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7525发布日期:2022-11-26 11:5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铁路工程设计过程中遵照

环保选线

的原则,将生态敏感区作为重要控制因素,尽量予以绕避。对于从平面上难以绕避的,从空间上进行优化设计,并采取对环境影响小的施工工艺。然而,受整体线路走向、工程地质条件、地方设站要求的条件限制,铁路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而我国对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较少,成果也还不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操作性强的量化模型,有必要对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确立一套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铁路建设对生态敏感区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判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系统。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包括:
6.s1,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的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
7.s2,根据铁路工程项目所在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区类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
8.s3,结合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所述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指数;
9.s4,根据影响指数获得评价结果。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的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根据铁路工程项目所在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区类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根据上述环境影响权重值多个计算所述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指数,根据影响指数获得评价结果,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生态敏感区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某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给予一个定量的标准,从而为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11.进一步地,所述s1具体包括:
12.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影响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13.根据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因子获得所述准则层的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和所述指标层的所述第二评价指标。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类、生态影响类和景观影响类。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悬浮固体、最大声级、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净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物通道阻隔、景观质量变化和景观敏感性。
1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17.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包括:层次分析法模块、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模块、影响系数计算模块和评价模块;
18.所述层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的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
19.所述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铁路工程项目所在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区类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
20.所述影响系数计算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所述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指数;
21.所述评价模块用于根据影响指数获得评价结果。
22.进一步地,所述层次分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影响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23.根据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因子获得所述准则层的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和所述指标层的所述第二评价指标。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类、生态影响类和景观影响类。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悬浮固体、最大声级、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净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物通道阻隔、景观质量变化和景观敏感性。
26.本发明通过了铁路工程的环境影响特征和生态敏感区类型,识别了生态敏感区敏感因子;结合铁路影响特点确定了铁路工程对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根据敏感区内不同保护对象分类进行了权重分析,建立了一套包含2个层次8个可量化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生态敏感区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某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给予一个定量的标准,从而为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由于系统评价与决策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以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定量的资料,为制定各种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27.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结构框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铁路建设工程经过主要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的技术路线图;
31.图4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层次结构体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植被类保护区指标权重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4.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包括:
35.s1,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的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层次分析法中首先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决策目标所包含的因素,在步骤(1)确定的基础下,根据上述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不同层次,然后由上至下系统地建立递进层次结构模型,包括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
37.其中,最高层为目标层,是最终需要决策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为准则层,包括决定目标的各种相关因素;最底层为方案层,指决策时的备选方案。层数的多少由问题的复杂程度决定且每一层的因素不宜过多。
38.s2,根据铁路工程项目所在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区类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区类别确定其生态敏感区敏感性因子权重。并通过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来确定敏感因子的环境影响权重。层次分析法中各层元素组合权重的计算,将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计算出的结果进行组合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元素对于最高层的相对权重,该步骤从最底层由下至上逐层进行。
39.在某一实施例中,各类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计算过程可以包括:
40.1)生态影响类指标;
41.①
土壤侵蚀模数,工程项目建设时由于施工活动会破坏原有的土体结构,原有的排水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同时施工过程中新产生的松散土体,在重力和雨水双重作用下也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竣工后,大部分土地表面被覆盖,明显破坏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导致雨水流速增大,水文条件发生改变。
42.工程建设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0043][0044]
式中:m-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a;
[0045]mpi-某一强度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0046]spi-为某一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占评价范围土壤侵蚀面积的百分比;
[0047]
i-预测单元,i=1,2,3。
[0048]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值》(sl190-2007),具体项目可根据当地土地类型、降雨情况、土壤母质、植被覆盖等进行修正。
[0049]
考虑桥梁(a)、路基(b)对隧道(c)对不同土地类型造成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面积占评价范围土壤侵蚀面积的百分比为:
[0050]spi
=(sai+sbi+sci)/s,
[0051]
式中:sai-占用i类土地的面积,sbi-路基占用i类土地的面积;
[0052]
sci
‑‑
隧道占用i类土地的面积;
[0053]
s-评价范围总面积。
[0054]
由于各指标的单位不一,因此根据影响等级对各指标分值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0055]
土壤侵蚀模数归一化指标为:
[0056][0057]
m0、m2的选取:
[0058]
m0为全地下形式时的侵蚀影响,m2为全路基形式时的侵蚀影响。
[0059]

