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归因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52761发布日期:2022-09-07 13:4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用于归因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归因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归因分析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案,常被企业用于对用户的转化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设定产品埋点、建立分析维度以及用户画像标签,从而将用户群体的诸如产品购买等转化事件或者其他关键绩效指标与投放的广告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呈现,进而促使企业做出满足用户偏好的推广决策,以提升业务增长。然而,在现有的归因分析方案中,使用的归因规则比较单一,因此分析结果的准确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提供一种缓解、减轻或甚至消除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机制将是有利的。
4.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归因的方法,包括: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目标转化数据,其中,每个转化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针对于目标对象进行操作的转化事件以及转化事件的类型;根据输入数据,从多个转化数据中记录的多种转化事件的类型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类型;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相同的用户终端并且记录的转化事件的类型属于至少一个目标类型;以及按照归因规则,在多个推广数据中确定与转化链路数据匹配的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以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至少一个推广事件引起了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其中,每个推广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用户已经触达的推广事件,转化链路数据包括目标转化数据以及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
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归因贡献度的方法,包括:针对多个不同的目标转化数据,多次执行上述的用于归因的方法,以生成包含不同的目标转化数据的多个转化链路数据;以及生成每个推广事件对于所述多个转化链路数据的总转化贡献度,其中,每个推广事件对应的总转化贡献度为该推广事件的对于每个转化链路数据的转化贡献度的总和占全部转化贡献度总和的占比比例。
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归因的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配置成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目标转化数据,其中,每个转化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针对于目标对象进行操作的转化事件以及转化事件的类型;选择单元,配置成根据输入数据,从多个转化数据中记录的多种转化事件的类型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类型;第二确定单元,配置成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相同的用户终端并且记录的转化事件的类型属于至少一个目标类型;以及第三确定单元,配置成按照归因规则,在多个推广数据中确定与转化链路数据匹配的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以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至少一个推广事件引起了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其中,每个推广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用户已经触达的推广事件,转化链路数据包括目标转化数据以及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
7.根据本公开的又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8.根据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9.根据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1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中,在进行归因分析之前,首先根据目标转化数据查找出记录有真正需要归因的转化事件的过程转化数据。后续对真正需要归因的转化事件进行归因分析,避免了非关键的目标转化数据的影响,提高了归因的准确度。另外,上述真正需要归因的转化事件的目标类型可以通过归因数据管理员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来确定,从而提高了归因分析的灵活度,使得该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归因分析。
11.根据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是清楚明白的,并且将参考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而被阐明。
附图说明
12.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13.图1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在其中实施本文描述的各种方法的示例系统的示意图;
14.图2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归因的方法的流程图;
15.图3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归因方法和相关技术中的归因方法的对比示意图;
16.图4是图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归因的方法的流程图;
17.图5是图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各个相关的推广事件的贡献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18.图6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归因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19.图7是图示出能够应用于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不意图限定这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指向该要素的同一实例,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上下文的描述,它们也可以指代不同实例。
