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07583发布日期:2022-10-01 12:2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地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地图上同时显示多条道路时,可能会出现两条道路的高度值的差距过大,导致发生道路占据整个地面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从而导致用户获得的有效的路况信息过少,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5.获取高精度地图的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全路网;
6.将所述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7.将每个所述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8.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
9.保存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
10.接收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根据渲染请求使用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在车载系统的地图完成渲染。
11.如此,获取高精度地图的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全路网,将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后,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接着,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最后保存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当接收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根据渲染请求使用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在车载系统的地图完成渲染。通过将道路划分成多个高度区间,并采取预定规则对每个高度区间的高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动态压缩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至合理范围,使渲染完成后的三维道路模型在地图上显示时,不会出现道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使用户获得的有效的路况信息更多,加强驾驶安全,并且整个三维道路模型位于地图画面的合理位置,地图画面更美观。
12.所述将所述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包括:
13.将所述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预设二维平面上;
14.将所述三维道路全路网中在所述预设二维平面相交的三维道路归为一个道路簇网格,以使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15.如此,将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预设二维平面上,接着,将三维道路全路网中在预设二维平面相交的三维道路归为一个道路簇网格,可以使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
的道路簇网格。
16.所述将所述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之后,包括:
17.降低所述道路簇网格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值的精度。
18.如此,通过降低道路簇网格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值的精度,从而降低三维道路模型的高度值的精度。
19.所述将每个所述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包括:
20.将每个所述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预定高度间隔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21.如此,根据预定高度间隔可以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22.所述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包括:
23.统计每个高度区间内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
24.对统计后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超出预设个数阈值的高度区间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多个高度区间均设有对应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使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依次变化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25.如此,统计每个高度区间内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后,对统计后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超出预设个数阈值的高度区间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多个高度区间均设有对应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使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依次变化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组成点的个数赋予每个高度区间对应的压缩因子,可以快速降低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的同时,合理压缩道路的高度值,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26.所述高度区间包括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所述将每个所述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包括:
27.将每个所述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之间的跨压段划分出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
28.将高度差范围重叠的跨压区间合并,得到合并跨压区间。
29.如此,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之间的跨压段划分出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后,将高度差范围重叠的跨压区间合并,得到合并跨压区间。
30.所述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包括:
31.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第二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三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32.如此,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第二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三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的压缩因子,从而尽量保持预设区间段的跨压段的道路层次属性的同时,压缩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
33.所述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包括:
34.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等于1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四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保持不变且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35.如此,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等于1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四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保持不变且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可以保持预设区间段的跨压段的道路层次属性的同时,压缩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
3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处理方法。
3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上述的处理方法。
