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4787发布日期:2022-05-18 00:3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业务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


背景技术:

2.绩效评估是对于绩效进行评估的工作,绩效评估是企业与公司内最为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通过绩效评估,可对于一段时间内,公司整体经营情况、个人的具体业绩情况进行快速全面的了解,以便于企业进行后续的一些经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
3.现如今针对公司投入和产出指标,细分供电单位、子公司、支撑单位以及市场化单位,从效率、效能、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基于“效率、效益、效果”的经营资源投入产出效能评估,旨在从不同维度反映不同层级、不同业务差异化的动静态经营状态,为了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供辅助决策支撑,亟待需要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针对公司投入和产出指标,细分供电单位、子公司、支撑单位以及市场化单位,从效率、效能、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基于“效率、效益、效果”的经营资源投入产出效能评估,旨在从不同维度反映不同层级、不同业务差异化的动静态经营状态,为了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供辅助决策支撑,需要一种良好的绩效评估方法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6.s1、选择一段时间,将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导出;
7.s2、对于经营状况数据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区分出来,并利用字母对不同的经营业务进行编号;
8.s3、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9.s4、建立投入产出应用;
10.s5、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
11.s6、构建业务经营价值地图;
12.s7、建立业务资源投入诊断模型;
13.s8、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分析;
14.s9、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差异定位分析;
15.s10、进行业务关键指标展示;
16.s11、对于业务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s1中,选择一段时间,将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导出,时间段为3-6个月。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s3中,采用多位角度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效能指标进行细化,构建效能指标体系,根据细化指标在指标体系上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s4中,进行资产组层面、项目层面的投入产出效能评估,运用效能评估结果,实现项目立项指导、前期投资规模分配工作支撑及项目实施成效、资金利用率数据跟踪,当资金利用率低于65%时,自动将情况快速上报。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s5中,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选取业务要素和业务产出指标,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支持数据分析报告自动生成。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6.所述s6中,构建业务经营价值地图,引入外部环境数据,围绕公司投入业务要素和产出指标,动态分析各级单位投入业务产出变化。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8.所述s7中,建立多层级贯通的全要素业务资源投入诊断评价模型,以分析体系构建为依托,提出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建立业务资源诊断评价模型,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
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0.所述s8中,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分析,构建对公司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效能指数各地市同比排名、效能年度趋势变化、五力要素指标体系功能,产生对比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内包括对于业务的改进意见,对于分析结构进行周期性的反馈,反馈周期为10-15天。
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2.所述s9中,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差异定位分析,基于s8中的对比分析的结果,直观展示业务效能差异原因,得到待提升指标,为业务效能提升提供方向。
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4.所述s10中,进行业务的核心关键指标展示,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所述s11 中,对于业务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与较差。
3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6.本发明中,通过在内设置有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可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同时数据分析报告也可自动生成,可使整体业务框架变得较为清晰,同时,业务框架可与多维度业务经营相互结合,实现业务与业务经营的联动,为后续的业务评价做了良好且有效地铺垫,同时在内设置有业务资源投入诊断模型,能够良好分析体系构建,形成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从而有利于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提高后续业务评估的准确度与契合度,提高该模型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设置有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与定位分析过程,可对于不同业务之间的更多指标进行比较评估,使评估结果更加全
面,同时在内设置有实时跟踪反馈模块,可定期对于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反馈,使信息能够得到实时更新,使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1
3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40.s1、选择一段时间,将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导出,时间段为3个月;
41.s2、对于经营状况数据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区分出来,并利用字母对不同的经营业务进行编号;
42.s3、采用多位角度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效能指标进行细化,构建效能指标体系,根据细化指标在指标体系上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43.s4、进行资产组层面、项目层面的投入产出效能评估,运用效能评估结果,实现项目立项指导、前期投资规模分配工作支撑及项目实施成效、资金利用率数据跟踪,当资金利用率低于65%时,自动将情况快速上报;
44.s5、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选取业务要素和业务产出指标,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支持数据分析报告自动生成;
45.s6、构建业务经营价值地图,引入外部环境数据,围绕公司投入业务要素和产出指标,动态分析各级单位投入业务产出变化;
46.s7、建立多层级贯通的全要素业务资源投入诊断评价模型,以分析体系构建为依托,提出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建立业务资源诊断评价模型,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
47.s8、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分析,构建对公司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效能指数各地市同比排名、效能年度趋势变化、五力要素指标体系功能,产生对比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内包括对于业务的改进意见,对于分析结构进行周期性的反馈,反馈周期为10天;
48.s9、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差异定位分析,基于s8中的对比分析的结果,直观展示业务效能差异原因,得到待提升指标,为业务效能提升提供方向;