21.在本公开中对各种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多个”意指两个或更多,并且术语“基于”应解释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此外,术语“和/或”以及
“……
中的至少一个”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23.图1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在其中实施本文描述的各种方法的示例系统100的示意图。参考图1,该系统100包括客户端设备110、服务器120、以及将客户端设备110与服务器120通信地耦合的网络130。
24.客户端设备110包括显示器114和可经由显示器114显示的客户端应用(app)112。客户端应用112可以为运行前需要下载和安装的应用程序或者作为轻量化应用程序的小程序(liteapp),另外还可以包括h5页面或者线下推广的二维码等等。在客户端应用112为运行前需要下载和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客户端应用112可以被预先安装在客户端设备110上并被激活。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端应用112为能够操作相关的归因引擎的应用,归因引擎用于对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进行归因分析,上述归因引擎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设备11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移动计算机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移动电话、可穿戴式计算机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头戴式设备,包括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设备110可以替换地是固定式计算机设备,例如台式机、服务器计算机或其他类型的固定式计算机设备。
25.服务器120典型地为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或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部署的服务器。服务器120可以代表单台服务器、多台服务器的集群、分布式系统、或者提供基础云服务(诸如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存储、云通信)的云服务器。将理解的是,虽然图1中示出服务器120与仅一个客户端设备110通信,但是服务器120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端设备提供后台服务。
26.网络130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和/或诸如互联网之类的通信网络的组合。网络130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处理通过网络130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sl)、传输层安全(tls)、虚拟专用网络(vpn)、网际协议安全(ipsec)等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来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27.图2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归因的方法200的流程图。方法200由相关的归因引擎执行,上述归因引擎可以安装在客户端设备(例如,图1中所示的客户端设备110)上,也即,方法200的各个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客户端设备1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归因引擎也可以安装在服务器(例如,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1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归因引擎还可以部分安装在客户端设备上,其余部分安装在服务器上,即,方法200可以由客户端设备(例如,客户端设备110)和服务器(例如,服务器120)相组合地执行。在下文中,以执行主体为服务器120为例,详细描述方法200的各个步骤。如图2所示,方法200包括:
28.步骤210,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目标转化数据,其中,每个转化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针对于目标对象进行操作的转化事件以及转化事件的类型;
29.步骤220,根据输入数据,从多个转化数据中记录的多种转化事件的类型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类型;
30.步骤230,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相同的用户终端并且记录的转化事件的类型属于至少一个目标类
型;以及
31.步骤240,按照归因规则,在多个推广数据中确定与转化链路数据匹配的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以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至少一个推广事件引起了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其中,每个推广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用户已经触达的推广事件,转化链路数据包括目标转化数据以及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
32.应当理解,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触达”是指用户对于用户终端上发生的推广事件的感知行为,例如经由用户终端浏览、播放等。
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中,在进行归因分析时,首先根据目标转化数据查找出在目标转化事件之前在同一用户终端设备中发生的过程转化数据。后续同时参考过程转化数据进行归因分析,并不只分析目标转化数据,从而能够分析得到对整体的转化链路有贡献的推广事件,提高了归因的准确度。另外,上述过程转化事件的目标类型可以通过归因数据管理员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来确定,从而提高了归因分析的灵活度,使得该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归因分析。
34.如上文所述,归因引擎可以安装在相关的服务器120上,并且,服务器120上还设置有接口,以用于客户端设备110接入上述归因引擎。上述客户端设备110可以由相关的归因数据管理员102进行操作,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经由客户端设备110使用上述归因引擎,以完成对目标转化数据的归因分析。