38.本技术的地图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和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获取高精度地图的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全路网,将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后,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接着,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最后保存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当接收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根据渲染请求使用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在车载系统的地图完成渲染。通过将道路划分成多个高度区间,并采取预定规则对每个高度区间的高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动态压缩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至合理范围,使渲染完成后的三维道路模型在地图上显示时,不会出现道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使用户获得的有效的路况信息更多,加强驾驶安全,并且整个三维道路模型位于地图画面的合理位置,地图画面更美观。
39.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41.图1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42.图2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3.图3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44.图4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5.图5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6.图6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7.图7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8.图8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9.图9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50.图10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1.图11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52.图12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3.图13是本技术的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54.图14是本技术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56.请参阅图1,地图上的道路的高度来自真实的海拔高度,道路之间的真实的高度差也会在地图上显示。如图1所示,高架桥的真实海报高度为87m,地下隧道的真实海报高度为25m,两者的真实海拔高度跨度为63m,因此,在三维地图,例如高精度地图中显示车辆附近的路况时,在某些场景下,例如同时显示地下深处的隧道和城市地面的道路的场景,车辆行驶在高架和立交桥等存在立体交通的城市的道路场景等。由于道路之间存在巨大的高度差,会出现道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即使将道路的真实的海拔高度转换为相对地面的相对高度后,地图显示道路时,仍是会出现道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从而导致用户获得的有效的路况信息过少,影响驾驶安全,并且整个画面不美观。
57.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01:获取高精度地图的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全路网;
59.02:将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60.03: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61.04: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
62.05:保存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
63.06:接收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根据渲染请求使用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在车载系统的地图完成渲染。
6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获取高精度地图的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全路网,及用于将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及用于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及用于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及用于保存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及以及用于接收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根据渲染请求使用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在车载系统的地图完成渲染。
65.具体地,道路的高度可以根据组成道路中心线的点的高度获得,也即是说道路的相对高度可以为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预设区间段是指要进行高度调整的道路段,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高度区间。道路存在跨压段,跨压段体现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三维道路层次,也即是体现哪一条道路位于上层,哪一条道路位于下层,并且上层道路跨过下层道路某段区域等空间关系。
66.首先,将从高精度地图中的元数据获取到道路边线数据后,利用这些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并将构造的三维道路全部连通得到三维道路全路网,将道路的原始海拔高度转换为相对地面的相对高度后,将三维道路分割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接着,按照道路某种高度特征例如道路之间存在的跨压段,或者预定的高度间隔单位,将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成多个不同的高度区间。根据预先设计的规则对一个或多个高度区间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从而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最后,将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保存,在后续需要在地图上显示道路的场景下,也即是接收到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时,将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调出后,在车载系统上完成地图渲染,在地图上显示道路的三维模型。
67.请参阅图3,可以理解地,通过将道路划分成多个高度区间,并采取预定规则对每个高度区间的高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动态压缩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至合理范围,使渲染完成后的三维道路模型在地图上显示时,例如车辆环境模拟显示(surrounding reality,sr)场景下地图上显示时,不会出现道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使用户获得的有效的路况信息更多,加强驾驶安全,并且整个三维道路模型位于地图画面的合理位置,地图画面更美观,使用本技术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进行渲染后的三维道路在地图上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68.如此,获取高精度地图的道路边线数据,构造三维道路全路网,将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后,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接着,按照预定规则对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进行压缩以调整道路的相对高度,最后保存调整后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当接收车载系统以环境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渲染的请求,根据渲染请求使用保存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数据在车载系统的地图完成渲染。通过将道路划分成多个高度区间,并采取预定规则对每个高度区间的高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动态压缩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至合理范围,使渲染完成后的三维道路模型在地图上显示时,不会出现道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上下两端,而中间无其他物体的情况。使用户获得的有效的路况信息更多,加强驾驶安全,并且整个三维道路模型位于地图画面的合理位置,地图画面更美观。
