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电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4063发布日期:2021-12-29 17:2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电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穿戴电脑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大多将各种外设部件集成在一起,造成穿戴者佩戴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时的舒适性较差。特别是对于头戴式可穿戴智能设备,若其质量和体积较大,不仅造成头部负重较大,长期佩戴影响健康,还会影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电脑装置,包括第一可穿戴主体、主板、显示机构、摄像头、辅助电脑装置和第二可穿戴主体;
4.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适于佩戴在人体的头部,所述主板、所述显示机构和所述摄像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上,所述主板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所述显示机构和所述摄像头均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所述显示机构适于作为显示器及呈现虚拟键盘影像,所述摄像头适于采集与所述虚拟键盘影像对应的手指影像;
5.所述第二可穿戴主体适于穿戴至所述人体的腰部或腕部,所述辅助电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可穿戴主体上,所述辅助电脑装置适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信连接。
6.可选地,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包括闭合环状结构、不闭合环状结构或罩壳式结构。
7.可选地,所述可穿戴电脑装置还包括声音输出装置和声音采集装置,所述声音输出装置和所述声音采集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上,且所述声音输出装置和所述声音采集装置均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
8.可选地,所述声音输出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声音采集装置包括麦克风,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麦克风和所述扬声器对应的声音传输孔,和/或,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的外壁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插接外置式的耳机和/或所述麦克风。
9.可选地,还包括手部触觉反馈装置,所述手部触觉反馈装置包括第三可穿戴主体、触感反馈装置和处理芯片,所述第三可穿戴主体至少适于佩戴至手的五指上,所述触感反馈装置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电脑装置通信连接,所述触感反馈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可穿戴主体手心侧的指尖位置。
10.可选地,所述可穿戴电脑装置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上或所述第二可穿戴主体上,所述电源装置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副电池均与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或所述第二可穿戴主体可拆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主板还包括运算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声音处理装置、存储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电源装置、所述运算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声音处理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和所述散热装置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上。
12.可选地,所述可穿戴电脑装置还包括遮光机构,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前面,所述遮光机构与所述显示机构转动连接,或,所述遮光机构与所述显示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遮光机构适于遮挡所述显示机构。
13.可选地,所述显示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显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部连接,所述显示部为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
14.所述遮光机构包括第二连接部与遮光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遮光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或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所述遮光部适于遮挡所述显示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的开口朝上,所述扩展接口的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扩展接口的开口处用于插接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可穿戴主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的开口朝上,所述扩展接口的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扩展接口的开口处用于插接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电脑装置包括第一可穿戴主体和第二可穿戴主体,将辅助电脑装置设置在第二可穿戴主体上,只在第一可穿戴主体上集成必要的实现虚拟鼠标键盘的摄像头和显示机构,既能保障头戴部分的核心功能不减少,又可以尽量减小可穿戴电脑装置头戴部分的重量,提高佩戴和使用者的舒适性,也可以进一步保障头戴部分的佩戴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电脑装置的整体穿戴效果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可穿戴主体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采集手指影像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光机构与第一可穿戴主体转动连接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遮光机构挡在显示机构前方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光机构与显示机构转动连接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光机构与显示机构可拆卸连接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有外置装置的可穿戴电脑装置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可穿戴主体的俯视图;
27.图10为图9中a

a方向的剖面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可穿戴主体的俯视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感反馈装置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发射装置分布及其与处理芯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第一可穿戴主体;11

