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6764发布日期:2022-11-02 20:3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且,为改善用户体验,目前除了使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发挥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外,还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兼具如指纹识别等光学识别功能的显示设备。
3.但是,目前显示面板在进行光学识别时,存在可识别区域面积小,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增大射入光学传感器的大角度反射光线的光强,增大显示面板的可识别区域的面积,提高光学识别的准确性。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光学识别区域;
6.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第一膜层位于第二膜层靠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一侧;
7.第一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遮光区和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孔,第二膜层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一透光孔对应的第二透光孔;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遮光区和第二透光孔至少部分交叠。
8.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中分别开设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可以使光学识别在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实现,即,可以采用屏下光学识别。采用上述结构的显示面板无需在其出光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物理按键,从而可以实现全面屏设计,即,可以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可以基本扩展到整个显示面板的表面。
10.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二透光孔和第一膜层中的第一遮光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可以使经过第一透光孔的大角度反射光线在射至第二膜层后顺利经第二透光孔射出至光学传感器,有利于提高光学传感器所能接收到的大角度反射光线的光强,增大显示面板的可识别区域的面积,提高光学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15.图4为图3沿ff’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1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1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18.图7为图6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1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1.图10为图9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22.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3.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4.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5.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6.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7.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8.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29.图18为图17沿ee’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30.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31.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32.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6.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7.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膜层,但这些膜层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膜层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膜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膜层,类似地,第二膜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膜层。
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光学识别区域a1。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膜层1和第二膜层2;第一膜层1位于第二膜层2靠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一侧。第一膜层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遮光区z1和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孔k1。第二膜层2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一透光孔k1对应的第二透光孔k2。与第一透光孔k1对应的第二透光孔k2的意思为经过第一透光孔k1的光线能够继续经过第二透光孔k2。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光线透过率均大于第一遮光区z1的光线透过率。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遮光区z1和第二透光孔k2至少部分交叠。如图1所示,定义第二透光孔k2中与第一遮光区z1交叠的部分为交叠部j。
39.在该显示面板进行光学识别时,光源出射的光射向对应光学识别区域a1的待识别主体并被反射,反射光线能够通过上述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射入对应光学识别区域a1设置的光学传感器3。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上述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作为光学识别的光源。或者,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光学传感器3也可以采用其他内置于显示面板的光源或外置于显示面板的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光学识别的光信号。
40.光学传感器3位于第二膜层2远离第一膜层1的一侧。后续光学传感器3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来确认待识别主体,从而实现光学识别。以待识别主体为指纹为例,如图1所示,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手指10按压在光学识别区域a1中,光学识别区域a1中与指纹谷和指纹脊所接触的位置所反射的光的强度不同,因此后续光学传感器3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来辨别指纹的谷和脊,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41.被待识别主体反射产生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有多种,对于部分射向第一透光孔k1的大角度反射光线来说,其中,大角度反射光线指的是传播方向与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
