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03727发布日期:2022-10-14 19:3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连接室内与室外以及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建筑结构——建筑坡道在各大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程度越发高涨,建筑坡道的施工安全状况及施工方案清晰状况是影响建筑坡道的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坡道侧墙是建筑坡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就目前而言,业界主流通常需要建筑设计人员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人工绘制大量的坡道侧墙剖面详图,以通过坡道侧墙剖面详图来指导施工。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坡道中的坡道板为斜板,使得坡道侧墙剖面详图中坡道板标高为变量状态,无法有效描述坡道侧墙处可实现的钢筋分布状况,无法保证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施工准确性,同时也会导致建筑施工人员无法基于坡道侧墙剖面详图了解到当前待施工坡道侧墙可实现的具体钢筋分布状况,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自动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和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
8.根据所述目标bim模型、所述期望荷载参数及所述期望支承条件,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
9.根据所述内力分布结果在所述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bim模型、所述期望荷载参数及所述期望支承条件,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的步骤,包括:
11.在所述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所述期望支承条件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边界约束,得到对应的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
12.根据所述期望荷载参数计算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外部荷载;
13.将所述期望外部荷载加载到所述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处理,得到所述内力分布结果。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内力分布结果在所述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的步骤,包括:
15.根据所述内力分布结果计算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单位长度墙体内的单位配筋面积;
16.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每个柱跨范围,根据该柱跨范围在所述内力分布结果处对应的期望内力分布状况,在所述目标bim模型内按照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针对该柱跨范围进行符合所述单位配筋面积地配筋归并处理,得到该柱跨范围的至少一种柱跨配筋方案;
17.将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所有柱跨范围各自的至少一种柱跨配筋方案进行方案组合,得到所述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其中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包括所述所有柱跨范围各自的任一种柱跨配筋方案;
18.对所有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分别进行墙体立面图绘制处理,得到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0.获取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并将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与所述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匹配成功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2.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的容重,计算实施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
23.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各自的钢筋单价,基于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计算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钢筋总价。
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期望荷载参数包括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建筑层数、地下水位高度、室外地面高度、土体容重及上部荷载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包括坡道侧墙的侧墙厚度上限阈值和侧墙厚度下限阈值、钢筋直径上限阈值和钢筋直径下限阈值、钢筋分布间距上限阈值和钢筋分布间距下限阈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上限阈值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限阈值,以及裂缝宽度上限阈值和裂缝宽度下限阈值。
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7.坡道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和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
28.坡道侧墙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bim模型、所述期望荷载参数及所述期望支承条件,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
29.侧墙配筋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力分布结果在所述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
3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31.配筋方案筛选模块,用于获取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并将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与所述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匹配成功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
3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33.用钢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的容重,计算实施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
34.配筋造价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各自的钢筋单价,基于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计算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钢筋总价。
3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
36.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
37.在此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38.本技术在获取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和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后,会根据目标bim模型、期望荷载参数及期望支承条件,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该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接着得以根据内力分布结果在目标bim模型处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该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满足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从而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自动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效率。
3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的模型示意图;
44.图4为图2中的步骤s22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4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的内力分布示意图;
46.图6为图2中的步骤s23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4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包括的坡道侧墙临土侧配筋立面图的配筋示意图;
4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包括的坡道侧墙非临土侧配筋立面图的配筋示意图;
4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5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5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的组成示意图之一;
5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的组成示意图之二;
5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的组成示意图之三。
54.图标:10-计算机设备;11-存储器;12-处理器;13-通信单元;100-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10-坡道参数获取模块;120-坡道侧墙分析模块;130-侧墙配筋规划模块;140-配筋方案筛选模块;150-用钢量计算模块;160-配筋造价计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可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
