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文档序号:32252253发布日期:2022-11-19 02:0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1.本技术涉及页岩油藏开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的消耗逐渐加大,人们对开发清洁高效非常规能源的呼声日益强烈。页岩油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分布稳定、厚度大及分布范围广等特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石油公司的重视。但由于页岩油藏低孔低渗且含气饱和度相对较低的特点,页岩油藏必须经过水平井压裂技术等增产措施进行压裂后才具有开发价值。
3.随着压裂水平井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井井间距不断缩小,井间干扰问题日趋严重。压裂水平井之间的相互干扰会造成水平井压力下降较快、不利于油气藏开发。因此,目前亟需要一种对井间干扰的评价方法,以评价获取井间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实现基于该评价方法得到的井间干扰,更为合理地制定非常规储层开发方案,或者优化布井方案,进而有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包括:
6.获取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所述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
7.根据获取的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建立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
8.根据所述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和所述物理模型,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所述储层的参数,以及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获取裂缝参数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
9.分别对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10.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在开采新井时,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及新井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确定部分裂缝参数。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的类型包括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12.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角度和裂缝条数。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包括:
14.根据获取的待训练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以及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建立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获取的待训练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以及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建立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包括:
16.根据所述裂缝参数中的等效半径re、裂缝半长lf和裂缝宽度wf,建立第一公式:
[0017][0018]
根据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中的井指数wi、井筒半径rw、表皮系数s,以及所述裂缝参数中的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wf、等效半径re,建立第二公式:
[0019][0020]
根据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中的井产量q、体积系数b、流体粘度μ、井射孔处压力pe、井筒储集系数c,建立第三公式:
[0021][0022]
根据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以建立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
[002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对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包括:
[0024]
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采用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中的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以及无因次化公式组,获取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
[0025]
其中,所述无因次化公式组包括:
[0026][0027]
其中,td为无因次化时间、k为基质渗透率,d、φ为基质孔隙度,无因次、μ为流体粘度,无因次、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mpa-1
、rw为井筒半径;
[0028]
p
wd
为无因次化井底压力、h为储层厚度、q为井产量、b为体积系数,无因次。
[0029]
分别对每个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003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包括:
[0031]
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根据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分
别采用如下公式:
[0032][0033]
获取干扰系数β和干扰程度γ;
[0034]
其中,p2'为产生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p1'为无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
[0035]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装置,包括:
[0036]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所述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
[0037]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建立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
[0038]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和所述物理模型,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所述储层的参数,以及所述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获取裂缝参数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
[0039]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别对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0040]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在开采新井时,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及新井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确定部分裂缝参数。
[004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的类型包括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角度和裂缝条数。
[0042]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0043]
根据获取的待训练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以及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建立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
[0044]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0045]
根据所述裂缝参数中的等效半径re、裂缝半长lf和裂缝宽度wf,建立第一公式:
[0046][0047]
根据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中的井指数wi、井筒半径rw、表皮系数s,以及所述裂缝参数中的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wf、等效半径re,建立第二公式:
[0048][0049]
根据所述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中的井产量q、体积系