35.如图1所示的系统100,还包括数据库140,数据库140通过网络130与服务器120和客户端设备110相连。数据库140用于存储大量的各种目标转化数据以及大量的推广数据,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经由客户端设备110获取数据库140中存储的转化数据,以利用服务器12中的归因引擎进行归因分析。另外,归因数据管理员102还可以通过客户端设备110上传新获取的各种目标转化数据和/或推广数据,以对数据库140进行更新。另外,服务器120还可以接收设置推广事件的应用所上传的转化数据和推广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数据库140。
36.下面将详细介绍转化数据和推广数据的生成过程。转化数据和推广数据可以由某些能够执行推广事件的应用生成,这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购物平台app、社交媒体app等。在这些应用的用户使用期间,应用会在安装有该应用的用户终端上投放目标对象的广告,例如:某些商品的广告或其他app的广告等,此时,应用将产生推广数据,该推广数据记录在该用户终端上发生的推广事件。上述推广数据还可以记录一些附加信息,例如:推广事件的触达时间、推广事件的类型、广告的具体内容等信息。若在此之后,发生了转化事件,即,用户注册了被推广的app或者用户下单了目标对象的商品,应用还将产生转化数据,该转化数据记录在该用户终端上发生的转化事件以及转化事件的类型,转化事件的类型例如包括:用户注册新账号或下单商品等操作类型。上述这些应用可以在生成推广数据或转化数据时,实时上传这些数据到数据库140中,以对数据库140进行更新。因此,综合上文,数据库140中的推广数据或转化数据的更新包括两种途径,一是由归因数据管理员102通过客户端设备110上传新获取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从其他渠道获取到的(例如,来自于其他的数据库的数据),二是直接由相关应用生成并上传数据。
37.在一些相关技术中,转化数据和推广数据主要由不同的应用产生,包括媒体端(即曝光广告的应用)以及转化端(即被推广的应用)。上述应用将转化数据和推广数据实时上
传至服务器120,服务器120在收到转化数据后即时进行归因分析,也就是说,服务器120仅接收并处理单条转化数据,并且不对转化数据进行存储。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获取到的转化数据和推广数据可以存储于数据库140中,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调用数据库140中的转化数据,以供数据库140进行归因分析。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服务器120可以同时对归因数据管理员102选取的多个转化数据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高了归因分析的效率。另外,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自行上传数据,例如,可以将来自其他数据库140的转化数据上传到该数据库140中,从而实现了转化数据的共享和通用。
38.在步骤210中,从数据库140中预先存储的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需要进行归因分析的目标转化数据。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经由客户端设备110操作归因引擎的交互界面来完成上述目标转化数据的确定。可以理解,数据库140中预先存储大量的转化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多个用户在各自的用户终端上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发生的转化事件。为了使得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容易地查找目标转化数据,归因引擎可以预先为数据库140中存储的转化数据制作数据标签表,每一个数据由一个特定的标签进行表示。上述特定的标签例如可以是转化事件发生的时间、转化事件的编码或转化事件的简要描述等信息。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在归因引擎的相关交互界面上通过勾选、点击挑选等方式确定目标转化数据。
39.在相关技术中,归因分析大多采用固定的分析模型,例如末次触达归因模型,即,将转化事件发生前的最后一次触达推广事件作为该转化事件的归因结果。这样归因的弊端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可能无法做到准确的归因。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归因方法和相关技术中的归因方法的对比300示意图。图3示出了4个依次发生的时间节点,图中的箭头示出了时间顺序,其中,在时间节点a处,在用户终端上发生了推广事件a,该推广事件是关于某购物app的广告;在时间节点b处,用户点击并下载并安装了该购物app的广告,即,发生了转化事件a’;在时间节点c处,在用户终端上发生了推广事件b,该推广事件仍是关于某购物app的广告;在时间节点d处,用户使用了该购物app并发生付费,即,发生了转化事件b’。此时,若对转化事件b’(即,用户的付费操作进行归因分析),按照相关技术中的末次触达归因模型,可以确定推广事件b引起了转化事件b’。然而,对于购物app而言,下载事件要比付费事件更加关键,因此,实际上可能是推广事件a间接引起了转化事件b’,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关技术的归因方法得到的归因结果是不准确的。另外,相关技术的归因方法只支持对激活事件(即用户下载后首次打开app)的事件进行归因,此时如果想分析购物事件的促成作用,相关技术的归因方法无法支持,无法提供推广事件b的正向作用。
40.在步骤220中,归因引擎允许归因数据管理员102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目标转化事件的目标类型。在后续步骤中,归因引擎先按照目标类型查找和目标转化数据相关联的过程转化数据。上述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设备,且记录发生在目标转化事件之前的转化事件。然后,同时基于目标转化数据和新确定的过程转化数据进行归因分析。可以创建一个转化链路数据,该转化链路数据包括目标转化数据以及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将目标转化数据所包含的待归因转化事件以及过程转化数据中所包含的过程转化事件组成一个列表(list),该列表按照时间顺序将多个转化事件进行排序,并具有如下格式:
41.用户终端设备id过程转化事件1过程转化事件2待归因转化事件
42.例如,还以图3所示的场景为例,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类型为付费事件
(即转化事件b’),然而付费事件并非是唯一关键的转化事件,可能存在其他关键的转化事件,例如付费事件之前的下载事件(即转化事件a’)。因此,在对付费事件进行归因时,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通过设置,使得归因引擎将下载事件作为过程转化事件参与到后续的归因分析中。上述设置过程仍然可以由归因数据管理员102通过操作归因引擎的交互界面来完成。例如:交互界面可以预先设置有包含多个转化事件类型,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在交互界面上通过勾选、点击挑选等方式选择转化事件的目标类型。
43.这里需要补足说明的是,所设置的目标类型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即,过程转化数据可以是多个。在选择多个过程转化数据时,即相当于设置了不同的归因方案,这时归因引擎将根据不同的归因方案进行分别归因,从而得到针对不同的归因方案产生的不同归因分析结果。
