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75989发布日期:2022-06-11 02:0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银行、保险等行业均存在大量流程类业务进行处理,而对于流程类业务,在当前任务完成提交时,通常需要选择下一步任务的执行人。因此,如何选择下一步任务的执行人对处理流程类业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3.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为需要选人任务设置机构、部门和角色等业务参数,这样,在流程实例化运行后,结合业务发起人的机构、部门和角色,在任务完成提交时,通过弹出框方式选择下一步任务的执行人。如图1所示,为在信贷业务审核过程中选择任务执行人的界面示意图,其中,点击右边四个选择项可以显示下拉选项供用户手动选择。具体的,机构对应的下拉选项中可以包括aaa省分行、bbb市分行、ccc支行、ddd支行等;部门对应的下拉选项中可以包括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授信审批部等,角色对应的下拉选项中可以包括综合管理、风险经理、业务审查、部门主管、主管行长等,人员对应的下拉选项中可以包括李**、王**、林**、张**、陈**等。这样,在信贷业务审核过程,可以从机构、部门、角色、人员逐级往下选择:(1)根据当前任务执行人机构,结合该任务设置的机构业务参数联动初始化机构(1-n个)下拉选项,然后从中选择具体机构;(2)根据选择的具体机构,结合该任务设置的部门业务参数联动初始化部门(1-n个)下拉选项,然后从中选择具体部门;(3)根据选择的具体部门,结合该任务设置的角色业务参数联动初始化角色(1-n个)下拉选项,然后从中选择具体角色;(4)根据选择的具体角色,结合前面选择的具体机构、具体部门联动初始化人员(1-n个)下拉选项,最后从中选择一位具体执行人。可见,这种方式需要业务人员熟悉下一步任务执行人在系统中所在的机构、部门和角色。然而,由于每个任务执行人在系统中可能对应多个角色,有的甚至在多个机构或部门承担相同或不同角色,这样,就会导致选择错误的机构、部门或角色,使流程受阻无法完成业务,从而降低流程类业务的执行效率。
4.因此,业内亟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可以提高业务办理过程中下一步任务人员选择的准确性和流程类业务的执行效率。
6.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包括: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7.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
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获得模块,用于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8.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11.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装置及设备。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还可以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将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还可以确定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不仅可以降低当前业务人员对系统熟悉程度的要求,减少业务人员人工判断选择以及与系统交换次数,降低操作错误,而且可以提高业务办理过程中下一步任务人员选择的准确性和分配合理性,提高整个流程执行的效率,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在附图中:
13.图1是现有技术中在信贷业务审核过程中选择任务执行人的界面示意图;
14.图2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5.图3是利用本技术方案推荐信贷业务审核任务的任务执行人的界面示意图;
16.图4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一
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19.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说明书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具体的,图2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虽然本说明书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部分合并后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单元。
20.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实施方案可以应用到客户端或服务器等中。所述客户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结构等。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下述实施例以应用到银行信贷流程管理系统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并不对基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可扩展到的应用场景中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具体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2.s10: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23.其中,流程类业务通常包括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的任务执行人员(也可以称为任务执行人)处理。当一个流程类业务中包括的所有任务都完成后,表示完成该流程类业务。流程可以理解为是系统为完成一项业务申请,由相关人员(多角色)分别按业务制度规定要求执行各自的工作,并在不同人员间流转传递。任务可以理解为不同角色每次流转执行的工作步骤内容。通常以在不同人员间流转作为一个任务起止划分界线。任务执行人可以理解为分配到任务,对任务进行处理(以完成任务为主)的人员。
24.一些实施场景中,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任务编号。其中,任务编号可以是由数字、字母、字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获得。任务编号可以用于唯一标识对应任务。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预先将每个任务的任务编号与流程流转信息进行关联存储。流程流转信息可以用于确定流程节点顺序,即任务执行顺序。流程流转信息中可以包括流程类业务中每个任务的执行顺序,也可以只包括当前任务前后预设数量任务的执行顺序,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25.进一步,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当前任务的任务编号获取流程流转信息;基于所述流程流转信息调用流程引擎,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例如一些实施场景中,在根据当前任务获取流程流转信息后,可以将流程流转信息作为参数调用流程引擎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选人信息、选人要求信息等。其中,选人信息可以用于确认是否需要执行选人操作。选人要求信息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执行每个任务所需满足的要求。一些实施场景中,选人要求信息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机构级别、部门属性、角色、客户管理团队的管理类型、与本任务执行者互斥的任务、与本任务执行者相同的任务、与本任务执行者的部门相同的任务、与本任务执行者的机构相同的任务等。当然,上述只是进行示例性说明,选人要求信息根据实际场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26.s12: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