数b、流体粘度μ、井射孔处压力pe、井筒储集系数c,建立第三公式:
[0050][0051]
根据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以建立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
[0052]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0053]
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采用所述预配置的试井模型中的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以及无因次化公式组,获取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
[0054]
其中,所述无因次化公式组包括:
[0055][0056]
其中,td为无因次化时间、k为基质渗透率,d、φ为基质孔隙度,无因次、μ为流体粘度,无因次、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mpa-1
、rw为井筒半径;
[0057]
p
wd
为无因次化井底压力、h为储层厚度、q为井产量、b为体积系数,无因次。
[0058]
分别对每个所述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0059]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0060]
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根据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分别采用如下公式:
[0061][0062]
获取干扰系数β和干扰程度γ;
[0063]
其中,p2'为产生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p1'为无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
[0064]
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65]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66]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
[0067]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获取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根据获取的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建立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根据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和物理模型,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获取裂缝参数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
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分别对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在开采新井时,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及新井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确定部分裂缝参数。基于此,本技术由于对影响井间干扰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井间干扰系数和井间干扰程度进行了表征,因此能够更为合理地制定非常规储层开发方案,或者优化布井方案,进而有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
附图说明
[006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69]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0070]
图2为两口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图;
[0071]
图3a为不同裂缝半长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72]
图3b为不同裂缝半长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73]
图4a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74]
图4b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75]
图5a为不同裂缝角度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76]
图5b为不同裂缝角度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77]
图6a为不同裂缝条数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78]
图6b为不同裂缝条数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79]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0080]
图8为不同裂缝半长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
[0081]
图9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
[0082]
图10为不同裂缝角度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
[0083]
图11为不同裂缝条数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
[0084]
图12为水平井1和测试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图;
[0085]
图13为理论情况和实际情况下的测试井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导数图;
[0086]
图14a为测试井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87]
图14b为测试井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88]
图15为水平井jw35和水平井jw36对应的物理模型图;
[0089]
图16为理论情况和实际情况下的水平井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导数图;
[0090]
图17a为水平井注入和关井时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91]
图17b为水平井注入和关井时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92]
图18a为水平井在生产时期的干扰系数特征图;
[0093]
图18b为水平井在生产时期的干扰程度特征图;
[0094]
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95]
图2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6]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启示下作出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97]
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98]
首先对本技术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解释:
[0099]
井间干扰:同一油层上的油井或注水井开井时,某一口油井或注水井改变工作制度,对相邻油井或注水井的压力、产量或注水量产生影响的现象。
[0100]
井筒储集效应:在油井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
[0101]
表皮效应:实际井的各个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压力降的现象。
[0102]
在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开采出油气资源,往往需要对水平井进行压裂以获取更大程度的非常规油气藏资源。但是,随着页岩油水平井压裂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井井间距不断缩小,井间干扰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对于井间干扰的分析成为后续储层开发或者优化布井的重要依据,而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井间干扰的分析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给出如何更为准确地分析获取井间干扰的方法。
[0103]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如下:对于页岩油压后产生的井间干扰,如何利用储层参数和裂缝参数等已知信息,通过数学模型对影响井间干扰的裂缝参数进行准确分析,并表征井间干扰程度和井间干扰系数。
[0104]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105]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
程示意图,参见图1,该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06]