的反射光线,结合图1所示,以下定义大角度反射光线为第一光线l,第一光线l在射出第一透光孔k1后,由于传播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因此,在这部分光线射至第二膜层2后,会继续射至第二膜层2中与第一遮光区z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的区域,即,射向第二膜层2的交叠部j。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光孔k2与第一遮光区z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因此,射向第一膜层1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光线l可以继续顺利通过第二膜层2中的第二透光孔k2,并经第二透光孔k2继续向光学传感器3传播。
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膜层1和第二膜层2中分别开设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可以使光学识别在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实现,即,可以采用屏下光学识别。采用上述结构的显示面板无需在其出光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物理按键,从而可以实现全面屏设计,即,可以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基本扩展到整个显示面板的表面。
43.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二透光孔k2和第一膜层1中的第一遮光区z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可以使经过第一透光孔k1的大角度反射光线在射至第二膜层2后顺利经第二透光孔k2射出至光学传感器3,有利于提高光学传感器3所能接收到的大角度反射光线的光强,改善光学传感器3的识别准确性。
44.示例性的,上述光学传感器3包括具有感光功能的器件,如感光二极管等。上述光学识别区域a1由所设置的光学传感器3的感应区域所限定。
45.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触摸表面的采集点c。采集点c位于光学识别区域a1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表面可以为显示面板靠近出光侧的表面。示例性的,触摸表面包括多个采集点c,触摸表面中所有采集点c的集合限定出上述光学识别区域a1。在进行包括指纹识别在内的光学识别时,诸如手指10等待识别主体可以按压在光学识别区域a1中,手指10中的不同位置按压在触摸表面的不同采集点c上。示例性的,采集点c可以为虚拟点,即,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形成采集点c的实体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光学识别区域a1中压有待识别主体的采集点c发生反射,携带有相应位置处的特征信息的反射光线进入光学传感器3,光学传感器3根据各个采集点c所返回的反射光线确定按压在采集点c上的待识别主体的特征。
46.应当理解,光学识别区域a1的面积可以与光学传感器3的面积不同,例如,可以通过对采集点c产生的上述反射光线的光路进行设计,以使得光学识别区域a1的面积大于光学传感器3的面积。
47.示例性的,上述光学传感器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对应显示面板设计多个光学传感器3时,上述多个光学传感器3可以分散设置在显示面板中以使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分散设置的光学识别区域a1,其中,各个光学识别区域a1由其对应的光学传感器的感光范围限定。或者,多个光学传感器3也可以通过拼接的方式并排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侧,以使显示面板具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光学识别区域a1。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光学传感器3的感应区域共同构成上述光学识别区域a1。也就是说,光学识别区域a1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对应于其中一个光学传感器3的感应区域。示例性的,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将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扩展到整个显示区域,从而可以实现全屏指纹检测。
48.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一遮光区z1与第一透光孔k1相邻。至少部分第一遮光区z1位于其对应的第二透光孔k2所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朝向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一侧。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为其几何中心。
49.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透镜4,透镜4位于第二膜层2背离第一膜层1的一侧,且,透镜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光学识别区域a1。
50.在进行光学识别时,经待识别主体反射的带有特征信息的反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后,继续经过透镜4,透镜4能够对反射光线进行汇聚以在光学传感器3中形成具有待识别主体的特征的图像,例如指纹图像。光学传感器3可以通过比对待识别图像与预设图像以进行身份识别。
51.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透镜4的主光轴40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透镜4的主光轴40经过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
52.对于传播方向与透镜4的主光轴40具有较大夹角的大角度反射光线来说,在相关技术中,大角度反射光线在经过第一膜层1和第二膜层2时会被遮挡而无法参与成像。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置方式,通过令第一遮光区z1和第二透光孔k2在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可以使大角度反射光线顺利通过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后进入透镜4参与成像,有利于提高在光学传感器3中所形成的特征图像的清晰度,继而可以保证光学识别的准确性。
53.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一个或多个上述透镜4。在设置多
个透镜4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一个透镜4与一个光学识别区域a1对应。即,令位于一个光学识别区域a1内的各个采集点c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经过相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后射向对应的透镜4,令位于不同的光学识别区域a1内的采集点c产生的反射光线分别射向不同的透镜4。其中,在任意一个光学识别区域a1中,该光学识别区域a1内与第二透光孔k2交叠的第一遮光区z1位于与该第二透光孔k2对应的与第一透光孔k1靠近该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一侧。