27.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配置信息中选人信息确定下一任务是否需要执行选人操作。其中,是否需要执行选人操作可以理解为是否需要为下一任务确定执行人员,即是否需要为下一任务选人。选人可以理解为当前任务完成提交时,大部分情况下(除了一些任务要求与前序相关任务为同一个人)需要为后续任务在满足岗位角色要求下选择下一步任务的执行人。
28.一些实施场景中,选人可能会涉及到用户、用户角色关系、机构、部门、流程定义、任务定义、流程实例、流程业务和任务实例等数据实体。每个数据实体可以通过数据模型结构表示。其中,数据模型结构的格式为:数据实体:属性1、属性2、

属性n(n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确定)。具体的,例如,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姓名、是否在线、是否在岗;用户角色关系:用户编号、角色编号、角色名称、机构编号、部门编号;机构:机构编号、机构名称、机构级别、上级机构编号、所在支行编号、所在二级分行编号、所在一级分行编号;部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所在机构编号、部门属性;流程定义:流程模板编号、流程模板名称;任务定义:任务编号、流程模板编号、机构级别、部门属性、角色编号;流程实例:流程实例id(identity document)、业务编号、流程模板编号;流程业务:业务编号、流程实例id、业务类型、客户类型、客户行业类型、客户企业规模、客户业务管理条线、经办机构、经办机构支行、经办机构二级分行、经办机构一级分行;任务实例:任务实例id、任务编号、流程实例id、流程模板编号、任务状态、创建人机构编号、创建人部门编号、创建人部门属性、创建人角色编号、创建人编号、执行人机构编号、执行人部门编号、执行人部门属性、执行人角色编号、执行人编号、执行人姓名、执行日期。当然,上述只是进行示例性说明,本说明书中选人还可以包括其他数据实体,每个数据实体还可以包括其他属性,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29.一些实施场景中,在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后,还可以包括:根据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选人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执行选人操作。进一步,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
30.一些实施场景中,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可以包括: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任务的提交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选人要求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其中,当前任务的提交信息可以包括影响流程业务的意见结论(如同意或不同意等)、流程中分支判断条件的结果(如是否为重点客户、是否为重点产品等)、审批级别等。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可以包括机构编号范围、部门编号范围、角色范围以及关系等。关系包括机构、部门、角色等之间的关系。用户属性范围信息中可以包括多组数据。
31.例如一些实施场景中,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当前任务提交的信息,特别是意见结论(如同意、不同意),以及流程分支判断条件的结果,确定一个分支,然后基于分支和选人要求信息确定下一个任务实例执行人的机构、部门和角色范围以及关系。
32.s14: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33.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后,可以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其中,预设统计规则可以用于根据流程业务历史数据确定候选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用户。
34.一些实施场景中,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可以包括:确定目标部
门、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目标部门表示执行当前任务的用户所在部门,第一标识表示当前任务的任务编号,第二标识表示下一任务的任务编号;判断所述目标部门中是否存在第一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表示执行过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任务,且将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任务提交到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任务的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其中,统计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表示统计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第一标识对应的任务,且将第一标识对应任务提交到第二标识对应任务的数量。
35.一些实施场景中,确定所述目标部门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机构表示执行当前任务的用户所在机构;判断所述第一机构中是否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36.一些实施场景中,确定所述第一机构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确定第二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机构的上一级机构与所述第一机构的上一级机构相同;判断所述第二机构中是否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三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37.一些实施场景中,确定所述第二机构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任务的业务类型;判断所述目标部门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表示执行过所述业务类型对应任务,且将所述业务类型对应任务提交到预设部门的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四预设时间内第二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其中,统计第四预设时间内第二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表示统计在第四预设时间内,第二目标用户执行业务类型对应的任务,且将业务类型对应任务提交到预设部门的数量。预设部门可以是当前任务对应的部门(即目标部门),也可以是下一任务对应的部门,还可以是预先指定的一个部门等。