扩展接口;111

遮盖;112

标识;2

显示机构; 21

第一连接部;22

显示部;24

被夹部;3

遮光机构;31

第二连接部;32
‑ꢀ
遮光部;33

夹持部;4

枢接
轴;51

主板;52

声音采集装置;53

声音输出装置;61

处理芯片;62

触感反馈装置;63

红外发射装置;7

摄像头;8

第二可穿戴主体;9

外置装置;91

第二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4]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中x方向表示前方,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方;y方向表示左方,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右方;z方向表示上方,与 z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方。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35]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电脑装置。该可穿戴电脑装置可完全替代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使用。该可穿戴电脑装置包括第一可穿戴主体1、主板51、显示机构2、摄像头7、辅助电脑装置和第二可穿戴主体8。其中,第一可穿戴主体1适于佩戴在人体的头部;主板 51、显示机构2和摄像头7均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主板51包括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显示机构2和摄像头7均与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显示机构2适于作为显示器及呈现虚拟键盘影像,摄像头7适于采集与虚拟键盘影像对应的手指影像;第二可穿戴主体8适于穿戴至人体的腰部或腕部,辅助电脑装置设置在第二可穿戴主体8上,辅助电脑装置适于与第一通信装置通信连接。示例地,辅助电脑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通信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辅助电脑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线有线通信连接;辅助电脑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通信连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辅助电脑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蓝牙、4g或5g无线网络等进行无线通信连接。辅助电脑装置可以包括常规电脑装置的主要模块,例如运算、存储、声音/图像处理、电源等模块。
[0036]
显示机构2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前面。当使用者佩戴上第一可穿戴主体1后,显示机构2位于人眼的前方,使得人眼可以看到显示机构2的显示区域。显示机构2既可以作为电脑显示器使用,又可以作为智能眼镜使用。并且,还可以作为显示虚拟鼠标和键盘的显示屏幕。摄像头7可以捕获含有用户的手指的图像,中央处理装置或者辅助电脑装置具有特征提取功能和手势模式匹配功能,可以识别手指的动作并与显示机构2呈现的虚拟键盘匹配以生成中央处理装置或辅助电脑装置的虚拟键盘输入操作。
[0037]
可选地,第一可穿戴主体1包括闭合环状结构、不闭合环状结构或罩壳式结构。示例地,第一可穿戴主体1为闭合环状结构,即第一可穿戴主体1 的俯视图为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闭合的圆环或椭圆环(这里的圆环或椭圆环应做广义的理解)。第一可穿戴主体1也可以为非闭合的环状结构,即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俯视图为具有开口的弧形或者曲线型结构。当然,第一可穿戴主体1也可以是罩壳式的机构,例如头盔式样的。此外,第一可穿戴主体1也可以是眼镜腿式样的结构,以实现佩戴在头上的目的。
[0038]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电脑装置包括第一可穿戴主体1和第二可穿戴主体8,将辅助电脑装置设置在第二可穿戴主体8上,只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集成必要的实现虚拟鼠标键盘的摄像头7和显示机构2,既能保障头戴部分的核心功能不减少,又可以尽量减小可穿戴电脑装置头戴部分的重量,提高佩戴者和使用者的舒适性,也可以进一步保障头戴部分的佩
戴可靠性。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可穿戴主体1可以佩戴在人体头部,采用虚拟键盘鼠标实现人机交互,可以真正做到随时办公,在任何场景中都能及时处理需要使用电脑处理的任务。且本实施例的可穿戴电脑装置携带方便。
[0039]
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可穿戴电脑装置还包括声音输出装置53和声音采集装置52。声音输出装置53和声音采集装置52均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且声音输出装置53和声音采集装置52均与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一可穿戴主体1设有多个容置腔。声音输出装置53、声音采集装置52和第一通信装置分别插接在与其匹配的容置腔内。
[0040]
声音输出装置53包括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左右两侧的两个扬声器,扬声器的位置与人耳的位置靠近。声音采集装置52包括至少一个麦克风。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麦克风和扬声器对应的声音传输孔。第一可穿戴主体1外部的声音可以通过声音传输孔送到声音采集装置52,声音输出装置53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声音传输孔传播到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外部。
[0041]
或者,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该连接孔用于插接外置式的耳机和/或麦克风。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多个连接孔,以分别供外置式的耳机和麦克风插接。
[0042]
较佳地,第二可穿戴主体8为柔性材质,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变化弯曲形状。第二可穿戴主体设有至少一个容置腔,辅助电脑装置设置在容置腔内,容置腔的形状适于依第二可穿戴主体8的形状改变。为适应容置腔的形状变化,辅助电脑装置设置为具有柔性的结构,即辅助电脑装置可以弯曲或弯折一定角度。本实施例的第二可穿戴主体8能够较好的适用不同体型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0043]
较佳地,可穿戴电脑装置还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设置在第二可穿戴主体8上。电源装置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主电池和副电池均与第二可穿戴主体8可拆卸连接。主电池和副电池可以同时都装配在第二可穿戴主体8上使用,也可以仅装配其中的一个电池使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的各类装置的供电,也会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设置电池装置。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的电池装置也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主电池和副电池均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可拆卸连接。
[0044]
由于可穿戴电脑装置需要佩戴在人体上使用,因此重量太大会影响使用体验,设置主电池和副电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电池在整个可穿戴电脑装置中的重量占比较大,因此设置两个相对较小容量的电池,可以有效减小每个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在使用主电池的时候,副电池可以进行充电或闲置,当主电池没电的时候,可以装配上副电池,而将主电池拿下来充电。如此,不仅不影响可穿戴电脑装置的续航时间,也可以有效减小第一可穿戴主体1或第二可穿戴主体8的载重。
[0045]
较佳地,辅助电脑装置包括运算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声音处理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存储装置和散热装置。电源装置、运算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声音处理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存储装置和散热装置根据重量均匀分布在第二可穿戴主体8上。同理,主板还可以包括运算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声音处理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存储装置和散热装置。电源装置、运算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声音处理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存储装置和散热装置根据重量均匀分布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如图3