54.以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光学识别区域a1为例,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沿ff’的一种截面示意图,两个光学识别区域分别以a11和a12进行标记。
55.在光学识别区域a11中,第一膜层1包括第一透光孔k1和第一遮光区z1,第二膜层2包括第二透光孔k2,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遮光区z1和第二透光孔k2交叠。且,与第二透光孔k2交叠的第一遮光区z1位于与该第二透光孔k2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靠近光学识别区域a11的中心o11的一侧。即,第一遮光区z1位于第一透光孔k1远离光学识别区域a11的边缘s1的一侧。
56.在光学识别区域a12中,第一膜层1包括第一透光孔k1和第一遮光区z1,第二膜层2包括第二透光孔k2,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遮光区z1和第二透光孔k2交叠。且,与第二透光孔k2交叠的第一遮光区z1位于与该第二透光孔k2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靠近光学识别区域a12的中心o12的一侧。即,第一遮光区z1位于第一透光孔k1远离光学识别区域a12的边缘s2的一侧。
57.可选的,如图4所示,光学识别区域a11和光学识别区域a12可以对应一个光学传感器3。
5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至少部分交叠。如此设置,能够使经过第一透光孔k1的大角度反射光线顺利经过相对应的第二透光孔k2射出至光学传感器3,保证光学传感器3能够接收到光学识别区域a1中相应采集点c所产生的更多反射光线,进而提高在光学传感器3中所形成的识别图像的清晰度。其中,第一透光孔k1、第二透光孔k2和采集点c相互对应的意思是采集点c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经过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
59.如图2所示,第一透光孔k1具有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一端d
11
,第二透光孔k2具有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二端d
21
。具体的,第一端d
11
为第一透光孔k1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中与该第一透光孔k1最近的边缘s的一端,第二端d
21
为第二透光孔k2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中与该第二透光孔k2最近的边缘s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第一端d
11
与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为δd
l
。第一方向x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δd
l
≥tanθ1×
h1。
60.其中,θ1为第一光线l照射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41靠近第二膜层2的表面的入射角,第一基板41位于第二膜层2背离第一膜层1的一侧。第一光线l为照射到采集点c产生的射入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反射光线。h1为与采集点c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与采集点c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指的是采集点c反射产生的光线经过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
6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δd
l
≥tanθ1×
h1,在将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设置为
至少部分交叠时,可以保证采集点c所反射的经第一透光孔k1传播的大角度反射光线能够继续经过第二透光孔k2出射至光学传感器3。例如,至少可以使采集点c所反射的经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传播的反射光线能够经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出射,从而能够保证进入光学传感器3的与采集点c对应的反射光的光强,有利于提高光学识别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62.示例性的,上述θ1满足:n1sinθ1=n2sinθ2;htanθ1+h2tanθ2=d。结合图2所示,其中,n1为显示面板中的第一介质层51的折射率,第一介质层51位于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之间,第二基板42位于第一膜层1远离第二膜层2的一侧;第二基板42远离第一膜层1的表面可以作为触摸表面,即,第二基板42远离第一膜层1的表面包括上述采集点c。
63.示例性的,第一介质层51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第一介质层5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在第一介质层51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时,n1可以为这多个膜层的等效折射率。如图2所示,第一介质层51包括第一子介质层511、第二子介质层512和第三子介质层513。n1可以为第一子介质层511、第二子介质层512和第三子介质层513的等效折射率。
64.n2为显示面板中的第二介质层52的折射率,第二介质层52位于第一基板41和透镜4之间。示例性的,第二介质层52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第二介质层5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在第二介质层52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时,n2可以为这多个膜层的等效折射率。
65.θ2为第一光线l经由第一基板41的远离第二膜层2的表面射出的折射角。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光线l经由第一基板41远离第二膜层2的表面射出后经过透镜4的光心o2。即,第一光线l为用于成像的主光线。
66.h为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h=h1+h3+h4,h3为第二基板42和第一透光孔k1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h4为第二透光孔k2和第一基板41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
67.h2为第一基板41和透镜4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
68.d为第一光线l对应的采集点c与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距离。
69.在另外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不交叠,以使经过第一透光孔k1的大角度反射光线能够顺利通过相对应的第二透光孔k2射出至光学传感器3,保证光学传感器3能够接收到光学识别区域a1中相应采集点c产生的更多反射光线,进而提高在光学传感器3中所形成的识别图像的清晰度。其中,第一透光孔k1、第二透光孔k2和采集点c相互对应的意思是采集点c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经过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