植被净生产力,植被生产力是评价植被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铁路工程建设完成后,评价区的各种土地拼块类型将发生变化,区域内植被生产力也将变化。
[0060]
工程建设前,评价范围内的植被平均净生产力为sa。计算公式为:
[0061]
sa=∑(si
·
mi)/ma,
[0062]
式中:
[0063]
sa-评价范围平均净生产力(gc/(m2.a));
[0064]
si-某一植被类型平均净生产力(gc/(m2.a));
[0065]
mi-某一植被类型在评价范围内的面积(m2);
[0066]
ma-评价范围总面积(m2)。
[0067]
在对不同植被的平均净生产力进行取值时,主要参照国内该区域中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被生物量的研究成果,结合评价区内地表植被覆盖现状和植被立地情况综合分析。
[0068]
考虑桥梁(a)、路基(b)、隧道(c)不同的工程形式穿越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地,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植被生产力降低。工程建成后的评价范围平均净生产力记为sb,因此工程建设造成的平均净生产力降低sx=sa-sb。
[0069]
sb=∑(si
·
(mi-mai-mbi-mci))/ma,
[0070]
式中:sb-评价范围工程建成后平均净生产力(gc/(m2·
a));
[0071]
mai-桥梁占用i类植被的面积(m2);
[0072]
mbi-路基占用i类植被的面积(m2);
[0073]
mci-隧道占用i类植被的面积(m2);
[0074]
si
‑‑
某一植被类型平均净生产力(gc/(m2·
a));
[0075]
mi—某一植被类型在评价范围内的原面积(m2);
[0076]
ma-评价范围总面积(m2)。
[0077]
植被净生产力归一化指标为:
[0078][0079]
sx0、sx2的选取:
[0080]
sx0为全地下形式时的植被生产力降低值,sx2为全路基形式时的植被生产力降低值。
[0081]

生境质量变化,铁路工程建设参用保护对象的生境或者占用湿地面积均是使保护对象的生境破坏或者减少,因此,可以用铁路建设后生境质量的变化来评价对对生态敏
感区内保护对象生境的影响。
[0082]
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区域生境质量情况可以用生境质量指数进行量化,可通过遥感手段利用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进行表示。
[0083]
保护对象的生境主要分为森林类和湿地类,可根据区域森林类生态敏感区和湿地类生态敏感区各生境质量指标的权重和变化,对生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判。
[0084]
计算公式为:
[0085]
生境质量指数=aeco
×
(s1×
林地+s2×
草地+s3×
水域湿地+s4×
耕地+s5×
建设用地+s6×
未利用地)/评价区总面积
[0086]
aeco-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归一化系数,森林生态系统参考值:417.43,湿地生态系统参考值:785.60;
[0087]
si
‑‑
某一用地类型生境质量指数权重,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中生境质量指数各生境类型分权重。
[0088]
考虑桥梁(a)、路基(b)、隧道(c)不同的工程形式穿越对敏感区影响程度的区别,将工程建成前后的评价范围生境质量记为sa、sb,工程建造成的生境质量变化δs=sa-sb。
[0089]
sb=∑(si
·
(mi-mai-mbi-mci))/ma
[0090]
式中:sb-评价范围工程建成后生境质量;
[0091]
mai-桥梁占用i类植被的面积(m2);
[0092]
mbi-路基占用i类植被的面积(m2);
[0093]
mci-隧道占用i类植被的面积(m2);
[0094]
si-某一地类生境质量指数;
[0095]
mi-某一地类在评价范围内的原面积(m2);
[0096]
ma-评价范围总面积(m2)。
[0097]
生境质量变化归一化指标为:
[0098][0099]
δs0、δs2的选取:
[0100]
δs0为全地下形式时对区域生境质量影响最小,δs2为全路基形式时对区域生境质量影响最大。
[0101]

动物通道阻隔,我国铁路工程动物通道主要为桥梁和路基涵洞。铁路桥梁基本为标准孔跨,可以满足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的鱼类洄游通道。
[0102]
铁路工程在生态敏感区内无车站,同时生态敏感区内不允许设置取弃土(渣)场等临时工程,因此,铁路工程在生态敏感区内的工程主要是隧道、桥梁、路基。考虑桥梁、隧道对于动物基本无阻隔,因此对于动物通道阻隔大小主要考虑敏感区内路基的占比,本次研究通过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将工程穿越敏感区长度记为l,按照路基长度占比为0、l/3、l/2和l将其阻隔影响划分为5个区段。其中,动物通道影响分级表如表1所示:
[0103][0104]
表1
[0105]
(2)环境影响类指标:
[0106]

