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管理系统以及恢复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34457发布日期:2022-12-06 17:1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恢复管理系统以及恢复管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恢复管理系统以及恢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例如在发生台风、洪水、海啸、地震等灾害,生产设备受灾的情况下,由于生产停止,所以需要使受灾的生产设备迅速恢复。为此,需要根据受灾状况对恢复所需的工时进行估计,将适当的维修人员作为恢复人员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员高精度地实施这样的恢复管理作业,除了需要熟练度之外,还存在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
3.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14-002783中,公开了一种使用计算机预测从基于灾害的受灾中的恢复工时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然而,需要一种能够根据受灾状况较高精度地预测恢复工时的恢复管理系统。
5.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较高精度地预测恢复工时的恢复管理系统。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是使用计算机对当前受灾的目标设备的恢复进行管理的恢复管理系统,针对以往受灾的多个参照设备的每一个,预先存储多个受灾状况图像,对与所述目标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和所述多个参照设备中与所述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相关的所述多个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根据受灾状况与所述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的恢复实际情况,计算用于使所述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工时。
7.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使用计算机,对与当前受灾的目标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和与目标设备类似的以往受灾的参照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受灾状况与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的恢复实际情况,计算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工时。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恢复工时。
8.也可以预先存储多个维修人员各自的维修能力,根据所述维修能力和计算的所述恢复工时,从所述多个维修人员中确定用于使所述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人员。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计算机,不限于恢复工时的计算,能够执行至恢复人员的确定,因此能够在短时间确定恢复人员。
9.除了所述维修能力及所述恢复工时之外,还根据所述多个维修人员各自被分配的设备的工作率,确定所述恢复人员。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适当地确定恢复人员。
10.还具有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对与所述目标设备相关的所述多个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拍摄,所述拍摄装置被搭载在无人机上。
memory)等存储部。即,恢复管理系统100具有作为计算机的功能,根据上述各种控制程序等进行各种处理。
19.因此,图1所示的恢复管理系统100中的各功能块(在图1中仅是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在硬件上能够由上述cpu、存储部、其他的电路构成。此外,各功能块在软件上能够通过存储在存储部中的程序等来实现。即,各功能块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以各种方式实现。
20.此外,数据库db1、db2存储在恢复管理系统100的存储部中。进一步地,恢复管理系统100可以是一个装置,也可以是多个装置相互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构成。
21.首先,如图1所示,恢复工时计算部110针对当前受灾的设备(以下,称为“目标设备”),从拍摄装置200取得多个受灾状况图像。拍摄装置200例如是能够与恢复管理系统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摄像机,并将拍摄的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图像发送到恢复管理系统100。此外,拍摄装置200例如也可以搭载在无人机上,自由地接近目标设备,并且从各种角度拍摄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图像。此外,拍摄装置200也可以被包含在恢复管理系统100中。
22.接着,如图1所示,恢复工时计算部110例如根据受灾状况图像,判断受灾的目标设备对应于恢复管理系统100管理的多个设备中的哪个。恢复管理系统100管理的多个设备的一览作为设备管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db1中。
23.例如,受灾状况图像包含预先分配至各设备的设备识别信息,恢复工时计算部110根据在受灾状况图像中包含的该设备识别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或者,恢复工时计算部110也可以根据受灾状况图像中的目标设备的形状、周围的景色等,确定目标设备。
24.在此,如图1所示,在数据库db2中存储了与以往受灾的设备(以下,称为“参照设备”)的每一个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图1中的“参照设备图像”)。然后,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对存储在数据库db2中与参照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从拍摄装置200取得的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
25.更详细而言,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对多个参照设备中与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和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并判断受灾状况的类似度。在此,恢复工时计算部110例如在参照设备与目标设备为同种(例如压铸机彼此、焊接机彼此等)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参照设备与目标设备类似,并对该参照设备的受灾状况图像与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
26.然后,如图1所示,恢复工时计算部110根据受灾状况与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的恢复实际情况(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计算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工时的预测值(恢复工时预测值)。在此,受灾状况与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例如是上述的类似度超过规定的基准值的参照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27.作为具体例,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在计算恢复工时之时,根据受灾状况与目标设备最类似(即,类似度最高)的参照设备的恢复实际情况,计算恢复工时。恢复工时计算部110也可以进一步考虑类似度为第二个以后的参照设备的恢复实际情况。
此外,恢复管理系统100的输出结果(恢复工时预测值)例如被输出到未图示的显示装置。
28.在此,如表1所示,在数据库db2中存储的参照设备图像与以往受灾的参照设备相关的信息以及恢复工序实际情况值建立了关联。表1是表示在数据库db2中存储的参照设备图像的一例的表。此外,表1也只是用于说明在数据库db2中存储的参照设备图像的表,不是实际的数据。表1
29.在表1所示的例子中,参照设备的受灾状况图像与该参照设备相关的信息(设备编号以及设备种类)以及恢复工序实际情况值建立了关联。具体而言,针对设备编号为abc1的压铸机,与多个受灾状况图像img11、img12、

一起地,将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为8(人
×
天数)的情况存储在数据库db2中。针对设备编号def1的焊接机,与多个受灾状况图像img21、img22、

一起地,将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为20(人
×
天数)的情况存储在数据库db2中。
30.例如,在当前受灾的目标设备为压铸机的情况下,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对包含表1所示的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以往受灾的各压铸机的受灾状况图像与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并判断受灾状况的类似度。并且,例如在表1所示的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受灾状况与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最为类似的情况下,恢复工时计算部110根据表1所示的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8”,计算目标设备的恢复工时。
31.在此,在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与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受灾状况相比而较严重的情况下,计算的恢复工时与“8”相比而变大。相反地,在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与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受灾状况相比而较轻微的情况下,计算的恢复工时与“8”相比而变小。