图5所示,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还设有遮光机构3,遮光机构3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前面。遮光机构3与显示机构2可转动连
接,或,遮光机构3与显示机构2可拆卸连接。当然,遮光机构3也可以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转动连接,或,遮光机构3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可拆卸连接。
[0046]
上述遮光机构3的多种连接形式,均为了实现一个目的: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可以将遮光机构3遮挡在显示机构2的前面,在另一些使用场景下,可以将遮光机构3从显示机构2的前面移开。这样极大的扩展了显示机构2 的使用功能和应用场景。例如,在使用者需要使用可穿戴电脑装置的vr(vr: virtual reality)功能时,可以将遮光机构3设置在显示机构2的前面,则人眼无法看到现实的场景,从而提升使用者的沉浸感;当使用者需要进行ar (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体验或者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 体验时,可以将遮光机构3从显示机构2的前方移开,从而将显示机构2展示的虚拟影像与显示场景结合;当单纯使用本技术可穿戴电脑装置的办公电脑功能时,也可以将遮光机构3设置在显示机构2的前面,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0047]
具体地,显示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部21、显示部22和光学装置23,显示部22包括镜片,显示部22可作为可穿戴电脑装置的显示屏。显示部22为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光学装置2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1上,光学装置23可以为光波导或者激光束扫描装置。
[0048]
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连接,第一连接部21的另一端与显示部22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显示部2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的取值范围满足45
°
≤a≤135
°
,较佳地,第一夹角a=90
°

[0049]
遮光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部31与遮光部32。其中,遮光部32为黑色不透光材质,当然,其他深色或浅色不透光的材质也可。第二连接部31的一端连接遮光部32,第二连接部31与遮光部3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的取值范围满足45
°
≤β≤135
°
,较佳地,第二夹角β=90
°

