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60938发布日期:2022-05-11 09:0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文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可用于高速铁路领域,尤其是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铁路轨道检修技术的发展,目前现有的铁路线路接触网动态检测体系较为完善,其中周期性动态检测装备(如路局网检车、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综合巡检车等),能够快速完成接触力、硬点等弓网动态作用参数以及导高、拉出值等几何参数的快速采集,将该数据进行实时的动态匹配,对被测线路进行安全预警、动态复核、综合质量评定及故障诊断具有的指导意义。
3.现有技术通过对由多采集端软件获取的数据进行主数据和副数据的区分,实现同一里程的数据同步,但由于长短链、主数据累加错误等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少量里程数据异常。同时由于同步逻辑复杂、数据处理稳定性降低、出现问题不便排查,进而造成漏检、数据断裂等问题。
4.针对目前铁路线路接触网数据断裂、容易漏检的问题,需要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6.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按照预设空间位置在车辆上安装里程检测设备和接触网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接触网检测设备包括接触式检测设备和非接触式检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数据采样间隔获取里程数据及接触网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包括由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接触式数据及由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非接触式数据;将所述里程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分别存储至与所述预设空间位置具有对应关系的数据同步队列中,实现接触网数据同步,其中,所述数据同步队列包括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及非接触式数据队列。
7.根据本文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空间位置至少包括:所述里程检测设备、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及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沿车辆行驶方向安装在不同的水平位置;所述里程检测设备与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之间为第一水平距离,所述接触网检测设备中的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为第二水平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水平距离小于第一水平距离。
8.根据本文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根据所述空间位置预先建立数据同步队列包括:根据里程检测设备、非接触式检测设备、接触式检测设备的空间位置及数据采集间隔,建立数据同步队列:确定所述里程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为初始起始位置;
9.根据数据采样间隔、所述第一水平距离及所述初始起始位置,确定所述接触式数
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其中之一的起始位置;根据数据采集间隔、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及所述初始起始位置,确定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另一者的起始位置。
10.根据本文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确定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所述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之一的起始位置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的起始位置:其中,d0为所述初始起始位置,d1为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其中之一的起始位置,s1为所述第一水平距离,i为所述采样间隔;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另一者的起始位置:其中,d2为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另一者的起始位置,d1为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其中之一的起始位置,s2为所述第二水平距离,i为所述采样间隔。
11.根据本文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由非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非接触式式数据包括: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线阵相机,用于检测所述接触网中接触线的线动状态;根据所述线阵相机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接触网的距离关系,对所述至少一个线阵相机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所述线阵相机获取的接触线图像中的像素及所述权重,确定所述非接触式数据。
12.根据本文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使用循环队列或链式队列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数据同步队列。
13.根据本文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数据同步队列中的同断面接触网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后处理,确定弓网动态作用参数及接触网几何参数。
14.本文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装置,按照预设空间位置在车辆上安装里程检测设备、接触式检测设备和非接触式检测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间隔获取里程数据及接触网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包括由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接触式数据及由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非接触式数据;数据同步单元,用于将所述里程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分别存储至根据所述空间位置预先建立的数据同步队列中。
15.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16.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17.本方案的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能够快速采集弓网动态作用参数和几何参数,并实时动态匹配采集到的数据,对被测线路进行安全预警、动态复核、综合质量评定及故障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提升铁路交通运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检测设备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20.图2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21.图3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确定接触网数据同步队列的起始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22.图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获取非接触式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23.图5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接触网数据同步队列的示意图;