44.在步骤230中,归因引擎从数据库140中找到和目标转化数据相关联的过程转化数据。上述过程转化数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因为只有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的数据才是同一条链路上的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而来自于不同用户终端的数据无法发生关联;2.过程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的类型需要满足归因数据管理员102设置的目标类型,例如,若目标类型设置为下单,那么过程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必须属于下单事件。归因引擎根据上面提及的两个限制条件查找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
45.在步骤240中,按照归因规则,对整个转化链路数据(即,目标转化数据以及步骤230中确定的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进行归因分析。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将目标转化数据所包含的待归因转化事件以及过程转化数据中所包含的过程转化事件组成一个列表(list),以形成转化链路数据,该列表按照时间顺序将多个转化事件进行排序,并具有如下格式:
46.用户终端设备id过程转化事件1过程转化事件2待归因转化事件
47.上述列表仅是示例性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列表可以仅包含过程转化事件1,或者还可能包含两个以上的过程转化事件。
48.归因引擎在数据库140的多个推广数据中按照设定好的归因规则查找与目标转化数据以及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匹配的目标推广数据,从而使得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推广事件和转化事件建立了归因关系,后续根据归因关系做聚类运算可以得出报表以作为分析结果。例如,以最简单的末次触达归因规则为例,仅将在最早出现的过程转化事件之前用户触达的推广事件作为归因分析结果。再例如,对于线性归因模型,对于在每个过程转化事件之前触达的推广事件以及目标转化事件之前触达的推广事件均作为归因分析结果,且这些推广事件具有相同的贡献度。
49.图4是图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归因的方法400的流程图。方法400可以在服务器(例如,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120)处执行,也即,方法400的各个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可以在客户端设备(例如,图1中所示的客户端设备110)处执行。在下文中,以执行主体为服务器120为例,详细描述方法400的各个步骤。参考图4,方法400包括:
50.步骤410,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目标转化数据;
51.步骤420,根据输入数据,从多个转化数据中记录的多种转化事件的类型中选择至
少一个目标类型;
52.步骤430,识别目标转化数据的唯一身份代码;
53.步骤440,从多个转化数据中选择唯一身份代码与待归因的转化数据的唯一身份代码相同的多个转化数据,以作为过程转化数据;
54.步骤450,根据输入数据,确定归因字段;
55.步骤460,从多个推广数据中确定归因字段和目标转化数据的归因字段相同的至少一个推广数据,以作为与该过程转化数据匹配的目标推广数据;
56.步骤470,根据目标推广数据记录的推广事件的触达时间,对多个目标推广数据进行排序;
57.步骤480,根据选取规则,从已排序的多个目标推广数据中选取满足时间条件目标推广数据;和
58.步骤490,按照归因规则,确定多个推广事件对于转化链路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的转化贡献度。
59.上述步骤410和步骤420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10和步骤220大致相同,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0.每个转化数据还可以记录发生转化事件的用户终端的唯一身份代码,在相关应用生成转化数据时,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唯一身份代码编码到转化数据中。上述唯一身份代码可以例如是设备的id,在用户终端是手机的情况下,设备的id可以是手机序列号(imei码),手机序列号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识别每一部独立的手机。
61.如上文所述,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在步骤430至440中,归因引擎在读取转化数据时,可以获取到相关用户终端的唯一身份代码,后续可以通过比对目标转化数据记录的唯一身份代码和数据库中的其它转化数据记录的唯一身份代码来确定哪些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并将这些转化数据中所记录的转化事件属于目标类型的转化数据作为多个过程转化数据。
6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30至44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多个过程转化数据。例如,步骤430还可以为识别目标转化数据的多个运行参数代码;步骤440可以是从多个转化数据中选择多个运行参数代码与目标转化数据的多个运行参数代码分别相同的至少一个转化数据,以作为多个过程转化数据。运行参数可以是相关用户终端的诸如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或是否为飞行模式等和运行状态相关的参数。由于单个运行参数并不能唯一标识一个用户终端,因此在步骤430中,可以识别目标转化数据的多个运行参数代码,只有当目标转化数据和其它某个转化数据的多个运行参数代码分别相同的情况下,才认定该转化数据为过程转化数据。
63.在步骤450至步骤460中,从数据库140中的多个推广数据中确定和转化链路数据相匹配的目标推广数据,上述匹配是通过比对推广数据的归因字段和转化链路数据的归因字段是否相同来实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归因字段可以是记录用户终端属性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上述提及的用户终端的唯一身份代码,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归因字段还可以是记录和推广的目标对象相关的信息,例如目标字段可以是记录推广的商品的信息的代码。通过归因字段比对得到的目标推广数据中所记录的推广事件即为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的归因结果。
64.在步骤450中,归因数据管理员102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自主选择归因字段的类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归因分析的自由度。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归因分析的准确性,还可以由归因数据管理员102选择多个归因字段。归因引擎会通过多种归因方式尝试匹配,尽量做到更全面的归因分析。在归因字段为设备id的情况下,例如idfa信息,在苹果系统14.5的隐私协议架构上架后,须用户明确授权才可获取,获取率极低。在这种场景下选择设备指纹或者多维度若特性参数作为归因字段,系统将按照匹配精准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通过对应信息尝试进行归因匹配。