步骤s101、获取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
[0107]
在本实施例中,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裂缝渗透率、裂缝半长、裂缝宽度等。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基质渗透率、基质孔隙度、井筒半径、综合压缩系数、流体粘度、储层厚度、体积系数以及井筒储集系数等。
[0108]
步骤s102、根据获取的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建立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
[0109]
在本实施例中,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井数目、水平井裂缝条数以及多裂缝水平井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
[0110]
在本实施例中,所建立的物理模型又称物理数学模型,是包含一系列假设条件、为数学建模做基础的模型,例如本技术试井模型的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分别是水平井物理模型对应的井指数假设、生产条件假设,因此本技术所建立的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需基于该物理模型进行井间干扰定量评价。举例来说,以有界地层中分布着两口多裂缝水平井为例,图2为两口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如图2所示,该物理模型包括:有界地层201、多裂缝水平井202、多裂缝水平井203以及多裂缝水平井202和多裂缝水平井203上的裂缝。具体来说,在有界地层201中分布着两口多裂缝水平井,分别为多裂缝水平井202和多裂缝水平井203,多裂缝水平井202和多裂缝水平井203上分别均匀分布了四条裂缝,且裂缝角度为90
°
。建立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时,多裂缝水平井以及所在储层区域还应满足以下假设条件:
[0111]
所在储层为各向同性;
[0112]
两口压裂水平井通过基质裂缝相互干扰,裂缝均匀分布于水平井;
[0113]
假设油井的水力裂缝完全穿透地层,忽略裂缝中的垂直流动;
[0114]
考虑到裂缝长度远大于其宽度,水力裂缝内的流体流动沿裂缝长度为一维;
[0115]
多个裂缝水平井之间没有直接的裂缝交点;
[0116]
厚度均匀,地层是均匀,初始温度和压力也均匀;
[0117]
储层流动为单相,无重力效应;
[0118]
储层边界形状为正方形,地层的任意形状边界由一系列边界段组成。
[0119]
步骤s103、根据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和物理模型,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获取裂缝参数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
[0120]
在本实施例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的类型包括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角度和裂缝条数。
[0121]
本实施例中,当在有界地层中,存在两口或两口以上多裂缝水平井同时作业时水平井之间相互干扰,产生干扰井底压力;当在有界地层中,有且仅有一口多裂缝水平井作业时不会形成干扰,产生无干扰井底压力。通过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不同裂缝参数对应的对干扰井底压力和
无干扰井底压力,从而能够对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定量表征。
[0122]
步骤s104、分别对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0123]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无因次化公式组,对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获取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无因次化井底压力又可称为无量纲井底压力,分别对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此时得到的压力导数值又可称为无量纲压力导数。通过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得不同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从而能够对干扰的压力导数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进行定量表征。
[0124]
步骤s105、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在开采新井时,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及新井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确定部分裂缝参数。
[0125]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根据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分别采用如下公式:
[0126][0127]
获取干扰系数β和干扰程度γ;
[0128]
其中,p2'为产生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p1'为无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
[0129]
举例来说,当待评价的裂缝参数为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角度和裂缝条数时,获取不同裂缝参数下无因次时间与干扰程度和干扰系数关系,即不同裂缝参数下无量纲时间与干扰程度和干扰系数关系,并以无量纲时间td与干扰程度γ和干扰系数β特征图表示,从而对不同裂缝参数下无因次时间与干扰程度和干扰系数进行定量表征。
[0130]
图3a为不同裂缝半长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图3b为不同裂缝半长的干扰程度特征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不同裂缝半长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100m、120m、150m、200m、250m,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半长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31]
图4a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图4b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的干扰程度特征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20md、80md、100md、150md、180md,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32]
图5a为不同裂缝角度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图5b为不同裂缝角度的干扰程度特征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不同裂缝角度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10
°
、-30
°
、-50
°
、-70
°
,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角度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33]
图6a为不同裂缝条数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图6b为不同裂缝条数的干扰程度特征
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不同裂缝条数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8条、10条、12条、15条,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条数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34]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根据获取的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建立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根据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和物理模型,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获取裂缝参数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分别对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在开采新井时,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及新井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确定部分裂缝参数。对影响井间干扰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井间干扰系数和井间干扰程度进行了明确定义,为非常规储层开发方案的合理制定和布井方案的持续优化提供有效方法。