24.图6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接触网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所示为本文实施例接触网数据同步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数据同步队列的示意图;
27.图9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符号说明:
29.101、检测车辆;
30.102、里程检测设备;
31.103、接触式检测设备;
32.104、非接触式检测设备;
33.105、通信设备;
34.106、服务器;
35.902、计算机设备;
36.904、处理器;
37.906、存储器;
38.1008、驱动机构;
39.910、输入/输出模块;
40.912、输入设备;
41.914、输出设备;
42.916、呈现设备;
43.918、图形用户接口;
44.920、网络接口;
45.922、通信链路;
46.924、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保护的范围。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文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
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9.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装置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可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也可用于除交通运输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文的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51.在铁路交通运输领域,接触网和受电弓是铁路与铁路运营车辆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弓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铁路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在分析弓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时,通常对包括接触力、燃弧率、硬点在内的弓网动态参数及几何参数(例如,导高、拉出值、接触线高度、双支接触线水平距离、双支接触线高度差、分段绝缘器状态等)在内的进行采集分析。
52.如图1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检测设备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具体包括检测车辆101、里程检测设备102、接触式检测设备103、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通信设备105、服务器106。
53.其中,检测车辆101上分别安装有里程检测设备102、接触式检测设备103及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通信设备105、服务器107。其中,里程检测设备102可以安装在车轮的相关位置,检测车轮(即,车辆)的行进里程,接触式检测设备103与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按照一定距离位置安装在车辆顶部。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因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电气特性,接触式检测设备和非接触式检测之间的距离可以是5米、10米、15米,或5米至15米之间的范围。
54.检测车辆101沿着轨道方向行驶。里程检测设备102可以由车轮转速传感器、雷达测速传感器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光电编码器、霍尔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里程检测设备102可以安装在检测车辆101的车轮转轴上,通过检测车辆的车轮转动,获取光电传感器的输出脉冲,进一步计算检测车辆的行驶里程。
55.接触式检测设备103为安装在受电弓上一定距离处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在受电弓高速运行情况下检测受电弓相对接触线局部的垂向加速度,获取受电弓相对接触线局部出现的加速度突变数据(即为,硬点),获取接触网悬挂异常状态。由于接触线带电产生电磁场,受电弓与接触线接触位置的传感器获得输入感应信号,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在受电弓上的位置,可以确定接触线拉出值。
56.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为安装在检测车辆101顶部中心位置的监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面阵相机、线阵相机、激光雷达等。其中,线阵相机具有高功率、高亮度、高均匀性的特点,可以获取工作区间范围内的接触线的二维图像。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车辆101上布设四台线阵相机,每台线阵相机拍摄到的二维图像的像素可以是1
×
1024像素。通过获取的接触线线阵图像的像素,服务器106可以计算接触网的几何参数(例如,接触网的拉出值、导高值)及接触网的磨耗参数。
57.通信设备105用于为里程检测设备102、接触式检测设备103、非接触式检测设备采
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106提供数据传输服务。通信设备105包括4g通信单元、5g通信单元、无线路由器等中的一种任意组合,将里程检测设备102、接触式检测设备103、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获取的接触网检测数据传送至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
58.服务器106用于建立数据队列,数据队列包括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分别可以存放里程检测设备102、接触式检测设备103、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采集到的检测数据。服务器106还可以用于处理数据队列中实时存放的接触网检测数据,将里程数据队列中的数据处理为里程数据,将接触式数据队中的数据处理为接触力、燃弧率、硬点等弓网动态参数,将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中的数据处理为导高、拉出值等几何参数。服务器106进一步通过分析弓网数据和接触网几何参数,结合里程数据分析弓网数据和接触网几何数中的拐点,进一步进行车辆运营安全分析。
59.图2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60.步骤201,根据数据采样间隔获取里程数据及接触网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包括由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接触式数据及由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非接触式数据。在本步骤中,数据采集间隔为里程检测设备采集里程数据、非接触式检测设备采集非接触式数据、接触式检测设备采集接触式数据的频率,数据采集间隔可以设置为0.25米/次。即,当检测车辆行驶1米的里程,里程检测设备和接触网检测设备可以进行4次等间隔的数据采集。在本步骤中,数据采集间隔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本技术在此对数据采集间隔的大小不作限定。