65.在步骤470至步骤480中,可以根据转化事件的发生时间的从多个过程转化数据中选择出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在步骤470中,可以首先对目标推广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在步骤480中,从已排序的多个目标推广数据中选取满足时间条件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因为推广事件的关键性还和触达的顺序存在关联,可以根据推广事件顺序选取目标推广数据。例如:只选择在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之前的预设时间段(例如7天的归因回溯期范围)内的推广数据以作为目标推广数据,这是因为在转化链路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之后触达的推广事件对于实际转化的发生的影响较小。通过上述步骤470至步骤480的二次选取,可以进一步排除关键性小的推广事件,得到较为关键的推广事件,从而进一步提高最终归因分析的准确性。
6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存在上述诸如步骤470和步骤480的二次选取的过程,在步骤460中得到的目标推广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后续的归因分析步骤。
67.由于在步骤470中可能存在多个目标推广数据,也就是说可能存在多个与转化链路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相关的推广事件,因此,在步骤480中,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各个相关的推广事件的转化贡献度,以便于后续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
68.在步骤490中,对于不同的归因规则,可以设定不同的转化贡献度的计算方式。例如,线性归因意味着在归因回溯期范围内,转化前的所有触达的推广事件均分转化贡献度。
6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各个推广事件对于转化链路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的转化贡献度可视化,还可以将推广事件的转化贡献度制成列表。具体地,推广事件的属性可以作为转化贡献度统计的维度,这些属性包括:媒体渠道、品牌、品类、产品、项目、广告位、广告创意、广告活动组、广告计划、地域等等。在对多个不同的目标转化数据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会存在多个不同的待归因的转化链路数据,每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推广事件对于多个转化链路数据中记录的转化事件的总转化贡献度为该推广事件对于每个转化链路数据的转化贡献度的总和占全部转化贡献度总和的占比比例。转化贡献度最后计算的维度可通过配置推广事件的属性来选择。例如,以推广事件的属性为媒体渠道为例计算转化贡献度:用户1发生激活行为前依次由a、b、c、d四个媒体渠道进行了触达,用户2发生激活行为前依次由a、e两个媒体渠道进行了触达,按照线性模型归因:
70.用户1的激活由a、b、c、d四个媒体渠道各造成了25%的转化贡献度,用户2的激活由a、e两个媒体渠道各造成了50%的贡献度,则各个媒体渠道的转化贡献度依次为:
71.a渠道点击次数2转化2转化贡献度37.5%;
72.b渠道点击次数1转化1转化贡献度12.5%;
73.c渠道点击次数1转化1转化贡献度12.5%;
74.d渠道点击次数1转化1转化贡献度12.5%;
75.e渠道点击次数1转化1转化贡献度25.0%。
76.可以理解,上述示例仅仅以推广事件的属性为媒体渠道为例计算转化贡献度,在另外一些示例中,还可以以推广事件的其他属性计算转化贡献度。
77.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确定各个相关的推广事件的贡献度的方法500的流程图,该方法针对时间衰减归因模型计算贡献度。如图5所示,该方法500包括:
78.步骤510,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中每个目标推广数据记录的推广事件的触达时间和目标转化数据中记录的转化事件的发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以及
79.步骤520,根据时间差值,确定每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推广事件所属的媒体渠道的转化贡献度,其中,时间差值较大的推广事件的转化贡献度小于时间差值较小的推广事件的转化贡献度。
80.在方法500中,可以基于归因规则确定各个推广事件的贡献度。归因规则例如可以包括时间衰减归因,对于时间线上的推广事件,距离转化事件的时间越短的推广事件可以具有更大的转化贡献度,表示该推广事件对转化事件的影响力就越大。
81.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每个转化数据还记录转化事件的发生时间,并且每个推广数据还记录推广事件的触达时间,在步骤510中,归因引擎可以分别读取过程转化数据和目标推广数据,以分别确定它们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推广事件的触达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在步骤510中,对于上述时间差值较小的推广事件可以赋予较大的转化贡献度,而对于上述时间差值较大的推广事件可以赋予较小的转化贡献度。示例性地,上述转化贡献度可以按照时间差值呈指数衰减。在一个示例中,转化贡献度公式是2^(-t/halflife),其中t是推广事件的触达时间与转化事件的发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halflife是指数衰减参数。
82.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方法500仅用于时间衰减归因模型的贡献度计算,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诸如首次触达归因、末次触达归因、线性归因意等方法对推广事件的转化贡献度进行计算。首次触达归因意味着在归因回溯期范围内,第一个触达对转化的转化贡献度为100%,其余触达的转化贡献度为0。末次触达归因意味着在归因回溯期范围内,转化前最后一次触达对转化的转化贡献度为100%,其余触达的转化贡献度为0。
83.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归因规则还可以包括线性归因,即,默认所有的推广事件具有相同的转化贡献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中的每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推广事件确定为具有相同的转化贡献度。
8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归因规则确定各个推广事件的转化贡献度,从而进一步分析每个推广事件对于转化链路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的影响。转化贡献度可以使得相关数据分析人员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推广事件的一些属性信息具有的效果,比如推广媒体,推广创意,以及转化用户的画像信息(如地域)这些维度的属性哪些具有更好的转化效果,从而在后续的广告投放中有目的性地增加特定类型的推广事件。