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1.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10的组成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能够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自动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幅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设计准确率,同时可通过该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有效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确保建筑施工人员能够快速理解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具体施工细节,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效率。其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以是,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
6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以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通信单元13及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其中,所述存储器11、所述处理器12及所述通信单元13各个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所述存储器11、所述处理器12及所述通信单元13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1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所述存储器1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可相应地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2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所述处理器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及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中的至少一种。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13用于通过网络建立所述计算机设备10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络收发数据,其中所述网络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以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从移动终端处获取包括有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待施工建筑坡道的bim模型,并在针对该待施工坡道侧墙规划出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及对应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将得到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及对应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传输给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展示。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1中或者固化在所述计算机设备10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2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1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所述计算机设备10能够通过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自动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
效率。
67.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框图仅为所述计算机设备10的一种组成示意图,所述计算机设备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68.在本技术中,为确保所述计算机设备10能够自动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实现前述目的。下面对本技术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69.请参照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步骤s230。
70.步骤s210,获取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和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即为需要施工实现坡道功能的建筑物,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可以包括待施工坡道侧墙、待施工坡道斜板、待施工坡道相邻楼层板,其中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建筑楼层数目为至少一层,则对应需要至少一个待施工坡道相邻楼层板及至少一个待施工坡道斜板。所述目标bim模型用于描述对应待施工建筑坡道的具体结构组成。
72.以图3所示的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的模型示意图为例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目标bim模型表征了三个相互连通的楼层,每个楼层所对应的待施工坡道相邻楼层板与待施工坡道侧墙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楼层通过待施工坡道斜板与对应待施工坡道相邻楼层板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交通通道连通,待施工坡道侧墙同时与两个待施工坡道斜板固定连接。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期望荷载参数用于描述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在修建成功后所受外部荷载的使用环境参数,其中所述期望荷载参数可以包括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建筑层数、地下水位高度、室外地面高度、土体容重及上部荷载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获取到的期望荷载参数包括待施工建筑坡道的建筑层数、地下水位高度、室外地面高度、土体容重以及上部荷载。
74.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用于描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与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内的其他建筑结构之间的期望支承状况,例如待施工坡道侧墙需与待施工坡道斜板固定连接,待施工坡道侧墙需与待施工坡道相邻楼层板固定连接;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用于描述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内部配置钢筋时需要限定的钢筋参数状况,其可以包括坡道侧墙的侧墙厚度上限阈值和侧墙厚度下限阈值、钢筋直径上限阈值和钢筋直径下限阈值、钢筋分布间距上限阈值和钢筋分布间距下限阈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上限阈值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限阈值,以及裂缝宽度上限阈值和裂缝宽度下限阈值。
75.其中,所述侧墙厚度上限阈值和侧墙厚度下限阈值用于描述对应坡道侧墙所需达成的侧墙厚度数值范围,所述钢筋直径上限阈值和钢筋直径下限阈值用于描述安装在对应坡道侧墙内部的钢筋所需满足的横截面直径大小范围,所述钢筋分布间距上限阈值和钢筋分布间距下限阈值用于描述安装在对应坡道侧墙内部的相邻钢筋之间所需满足的间距数
值范围,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上限阈值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限阈值用于描述所述坡道侧墙在对应钢筋作用下所能达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小范围,所述裂缝宽度上限阈值和裂缝宽度下限阈值用于描述对应坡道侧墙在加载钢筋后所能允许的裂缝宽度大小范围。
7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对外提供一个数据输入接口,使建筑设计人员采用一个外部输入设备与该数据接入接口接通或利用一个移动终端与该数据接入接口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该外部输入设备或移动终端向所述计算机设备10输入所述目标bim模型、所述期望荷载参数、所述期望支承条件及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
77.此外,所述计算机设备10也可运行有实现bim功能的easybim软件,使设计人员可直接在所述easybim软件处设计构建所述目标bim模型,并经所述easybim软件提供的参数输入窗口获取设计人员提供的所述期望荷载参数、所述期望支承条件及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
78.步骤s220,根据目标bim模型、期望荷载参数及期望支承条件,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在获取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期望支承条件后,可基于所述期望荷载参数确定出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在修建成功后期望受到的外部荷载,同时将所述期望支承条件与所述目标bim模型进行结合,并在所述外部荷载作用下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处理,以确定出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期望受到的外部荷载状况下的内力分布状况。
80.可选地,请参照图4,图4是图2中的步骤s22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20可以包括子步骤s221~子步骤s223,以快速且精准地求出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期望的外部荷载状况下的内力分布状况。
81.子步骤s221,在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期望支承条件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边界约束,得到对应的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