61.在本步骤中,由里程检测设备102获取里程数据,由接触式检测设备103获取接触式数据,由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获取非接触式数据。其中,接触式数据和非接触式数据构成接触网数据。
62.具体的,通过安装在检测车辆车轮转轴上的里程检测设备101获取里程数据。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里程检测设备可以为光电传感器。随着车轴的转动,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不断被遮挡和通过,光电接收器产生连续脉冲。根据脉冲测量检测车辆车轴的转速,可以确定车辆行驶速度。将车辆行驶速度对时间进行积分,确定检测车辆的里程数据。接触式检测设备103包括导高及硬点线传感器,用于实现受电弓导高和硬点检测。通过接触式检测设备103,可以获取受电弓在抬升或下降过程中在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加速度较大的位置即为硬点。非接触式检测设备104包括线阵相机,通过获取接触网中接触线的图像信息,可以分析接触线异常位置。
63.步骤202,将所述里程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分别存储至与所述预设空间位置具有对应关系的接触网数据同步队列中,实现接触网数据同步,其中,所述数据同步队列包括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及非接触式数据队列。
64.在本步骤中,接触网数据同步队列与预设空间位置具有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空间关系为里程检测设备和接触网检测设备的位置关系。本技术可以根据里程检车设备、接触式检测设备和非接触式检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关系,确定接触网数据同步队列中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
65.具体的,里程检测设备、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及接触式检测设备沿车辆行驶方向安装在车辆的不同水平位置。所述里程检测设备与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之间为第一水平距离,所述接触网检测设备中的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为第
二水平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水平距离小于第一水平距离。
66.在本技术中,接触式设备和非接触式设备之间的距离通常小于里程检测设备和接触式设备和非接触式设备中距离里程检测设备较远的设备。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里程检测设备可以安装在检测车辆靠近车尾的车轮车轴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安装在检测车辆车顶中心位置,与里程检测设备的水平距离为100米,即为第一水平距离。接触式检测设备安装在检测车辆车顶中心位置,与非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水平距离为10米,即为,第二水平距离。在本技术中,第一水平距离和第二水平距离的数值可以根据车身长度、检测设备体积、检车设备电磁干扰特性等调整,本技术在此对第一水平距离和第二水平距离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
67.另外,接触式检测设备和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在检测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并不限定。例如,接触式检测设备可以是距离里程检测设备距离较远的设备,即,接触式检测设备与里程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水平距离;又例如,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可以是距离里程检测设备距离较远的设备,即,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与里程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水平距离。
68.图3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根据空间位置预先建立数据同步队列的方法流程图。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同步队列包括: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通过对这些队列设置与检测设备安装位置对应的起始位置,可以建立数据同步队列。具体包括:根据里程检测设备、非接触式检测设备、接触式检测设备的空间位置及数据采集间隔,建立数据同步队列。
69.步骤301,确定所述里程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为初始起始位置。本步骤中,将里程数据队列作为参照的数据队列,里程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为里程数据队列中的第一个数据位。即,里程检测设备102实时采集到的里程数据可以从里程数据队列中的第一个数据位存放。
70.步骤302,根据数据采样间隔、所述第一水平距离及所述初始起始位置,确定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其中之一的起始位置。
71.在本步骤中,里程检测设备与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水平距离。具体的,当接触式数据队列与所述里程检测设备的距离比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与所述里程检测设备的距离更远时,接触式数据队列与里程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可选的,当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与里程检测设备的距离比接触式数据队列与里程检测设备的距离更远时,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与里程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水平距离。
72.根据数据采样间隔和第一水平距离,可以确定设置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其中之一的起始位置,该起始位置与步骤301中里程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之间具有与第一水平距离的对应关系。
73.步骤303,根据数据采集间隔、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及所述初始起始位置,确定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另一者的起始位置。在本步骤中,接触网检测设备中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水平距离。在步骤302中确定了里程设备与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之间为第一距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第二水平距离及里程数据队列的初始起始位置确定接触网检测设备中与里程检测设备相距较近的设备,即为,步骤302中确定的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之外另一者的起始位置。例如,步骤302中确定了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
位置,则本步骤中可以确定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又例如,步骤302中确定了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则本步骤中可以确定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