70.在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光学识别区域a1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相同的设置方式来设置位于不同的光学识别区域a1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例如,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将各个光学识别区域a11中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均设置为至少部分交叠;或者,将各个光学识别区域a11中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均设置为不交叠。
71.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来设置位于不同的光学识别区域a1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以图3和图4为例,其中,在光学识别区域a11中,沿垂
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至少部分交叠。在光学识别区域a12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不交叠。
72.示例性的,在令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不交叠时,如图5所示,第一透光孔k1具有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一端d
12
,第二透光孔k2具有朝向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二端d
22
。具体的,第一端d
12
为第一透光孔k1的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中与该第一透光孔k1最近的边缘s的一端,第二端d
22
为第二透光孔k2的朝向光学识别区域a1中与该第二透光孔k2最近的边缘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第一端d
12
与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为δdw,第一方向x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0<δdw≤tanθ1×
h1。
73.其中,θ1为第一光线l照射在第一基板41靠近第二膜层2的表面的入射角,第一光线l为照射到采集点c产生的射入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反射光线。h1为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
7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0<δdw≤tanθ1×
h1,在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将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设置为不交叠时,可以保证采集点c所反射的经第一透光孔k1传播的大角度反射光线可以继续经过第二透光孔k2出射至光学传感器3。例如,可以使采集点c所反射的经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2
传播的反射光线至少可以经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2
出射,能够保证进入光学传感器3的与采集点c对应的反射光的光强,有利于提高光学识别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示例性的,上述θ1满足:n1sinθ1=n2sinθ2;htanθ1+h2tanθ2=d。其中,各参数的含义与上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5.如前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触摸表面的多个采集点c1~cn。以沿由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到边缘s的方向,第1个采集点c1到第n个采集点cn依次排列,即,沿着由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第1个采集点c1到第n个采集点cn与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距离d逐渐增大为例,第一膜层1包括分别与采集点c1~采集点cn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
11
~第一透光孔k
1n
,第二膜层2包括分别与采集点c1~采集点cn对应的第二透光孔k
21
~第二透光孔k
2n
,与同一个采集点cm对应的第一透光孔k
1m
和第二透光孔k
2m
形成第m个过孔组kkm,1≤m≤n,n为整数。即,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包括n个分别与采集点c1~采集点cn对应的过孔组,在下文中将这n个过孔组分别标记为kk1~kkn,沿着由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第1个过孔组kk1到第n个过孔组kkn依次排列。以n=3为例,结合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在图6和图7中,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包括第一个过孔组kk1、第二个过孔组kk2、第三个过孔组kk3,第一个过孔组kk1包括第一透光孔k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1
,第二个过孔组kk2包括第一透光孔k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2
,第三个过孔组kk3包括第一透光孔k
13
和第二透光孔k
23

76.如图7所示,上述第一光线l包括第一个采集点c1产生的第一反射光线l1、第二个采集点c2产生的第二反射光线l2和第三个采集点c3产生的第三反射光线l3。
77.如图7所示,上述各个入射角θ1包括第一入射角θ
11
、第二入射角θ
12
和第三入射角θ
13
。第一入射角θ
11
为第一反射光线l1射向第一基板41的入射角,第二入射角θ
12
为第二反射光线l2射向第一基板41的入射角,第三入射角θ
13
为第三反射光线l3射向第一基板41的入射角。θ
11
<θ
12
<θ
13

78.如图7所示,上述各个折射角θ2包括第一折射角θ
21
、第二折射角θ
22
和第三折射角θ
23
。第一折射角θ
21
为第一反射光线l1从第一基板41输出的折射角,第二折射角θ
22
为第二反射光线l2从第一基板41射出的折射角,第三折射角θ
23
为第三反射光线l3从第一基板41射出的折射角。θ
21
<θ
22
<θ
23

79.第一反射光线l1、第二反射光线l2和第三反射光线l3经第二膜层2射出后均能经过透镜4的光心o2。
8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在将各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交叠设置时,在上述n个过孔组kk中,沿第一方向x,每个第一透光孔k1均具有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一端d
11
,每个第二透光孔k2具有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二端d
21
。第一方向x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81.以第n个过孔组kkn为例,在第n个过孔组kkn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透光孔k
1n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n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为δd
ln
,δd
ln
中的下标n表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第n个过孔组。
82.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个过孔组kk1中的第一透光孔k
11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1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为δd
l1
;第二个过孔组kk2中的第一透光孔k