38.一些实施场景中,确定所述目标部门中不存在第二目标用户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机构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五预设时间内第二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3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以及第五预设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以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以及第五预设时间均为当前任务执行日期前m天,即以当前任务执行日期为统计截至日期,统计在截至日期前m天内的流程业务历史数据。上述实施场景中,在获得统计结果后,如果统计结果中包括的候选用户数量较多,可以选择统计量靠前的n个候选用户组成候选用户集合。其中,m、n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定,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40.例如一些实施场景中,在确定执行当前任务的用户所在机构、所在部门和角色后,可以将用户所在机构、所在部门和角色作为条件参数统计流程业务历史数据,然后基于流程业务历史数据确定候选用户。具体的,可以按照下列与本次任务选人的相似度高低依次执行历史数据查询统计,获得候选用户集合:
41.(1)按本部门执行过当前任务,且将当前任务提交到相同下一任务进行统计。
42.其中,本部门可以理解为当前任务执行人所在部门。
43.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统计在当前任务执行日期前m天中,本部门中执行过当前任务,且将当前任务提交到相同下一任务的用户,并统计每个用户的任务实例。如果存在统计结果,可以获取前n个用户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44.具体的,例如,可以以下一任务的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角色编号、当前任务的部门编号和任务执行日期近m天作为条件,然后按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任务执行人编号统计任务实例,并按统计数量倒序,如果存在统计结果,获取前n位人员信息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45.(2)按本机构执行过当前任务,且将当前任务提交到相同下一任务进行统计。
46.其中,本机构可以理解为当前任务执行人所在机构。
47.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统计在当前任务执行日期前m天中,本机构中执行过当前任务,且将当前任务提交到相同下一任务的用户,并统计每个用户的任务实例。如果存在统计结果,可以获取前n个用户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48.具体的,例如,可以以下一步任务的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角色编号、当前任务的机构编号和任务执行日期近m天作为条件,然后按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任务执行人编号统计任务实例,并按统计数量倒序,如果存在统计结果,获取前n位人员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49.(3)按同上级机构执行过当前任务,且将当前任务提交到相同下一任务进行统计。
50.其中,同上级机构可以理解为上级机构相同的机构,即与当前任务执行人所在机构的上级机构相同的机构。例如,当前任务执行人所在机构a的上级机构为b,而上级机构b除了包括机构a外,还包括其他机构(如机构c、机构d等),此时同上级机构可以理解为是其他机构(如机构c、机构d等)。
51.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统计在当前任务执行日期前m天中,同上级的机构中执行过当前任务,且将当前任务提交到相同下一任务的用户,并统计每个用户的任务实例。如果存在统计结果,可以获取前n个用户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52.具体的,例如,可以以下一步任务的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角色编号、当前任务同上级的机构编号和任务执行日期近m天作为条件,然后按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任务执行人编号统计任务实例,并按统计数量倒序,如果存在统计结果,获取前n位人员组成候选用户集合。其中,同上级的机构编号可以以当前任务机构编号作为条件查询机构,获取上级机构编号和机构级别,然后以获取的上级机构编号和机构级别作为对应机构级别的机构编号查询机构,获取同上级机构编号下的所有机构编号。
53.(4)按本部门执行过与当前任务业务类型相同的任务,且将任务提交到本部门进行统计。
54.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统计在当前任务执行日期前m天中,本部门中执行过与当前任务业务类型相同的任务,且将任务提交到本部门的用户,并统计每个用户的任务实例。如果存在统计结果,可以获取前n个用户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55.具体的,例如,可以以下一步任务的机构编号、部门编号、角色编号、当前任务的部门编号和任务执行日期近m天作为条件,然后按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任务执行人编号统计任务实例、流程业务,并按任务实例统计数量倒序,如果存在统计结果,获取前n位
人员组成候选用户集合。其中,任务实例与流程业务通过流程实例id关联。
56.(5)按本机构执行过与当前任务业务类型相同的任务,且将任务提交到本部门进行统计。
57.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统计在当前任务执行日期前m天中,本机构中执行过与当前任务业务类型相同的任务,且将任务提交到本部门的用户,并统计每个用户的任务实例。如果存在统计结果,可以获取前n个用户组成候选用户集合。
58.具体的,例如,可以以下一步任务的机构编号、部门编号、角色编号、当前任务的机构编号和任务执行日期近m天作为条件,然后按任务编号、机构编号、部门编号、任务执行人编号统计任务实例、流程业务,并按任务实例统计数量倒序,如果存在统计结果,获取前n位人员组成候选用户集合。其中,任务实例与流程业务通过流程实例id关联。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5)的选人相似性是依次降低的,所以一些实施场景中,需要按(1)-(5)的顺序执行。此外,一些实施场景中,为了提高处理效率,上述(1)-(5)无需全部执行,即有一个统计规则有统计结果值后即可退出。
60.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基于同部门提交同任务、同机构提交同任务、同上级机构提交同任务、同部门提交同业务类型、同机构提交同业务类型不断扩大外延的方式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可以提高后续人员选择的准确性和整个流程执行的效率。
61.一些实施场景中,所述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后,还可以包括:根据确定所述候选用户集合的统计规则,确定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初始推荐分值;其中,不同统计规则对应不同初始推荐分值。其中,上述(1)、(2)、(3)、(4)、(5)可以分别表示一条统计规则。当然,上述只是进行示例性说明,统计规则不限于上述举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它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62.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预先为每个统计规则赋予初始推荐分值。例如一些实施场景中,由于上述(1)、(2)、(3)、(4)、(5)的选人相似性是依次降低的,所以可以基于选人相似性的顺序依次为统计规则(1)、(2)、(3)、(4)、(5)赋予初始推荐分值。例如,为统计规则(1)赋予初始推荐分值5,为统计规则(2)赋予初始推荐分值4,为统计规则(3)赋予初始推荐分值3,为统计规则(4)赋予初始推荐分值2,为统计规则(5)赋予初始推荐分值1。当然,上述只是进行示例性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如规则执行频率等)为每个统计规则赋予其他初始推荐分值(如20、10等),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63.s16: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