74.图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确定触式数据队列、所述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
75.步骤401,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的数据同步队列的起始位置:其中,d0为所述初始起始位置,d1为所述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的起始位置,s1为所述第一水平距离,i为所述采样间隔。在本步骤中,当接触式检测设备为接触网检测设备中距离里程检测设备距离较远的设备时,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数据同步队列的起始位置由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如图8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数据同步队列的示意图,接触式检测设备是距离里程检测设备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其中,里程检测设备与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的第一水平距离为110米,采样间隔为0.25米/次,设定里程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为里程数据队列的第1个数据位,则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数据同步队列的起始位置为接触式数据队列的第441个数据位。
76.在本步骤中,若所述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为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则同样可以使用步骤401中所述的方法确定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
77.步骤402,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另一者的起始位置:其中,d2为所述接触式数据队列或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另一者的起始位置,d1为所述相距较远的接触网检测设备的起始位置,s2为所述第二水平距离,i为所述采样间隔。在本步骤中,当接触式检测设备为接触网检测设备中距离里程检测设备距离较远的设备时,则非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数据同步队列的起始位置可以由本步骤中的上述公式进行计算。例如,如步骤401中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数据同步队列的起始位置为接触式数据队列的第441个数据位。而在本步骤中,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接触式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水平距离,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式为与里程检测设备较近的接触网设备,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与接触式检测设备距离10米。因此根据本步骤中的起始位置计算公式,可以确定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距离非接触式数据队列40个数据为,即,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为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第401个数据位。
78.由此,可以根据接触网检测设备与里程检测设备的位置关系,确定接触网检测设备对应的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进一步的,接触网检测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各自队列的起始位置进行放置,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中的数据与里程数据队列中的里程数据一一对应,可以实现数据同步。每一个里程数据、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中的数据可以形成一组同步数据,也就是检测车辆运行的同断面数据。
79.图5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获取非接触式数据的方法流程图。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由非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非接触式数据。其中,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线阵相机,用于检测所述接触网中接触线的线动状态。获取非接触式数据的步骤包括:
80.步骤501,根据所述线阵相机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接触网的距离关系,对所述至少一个线阵相机赋予不同的权重。在本步骤中,在检测车辆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至少一个线阵相机,获取检测车行驶过程中接触网中的接触线的图像。在本步骤中,根据线阵相机安装位置,对每个相机分配不同的权重。具体的,根据线阵相机的安装位置的高度与接触网的距离
大小,对相机分配大小不同的权重。对安装位置与接触网距离近的线阵相机,分配较大的权重;对安装位置与接触网距离相对较远的线阵相机,分配较小的权重。例如,检测车辆上安装由4个线阵相机,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分别为0.5米、0.7米、0.9米、1.2米,则根据每个线阵相机与接触网的距离大小,对这4个相机分别赋予权重0.1、0.2、0.3、0.4。
81.步骤502,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线阵相机获取的接触线图像中的像素及所述权重,确定所述非接触式数据。将每一个线阵相机拍摄到的接触线图像的像素与该相机被赋予的权重相乘,对检测车辆上所有线阵相机拍摄的接触线图像的像素与对应的权重取加权平均,可以确定每一里程的非接触式数据。
82.在本步骤中,还可以将获取的每一个线阵相机获取的接触线图像的像素与权重的乘积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滤除,取其他值的加权平均,一次确定与里程对应的非接触式数据。本技术在此对确定非接触式数据的方式不作限定。
83.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循环队列或链式队列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数据同步队列。在本技术中,可以使用循环队列作为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队列格式,也可以使用链式队列作为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队列格式。本技术中数据同步队列的格式可以为其他任意合理的数据队列,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定。
84.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数据同步队列中的同断面接触网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后处理,确定弓网动态作用参数及接触网几何参数。具体的,根据里程数据队列中的里程数据,从接触式数据队列和非接触式数据队列中分别获取与里程数据对应的接触网数据,形成检测车辆运行的同断面数据(即,同步数据)。缓存一定数量的同断面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可以获取300组同断面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滤波、计算轨道站台杆位、计算吊线参数等,进一步根据接触网数据中的接触式数据确定接触力、燃弧率、硬点等弓网动态参数,根据非接触式数据确定,导高、拉出值、接触线高度、双支接触线水平距离、双支接触线高度差、分段绝缘器状态等几何参数。