[0050]
以第一可穿戴主体1为闭合的环状结构为例。示例地,遮光机构3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转动连接。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枢接轴4。枢接轴4的一端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31与枢接轴4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部31通过枢接轴4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铰接。这样,第二连接部31可以带动遮光部32绕枢接轴4转动,并使遮光部 32转动至显示部22前面。
[0051]
参考图6所示,示例地,枢接轴4也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1上,第二连接部31与枢接轴4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一连接部21 铰接。
[0052]
参考图7所示,示例地,遮光机构3与显示机构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遮光机构3包括夹持部33与遮光部32,夹持部33与遮光部3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上设有被夹部24,夹持部33可以夹紧被夹部24,以实现遮光机构3与显示机构2的可拆卸连接。当然,也可以将被夹部24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从而实现遮光机构3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可拆卸连接。
[0053]
如图8所示,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可穿戴电脑装置的第二可穿戴主体8 还可以变形为外置装置9。外置装置9为便携式箱体结构。例如,外置装置9 为一个小型手提箱或者背包。电脑装置设置在外置装置9内。外置装置9可有效分担人体的载重,提高使用者佩戴可穿戴电脑装置的舒适感。外置装置9 通过第二连接线91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连接。当然,外置装置9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蓝牙等无线通讯方式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通信。
[0054]
如图9所示,较佳地,为扩展可穿戴电脑装置的功能和使用场景,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扩展接口11,以便连接多种类型的外设。扩展接口11的开口朝上,扩展
接口11的内置一端连接第一通信装置,扩展接口11的开口处用于插接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可以为存储类设备,例如硬盘;也可以为功能性设备,例如音视频播放装置或者声音、图像的采集装置等。
[0055]
本实施例的头戴式电脑装置的扩展接口11便于插接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方便扩展头戴式电脑装置的使用功能,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拔下,提高头戴式电脑装置携带的便携性。并且扩展接口11设置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顶部,扩展接口11的开口朝上,则扩展接口11的深度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一可穿戴主体1可以做到足够轻薄,提高头戴式电脑装置佩戴者的舒适感。并且,由于第一可穿戴主体1佩戴在人体头部,因此第一可穿戴主体1较佳的佩戴方式为从上至下套设在头部,这样从顶部的扩展接口11插接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时,第一可穿戴主体1可提供较好承受力,便于佩戴者在不摘下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情况下,能够单手方便操作。
[0056]
具体地,扩展接口11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扩展接口11可以为usb接口、 scsi接口(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midi接口(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pci接口、 i