85.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虽然各个操作在附图中被描绘为按照特定的顺序,但是这不应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必须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者按顺行次序执行,也不应理解为要求必须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86.图6是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归因的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
该装置6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10,配置成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目标转化数据,其中,每个转化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针对于目标对象进行操作的转化事件以及转化事件的类型;选择单元620,配置成根据输入数据,从多个转化数据中记录的多种转化事件的类型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类型;第二确定单元630,配置成从多个转化数据中确定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与目标转化数据来自于相同的用户终端并且记录的转化事件的类型属于至少一个目标类型;以及第三确定单元640,配置成按照归因规则,在多个推广数据中确定与转化链路数据匹配的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以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推广数据所记录的至少一个推广事件引起了目标转化数据所记录的转化事件,其中,每个推广数据记录在用户终端上发生的用户已经触达的推广事件,转化链路数据包括目标转化数据以及至少一个过程转化数据。
87.应当理解,图6中所示装置600的各个模块可以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200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面针对方法200描述的操作、特征和优点同样适用于装置600及其包括的模块。为了简洁起见,某些操作、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88.虽然上面参考特定单元讨论了特定功能,但是应当注意,本文讨论的各个单元的功能可以分为多个单元,和/或多个单元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组合成单个单元。本文讨论的特定单元执行动作包括该特定单元本身执行该动作,或者替换地该特定单元调用或以其他方式访问执行该动作(或结合该特定单元一起执行该动作)的另一个组件或单元。因此,执行动作的特定单元可以包括执行动作的该特定单元本身和/或该特定单元调用或以其他方式访问的、执行动作的另一单元。如本文使用的,短语“实体a发起动作b”可以是指实体a发出执行动作b的指令,但实体a本身并不一定执行该动作b。
89.还应当理解,本文可以在软件硬件元件或程序单元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各种技术。上面关于图6描述的各个单元可以在硬件中或在结合软件和/或固件的硬件中实现。例如,这些单元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指令,该计算机程序代码/指令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执行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可替换地,这些单元可以被实现为硬件逻辑/电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610、选择单元620、第二确定单元630以及第三确定单元64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一起被实现在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中。soc可以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其包括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存储器、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和/或其他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并且可以可选地执行所接收的程序代码和/或包括嵌入式固件以执行功能。
90.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文描述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91.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文描述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92.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文描述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93.在下文中,结合图7描述这样的计算机设备、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说明性示例。
94.图7示出了可以被用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计算机设备700的示例配置。举例来说,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120和/或客户端设备110可以包括类似于计算机设备700的架构。上述用户终端也可以全部或至少部分地由计算机设备700或类似设备或系统实现。
95.计算机设备700可以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计算机设备70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上网本计算机、移动设备(例如,平板电脑、蜂窝或其他无线电话(例如,智能电话)、记事本计算机、移动台)、可穿戴设备(例如,眼镜、手表)、娱乐设备(例如,娱乐器具、通信地耦合到显示设备的机顶盒、游戏机)、电视或其他显示设备、汽车计算机等等。
96.计算机设备700可以包括能够诸如通过系统总线714或其他适当的连接彼此通信的至少一个处理器702、存储器704、(多个)通信接口706、显示设备708、其他输入/输出(i/o)设备710以及一个或更多大容量存储设备712。
97.处理器702可以是单个处理单元或多个处理单元,所有处理单元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计算单元或者多个核心。处理器702可以被实施成一个或更多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状态机、逻辑电路和/或基于操作指令来操纵信号的任何设备。除了其他能力之外,处理器702可以被配置成获取并且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4、大容量存储设备712或者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诸如操作系统716的程序代码、应用程序718的程序代码、其他程序720的程序代码等。