64.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后,可以获取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然后将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获得候选用户列表。其中,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候选用户的属性信息都在用户属性范围内。候选用户列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用户。
65.一些实施场景中,用户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所属机构的编号、用户所属部门的编号以及用户角色等。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可以包括机构编号范围、部门编号范围以及角色范围以及关系等。
66.一些实施场景中,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
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可以包括:判断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第一用户所属机构的编号是否在机构编号范围内;确认在机构编号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所属部门的编号是否在部门编号范围内;确认在部门编号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角色是否在角色范围内;确认在角色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移入所述候选用户列表。
67.一些实施场景中,如果第一用户的属性信息满足所属机构的编号不在机构编号范围内、所属部门的编号不在部门编号范围内、角色不在角色范围内中至少一个条件,则说明第一用户可能已经调整工作岗位,此时,可以将第一用户从候选用户集合中删除。
68.s18: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
69.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获得候选用户列表后,可以确定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其中,根据推荐分值的高低可以推荐任务的执行人员。
70.由于一些实施场景中,是按上述(1)-(5)的顺序确定候选用户集合,而有一个统计规则有统计结果值后即可退出,所以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初始推荐分值相同。为了更加准确的从候选用户列表中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基于用户初始推荐分值和预设属性对应的属性值确定每个候选用户的推荐分值。
71.一些实施场景中,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可以包括:获取第一候选用户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属性值;根据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属性值,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用户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分值;基于所述第一候选用户的初始推荐分值和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分值,计算所述第一候选用户的推荐分值。其中,第一候选用户可以表示候选用户列表中任意一个候选用户。预设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状态、在岗状态和待办任务数量等。
72.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预先为每个预设属性设置对应的分值。其中,同一预设属性的属性值不同,对应的分值不同。例如,在线状态为离线(即不在线)时,其对应的分值可以为-1,在线状态为在线时,其对应的分值可以为0。再如,在岗状态为休假(即不在岗)时,其对应的分值可以为-1,在岗状态为在岗时,其对应的分值可以为0。再如,待办任务数量为x,则其对应的分值可以为(3-x)。当然,上述只是进行示例性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3.一些实施场景中,在为每个预设属性设置对应的分值后,可以根据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属性值,确定每个候选用户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分值。进一步,可以将第一候选用户的初始推荐分值和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分值相加,获得第一候选用户的推荐分值。
74.表1
[0075][0076]
如表1所示,在确定候选用户集合是根据统计规则(1)确定后,可以确定每个候选用户的在线状态、在岗状态以及待办任务数量x,然后分别确定在线状态、在岗状态以及待办任务数量x所对应的分值,最后将初始推荐分值5与在线状态、在岗状态以及待办任务数量x所对应的分值相加,获得每个候选用户的推荐分值。例如,用户1在线状态为离线、在岗状态为休假、待办任务数量3,则根据表1可以确定在线状态的分值为-1,在岗状态的分值为-1,待办任务数量x所对应的分值为0,最后可以根据5-1-1+0获得用户1的推荐分值为3。
[0077]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基于流程业务历史数据确定下一步待选人列表后,结合在线、在岗和待办任务数量等调整待选人列表中用户的推荐优先级,可以提高下一步任务人员选择的准确性。
[0078]
s20: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0079]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确定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后,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0080]
一些实施场景中,在确定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后,可以按照推荐分值对候选用户列表中用户排序,然后基于排序结果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优选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可以将候选用户列表中推荐分值最大的用户推荐为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0081]
一些实施场景中,在确定推荐结果后,可以基于选人界面中包括的显示属性获取推荐执行人员的属性信息,然后对应显示,进一步业务人员可以基于显示结果确定推荐结果是否正确。如图3所示,是利用本技术方案推荐信贷业务审核任务的任务执行人的界面示意图,其中,界面包括的显示属性包括机构、部门、角色、人员。相应的,在确定推荐结果后,可以获取执行人员所在机构、所在部门、角色以及姓名,然后对应显示在界面中。进一步,用户可以基于显示结果确定推荐的执行人员是否正确,如正确,则可以直接点击“确定”按钮,否则点击“取消”按钮。
[0082]
当然,上述只是进行示例性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不限于上述举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它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此外,上述涉及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结果,无实际含义。