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运行的所述easybim软件可在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基础上参照所述期望支承条件限定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周边支承状况,得到与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实质匹配的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
83.子步骤s222,根据期望荷载参数计算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外部荷载。
8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基于结构力学原理结合所述期望荷载参数计算出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不同方向上实际期望受到的外部荷载(即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外部荷载)。
85.子步骤s223,将期望外部荷载加载到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处理,得到内力分布结果。
8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上可运行有实现有限元分析功能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打通所述easybim软件与所述有限元分析软件之间的数据接口,使所述计算机设备10在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以及期望外部荷载后,可通过将所述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以及期望外部荷载导入到所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所述坡道侧墙有限元模型在所述期望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状况,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期望荷载参数及期望支承条件的影响下期望实
现的内力分布结果。其中,所述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是,但不限于sap2000软件、abaqus软件、ansys软件及midas软件等。
87.以图5所示的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的内力分布示意图为例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内力分布示意图与图3所示的目标bim模型相互对应,图5所示的内力分布示意图中的黑色粗横线可用于表示目标bim模型中最上方的待施工坡道相邻楼层板(即代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坡道入口),图5所示的内力分布示意图中的黑色粗斜线可用于表示目标bim模型中的待施工坡道斜板,图5所示的内力分布示意图中的纵向黑色弯曲曲线用于表示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多个支撑柱(即图5中纵向黑色细直线表示)周围内力的弯矩分布状况。
88.由此,本技术可通过执行上述子步骤s221~子步骤s223,快速且精准地求出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期望的外部荷载状况下的内力分布状况。
89.步骤s230,根据内力分布结果在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
9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上运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得到所述内力分布结果后,会将所述内力分布结果传输给所述easybim软件,让所述easybim软件将所述内力分布结果加载到所述目标bim模型上进行内力包络式场景模拟,并按照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对安装在待施工坡道侧墙内部的钢筋结构的具体组成及具体分布进行规划约束,以确保最终规划出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描述的钢筋结构组成及钢筋结构分布能够在满足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的情况下有效克服所述内力分布结果所表现出的内力分布状况,此时规划出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即表示确保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在修建成功时符合预期效果的可实现配筋方案,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所述计算机设备10在规划出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后,可相应绘制出该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对应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进行输出,从而通过所述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效率。
91.可选地,请参照图6,图6是图2中的步骤s23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30可以包括子步骤s231~子步骤s234,以有效规划用于确保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达到预期效果的可实现配筋方案,以及对应可实现配筋方案的施工细节图。
92.子步骤s231,根据内力分布结果计算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单位长度墙体内的单位配筋面积。
93.在本实施例,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针对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每个侧墙位置计算克服该侧墙位置处的内力状况所需的正截面承载力大小,进而通过对计算出的不同侧面位置处的正截面承载力大小进行求平均运算、求最大值运算、加权求和运算等常规运算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得到该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单位长度墙体内所需实现的期望正截面承载力,接着根据钢筋截面面积与截面承载力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得到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单位长度墙体内的实现所述期望正截面承载力所需的单位配筋面积(即单位长度墙体内所需钢筋截面面积)。其中,所述单位长度可以是,但不限于,1米、2米、0.5米等。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求最大值运算方式计算得到该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单位长度墙体内的期望正截面承载力,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1米。
94.子步骤s232,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每个柱跨范围,根据该柱跨范围在内力分布结果处对应的期望内力分布状况,在目标bim模型内按照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针对该柱跨范围进行符合单位配筋面积地配筋归并处理,得到该柱跨范围的至少一种柱跨配筋方案。
9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跨范围用于表示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的范围,每个柱跨范围所对应的柱跨配筋方案所对应的多个钢筋结构的截面面积之和需与单位配筋面积保持一致,而同一柱跨范围所对应的每个柱跨配筋方案均需满足所述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其中所述柱跨配筋方案记录有对应柱跨范围内安装的钢筋位置(包括相邻钢筋之间的间距、多个钢筋之间的分布形状等)、钢筋等级(例如,一级钢筋、二级钢筋等)、钢筋尺寸(例如,钢筋截面直径、钢筋长度等)、钢筋的不同受力状态(例如纯弯构件配筋、压弯构件配筋等)。
96.子步骤s233,将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所有柱跨范围各自的至少一种柱跨配筋方案进行方案组合,得到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其中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包括所有柱跨范围各自的任一种柱跨配筋方案。
97.其中,同一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包括的每个柱跨配筋方案单独对应所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一个柱跨范围。
98.子步骤s233,对所有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分别进行墙体立面图绘制处理,得到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
99.在本实施例中,单个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可以包括待施工坡道侧墙在临土侧对应的坡道侧墙临土侧配筋立面图,以及该待施工坡道侧墙在非临土侧对应的坡道侧墙非临土侧配筋立面图。
100.以与上述目标bim模型对应的同一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对应的图7所示的坡道侧墙临土侧配筋立面图的配筋示意图,及图8所示的坡道侧墙非临土侧配筋立面图的配筋示意图为例进行说明(图中加粗黑线即代表钢筋):
101.侧墙顶部需采用2c16钢筋(即两根直径为16毫米的三级钢筋),第一楼层的[1]部与[2]部之间的拉筋需采用a8@600(即直径为8毫米且相互间距为600毫米的一级钢筋)呈梅花形分布形成,[1]部与[2]部均采用c14@150(即直径为14毫米且相互间距为150毫米的三级钢筋)填充;
[0102]
临土侧的柱跨范围h-g内采用c16@200(即直径为16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及c25@200(即直径为25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临土侧的柱跨范围g-f内采用c22@200(即直径为22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c25@200(即直径为25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及c28@200(即直径为28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临土侧的柱跨范围f-e内采用c20@200(即直径为20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及c28@200(即直径为28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临土侧的柱跨范围e-d内采用c16@200(即直径为16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c20@200(即直径为20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c25@200(即直径为25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及c28@200(即直径为28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