12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2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为δd
l2
;第三个过孔组kk3中的第一透光孔k
13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3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为δd
l3

83.示例性的,在n≥2时,1到n之间至少存在整数a和整数b,a《b,即,b≥a+1,且,δd
la
《δd
lb
;其中,δd
la
为第a个过孔组kka中的第一透光孔k
1a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a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第a个过孔组kka与第a个采集点ca对应;δd
lb
为第b个过孔组kkb中的第一透光孔k
1b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b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第b个过孔组kkb与第b个采集点cb对应。
84.示例性的,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可以相邻设置,也就是说,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可以为光学识别区域a1中沿第一方向x距离最近的两个采集点,即,a+1=b。
85.或者,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采集点。即,a+1<b。例如,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之间还可以至少包括第c个采集点和第d个采集点,即,a《c<d<b。相应的,δd
la
《δd
lc
《δd
ld
《δd
lb
。即,沿着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指向其边缘s的方向,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逐渐增大。越靠近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采集点c产生的能够经过透镜4的光心o2的反射光线相对于第一基板41的入射角θ1就越小,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各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与对应的采集点c的位置相关,有利于对各个采集点c所产生的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反射光线进行精确调整。例如,可以将靠近光学识别区域中心的采集点所对应的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设置的较小,在保证对应采集点的反射光线顺利通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显示面板中其他结构的影响。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n=3时,δd
l1
《δd
l2
《δd
l3

86.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δd
la
=δd
lb
;其中,a、b分别为1到n的正整数,a《b。仍以n=3,即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包括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指向边缘s的方向排布的三组过孔组为例,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
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δd
l1
=δd
l2
=δd
l3
。如此设置,在保证各个采集点反射产生的大角度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对应的过孔组进入光学传感器3的同时,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提高显示面板中各个位置处的结构的一致性。
87.示例性的,当δd
la
=δd
lb
时;b=n。即,第a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
1a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a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第b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
1b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b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与第n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n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相等。
88.示例性的,n≥2,且,上述a为1到n-1之间的任意整数。结合图8所示,在n=3时,δd
l1
=δd
l2
=δd
l3

89.如此设置,在保证各个采集点反射产生的大角度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对应的过孔组进入光学传感器3的同时,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提高显示面板中各个位置处的结构的一致性。
90.可选的,在将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和第二透光孔k
2n
设置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部分交叠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δdn≥tanθ1×
h1;其中,θ1为照射到第n个采集点cn产生的反射光线照射在第一基板41的靠近第二膜层2的表面的入射角,h1为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和第二透光孔k
2n
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示例性的,θ1满足:n1sinθ1=n2sinθ2;htanθ1+h2tanθ2=dn。其中dn为第一光线l对应的第n个采集点cn与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距离。其余各参数的含义与上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9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
2n
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n≥tanθ1×
h1,可以保证第n个采集点cn所产生的经过第一透光孔k
1n
的大角度反射光线能够顺利通过第二透光孔k
2n
射向光学传感器3,保证了与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距离最大的第n个采集点cn处所采集的特征信息能够被光学传感器3所接收到,从而提高光学传感器3的识别准确性和灵敏度。
92.示例性的,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在将各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设置为不交叠时,在上述n个过孔组kk中,沿第一方向x,每个第一透光孔k1均具有背离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一端d
12
,每个第二透光孔k2具有朝向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第二端d
22
,第一方向x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93.以第n个过孔组kkn为例,在第n个过孔组kkn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透光孔k