85.如图6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图中描述了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装置的基本结构,其中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采用软件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通用芯片或者特定芯片实现,所述的功能单元、模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在静态检测、动态检测硬件上,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静态检测、动态检测硬件上,实现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该装置具体包括:
86.数据获取单元601,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间隔获取里程数据及接触网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包括由所述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接触式数据及由所述非接触式检测设备获取的非接触式数据;
87.数据同步单元602,用于将所述里程数据、所述接触网数据分别存储至根据所述空间位置预先建立的数据同步队列中。
88.本方案的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装置,能够快速采集弓网动态作用参数和几何参数,并实时动态匹配采集到的数据,对被测线路进行安全预警、动态复核、综合质量评定及故障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提升铁路交通运营的安全性。
89.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参考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接触网检测数据同步
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90.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获取单元601进一步包括:
91.接触式数据获取模块6011,用于获取接触式数据;
92.非接触式数据获取模块6012,用于获取非接触式数据。
93.作为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同步单元602进一步包括:
94.数据同步队列建立模块6021,用于根据接触网检测设备与里程检测设备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数据同步队列;
95.非接触式数据队列起始位置确定模块6022,用于确定非接触式数据队列起始位置;
96.接触式数据队列起始位置确定模块6023,用于确定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
97.数据后处理模块6024,用于对非接触式数据、接触式数据和里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弓网动态参数和几何参数。
98.图8所示为本文实施例一种数据同步队列的示意图,数据同步队列包括里程数据队列、接触式数据队列及非接触式数据队列。其中,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距离里程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距离400个数据位;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与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距离40个数据位。图8中非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和接触式数据队列的起始位置根据接触网检测设备的位置确定,本图中仅示出了这两种队列起始位置的一种可能,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定。
99.如图9所示,为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4,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每个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硬件线程。计算机设备902还可以包括任何存储器906,其用于存储诸如代码、设置、数据等之类的任何种类的信息。非限制性的,比如,存储器906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种组合:任何类型的ram,任何类型的rom,闪存设备,硬盘,光盘等。更一般地,任何存储器都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来存储信息。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提供信息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保留。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表示计算机设备902的固定或可移除部件。在一种情况下,当处理器904执行被存储在任何存储器或存储器的组合中的相关联的指令时,计算机设备902可以执行相关联指令的任一操作。计算机设备902还包括用于与任何存储器交互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908,诸如硬盘驱动机构、光盘驱动机构等。
100.计算机设备902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模块910(i/o),其用于接收各种输入(经由输入设备912)和用于提供各种输出(经由输出设备914)。一个具体输出机构可以包括呈现设备916和相关联的图形用户接口(gui)918。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模块910(i/o)、输入设备912以及输出设备914,仅作为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9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920,其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922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924将上文所描述的部件耦合在一起。
101.通信链路922可以以任何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例如,因特网)、点对点连接等、或其任何组合。通信链路922可以包括由任何协议或协议组合支配的硬连线链路、无线链路、路由器、网关功能、名称服务器等的任何组合。
102.对应于图2至图5中的方法,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
骤。
103.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其中的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图2至图5所示的方法。
104.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05.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文的范围。
107.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08.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109.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文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10.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11.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文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1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