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

文档序号:27349919发布日期:2021-11-10 08:5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安全性和准确性较高,在小区门禁处有着越来越多的使用。
3.人脸识别技术,需要通过摄像头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现有的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在使用时,其摄像头固定安装,当不需要进行人脸采集时,摄像头依旧暴露在外,使得摄像头容易与外部物体发生磕碰,从而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使用寿命的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的防护罩;人脸识别用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通过弹性连接机构弹性连接在防护罩内;地面驱动机构,所述地面驱动机构与立柱连接,且地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人脸识别用摄像头运动。
7.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防护罩内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多个拉簧,拉簧的上端与在防护罩的上端内壁连接;所述人脸识别用摄像头安装造安装板的下表面。
8.优选的,所述地面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罩,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固定罩,固定罩内滑动连接有匹配设置的顶板,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负压气囊的上端,负压气囊的下端与固定罩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多个弹簧,弹簧的下端与固定罩的内底壁连接;所述负压气囊连接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罩和防护罩并连接有施压气囊;所述施压气囊的上端与防护罩的上端内壁连接,施压气囊的下端与安装板的上表面连接,且施压气囊的外表面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安装有安全阀。
9.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下端位于人脸识别用摄像头的下方,且固定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珠。
10.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弹性连接有活动门机构。
11.优选的,所述活动门机构包括活动门,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开口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门,活动门的自由端远离立柱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涡卷式发条弹簧的一端,涡卷式发条弹簧的另一端与防护罩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顶板连接有鞋底消毒机构。
13.优选的,所述鞋底消毒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
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棉质消毒垫。
14.优选的,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板,具体是,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端开口的u型框,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u型框内。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用摄像头不使用时,人脸识别用摄像头进入到防护罩内,通过防护罩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进行防护,减小人脸识别用摄像头损坏的几率,从而减小人脸识别用摄像头损坏的几率,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17.2、本实用新型进行人脸识别时,人员必须站立在顶板上,此时通过鞋底消毒机构可以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鞋底从外部携带的细菌进入到小区内,从而有利于防疫。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地面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鞋底消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的防护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防护罩;2、活动门机构;21、活动门;22、涡卷式发条弹簧;3、立柱;4、鞋底消毒机构;41、凹槽;42、棉质消毒垫;43、支撑板;5、地面驱动机构;51、顶板;52、固定罩;53、弹簧;54、负压气囊;55、施压气囊;56、连接管;57、安全阀;6、人脸识别用摄像头;7、弹性连接机构;71、拉簧;72、安装板;8、滚珠;9、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系统包括:立柱3,所述立柱3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的防护罩1;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所述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通过弹性连接机构7弹性连接在防护罩1内;地面驱动机构5,所述地面驱动机构5与立柱3连接,且地面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运动。
25.需要说明: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可以对人脸进行识别,当不需要对人脸进行识别时,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进入到防护罩1内,通过防护罩1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进行防护,减小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损坏的几率,从而减小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损坏的几率,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26.还需要说明:当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需要使用时,人员站立在地面驱动机构5上,通过地面驱动机构5驱动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向下运动,进而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从防护罩1内滑出,使得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可以正常使用。
27.参考图4所示,所述弹性连接机构7包括安装板72,所述防护罩1内滑动连接有安装板72,安装板72的上表面连接有多个拉簧71,拉簧71的上端与在防护罩1的上端内壁连接;所述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安装造安装板72的下表面。
28.需要说明:当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不需要使用时,拉簧71处于不受力状态,此时,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完全位于防护罩1内,通过防护罩1可以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进行防护;当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使用时,通过地面驱动机构5使得拉簧72被拉伸,此时,安装板71和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均向下运动,使得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从防护罩1内滑出。
29.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地面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罩52,所述立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固定罩52,固定罩52内滑动连接有匹配设置的顶板51,顶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负压气囊54的上端,负压气囊54的下端与固定罩52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板51的下表面连接多个弹簧53,弹簧53的下端与固定罩52的内底壁连接;所述负压气囊54连接连接管56的一端,连接管56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罩52和防护罩1并连接有施压气囊55;所述施压气囊55的上端与防护罩1的上端内壁连接,施压气囊55的下端与安装板72的上表面连接;且施压气囊55的外表面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安装有安全阀57。
30.需要说明:当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人员站立在顶板51上,在人员体重的作用下,挤压负压气囊54和弹簧53,使得负压气囊54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56进入到施压气囊55内,施压气囊55充气膨胀,从而使得拉簧72伸长,从而使得安装板71和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均向下运动,使得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从防护罩1内滑出,使得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可以正常使用;
31.还需要说明:当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人员不再站立在顶板51上,在负压气囊54不再被挤压,在拉簧72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施压气囊55内的气体可以进入到负压气囊54内,此时,安装板71和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均向上运动,使得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重新进入到防护罩1内,通过防护罩1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进行防护;
32.还需要说明:当人员的体重过大时,负压气囊54的形变量增加,使得进入到施压气囊55内的气体增加,当施压气囊55内的压力大于安全阀57的阈值时,此时安全阀57开启,通过安全阀57可以排出施压气囊55内的气体,避免施压气囊55内压力过大,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体重的人员,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33.参考图4所示,所述安装板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下端位于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的下方,且固定柱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珠8。
34.需要说明:滚珠8可以相对于固定柱9转动。
35.参考图1所示,所述防护罩1弹性连接有活动门机构2。
36.需要说明:通过活动门机构2可以对防护罩1的下端开口进行遮挡,从而提高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减小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损坏的几率。
37.参考图1所示,所述活动门机构2包括活动门21,所述防护罩1的下端开口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门21,活动门21的自由端远离立柱3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涡卷式发条弹簧22的一端,涡卷式发条弹簧22的另一端与防护罩1固定连接。
38.需要说明:通过涡卷式发条弹簧22使得活动门21可以相对于防护罩1弹性转动,当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需要使用时,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和安装板71向下运动,带动固定柱9和滚珠8同步向下运动,由于固定柱9的下端位于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的下方,滚珠8先与活动门21接触,通过滚珠8推动活动门21,使得活动门21开启,使得活动门21可以与立柱3平行,避免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造成干扰;当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不需要使用时,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和安装板71向上运动,在涡卷式发条弹簧22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活动门21遮挡
防护罩1的下端开口,从而提高对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减小人脸识别用摄像头6损坏的几率
39.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顶板51连接有鞋底消毒机构4。
40.需要说明:当进行人脸识别时,人员必须站立在顶板51上,此时通过鞋底消毒机构4可以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鞋底从外部携带的细菌进入到小区内,从而有利于防疫。
41.参考图3所示,所述鞋底消毒机构4包括支撑板43,所述顶板51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板43,支撑板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棉质消毒垫42。
42.需要说明:棉质消毒垫42可以吸附消毒液,当人员站立在顶板51上时,人员鞋底与棉质消毒垫42上的消毒液接触,通过消毒液对人员鞋底进行消毒,有利于防疫。
43.参考图3所示,所述顶板51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板43,具体是,所述顶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端开口的u型框,所述支撑板43滑动连接在u型框内。
44.需要说明:通过拉动支撑板43,使得支撑板43可以u型框内滑出,从而支撑板43可以与顶板51分离,有利于对棉质消毒垫42和支撑板43的清理与更换,减小装置的使用难度。
45.参考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4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41,且棉质消毒垫42开设有与凹槽41对正的避让孔。
46.需要说明:通过凹槽41和避让孔方便操作人员拉动支撑板43。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