悬浮固体ss,ss浓度过高会降低水的透明度,导致水体浊度的波动ss大量沉积于湖底,会引发许多与湖底底泥有关的问题:对底泥的最常见物理影响是固体的沉降会覆盖鱼类产卵场,从而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和觅食环境;对底泥的最常见化学影响来自于沉降颗粒中有机碳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时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当然对于桥梁基础施工过程来说,其主要的污染物多为无机物质,它对水体化学性质影响并不显著,而主要是物理性外的影响。水体中ss浓度过大,会改变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结构和生长。
[0107]
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当悬浮物含量保持在80000mg/l时,鱼类最多存活1d;含量在2300mg/l时,最多存活3周~4周;而悬浮物含量水平在200mg/l以下及影响时间较短时,不会导致鱼类直接死亡。
[0108]
铁路的开发建设对水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铁路项目桥梁较多,跨越敏感水体时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引起附近水道泥沙含量升高。因此将桥梁施工影响范围分为4个区段。其中,水质影响分级及达标距离预测表,如表2所示。
[0109][0110]
表2
[0111]

最大a声级,根据国内专家研究成果:鉴于铁路运行噪声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可采用最大声级lmax作为铁路噪声对鸟类影响的评价量。评价限值的确定,综合考虑目前区域的现状噪声水平,并考虑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当巢内的噪声最大声级lmax>60db(a)时,将对鸟类繁殖栖息造成影响;反之,噪声对鸟类的影响是可控的。因此,考虑到鸟类受噪声影响特点及不同项目工程车流量、车型的不确定性,本次研究从最不利影响考虑采用高铁最大时速350km/h瞬时值进行评价。
[0112]
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划分为0类区,执行昼间50db(a),夜间执行40db(a),夜间瞬时值最大不超过15db(a),因此,自然保护区夜间瞬时值执行55db(a)。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将噪声影响分级划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基本无影响、较小影响、中等影响和较大影响。噪声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对鸟类繁殖栖息会造成影响,鸟类集中
栖息地一般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此本次研究的相对距离主要考虑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最近距离。如果自然保护区未进行功能分区,或者在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内分布有鸟类栖息地的,主要考虑与保护区内鸟类集中栖息地的相对距离,其中,噪声影响分级及达标距离预测表,如表3所示:
[0113]
噪声区段db(a)<5050~5555~60>60达标距离(m)>21001500~21001000~1500<1000影响分级基本无影响影响较小中等影响影响较大归一化指标b210305070
[0114]
表3
[0115]
注:时速350km/h,桥梁距地面10m;具体项目可根据实际运行速度调整;该鸟类栖息地唯一,无替代性,应严格保护。
[0116]
(3)景观影响类指标:
[0117]

景观质量变化,景观生态照景观格局的影响体现在铁路对动植物生境的切割作用导致生境破碎化、组成生态景观的斑块类型发生变化。
[0118]
参照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中关于景观概念的描述,评价过程中可采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景观体系的基本单元——缀块来进行景观分析。可在评价范围土地利用专题图鉴上选择400个30m
×
30m的小样方,均匀覆盖整个评价范围,统计各类缀块出现的小样方数,计算出工程评价区内各类缀块优势度值。
[0119]
优势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0120]
优势度值(do)={(rd+rf)/2+lp}/2
×
100%,
[0121]
式中:密度rd=缀块i的数目/缀块总数
×
100%;
[0122]
频度rf=缀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
×
100%;
[0123]
景观比例(lp)=缀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
×
100%。
[0124]
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评价区内模地主要采用传统的生态学方法来确定,即计算组成景观的各类缀块的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大的就是模地。
[0125]
铁路工程建设将永久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从而引起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产生影响。
[0126]
铁路工程作为典型的线性工程,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评价区域模地类型发生改变,在生态敏感区范畴内,若造成模地缀块的优势度值变化率超过20%,即可视为对评价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影响较大;若造成模地缀块的优势度值变化率超过50%,则可视为对评价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不可接受。据此,可根据区域内模地缀块的优势度值变化情况(δdo)来判别区域工程建设对景观生态质量影响程度。其中,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影响评价结果等级划分表,如表4所示:
[0127]
影响程度基本无影响较小影响中等影响较大影响极大影响δdo≤5%5~10%10~20%20~50%≥50%归一化分值c11030507090
[0128]
表4
[0129]

