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90955发布日期:2022-05-18 08:5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工业互联网中,多用户操作的系统或产品均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权限问题,系统的使用者越多、使用者本身的社会属性或分工越复杂,权限问题也就越复杂。如果不能对不同身份的用户加以权限限制,很容易产生敏感信息泄露或误操作的问题。
3.由于工业互联网多用户操作产品面对的用户数量众多、用户种类不可预测,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不同用户面对同一产品时,如何查询与自己职责范围内有关的产品数据信息,使产品实现分权管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如下技术问题:如何使不同类型的用户所查询的产品数据信息,仅为与自己身份对应的有关数据。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基于产品的产品信息,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并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其中,产品信息包含产品的各类产品属性数据及各类待执行操作任务;数据标识值用于确定有权限查看对应类型数据的用户类型;在第一用户对产品标识码进行解析的情况下,接收并识别第一用户发送的解析指令,以确定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通过对产品设置具有解析身份区分的产品标识码,以及对全量信息表中产品信息设置数据标识值,从而可以在不同用户对数据进行查看时,可以拒绝无权限用户的查看,为不同类型的用户选择性的展示对应的产品信息数据,从而实现产品信息的分权查询。
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标识码,具体包括:基于产品的产品类型及产品的产品编号,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前缀;确定产品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并基于待操作用户类型,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基于产品标识码前缀与产品标识码后缀,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产品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并基于待操作用户类型,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具体包括:确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用户种类数,并基于用户种类数,确定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其中,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与用户种类
数相同;基于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构建产品标识码对应的初始标识码后缀;其中,初始标识码后缀中的各位,用于设置对应用户类型的用户标识值;确定产品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并基于待操作用户类型,对初始产品标识码后缀中对应位的用户标识值进行设置,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具体包括:确定全量信息表中各类数据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基于各类数据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其中,用户标识值与数据标识值一一映射,每一类数据能够对应多个数据标识值。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具体包括:读取预设的标识值对照表,并基于标识值对照表,确定第一用户标识值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值;基于第一数据标识值,确定第一数据标识值对应类型的数据为待读取数据;基于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的传输地址,并基于传输地址将待读取数据发送给第一用户,以实现第一用户读取待读取数据。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发布针对产品的新待执行操作任务的情况下,将新待执行操作任务写入全量信息表中;确定新待执行操作任务的用户类型,并基于新待执行操作任务的用户类型,对新待执行任务设置第二数据标识值;基于第二数据标识值,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值,并基于第二用户标识值,将新待执行任务的提醒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第二用户。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之后,方法还包括:将全量信息表存储于工业互联网的节点数据库中;确定全量信息表在节点数据库中的存储地址,并将存储地址与产品标识码与存储地址绑定,以使产品标识码在被解析时可确定查询到对应的全量信息表。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之后,方法还包括:将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与产品标识码后缀的各位依次匹配,以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在确定产品标识码后缀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的情况下,向第一用户发送无权限查看通知。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一种方法。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基于产品的产品信息,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并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其中,产品信息包含产品的各类产品属性数据及各类待执行操作任务;数据标识值用于确定有权限查看对应类型数据的用户类型;在第一用户对产品标识码进行解析的情况下,接收并识别第一用户发送的解析指令,以确定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流程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如下技术问题:如何使不同类型的用户,所查询的产品数据信息仅为与自己身份对应的有关数据。
21.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3.步骤101、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
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对加入工业互联网产品的编码,首先需要利用标识解析技术,在国家二级节点注册产品。在对产品进行注册后,即可在产品生产完成后或在加入工业互联网时,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
25.具体地,首先基于产品的产品类型及产品的产品编号,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前缀。然后确定产品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基于待操作用户类型,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产品标识码前缀为用于区分不同产品的部分,产品标识码后缀为用于描述能够基于该标识码读取到产品信息对应的用户类型的部分。
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产品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并基于待操作用户类型,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具体包括:确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用户种类数,并基于用户种类数,确定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其中,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与用户种类数相同;基于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构建产品标识码对应的初始标识码后缀;其中,初始标识码后缀中的各位,用于设置对应用户类型的用户标识值;确定产品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并基于待操作用户类型,对初始产品标识码后缀中对应位的用户标识值进行设置,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下述例一进行详细解释。