[0083]
本说明书中上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照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084]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还可以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将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还可以确定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不仅可以降低当前业务人员对系统熟悉程度的要求,减少业务人员人工判断选择以及与系统交换次数,降低操作错误,而且可以提高业务办理过程中下一步任务人员选择的准确性和分配合理性,提高整个流程执行的效率,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0085]
基于上述所述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可以包括使用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软件(应用)、模块、组件、服务器、客户端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装置。基于同一创新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方法相似,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具体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0086]
具体地,图4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20,第一确定模块122,第二确定模块124,获得模块126,第三确定模块128,推荐模块130。
[0087]
获取模块120,可以用于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0088]
第一确定模块122,可以用于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
[0089]
第二确定模块124,可以用于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0090]
获得模块126,可以用于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
[0091]
第三确定模块128,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
[0092]
推荐模块130,可以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0093]
一些实施场景中,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包括任务编号。相应的,获取模块120,可以包括:根据当前任务的任务编号获取流程流转信息;基于所述流程流转信息调用流程引擎,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0094]
一些实施场景中,第一确定模块122,可以包括: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任务的提交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选人要求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
[0095]
一些实施场景中,第二确定模块124,可以包括:确定目标部门、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目标部门表示执行当前任务的用户所在部门,第一标识表示当前任务的任务编号,第二标识表示下一任务的任务编号;判断所述目标部门中是否存在第一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表示执行过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任务,且将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任务提交到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任务的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
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0096]
一些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部门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机构表示执行当前任务的用户所在机构;判断所述第一机构中是否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0097]
一些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机构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确定第二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机构的上一级机构与所述第一机构的上一级机构相同;判断所述第二机构中是否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三预设时间内第一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0098]
一些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机构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任务的业务类型;判断所述目标部门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表示执行过所述业务类型对应任务,且将所述业务类型对应任务提交到目标部门的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四预设时间内第二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0099]
一些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部门中不存在第二目标用户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机构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用户;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统计第五预设时间内第二目标用户执行任务的数量,获得统计结果;根据所述统计结果,确定候选用户集合。
[0100]
一些实施场景中,用户的属性信息包括用户所属机构的编号、用户所属部门的编号以及用户角色;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包括机构编号范围、部门编号范围以及角色范围。相应的,获得模块126,可以包括:判断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第一用户所属机构的编号是否在机构编号范围内;确认在机构编号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所属部门的编号是否在部门编号范围内;确认在部门编号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角色是否在角色范围内;确认在角色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移入所述候选用户列表。
[0101]