98.存储器7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712是用于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所述指令由处理器702执行来实施前面所描述的各种功能。举例来说,存储器704一般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二者(例如ram、rom等等)。此外,大容量存储设备712一般可以包括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可移除介质、包括外部和可移除驱动器、存储器卡、闪存、软盘、光盘(例如cd、dvd)、存储阵列、网络附属存储、存储区域网等等。存储器7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712在本文中都可以被统称为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可以是能够把计算机可读、处理器可执行程序指令存储为计算机程序代码的非暂态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由处理器702作为被配置成实施在本文的示例中所描述的操作和功能的特定机器来执行。
99.多个程序可以存储在大容量存储设备712上。这些程序包括操作系统716、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718、其他程序720和程序数据722,并且它们可以被加载到存储器704以供执行。这样的应用程序或程序模块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用于实现以下部件/功能的计算机程序逻辑(例如,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客户端应用112(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10、选择单元620、第二确定单元630以及第三确定单元640)、方法200和/或方法400、500(包括方法200、400、500的任何合适的步骤)、和/或本文描述的另外的实施例。
100.虽然在图7中被图示成存储在计算机设备700的存储器704中,但是模块716、718、720和722或者其部分可以使用可由计算机设备700访问的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如本文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包括两种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就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
101.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通过用于存储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所述信息诸如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其他数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而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
术,cd-rom、数字通用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装置,磁盒、磁带、磁盘存储装置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者可以被用来存储信息以供计算机设备访问的任何其他非传送介质。与此相对,通信介质可以在诸如载波或其他传送机制之类的已调制数据信号中具体实现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本文所定义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通信介质。
102.一个或更多通信接口706用于诸如通过网络、直接连接等等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这样的通信接口可以是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有线或无线(诸如ieee 802.11无线lan(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bluetooth
tm
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通信接口706可以促进在多种网络和协议类型内的通信,其中包括有线网络(例如lan、电缆等等)和无线网络(例如wlan、蜂窝、卫星等等)、因特网等等。通信接口706还可以提供与诸如存储阵列、网络附属存储、存储区域网等等中的外部存储装置(未示出)的通信。
103.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包括诸如监视器之类的显示设备708,以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和图像。其他i/o设备710可以是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输入并且向用户提供各种输出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触摸输入设备、手势输入设备、摄影机、键盘、遥控器、鼠标、打印机、音频输入/输出设备等等。
104.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由计算机设备700的这些各种配置来支持,并且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具体示例。例如,该功能还可以通过使用分布式系统在“云”上全部或部分地实现。云包括和/或代表用于资源的平台。平台抽象云的硬件(例如,服务器)和软件资源的底层功能。资源可以包括在远离计算机设备700的服务器上执行计算处理时可以使用的应用和/或数据。资源还可以包括通过因特网和/或通过诸如蜂窝或wi-fi网络的订户网络提供的服务。平台可以抽象资源和功能以将计算机设备700与其他计算机设备连接。因此,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实现可以分布在整个云内。例如,功能可以部分地在计算机设备700上以及部分地通过抽象云的功能的平台来实现。
105.虽然在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已经详细地说明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这样的说明和描述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的和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要求保护的主题时,能够理解和实现对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在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不排除未列出的其他元件或步骤,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术语“基于”应解释为“至少部分地基于”。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的仅有事实并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用来获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