[0135]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7,该步骤103中预配置的试井模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0136]
根据获取的待训练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建立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0137]
步骤s701、根据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中的等效半径re、裂缝半长lf和裂缝宽度wf,建立试井模型第一公式。
[0138]
试井模型第一公式为:
[0139][0140]
步骤s702、根据多裂缝水平井所在储层的参数中的井指数wi、井筒半径rw、表皮系数s,以及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中的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wf、等效半径re,建立试井模型第二公式。
[0141]
试井模型第二公式为:
[0142][0143]
其中,根据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wf,利用以下公式获取裂缝导流能力cf:
[0144]cf
=kf×
wf[0145]
步骤s703、根据多裂缝水平井所在储层的参数中的井产量q、体积系数b、流体粘度μ、井射孔处压力pe、井筒储集系数c,建立试井模型第三公式。
[0146]
试井模型第三公式:
[0147]
[0148]
在本实施例中,试井模型第一公式、试井模型第二公式以及试井模型第三公式为考虑了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而建立的试井模型;通过试井模型第一公式、试井模型第二公式以及试井模型第三公式可得到任意时刻下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井网格压力,即任意时刻下的井底压力p
wd

[014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多裂缝水平井所在储层的参数,以及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建立包含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的试井模型,通过该试井模型多裂缝水平井在任意时刻下的井底压力,为进行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
[015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通过实施例三对步骤104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0151]
首先,利用无因次化公式组,对实施例二试井模型中的第三公式进行无因次化处理,获取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
[0152]
无因次化公式组包括:
[0153][0154]
其中,td为无因次化时间,又称无量纲时间、k为基质渗透率,d、φ为基质孔隙度,无因次、μ为流体粘度,无因次、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mpa-1
、rw为井筒半径;
[0155]
p
wd
为无因次化井底压力,又称无量纲井底压力、h为储层厚度、q为井产量、b为体积系数,无因次。
[0156]
其次,分别对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0157]
举例来说,当待评价的裂缝参数为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角度和裂缝条数时,获取不同裂缝参数下无因次时间与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井底压力导数关系,即不同裂缝参数下无量纲时间与无量纲井底压力和无量纲井底压力导数关系,并以无量纲时间td与无量纲井底压力p
wd
和无量纲井底压力导数p’wd
的试井曲线图表示。
[0158]
图8为不同裂缝半长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如图8所示,不同裂缝半长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100m、120m、150m、200m、250m,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半长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59]
图9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如图9所示,不同裂缝导流能力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20md、80md、100md、150md、180md,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60]
图10为不同裂缝角度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如图10所示,不同裂缝角度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90
°
、10
°
、-30
°
、-50
°
、-70
°
,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角度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61]
图11为不同裂缝条数的井底压力试井曲线特征图,如图11所示,不同裂缝条数可以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4条、8条、10条、12条、15条,并且本实施例对裂缝条数的具体数
值不做限制,可以是以上组合,也可以是与以上组合完全不同。
[016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无因次化公式组对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得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而对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行求导处理,获得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为进行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
[0163]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任一实施例基础上,下面通过实施例四对本技术所示方法进一步展开描述,结合以下实施例实现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0164]
情况一:设置在有界地层中均匀分布两口井,分别是水平井1和测试井。其中,两口井的井长为1000m,裂缝条数4条,裂缝半长100m,裂缝角度90
°
,裂缝高度10m,裂缝宽度0.001m,裂缝渗透率0.1md,裂缝导流能力20md.m,测试井以每天1方/m3生产,水平井1以每天2方/m3生产,两者均生产7
×
105小时,表征两口井同时生产时,对测试井产生的井间干扰。图12为水平井1和测试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如图12所示,该物理模型包括:有界地层、多裂缝水平井1、多裂缝测试井以及多裂缝水平井1和多裂缝测试井上的裂缝。具体来说,在有界地层中分布着两口多裂缝水平井,分别为多裂缝水平井1和多裂缝测试井,多裂缝水平井1和多裂缝测试井上分别均匀分布了四条裂缝,且裂缝角度均为90
°
。两口井的井位坐标如表1所示,水平井所在储层的储层参数如表2所示。
[0165]
表1
[0166][0167]
表2
[0168][0169]
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试井模型、无因次化公式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计算
公式,获取测试井的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无因次干扰压力导数、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图13为理论情况和实际情况下的测试井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导数图。如图13所示,通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对多裂缝水平井进行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井底压力导数理论计算表征,与在实际生产中测试得到的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井底压力导数一致,表明在井间干扰存在的情况下,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能够准确获得任意时刻下的井底压力和井底压力导数,为后续进一步进行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提供了基础。
[0170]
图14a和图14b分别为测试井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和干扰程度特征图。
[0171]
情况二:设置在有界地层中均匀分布两口井,分别是水平井jw35和水平井jw36。其中,两口水平井的井长均为1532m,jw35井裂缝条数17条,jw36裂缝条数19条,jw35裂缝半长95m,裂缝角度90
°
,裂缝高度6m,裂缝宽度0.001m,裂缝渗透率0.1md,裂缝导流能力100md.m,jw36裂缝半长97m,裂缝角度90
°