一些实施场景中,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后,还可以包括:根据确定所述候选用户集合的统计规则,确定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初始推荐分值;其中,不同统计规则对应不同初始推荐分值。
[0102]
一些实施场景中,第三确定模块128,可以包括:获取第一候选用户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属性值;根据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属性值,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用户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分值;基于所述第一候选用户的初始推荐分值和在每个预设属性对应的分值,计算所述第一候选用户的推荐分值。
[0103]
本说明书实施例,基于业务流程本身同一个任务或同一类业务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正确选人作为推荐的基础数据,然后结合任务的选人要求、人员岗位情况、在线、在岗和未完成工作量综合计算,确定推荐人员。这样,可以在保证正确性的前提下,降低当前业务人员对系统熟悉程度的要求,减少业务人员人工判断选择以及与系统交换次数,降低操作错误,还可以提高业务办理过程中下一步任务人员选择的准确性和分配合理性,提高整个流程执行的效率,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0104]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0105]
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设备的实施例,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存储
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0106]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当前任务的属性信息,获取下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执行选人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执行下一任务的用户属性范围信息;基于预设统计规则,确定候选用户集合;将所述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用户属性范围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候选用户列表;确定所述候选用户列表中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根据每个用户的推荐分值,推荐下一任务的执行人员。
[0107]
需要说明的,上述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根据方法或装置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0108]
本说明书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服务器上为例,图5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框图,该服务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装置或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设备。如图5所示,服务器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0(处理器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200、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模块30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服务器10还可包括比图5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例如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处理硬件,如数据库或多级缓存、gpu,或者具有与图5所示不同的配置。
[0109]
存储器200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0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0110]
传输模块300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30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300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0111]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
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0112]
本说明书提供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或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业务逻辑并记录在存储介质上,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描述方案的效果。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物理装置,通常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者光学等方式的媒体加以存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各式存储器,如ram、rom等;利用磁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硬盘、软盘、磁带、磁芯存储器、磁泡存储器、u盘;利用光学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cd或dvd。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量子存储器、石墨烯存储器等等。
[0113]
本说明书提供的上述推荐任务执行人员的方法或装置实施例可以在计算机中由处理器执行相应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如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c++语言在pc端实现、linux系统实现,或其他例如使用android、ios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在智能终端实现,以及基于量子计算机的处理逻辑实现等。
[0114]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上述所述的装置、设备、系统根据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对应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0115]
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照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6]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时可以把部分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
[0117]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18]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0119]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