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90645发布日期:2022-06-11 15:2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儿童教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2.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一方面,学生的成长需要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外在评价,外在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尊心自信心,转化为学生不断成长和成功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成长中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的丰富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不断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多元化,都使得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
3.所谓游戏化(gamfication),指的是将游戏或游戏元素、游戏机制应用到一些非游戏情境中。通过“互联网+游戏化”,以学校特色教学设计和游戏化理论为指导,吸取游戏化学习的优势并将其融入到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及家庭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主动学习成为可能,探索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学力评价、活力评价、潜力评价和游戏化评价。
4.在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及家庭学习、生活里注入游戏的团队合作机制、等级排名机制、奖励机制、任务接收机制、学生社交属性等,通过物联网系统、大数据分析以简单即时的方式让老师通过发芯片卡(上课积极卡、好人好事卡等)量化评价学生,减少教师的德育评价工作量,利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通过积分制形式,结合学校综合素养评价机制,从学生课上、课下、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以线上积分兑换方式来获取相应的礼品奖励及称号,学生根据所得积分奖励通过智能兑换终端获取相应奖品,以此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游戏化评价方式来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帮助学校建立专属的学生评价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5.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具有验证识别效果好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所述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8.s1:针对学校所有学生的数据进行提取,并上传至数据后台;
9.s2:针对每一个学生分别建立一个唯一账号,账号由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把账号与学生数据相互关联匹配;
10.s3:通过学生人脸识别进行账号的激活;
11.s4:把账号和学生的移动终端进行绑定;
12.s5:对奖品兑换机添加可兑换的奖品;
13.s6:学生通过校园卡、移动手环或者人脸识别等方式在奖品兑换机终端进行账号
登录,并进行奖品的兑换;
14.s7:记录奖品的兑换信息。
15.优选的,所述s2中的唯一账号根据不同学校、年级、班级、部门进行用户角色及权限的设置,包含对用户账户信息内容的添加修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账号进行管控,在管控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信息的修改,并且账号信息修改与学生数据相互匹配,能够达到更为便捷的使用效果。
16.优选的,所述s3中的账号保存有积分数据,并且能够在接收到数据变化时实时对积分进行更新,也可以主动进行积分的刷新,通过账号对积分数据进行保存,在数据变化时也能够同步对积分进行更新,达到较快的反应效果,并且自主更新能够使信息接收不及时时达到主动刷新对积分进行更新的目的。
17.优选的,所述s4中账号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具体操作为:进入后台,登录学生账号,把学生账号与学生校园卡进行匹配绑定,随后通过学生账号或者学生校园卡对移动终端进行绑定,学生的移动终端包括移动手环、手表等学生可使用的电子产品,移动手环等电子产品移动终端的匹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蓝牙匹配、nfc匹配,学生校园卡和学生账号均具有唯一性,通过学生账号与学生校园卡的绑定,使学生账号可以通过校园卡与学生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换,达到绑定的作用,使学生账号的登录具有多种形式,防止学生因为忘记携带校园卡导致无法登录账号,影响奖品兑换,且通过移动终端在奖品兑换机上进行账号登录,操作更加方便。
