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辅助系统

文档序号:30544439发布日期:2022-06-29 00:2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辅助系统

1.本发明涉及教学辅助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教学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2.大学课堂中,往往采用一个老师教几个甚至十几个班级,而大学多为两个班级甚至四个班级同时在一个教室内听课,而每门课正常也就是二十多课时,这也就导致老师很难认清班级的每个学生。且每次上课签到或者点名都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在遇到有学生上课出现打瞌睡或者玩手机的情况,老师也无法一下喊出名字来,同时花时间在劝导这些学生的时候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到其他学习的学生。
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一款提高大学老师教学质量的智能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大学老师教学中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难题。
5.、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学生端处理器模块,通过学生端通讯模块与老师端通讯模块与老师端处理器模块进行信号传输;识别模块,识别学生校园卡信息,并将学生校园卡信息发送到学生端处理器模块,通过学生端通讯模块将学生校园卡信息传输到老师端通讯模块,老师端通讯模块接收学生校园卡信息后将收学生校园卡信息传输到老师端处理器模块,老师端处理器模块将学生校园卡信号传输到数据识别处理模块对学生校园卡信息进行提取和记录,数据识别处理模块将提取学生信息数据传输到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模块经过对比后将对比结果传输到数据显示模块上。
6.指令发出模块,发出指令信号到老师端处理器模块,通过老师端通讯模块将指令信号传输到学生端通讯模块,学生端通讯模块接收到指令信号后将指令信号通过信号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7.按键模块,发出停止信号,并将停止信号传输到信号显示模块,信号显示模块停止显示接收到的指令信号。
8.一种应用教学辅助系统的教学辅助设备,包括:桌子,一边设有安装槽;学生端本体,设在所述安装槽内;读卡器,设在所述学生端本体顶部;指示灯,设在所述学生端本体顶部;停止按键,设在所述学生端本体顶部;
第一信号传输器,设在所述学生端本体的一边;第一电源,设在所述学生端本体的一边;老师端本体,包括触控屏、第二信号传输器、第二电源。
9.优选的,所述学生端本体设在所述安装槽内后顶部超出桌面形成凸出体,所述凸出体周边设有贴合桌面的防水圈,所述凸出体中间顶部向内凹陷形成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上设有透明防水膜贴附在所述凸出体上。
10.优选的,所述读卡器、所述指示灯、所述停止按键均在所述隔离槽内,所述读卡器距离所述透明防水膜的距离小于五毫米,所述停止按键距离透明防水膜的距离小于五毫米。
11.优选的,所述指示灯数量若干,所述指示灯下方设有标签。
12.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器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器均为信号线接口。
13.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器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器均为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为电池或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为电源接口。
15.优选的,所述隔离槽内设有电源显示灯。
16.优选的,所述老师端本体和学生端本体侧边均设有usb数据接口。
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识别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的学生端和老师端的交互系统,从而使得老师端可以查看学生的信息,快速知道每个座位上学生的姓名。
18.本发明通过采用数据识别处理模块将提取学生信息数据传输到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模块经过对比后将对比结果传输到数据显示模块上,从而使得老师可以快速查看存在迟到和旷课的学生名单。
19.本发明通过采用指令发出模块并最终传输到学生端的信号显示模块进行显示,从而使得老师可以再把打扰课程进度的同时,默默对存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发出警告。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的学生端局部放大图;图5为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的学生端本体结构图;图6为一种教学辅助系统的教师端本体结构图。