69.请参阅图4,步骤02包括:
70.020:将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预设二维平面上;
71.021:将三维道路全路网中在预设二维平面相交的三维道路归为一个道路簇网格,以使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72.处理器用于将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预设二维平面上,以及用于将三维道路全路网中在预设二维平面相交的三维道路归为一个道路簇网格,以使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73.具体地,预设二维平面是指取某一高度的道路的二维平面。可以理解地,地图上的道路高度范围大,因此可以选择高度范围中某一高度的二维平面作为后续分割三维道路全路网的依据。
74.将三维道路全路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包括将构造的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某一高度的二维平面,由于道路之间存在跨压现象,因此,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某一高度的二维平面后,二维平面上会出现道路相交的区域。接着,将道路相交的区域的三维道
路归为一个道路簇网格,从而使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75.如此,将三维道路全路网投影到预设二维平面上,接着,将三维道路全路网中在预设二维平面相交的三维道路归为一个道路簇网格,可以使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成多个离散的道路簇网格。
76.请参阅图5,处理方法包括:
77.07:降低道路簇网格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值的精度。
78.处理器用于降低道路簇网格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值的精度。
79.具体地,在将三维道路全路网划分为多个离散道路簇网格后,可以降低三维道路模型的高度值的精度,由于道路的高度可以由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高度表示,因此,通过降低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的精度来降低三维道路模型的高度值的精度,例如从厘米级单位转换为米级单位。
80.如此,通过降低道路簇网格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相对高度值的精度,从而降低三维道路模型的高度值的精度。
81.请参阅图6,步骤03包括:
82.030: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预定高度间隔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83.处理器用于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预定高度间隔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84.具体地,可以按照预定高度间隔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进行划分,将三维道路划分成多个高度区间。预定高度间隔可以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高度间隔可以为4m、5m和7m等。例如,预定高度间隔为5m,0至5m为一个高度区间,5m至10m为一个高度区间,10m至15m为一个高度区间,以此类推,直到三维道路的整个高度划分成多个高度区间。
85.如此,根据预定高度间隔可以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
86.请参阅图7,步骤04包括:
87.040:统计每个高度区间内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
88.041:对统计后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超出预设个数阈值的高度区间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多个高度区间均设有对应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使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依次变化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89.处理器用于统计每个高度区间内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以及用于对统计后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超出预设个数阈值的高度区间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多个高度区间均设有对应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使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依次变化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90.具体地,根据预定高度间隔可以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划分出多个高度区间后,统计每个高度区间内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例如,高度区间为0至5m,统计有100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高度区间为5至10m,统计有82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高度区间为10至15m,统计有70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依此类推,统计完所有高度区间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
91.可以理解地,每个高度区间内有多条道路,每条道路上都有道路中心线,意味着高度区间内的道路中心线的组成点个数越多,该高度区间的道路数量越多。
92.第一预设数值指的是,根据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对应设置的压缩因子的数值。对统计后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超出预设个数阈值的高度区间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例如,对统计有超过100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高度区间0至5m设置压缩因子的值为0.8,对统计有超过820个小于100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高度区间5m至10m设置压缩因子的值为0.2,对统计有超过700个小于82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高度区间10m至15m设置压缩因子的值为0.1,依此类推,同时,可以将按照每个高度区间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统计后的个数,依照由多至少的规则,进行降序排列,从而形成下例阶梯式分段函数。
[0093][0094]
其中,final_height为经过分段函数转换后最后得到预设区间段的相对高度值,init_height为未经过分段函数转换的预设区间段的相对高度值,该函数的数值以米(m)为单位。
[0095]
可以理解地,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越多的高度区间赋予更大的降权比例,也即是存在更多条道路的高度区间赋予更大的降权比例,例如有100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降权比例0.8大于有82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降权比例0.2,可以快速降低整个三维道路的高度。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该函数,越接近地面的高度区间的道路的高度值,需要被减小的幅度越小,从而保持该高度区间的现实性。越远离地面的高度区间的道路的高度值,需要被减小的幅度越大,因此,更大高度值的高度区间赋予减小幅度更大的压缩因子,例如,例如有82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压缩因子0.2的压缩幅度大于有1000个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压缩因子0.8,也即是10至15m的高度区间的压缩因子0.2的压缩幅度大于10至15m的高度区间的压缩因子0.8。因此,根据道路组成点的个数赋予每个高度区间对应的压缩因子,可以快速降低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的同时,合理压缩道路的高度值,降序排列还可以使减小幅度依次变化,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0096]