32.此外,关于计算的目标设备的恢复工时和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8”之差,例如根据目标设备的受灾状况和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受害状况的类似度而被适当地确定。具体而言,相似度越高,计算的目标设备的恢复工时与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8”之差越变小。相反,相似度越低,计算的目标设备的恢复工时与设备编号abc1的压铸机的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8”之差越变大。
33.此外,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将从拍摄装置200取得的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与从数据库db1取得的与该目标设备相关的信息(设备编号以及设备种类)建立关联,并存储在数据库db2中。即,从拍摄装置200取得的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也被追加到表1中。进一步地,在该目标设备的恢复作业结束之后,在表1中输入恢复工时实际情况值,将该目标设备作为新的参照设备进行注册。
3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使用计算机,对与当前受灾的目标设
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与目标设备类似的以往受灾的参照设备相关的多个受灾状况图像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受灾状况与目标设备类似的参照设备的恢复实际情况,计算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工时。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恢复工时。
35.(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2,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和恢复管理方法。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的示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100除了图1所示的恢复工时计算部110和数据库db1、db2之外,还具有恢复人员确定部120和数据库db3。
36.如图2所示,在数据库db3中存储了与各设备相关的各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信息。与某个设备相关的某个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例如通过该维修人员的该设备的维修实际情况、与该设备类似的设备的维修实际情况等而被确定。
37.恢复人员确定部120根据恢复工时计算部110计算的恢复工时、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各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确定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人员。例如,恢复人员确定部120根据与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与恢复工时相应的规定人数的维修人员。
38.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根据计算的恢复工时和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各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确定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人员。即,使用计算机,不限于恢复工时的计算,能够执行至恢复人员的确定,因此以与以往相比而较短的时间确定恢复人员。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39.(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3,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和恢复管理方法。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的示例的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100除了图2所示的恢复工时计算部110、恢复人员确定部120以及数据库db1~db3之外,还具有数据库db4。
40.如图3所示,在数据库db4中,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图3中的“设备工作信息”)与各维修人员建立关联地存储。因此,恢复人员确定部120能够针对具有与目标设备相关的规定维修能力的各维修人员,取得分配了各维修人员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
41.然后,恢复人员确定部120除了恢复工时计算部110计算的恢复工时以及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各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之外,还根据分配了各维修人员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确定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人员。
42.具体而言,恢复人员确定部120根据规定的计算式,以与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高且分配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低的维修人员被优先的方式,从维修人员中确定恢复人员。其原因为,当将分配至工作率高的设备的维修人员作为恢复人员派遣到目标设备时,对分配到该维修人员的设备的维修作业的影响变大。
43.在此,表2是用于说明恢复人员确定部120中的处理的表。首先,对表2所示的项目“恢复工时预测值”、“维修人员”、“目标设备维修能力”、“分配设备预测工作率”、“影响度”以及“推荐顺序”进行说明。此外,表2也只是用于说明恢复人员确定部120中的处理的表,不是实际的数据。
[0044]“恢复工时预测值”是恢复工时计算部110计算的恢复工时。“目标设备维修能力”是与各“维修人员”的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存储在数据库db3中。“分配设备预测工作率”是分配了各“维修人员”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存储在数据库db4中。“影响度”是恢复人员确定部120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维修人员”向目标设备的派遣对于分配了各“维修人员”的设备的影响。“推荐顺序”是将各“维修人员”作为恢复人员进行推荐的顺序,影响度越小,顺序越变高。表2
[0045]
对表2所示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表2所示的例子中,与维修人员p1的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为56,与维修人员p2的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为51,与维修人员p3的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为48。表2所示的维修能力值越大,维修能力越优。
[0046]
在此,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仅根据与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确定恢复人员。因此,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推荐顺序为,维修人员p1为第1位,维修人员p2为第二位,维修人员p3为第三位。
[0047]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恢复人员确定部120除了考虑与各维修人员的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之外,还考虑分配了各维修人员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地,确定目标设备的恢复人员。恢复人员确定部120根据规定的计算式,以与目标设备相关的维修能力高且分配的设备的预测工作率低的维修人员被优先的方式,确定恢复人员。
[0048]
在表2所示的例子中,使用以下的简易的公式计算影响度。“影响度”=“恢复工时预测值”/“目标设备维修能力
”ד
分配设备预测工作率”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推荐顺序根据“影响度”从小到大的顺序,维修人员p2为第一位,维修人员p1为第二位,维修人员p3为第三位。此外,用于计算“影响度”的公式只要适当确定即可,并不限定于上式。
[0049]
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中,除了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各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之外,还考虑分配了各维修人员的设备的工作率地,确定用于使目标设备恢复的恢复人员。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恢复管理系统相比而能够更适当地确定恢复人员。其他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50]
在上述示例中,程序包含指令组(或软件代码),其用于在被加载到计算机中的情
况下,使计算机执行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程序可以存储在非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或实际存储介质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介质或实体存储介质包含random-access memory(ram)、read-only memory(rom)、闪存、solid-stated rive(ssd)或其它存储技术、c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blu-ray(注册商标)盘或其它光盘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设备。程序可以在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或通信介质上传输。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或通信介质包含电、光、声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
[0051]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