link接口(四针ieee1394接口)、sata接口或光纤通道接口等任意接口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即,多个扩展接口11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口形式仅为示例性列举,扩展接口11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0057]
可选地,扩展接口11的开口为矩形。该矩形的长边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 围拢所形成的环形(俯视的情况下,第一可穿戴主体1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的半径垂直。为便于理解,我们以第一可穿戴主体1为闭合环形结构为例,扩展接口11的长边与闭合环形结构的半径垂直。以上设计,便于保障第一可穿戴主体1可以做到尽量轻薄。
[0058]
可选地,多个扩展接口11均为usb接口。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设有与 usb接口匹配的插头。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为以下功能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 360度全景摄像装置、热成像摄像装置、夜视摄像装置、复眼摄像装置、阵列摄像装置、变焦摄像装置、tof摄像装置和slam装置。从而帮助本实施例的头戴式电脑装置实现一般影像的采集、热成像、夜视、全景拍照和多传感融合等功能。用户可根据场景或者需求,将不同功能的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插入扩展接口11,随插即用,系统会自动侦测插入的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并启用该功能。
[0059]
如图10所示,较佳地,扩展接口11的开口处设有遮盖111,遮盖111的一侧边沿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弹性连接。当不需要使用扩展接口11的时候,可以将遮盖111覆盖在扩展接口11的开口处;当需要使用扩展接口11的时候,可以将遮盖111从扩展接口11的开口处移开。由于遮盖111的一侧边沿与第一可穿戴主体1弹性连接,因此,即使将遮盖111拿开,遮盖111也是挂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的,无需另外存放。遮盖111具有一定弹性,可与扩展接口11密封配合,例如遮盖111为橡胶材质。遮盖111的底部可以插入扩展接口11内,并与扩展接口11的内壁密封贴合。遮盖111的顶部覆盖面积稍大于扩展接口11的开口面积,这样可以将扩展接口11的顶部缝隙全部覆盖。进一步地,遮盖111的顶部表面为球面凸起,便于液体从遮盖111顶部流下来。
[0060]
由于第一可穿戴主体1需佩戴在人体的头部使用,因此开口向上的扩展接口11容易进水或进灰。设置遮盖111可以减少灰尘或液体进入扩展接口11,另一方面可提高整个可穿戴电脑装置防雨防水性能,便于可穿戴电脑装置的便携式使用和多环境中使用。
[0061]
较佳地,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外侧壁设有标识112,标识112设置在扩展接口11的旁边,且标识112与扩展接口11一一对应。这些标识112便于佩戴可穿戴电脑装置的使用者找到并区分不同的扩展接口11。具体地,标识112 为相对于第一可穿戴主体1外侧壁的凸起结构。这些凸起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扩展接口11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例如方形的凸起结构、圆形的凸起结构或者三角形的凸起结构;这些凸起结构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扩展接口11设置为不同的数量,例如,每个扩展接口11对应一组不同数量的圆形凸起结构。这样,佩戴者在不摘下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指触摸标识112找到需要使用的特定扩展接口11。
[0062]
如图11所示,较佳地,扩展接口11为扇形孔,且该扇形孔的圆心落在第一可穿戴主体1围拢所形成的环形的轴心线上。具有电子元件的装置设有插头,插头的形状与扇形孔匹配,以使插头可以插入扩展接口11内。该设计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可穿戴主体1的厚度。
[0063]
如图12所示,较佳地,还包括手部触觉反馈装置,手部触觉反馈装置包括第三可穿戴主体、触感反馈装置62和处理芯片61,第三可穿戴主体至少适于佩戴至手的五指上。触感反馈装置62与处理芯片61电连接,处理芯片61 与电脑装置通信连接,触感反馈装置62设置在第三可穿戴主体手心侧的指尖位置。触感反馈装置62包括五个,每个触感反馈装置62与一个第三可穿戴主体的手指的指肚位置对应。触感反馈装置62用于给用户手指提供刺激来形成触感的反馈,提升虚拟场景及手势识别应用的沉浸感。
[0064]
当可穿戴电脑装置的用户在使用可穿戴电脑装置的虚拟键盘功能时,摄像头7可以捕获含有用户的手指的图像,电脑装置具有特征提取功能和手势模式匹配功能,可以识别手指的动作并与显示机构2呈现的虚拟键盘匹配以生成电脑装置的虚拟键盘输入操作。同时,电脑装置将识别出的发出动作的手指信息传递给处理芯片61,处理芯片61控制每个触感反馈装置62是否提供触感反馈。
[0065]
示例地,触感反馈装置62可以为电极,通过处理芯片61控制电极模拟按压、震动等触感或直接输出微电流来刺激手指形成触感反馈。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感反馈装置62还可以是压电感测装置,通过处理芯片61控制压电感测装置来刺激用户手指以形成对手指的触感反馈。
[0066]
可选地,第三可穿戴主体上还设有红外发射装置63,红外发射装置63和处理芯片61电连接。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设有红外接收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红外接收装置与电脑装置通信连接。红外发射装置63设置在第三可穿戴主体手背侧的指尖位置,红外发射装置63包括五个,每个红外发射装置63与一个第三可穿戴主体的手指对应。可以将5个红外发射装置63 设置为发射不同波长的红外光,当红外接收装置捕捉到红外发射装置63的红外光时,可借此分类识别具体哪个手指发出动作。
[0067]
红外接收装置将捕捉到的用户手指动作信息传递给电脑装置,电脑装置根据手指动作信息向处理芯片61发送控制指令,处理芯片61据此控制触感反馈装置62来刺激用户手指以形成对手指的触感反馈。
[0068]
第三可穿戴主体上还设有第二电源装置,触感反馈装置62、处理芯片61 和红外发射装置63均与第二电源装置电连接,由第二电源装置为手部触觉反馈装置供电。或者,触感反馈装置62、处理芯片61和红外发射装置63通过电源线连接至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第一可穿戴主体1上设有第三电源装置,由第三电源装置为手部触觉反馈装置供电。
[0069]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