,裂缝高度10m,裂缝宽度0.001m,裂缝渗透率0.1md,裂缝导流能力100md.m,两井间井距200m,表征两口水平井同时生产时,在注入和关井时期和生产时期互相产生的井间干扰。此时,图15为水平井jw35和水平井jw36对应的物理模型,如图15所示,该物理模型包括:有界地层、多裂缝水平井jw35、多裂缝水平井jw36以及多裂缝水平井jw35和多裂缝水平井jw36上的裂缝。具体来说,在有界地层中分布着两口多裂缝水平井,分别为多裂缝水平井jw35和多裂缝水平井jw36,多裂缝水平井jw35均匀分布了17条裂缝,多裂缝水平井jw36上均匀分布了19条裂缝,且多裂缝水平井jw35和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角度均为90
°
。两口井的井位坐标如表3所示,水平井所在储层的储层参数如表4所示。
[0172]
表3
[0173][0174]
表4
[0175]
参数单位数值渗透率kmd1.82孔隙度φ\0.1391井筒半径rm0.09压缩系数ctmpa-1
1.043e-3粘度μcp1.0储层厚度hm10体积系数b\1.0井筒存储系数cm3/mpa0.2306
[0176]
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试井模型、无因次化公式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计算公式,获取测试井的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无因次干扰压力导数、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图16为理论情况和实际情况下的水平井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干扰井底压力导数图。
如图16所示,通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对多裂缝水平井进行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井底压力导数理论计算表征,与在实际生产中测试得到的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井底压力导数比较吻合,表明在井间干扰存在的情况下,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方法能够准确获得任意时刻下的井底压力和井底压力导数,为后续进一步进行井间干扰定量评价提供了基础。
[0177]
图17a和图17b分别为水平井注入和关井时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和干扰程度特征图。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由于该情况为对水平井先注入后关井恢复,水平井在注入时互相产生井间干扰,而在关井后水平井不进行生产活动,井间干扰逐渐消失,因此在水平井注入和关井时的干扰系数曲线和干扰程度曲线先上升后下降。
[0178]
图18a和图18b分别为水平井在生产时期的干扰系数特征图和干扰程度特征图。
[0179]
下述为本技术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方法实施例。对于本技术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
[0180]
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装置190包括:获取模块191,用于获取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包括: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储层的参数;处理模块192,用于根据获取的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建立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处理模块192,还用于根据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请求和物理模型,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对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评价的多裂缝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获取裂缝参数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处理模块192,还用于分别对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井底压力和无干扰井底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处理模块192,还用于分别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获取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在开采新井时,根据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以及新井对应的干扰系数和干扰程度,确定部分裂缝参数。
[018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待评价的裂缝参数的类型包括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角度和裂缝条数。
[018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模块192,还用于:
[0183]
根据获取的待训练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裂缝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以及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对应的物理模型,建立预配置的试井模型。
[018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模块192,还用于:
[0185]
根据裂缝参数中的等效半径re、裂缝半长lf和裂缝宽度wf,建立第一公式:
[0186][0187]
根据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中的井指数wi、井筒半径rw、表皮系数s,以及裂缝参数中的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wf、等效半径re,建立第二公式:
[0188]
[0189]
根据待训练的多裂缝水平井所在的待训练储层的参数中的井产量q、体积系数b、流体粘度μ、井射孔处压力p、井筒储集系数c,建立第三公式:
[0190][0191]
根据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以建立预配置的试井模型。
[019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模块192,还用于:
[0193]
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采用预配置的试井模型中的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以及无因次化公式组,获取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
[0194]
其中,无因次化公式组包括:
[0195][0196]
其中,td为无因次化时间、k为基质渗透率,d、φ为基质孔隙度,无因次、μ为流体粘度,无因次、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mpa-1
、rw为井筒半径;
[0197]
p
wd
为无因次化井底压力、h为储层厚度、q为井产量、b为体积系数,无因次。
[0198]
分别对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对应的无因次化的干扰的井底压力和无因次化的无干扰的井底压力进行求导处理,获取对应的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
[0199]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模块192,具体用于:
[0200]
对于每个待评价的裂缝参数,根据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和无干扰的压力导数值,分别采用如下公式:
[0201][0202]
获取干扰系数β和干扰程度γ;
[0203]
其中,p2'为产生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p1'为无干扰时的压力导数值。
[020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页岩油压后井间干扰定量评价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0205]
图2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电子设备200包括:
[0206]
至少一个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
[0207]
存储器202存储处理器201的可执行指令;
[0208]
处理器201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0209]
可选的,存储器2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的。
[0210]
该电子设备200还包括通信部件203。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2以及通信部件203通过总线204连接。
[0211]
该电子设备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21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储存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21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