49.s10、进行业务的核心关键指标展示,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
50.s11、对于业务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与较差。
5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设置有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可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同时数据分析报告也可自动生成,可使整体业务框架变得较为清晰,同时,业务框架可与多维度业务经营相互结合,实现业务与业务经营的联动,为后续的业务评价做了良好且有效地铺垫。
52.实施例2
5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54.s1、选择一段时间,将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导出,时间段为4个月;
55.s2、对于经营状况数据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区分出来,并利用字母对不同的经营业务进行编号;
56.s3、采用多位角度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效能指标进行细化,构建效能指标体系,根据细化指标在指标体系上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57.s4、进行资产组层面、项目层面的投入产出效能评估,运用效能评估结果,实现项目立项指导、前期投资规模分配工作支撑及项目实施成效、资金利用率数据跟踪,当资金利用率低于65%时,自动将情况快速上报;
58.s5、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选取业务要素和业务产出指标,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支持数据分析报告自动生成;
59.s6、构建业务经营价值地图,引入外部环境数据,围绕公司投入业务要素和产出指标,动态分析各级单位投入业务产出变化;
60.s7、建立多层级贯通的全要素业务资源投入诊断评价模型,以分析体系构建为依托,提出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建立业务资源诊断评价模型,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
61.s8、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分析,构建对公司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效能指数各地市同比排名、效能年度趋势变化、五力要素指标体系功能,产生对比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内包括对于业务的改进意见,对于分析结构进行周期性的反馈,反馈周期为12天;
62.s9、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差异定位分析,基于s8中的对比分析的结果,直观展示业务效能差异原因,得到待提升指标,为业务效能提升提供方向;
63.s10、进行业务的核心关键指标展示,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
64.s11、对于业务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与较差。
65.本实施例中,在内设置有业务资源投入诊断模型,能够良好分析体系构建,形成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从而有利于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提高后续业务评估的准确度与契合度,提高该模型的使用效果。
66.实施例3
6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68.s1、选择一段时间,将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导出,时间段为5个月;
69.s2、对于经营状况数据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区分出来,并利用字母对不同的经营业务进行编号;
70.s3、采用多位角度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效能指标进行细化,构建效能指标体系,根据细化指标在指标体系上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71.s4、进行资产组层面、项目层面的投入产出效能评估,运用效能评估结果,实现项目立项指导、前期投资规模分配工作支撑及项目实施成效、资金利用率数据跟踪,当资金利
用率低于65%时,自动将情况快速上报;
72.s5、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选取业务要素和业务产出指标,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支持数据分析报告自动生成;
73.s6、构建业务经营价值地图,引入外部环境数据,围绕公司投入业务要素和产出指标,动态分析各级单位投入业务产出变化;
74.s7、建立多层级贯通的全要素业务资源投入诊断评价模型,以分析体系构建为依托,提出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建立业务资源诊断评价模型,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
75.s8、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分析,构建对公司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效能指数各地市同比排名、效能年度趋势变化、五力要素指标体系功能,产生对比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内包括对于业务的改进意见,对于分析结构进行周期性的反馈,反馈周期为14天;
76.s9、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差异定位分析,基于s8中的对比分析的结果,直观展示业务效能差异原因,得到待提升指标,为业务效能提升提供方向;
77.s10、进行业务的核心关键指标展示,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
78.s11、对于业务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与较差。
79.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与定位分析过程,可对于不同业务之间的更多指标进行比较评估,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
80.实施例4
8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跟踪结果的公司经营业务评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82.s1、选择一段时间,将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导出,时间段为6个月;
83.s2、对于经营状况数据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区分出来,并利用字母对不同的经营业务进行编号;
84.s3、采用多位角度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效能指标进行细化,构建效能指标体系,根据细化指标在指标体系上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85.s4、进行资产组层面、项目层面的投入产出效能评估,运用效能评估结果,实现项目立项指导、前期投资规模分配工作支撑及项目实施成效、资金利用率数据跟踪,当资金利用率低于65%时,自动将情况快速上报;
86.s5、构建业务可视化构架,选取业务要素和业务产出指标,构建具有代表性、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监测管理模块,支撑多维度业务经营管理评价与经营状态可视化联动,支持数据分析报告自动生成;
87.s6、构建业务经营价值地图,引入外部环境数据,围绕公司投入业务要素和产出指标,动态分析各级单位投入业务产出变化;
88.s7、建立多层级贯通的全要素业务资源投入诊断评价模型,以分析体系构建为依托,提出投入业务产出传导解析架构,建立业务资源诊断评价模型,对投入产出立体化穿透分析,并将诊断成果标签化;
89.s8、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对比分析,构建对公司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效能指数各地市同比排名、效能年度趋势变化、五力要素指标体系功能,产生对比分析报告,分析报
告内包括对于业务的改进意见,对于分析结构进行周期性的反馈,反馈周期为15天;
90.s9、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效能差异定位分析,基于s8中的对比分析的结果,直观展示业务效能差异原因,得到待提升指标,为业务效能提升提供方向;
91.s10、进行业务的核心关键指标展示,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
92.s11、对于业务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与较差。
93.本实施例中,在内设置有实时跟踪反馈模块,可定期对于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反馈,使信息能够得到实时更新,使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要求。
9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