转动方向。不过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此。
42.一实施例中,第一齿部1862与第二齿部1864的齿比可大于一,使第一转轴170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转轴175的转动角度。一实施例中,第一齿部1862的齿距与第二齿部1864的齿距也可不同。
43.请参照图7所示,图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20可包括一出风口126,位于第一机体120的后侧面。第一机体120也可包括一入风口128,位于第一机体120的第二部分124的上表面,对应于活动件150的位置。当电子装置100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件150盖合于第一机体120的第二部分124,遮蔽此入风口128,防止外部灰尘进入主机内部。当第二机体140向上开启时,活动件150由支撑件160带动旋转而在第一机体120的第二部分124的上表面与活动件150之间产生一气流通道,气流即可由此气流通道进入入风口128以提升散热效果。
4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100,可利用支撑件160与活动件150抬升第二机体140(例如屏幕),提供用户更舒适的使用角度。其次,当第二机体140向上开启时,支撑件160会带动活动件150向上抬升,而在第一机体120的第二部分124的上表面与活动件150之间产
生一气流通道以提升散热效果。
45.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撑件160并可有效抬升第二机体140与活动件150,减少第二机体140与活动件150之间的连接段差,当活动件150上设置副屏幕时,并有助于可改善副屏幕的视角,有效提升电子装置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4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