[0103]
非临土侧的柱跨范围h-g内采用c18@200(即直径为18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
的三级钢筋)及c20@200(即直径为20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非临土侧的柱跨范围g-f内采用c22@200(即直径为22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非临土侧的柱跨范围f-e内采用c22@200(即直径为22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及c25@200(即直径为25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非临土侧的柱跨范围e-d内采用c16@200(即直径为16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c22@200(即直径为22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及c25@200(即直径为25毫米且相互间距为200毫米的三级钢筋)钢筋进行填充。
[0104]
由此,本技术可通过执行上述子步骤s231~子步骤s234,有效规划用于确保对应待施工坡道侧墙达到预期效果的可实现配筋方案,以及对应可实现配筋方案的施工细节图。
[0105]
此时,本技术即可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10~步骤s230,自动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效率。
[0106]
可选地,请参照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40。
[0107]
步骤s240,获取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并将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与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与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匹配成功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
[010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可用于表示施工方对于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施工要求,所述计算机设备10可通过将待施工坡道侧墙所对应的每个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与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进行匹配,以确定哪个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实质符合施工方提出的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接着输出与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匹配成功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便于向施工方提供符合其要求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
[0109]
可选地,请参照图1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50及步骤s260。
[0110]
步骤s250,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的容重,计算实施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
[01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在筛选出符合施工方要求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后,会根据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中记录的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尺寸,接着将对应调用预存的多种钢筋的容重,针对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涉及的每种钢筋计算对应的钢筋消耗量。
[0112]
步骤s260,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各自的钢筋单价,基于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计算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钢筋总价。
[01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10内可存储有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单价,所述计算机设备10在筛选出符合施工方要求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后,可在计算出的该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对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单价,计算得到所述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实际的钢筋总价,以便于施工方
进行造价统计参考。
[0114]
在本技术中,为确保所述计算机设备10能够通过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执行上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本技术通过对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进行功能模块划分的方式实现前述功能。下面对本技术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的具体组成进行相应描述。
[0115]
请参照图1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的组成示意图之一。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可以包括坡道参数获取模块110、坡道侧墙分析模块120及侧墙配筋规划模块130。
[0116]
坡道参数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待施工坡道侧墙在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和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
[0117]
坡道侧墙分析模块120,用于根据目标bim模型、期望荷载参数及期望支承条件,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
[0118]
侧墙配筋规划模块130,用于根据内力分布结果在目标bim模型处按照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待施工坡道侧墙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
[0119]
可选地,请参照图1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的组成示意图之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配筋方案筛选模块140。
[0120]
配筋方案筛选模块140,获取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并将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与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与配筋规划方案筛选条件匹配成功的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
[0121]
可选地,请参照图1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的组成示意图之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钢量计算模块150及配筋造价计算模块160。
[0122]
用钢量计算模块150,用于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的容重,计算实施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
[0123]
配筋造价计算模块160,用于根据预存的多种钢筋各自的钢筋单价,基于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所需的不同种类钢筋各自的钢筋消耗量,计算目标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钢筋总价。
[0124]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装置1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与前述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针对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的描述内容。
[0125]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
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0126]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27]
综上所述,在本技术提供的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中,本技术在获取到待施工建筑坡道的目标bim模型和期望荷载参数,以及待施工坡道侧墙在所述待施工建筑坡道处的期望支承条件和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后,会根据目标bim模型、期望荷载参数及期望支承条件,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该待施工坡道侧墙的内力分布结果,接着得以根据内力分布结果在目标bim模型处进行配筋归并处理,得到该待施工坡道侧墙的满足期望配筋参数分布条件的至少一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以及每种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从而针对待施工坡道侧墙自动规划出符合预期的可实现配筋方案,并同步输出该可实现配筋方案的坡道侧墙配筋立面图,以降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坡道侧墙施工方案的方案易读性及方案精准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及施工效率。
[0128]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