如此,统计每个高度区间内道路中心线组成点的个数后,对统计后的道路中心线组成点超出预设个数阈值的高度区间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多个高度区间均设有对应的第一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使预设区间段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依次变化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组成点的个数赋予每个高度区间对应的压缩因子,可以快速降低预设区间段的道路的相对高度的同时,合理压缩道路的高度值,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0097]
请参阅图8,步骤03包括:
[0098]
031: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之间的跨压段划分出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
[0099]
032:将高度差范围重叠的跨压区间合并,得到合并跨压区间。
[0100]
处理器用于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之间的跨压段划分出
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以及用于将高度差范围重叠的跨压区间合并,得到合并跨压区间。
[0101]
请参阅图9,具体地,道路之间会存在跨压现象,根据道路之间的跨压段,可以将高度区间划分为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也即是跨压区间指的是跨压段的高度区间,非跨压段区间指的是非跨压段的高度区间。整个三维道路中,会存在多个跨压区间,每个跨压区间都有自己的高度差范围,例如,如图9所示的一个道路簇网格,存在p1至p2段、p3至p4段和p5至p6段共三处跨压段,p1点的相对高度值为6m,p2点的相对高度值为10m,p3点的相对高度值为2m,p4点的相对高度值为8m,p5点的相对高度值为11m,p6点的相对高度值为14m,可以得到三段跨压段的高度区间分别,为p1至p2段的高度区间为6至10m,p3至p4段的高度区间为2至8m,p5至p6段的高度区间为11至14m。
[0102]
为了防止后续计算预设区间段时,出现重复计算高度区间的现象,将高度差范围重叠的跨压区间合并,得到合并跨压区间,例如为p1至p2段的高度区间为6至10m和p3至p4段的高度区间为2至8m有高度重叠区间6至8m,因此,合并p1至p2段和p3至p4的高度区间,得到跨压区间2至10m。可以经过合并后的跨压区间称为合并跨压区间,也即是合并跨压区间为2至10m和11至14m。
[0103]
如此,将每个道路簇网格的道路的相对高度根据道路之间的跨压段划分出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后,将高度差范围重叠的跨压区间合并,得到合并跨压区间。
[0104]
请参阅图10,步骤04包括:
[0105]
042: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第二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三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0106]
处理器用于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第二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三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0107]
具体地,第二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指的是,能够使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的压缩因子。第三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指的是,能够使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的减小幅度大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的压缩因子。
[0108]
例如将第二预设数值设为0.9,将第三预设数值设为0.07,依照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高度由低至高的规则进行排列,从而形成下例阶梯式分段函数。
[0109][0110]
其中,final_height为经过分段函数转换后最后得到预设区间段的相对高度值,init_height为未经过分段函数转换的预设区间段的相对高度值,该函数的数值以米(m)为单位。
[0111]
请参阅图11,可以理解地,道路的跨压段之间存在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三维道路层次,也即是体现哪一条道路位于上层,哪一条道路位于下层,并且上层道路跨过下层道路某段区域等空间关系。因此,需要尽量保持该区域的相对高度,以免过于压缩后,不能体现该
跨压段的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三维道路层次,例如如图11所示,原本4m的相对高度,直接压缩至2.2m的相对高度后,地图上会呈现过于扁平的跨压段,从而妨碍用户使用地图了解路况信息。同时,避免跨压段经过高度压缩后,涵洞描画高度不足,动画效果中发生车辆撞顶的不良效果。因此,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的压缩因子,从而尽量保持预设区间段的跨压段的道路层次属性的同时,压缩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
[0112]
如此,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第二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三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减小幅度小于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幅度的压缩因子,从而尽量保持预设区间段的跨压段的道路层次属性的同时,压缩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
[0113]
请参阅图12,步骤04包括:
[0114]
043: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等于1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四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保持不变且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0115]
处理器用于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等于1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四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保持不变且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
[0116]
具体地,第四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指的是当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等于1的压缩因子时,非跨压区间设置数值小于1的压缩因子,例如0.05,依照跨压区间和非跨压区间高度由低至高的规则进行排列,从而形成下例阶梯式分段函数。
[0117][0118]
其中,final_height为经过分段函数转换后最后得到预设区间段的相对高度值,init_height为未经过分段函数转换的预设区间段的相对高度值,该函数的数值以米(m)为单位。
[0119]
请参阅图13,可以理解地,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为1的压缩因子,而非跨压区间的设置数值小于1的压缩因子,可以保持预设区间段的跨压段的道路层次属性的同时,压缩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使得渲染后的地图画面中的道路分布更均匀,高度合理,跨压处的结构表达更清晰,达到了较好的画面视感例如如图13所示的效果图。同时,运用道路自身跨压高度不同的特异性做成道路数据,不仅有效降低了预定区间段的道路相对高度,同时避免了用同一参数压缩道路,从而丧失道路跨压段的独特性,使后期还需要再调整跨压段的相对高度。
[0120]
如此,对合并跨压区间设置数值等于1的压缩因子,对于非跨压区间设置第四预设数值的压缩因子,以使预设区间段的合并跨压区间的高度值保持不变且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减小从而分段压缩道路的相对高度。可以保持预设区间段的跨压段的道路层次属性的同
时,压缩非跨压区间的高度值。
[0121]
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101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当计算机程序101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0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0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方法。
[012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23]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0124]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