18.优选的,所述s5中添加奖品时同步向奖品兑换机的控制面板输入奖品名称、类型和数量,当奖品数量低于预设值时,奖品兑换机后台对管理人员进行消息提示,管理人员针对消息提示进行奖品的补充,并且管理人员也能够实时在后台检查奖品数量,通过对奖品兑换机输入奖品名称、类型和数量,能够便于对奖品的把控,同时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奖品进行补充,防止学生无法兑换奖品的情况出现,增加学生的信任,提高使用粘性。
19.优选的,所述s6中学生登录账号后,奖品兑换机会自动识别当前积分并与奖品所需积分进行对比,筛选出学生符合兑换条件的、库存足够的的奖品,可直接选择奖品进行兑换,兑换成功后对应的礼品柜门开启,学生领取礼品;奖品取出后柜门自动关闭,后台自动从学生账户扣除对应的积分,对奖品的筛选,能够方便学生的兑换,节省兑换时间,后台自动扣除对应积分,无需手动进行操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准确度。
20.优选的,所述s7中奖品的兑换信息包括兑换时间、兑换数量与兑换者信息,并且奖品兑换信息分别记录在奖品兑换机的奖品兑换模块内和学生账号的奖品兑换记录中,同时支持导出积分兑换记录,通过对兑换信息的记录,能够方便对兑换奖品的查询,达到对奖品去向的把控,同时学生自身也可以进行查询,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技术通过对学生进行唯一账号的设定,并通过账号保存积分,能够对学生进行量化,并能够对积分进行使用兑换奖品,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目的,并且通过人脸识别、移动终端和校园卡等方式在奖品兑换机上登陆账号,进行奖品的兑换,能够增加登录的的多样性,使操作更加方便,更加符合学生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23.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儿童教育用奖品兑换识别验证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25.s1:针对学校所有学生的数据进行提取,并上传至数据后台;
26.s2:针对每一个学生分别建立一个唯一账号,账号由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把账号与学生数据相互关联匹配;
27.s3:通过学生人脸识别进行账号的激活;
28.s4:把账号和学生的移动终端进行绑定;
29.s5:对奖品兑换机添加可兑换的奖品;
30.s6:学生通过校园卡、移动手环或者人脸识别等方式在奖品兑换机终端进行账号登录,并进行奖品的兑换;
31.s7:记录奖品的兑换信息。
32.其中,s2中的唯一账号根据不同学校、年级、班级、部门进行用户角色及权限的设置,包含对用户账户信息内容的添加修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账号进行管控,在管控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信息的修改,并且账号信息修改与学生数据相互匹配,能够达到更为便捷的使用效果。
33.其中,s3中的账号保存有积分数据,并且能够在接收到数据变化时实时对积分进行更新,也可以主动进行积分的刷新,通过账号对积分数据进行保存,在数据变化时也能够同步对积分进行更新,达到较快的反应效果,并且自主更新能够使信息接收不及时时达到主动刷新对积分进行更新的目的。
34.其中,s4中账号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具体操作为:进入后台,登录学生账号,把学生账号与学生校园卡进行匹配绑定,随后通过学生账号或者学生校园卡对移动终端进行绑定,学生的移动终端包括移动手环、手表等学生可使用的电子产品,移动手环等电子产品移动终端的匹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蓝牙匹配、nfc匹配,学生校园卡和学生账号均具有唯一性,通过学生账号与学生校园卡的绑定,使学生账号可以通过校园卡与学生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换,达到绑定的作用,使学生账号的登录具有多种形式,防止学生因为忘记携带校园卡导致无法登录账号,影响奖品兑换,且通过移动终端在奖品兑换机上进行账号登录,操作更加方便。
35.其中,s5中添加奖品时同步向奖品兑换机的控制面板输入奖品名称、类型和数量,当奖品数量低于预设值时,奖品兑换机后台对管理人员进行消息提示,管理人员针对消息提示进行奖品的补充,并且管理人员也能够实时在后台检查奖品数量,通过对奖品兑换机输入奖品名称、类型和数量,能够便于对奖品的把控,同时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奖品进行补充,防止学生无法兑换奖品的情况出现,增加学生的信任,提高使用粘性。
36.其中,s6中学生登录账号后,奖品兑换机会自动识别当前积分并与奖品所需积分进行对比,筛选出学生符合兑换条件的、库存足够的的奖品,可直接选择奖品进行兑换,兑换成功后对应的礼品柜门开启,学生领取礼品;奖品取出后柜门自动关闭,后台自动从学生账户扣除对应的积分,对奖品的筛选,能够方便学生的兑换,节省兑换时间,后台自动扣除
对应积分,无需手动进行操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准确度。
37.其中,s7中奖品的兑换信息包括兑换时间、兑换数量与兑换者信息,并且奖品兑换信息分别记录在奖品兑换机的奖品兑换模块内和学生账号的奖品兑换记录中,同时支持导出积分兑换记录,通过对兑换信息的记录,能够方便对兑换奖品的查询,达到对奖品去向的把控,同时学生自身也可以进行查询,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