29.例一: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用户有管理者、质检员、维修员、使用者四类,则确定产品标识码后缀的位数为4位,若标识码为数字类型则可以设置产品的初始标识码后缀为0000。
假设四类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值是1、2、3、4,某一产品的待操作用户类型仅为管理者和使用者,则可以设置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后缀为1004。
30.进一步地,在确定产品标识码前缀与产品标识码后缀之后,基于产品标识码前缀与产品标识码后缀,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
31.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在确定产品标识码后,可以将产品标识码转换为条形码或二维码设置于产品上,用于用户识别该产品标识码。
32.步骤102、基于产品的产品信息,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并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
3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用户能够基于产品标识码,查询到产品信息,还需要将产品标识码与产品信息之间建立连接。
34.具体地,首先确定可以基于产品标识码能够查询的产品信息,然后基于该产品信息构建对应的全量信息表。为实现产品信息中的不同用户仅能查询到对应身份类型的数据,本技术在确定全量信息表后,确定全量信息表中各类数据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然后基于各类数据对应的待操作用户类型,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
3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产品信息可以包含产品的各类产品属性数据及各类待执行操作任务;用户标识值与数据标识值为一一映射关系,每一类数据能够对应多个数据标识值。
3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解析产品标识码可以查询到全量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本技术实施例在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之后,还会将全量信息表存储于工业互联网的节点数据库中;然后根据全量信息表在节点数据库中的存储地址,将该存储地址与产品标识码与存储地址绑定,以使产品标识码在被解析时可确定查询到对应的全量信息表。
37.步骤103、在第一用户对产品标识码进行解析的情况下,接收并识别第一用户发送的解析指令,以确定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
3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产品上设置产品标识码,并将全量信息表与产品标识码绑定后,若第一用户对产品标识码进行解析,接收第一用户基于产品标识码生成的解析指令,然后根据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身份信息包含用户的账号信息及用户的传输地址;本技术实施例对不同类型用户分配不同类型的账号,各类型账号对应不同的用户标识值,因此,可以基于第一用户的账号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
39.步骤104、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
4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之后,首先需要基于产品标识码确定该第一用户是否具有读取该产品产品信息的权项。
41.具体地,将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与产品标识码后缀的各位依次匹配,以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在确定产品标识码后缀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的情况下,向第一用户发送无权限查看通知。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下述例二进行详细解释。需要说明的是,例二是在例一基
础上的扩展。
43.例二,假设第一用户标识值为2,将该用户标识值与产品标识码后缀“1004”中的四位逐一匹配,由于对应四位与第一用户标识值为2均不匹配,因此第一用户无权限查看该产品的产品信息,向第一用户发送无权限查看通知。
4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产品标识码后缀中存在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的情况下,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
45.具体地,读取预设的标识值对照表,并基于标识值对照表,确定第一用户标识值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值;基于第一数据标识值,确定第一数据标识值对应类型的数据为待读取数据;基于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的传输地址,并基于传输地址将待读取数据发送给第一用户,以实现第一用户读取待读取数据。
46.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设备,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
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备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201执行如上述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方法。
4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01用于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基于产品的产品信息,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并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其中,产品信息包含产品的各类产品属性数据及各类待执行操作任务;数据标识值用于确定有权限查看对应类型数据的用户类型;在第一用户对产品标识码进行解析的情况下,接收并识别第一用户发送的解析指令,以确定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
4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对应于图1的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数据查询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50.基于预设的编码规则,对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品进行编码,以确定产品对应的产品标识码;
51.基于产品的产品信息,构建产品的全量信息表,并对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设置数据标识值;其中,产品信息包含产品的各类产品属性数据及各类待执行操作任务;数据标识值用于确定有权限查看对应类型数据的用户类型;
52.在第一用户对产品标识码进行解析的情况下,接收并识别第一用户发送的解析指令,以确定解析指令中包含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值;
53.将第一用户标识值与全量信息表中的各类数据的数据标识值匹配,以读取第一用户对应的待读取数据。
54.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物联网设备和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
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系统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系统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56.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57.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5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59.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60.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61.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62.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63.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
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