21.附图标记桌子—1,安装槽—11,学生端本体—2,凸出体—21,防水圈—22,隔离槽—23,电源显示灯—231,透明防水膜—24,读卡器—3,指示灯—4,标签—41,停止按键—5,第一信号传输器—6,第一电源—7,老师端本体—8,触控屏—81,第二信号传输器—82,第二电源—83,usb数据接口—9。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教学辅助系统,包括:学生端处理器模块,通过学生端通讯模块与老师端通讯模块与老师端处理器模块进行信号传输;识别模块,识别学生校园卡信息,并将学生校园卡信息发送到学生端处理器模块,通过学生端通讯模块将学生校园卡信息传输到老师端通讯模块,老师端通讯模块接收学生校园卡信息后将收学生校园卡信息传输到老师端处理器模块,老师端处理器模块将学生校园卡信号传输到数据识别处理模块对学生校园卡信息进行提取和记录,数据识别处理模块将提取学生信息数据传输到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模块经过对比后将对比结果传输到数据显示模块上。
24.指令发出模块,发出指令信号到老师端处理器模块,通过老师端通讯模块将指令信号传输到学生端通讯模块,学生端通讯模块接收到指令信号后将指令信号通过信号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25.按键模块,发出停止信号,并将停止信号传输到信号显示模块,信号显示模块停止显示接收到的指令信号。
26.本实施中,对系统的处理器和各个模块所采用的元器件型号和类型不做具体限定。本是实施例中识别模块可以采用nfc识别器或ic卡识别器,用来识别校园卡的信息,校园卡的信息为提前其他系统录入,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设计的通讯模块可以采用无线通讯或者有线通讯均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对数据库对比方式和对比方法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实施中可以考虑采用对比学校的座位信息,将作为信息和校园卡的姓名学号相互匹配,同时可以和本节课的应到人数进行对比,分析迟到或旷课的人员名单。本实施例中对指令发出模块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有限考虑采用触碰板,可视化看到每个作为上的人员姓名,精准进行点名,或发出提醒指令,指令通过通讯模块后到在信号显示模块进行显示,本实施例对具体指令不做限定,常见质量有请勿睡觉、请勿玩手机、请回答问题。本实施例中按键模块主要用来实现控制将信号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停止,其作用是,当学生收到老师发的信号时,可以通过按键模块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
27.实施例2参考图2-4,一种应用教学辅助系统的教学辅助设备,包括:桌子1,一边设有安装槽11;学生端本体2,设在安装槽11内;读卡器3,设在学生端本体2顶部;指示灯4,设在学生端本体2顶部;停止按键5,设在学生端本体2顶部;第一信号传输器6,设在学生端本体2的一边;
第一电源7,设在学生端本体2的一边;老师端本体8,包括触控屏81、第二信号传输器82、第二电源83。
28.本实施例对老师端本体8和学生端本体2的具体形状结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优先考虑学生端本体2镶嵌在桌子内,使得截面整洁不影响正常上课,老师端本体8考虑方便性优先考虑采用触控电脑屏幕。
29.实施例3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学生端本体2设在安装槽11内后顶部超出桌面形成凸出体21,凸出体21周边设有贴合桌面的防水圈22,凸出体21中间顶部向内凹陷形成隔离槽23,隔离槽23上设有透明防水膜24贴附在凸出体21上。
30.实施例4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读卡器3、指示灯4、停止按键5均在隔离槽23内,读卡器3距离透明防水膜24的距离小于五毫米,停止按键5距离透明防水膜24的距离小于五毫米。
31.本实施例对读卡器3和停止按键5距离透明防水膜24的具体距离不做限定,需要考虑透明防水膜24的韧性是否满足能够实现隔着透明防水膜24按压到停止按键5,同时也要考虑到隔着透明防水膜24,读卡器3能否读取校园卡信息,因此优先采用读卡器3距离透明防水膜24的距离小于五毫米,停止按键5距离透明防水膜24的距离小于五毫米。
32.实施例5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指示灯4数量若干,指示灯4下方设有标签41。
33.本实施中的指示灯4和标签41相互对应,当对应标签如请勿玩手机的灯亮起时,就说明老师在提醒学生请勿玩手机。
34.实施例6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信号传输器6和第二信号传输器82均为信号线接口。
35.本实施例中,采用信号线接口再外接型号线实现信号的传输,其特点为信号传输稳定,同时成本比较低。
36.实施例7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信号传输器6和第二信号传输器82均为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
37.本实施例中,使用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其特点是可以降低设备的线路,从而使得教室更加整洁,不会存在大量线路缠绕的问题。
38.实施例8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电源7为电池或电源接口,第二电源83为电源接口。
39.实施例9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隔离槽23内设有电源显示灯231。
40.实施例10参考图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老师端本体8和学生端本体2侧边均
设有usb数据接口9。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