景观敏感性
[0130]
景观敏感性是指景观环境被观赏者所注意的程度,它反应了景观在景域内的重要性和受公众关注的程度以及区域的预计使用量和使用者或公众对景观变化的反应情况。敏感性极高的景观,即使遭到微小的损害都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影响,降低景观视觉环境的质量。决定景观敏感性的基本因素有视频、视距、相对坡度和坡向、特殊性景区、醒目程度、自然程度。本次研究主要结合铁路工程与特殊性景物景点的距离、高差、坡度及铁路醒目程度对判定指标进行了量化,具体景观环境敏感性表,敏感性打分如表5所示。
[0131][0132][0133]
表5
[0134]
景观质量的确定,应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评分,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划分。其中,景观质量等级划分表如表6所示:
[0135]
景观质量分值>1515~129~127~9<7影响程度极大影响较大影响中等影响较小影响基本无影响归一化分值c29070503010
[0136]
表6
[0137]
s3,结合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
重值计算所述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指数;
[0138]
s4,根据影响指数获得评价结果。
[0139]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类、生态影响类和景观影响类。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悬浮固体、最大声级、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净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物通道阻隔、景观质量变化和景观敏感性。其中,一级指标即为第一评价指标;二级指标即为第二评价指标。
[0140]
在某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评价结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确定。先计算出各一级指标分值,再计算出生物多样性指数。
[0141][0142][0143]
式中:si-一级指标分值;i-表示第一级评价指标中第i类一级指标的分值。
[0144]
在某一实例中:第一评价指标有3类,环境影响类、生态影响类和景观影响类,i-表示第一级评价指标中第i种一级指标,则i=1、2、3;
[0145]
nj-二级指标分值;j-表示第二级评价指标中第j类二级指标的分值。
[0146]
在某一实例中:第二评价指标有8类,悬浮固体、最大声级、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净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物通道阻隔、景观质量变化和景观敏感性8类,j-表示第二级评价指标中第i类二级指标,则j=1、2、3...、8;
[0147]
wj-二级指标权重;其中,j-表示第二级评价指标中第j类二级指标的权重。
[0148]
wi-一级指标权重;其中,i-表示第一级评价指标中第i类一级指标的权重。
[0149]
bi-铁路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
[0150]
铁路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结果等级的划分,如图表6所示:
[0151][0152]
表6
[0153]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s1具体包括:
[0154]
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影响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0155]
根据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因子获得所述准则层的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和所述指标层的所述第二评价指标。
[0156]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类、生态影响类和景观影响类。
[0157]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悬浮固体、最大声级、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净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物通道阻隔、景观质量变化和景观敏感性。
[0158]
在某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包括:层次
分析法模块1101、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模块1102、影响系数计算模块1103和评价模块1104;
[0159]
所述层次分析模块1101用于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的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
[0160]
所述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模块1102用于根据铁路工程项目所在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区类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
[0161]
所述影响系数计算模块1103用于结合所述第一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和所述第二评价指标的环境影响权重值计算所述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指数;
[0162]
所述评价模块1104用于根据影响指数获得评价结果。
[0163]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层次分析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层次分析法获得铁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影响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0164]
根据铁路工程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因子获得所述准则层的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和所述指标层的所述第二评价指标。
[0165]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类、生态影响类和景观影响类。
[0166]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悬浮固体、最大声级、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净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物通道阻隔、景观质量变化和景观敏感性。
[0167]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含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选实施方式。
[016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是与在先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产品实施例,对于产品实施例中各可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169]
在某一实施例中,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0170]
在某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
[0171]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铁路建设工程经过主要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的技术路线图,包括:
[0172]
详细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在其建设和运营期的各个阶段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
[0173]
根据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原则;
[0174]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构建思路;
[0175]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铁路对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影响评判体系;
[0176]
采用

德尔菲法

,评判铁路工程对生态敏感区特殊敏感因子环境影响权重;
[0177]
对环境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依据权重筛选相关指标进行研究;
[0178]
建立各类生态敏感区敏感因子评价指标权重快速判别数据库;
[0179]
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项目对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0180]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例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81]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步骤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步骤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步骤,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0182]
上述方法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8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