1n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n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为δd
wn
,δd
wn
中的下标n表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指向边缘s的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第n个过孔组。
94.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图9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第一个过孔组kk1中的第一透光孔k
11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1
的第二端d22之间的距离为δd
w1
;第二个过孔组kk2中的第一透光孔k
12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2
的第二端d22之间的距离为δd
w2
;第三个过孔组kk3中的第一透光孔k
13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3
的第二端d22之间的距离为δd
w3

95.示例性的,在n≥2时,1到n之间至少存在整数a和整数b,a《b,即,b≥a+1。且,δd
wa
《δd
wb
;其中,δd
wa
为第a个过孔组kka中的第一透光孔k
1a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a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第a个过孔组kka与第a个采集点ca对应;δd
wb
为第b个过孔组kkb中的第一
透光孔k
1b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b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第b个过孔组kkb与第b个采集点cb对应。
96.示例性的,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可以相邻设置,即,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可以为指纹识别区域中沿第一方向x距离最近的两个采集点,即,a+1=b。
97.或者,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采集点。即,a+1<b。例如,第a个采集点和第b个采集点之间还可以至少包括第c个采集点和第d个采集点,且,满足a《c<d<b。相应的,δd
wa
《δd
wc
《δd
wd
《δd
wb
。即,沿着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指向其边缘s的方向,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2
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逐渐增大。越靠近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采集点c产生的能够经过透镜4的光心o2的反射光线的入射角度θ1就越小。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采集点c的位置相关,有利于对各个采集点所产生的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反射光线进行精确调整。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在n=3时,δd
w1
《δd
w2
《δd
w3

98.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δd
wa
=δd
wb
;其中,a、b分别为1到n的正整数,a《b。仍以n=3,即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包括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指向边缘s的方向排布的三组过孔组为例,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δd
w1
=δd
w2
=δd
w3
。如此设置,在保证各个采集点反射产生的大角度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对应的过孔组进入光学传感器3的同时,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提高显示面板中各个位置处的结构的一致性。
99.示例性的,当δd
wa
=δd
wb
时;b=n。即,第a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
1a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a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第b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
1b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b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与第n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n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相等。
100.示例性的,n≥2,且,上述a为1到n-1之间的任意整数。结合图11所示,在n=3时,δd
w1
=δd
w2
=δd
w3

101.如此设置,在保证各个采集点反射产生的大角度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对应的过孔组进入光学传感器3的同时,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提高显示面板中各个位置处的结构的一致性。
102.示例性的,在将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和第二透光孔k
2n
设置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不交叠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0<δd
wn
≤tanθ1×
h1;其中,θ1为照射到第n个采集点cn产生的反射光线照射在第一基板41的靠近第二膜层2的表面的入射角,h1为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和第二透光孔k
2n
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示例性的,θ1满足:n1sinθ1=n2sinθ2;htanθ1+h2tanθ2=dn。其中dn为第一光线l对应的第n个采集点cn与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距离。其余各参数的含义与上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03.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一透光孔k
1n
的第一端d
12
和第二透光孔k
2n
的第二端d
22
之间的距离δdn满足0<δd
wn
≤tanθ1×
h1,可以保证第n个采集点cn所产生的经过第一透光孔k1的大角度反射光线能够顺利通过第二透光孔k
2n
射向光学传感器,保证了与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距离最大的第n个采集点cn处所采集的特征信息能够被
光学传感器3所接收到,从而提高光学传感器3的识别准确性和灵敏度。
104.在设置上述n个过孔组中的各个第二透光孔k2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式:
105.可选的,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上述n个过孔组中至少存在第p个过孔组kk
p
和第q个过孔组kkq,p、q分别为1到n的正整数,且,p《q,第p个过孔组kk
p
中的第二透光孔k
2p
的面积,小于第q个过孔组kkq中的第二透光孔k
2q
的面积。示例性的,p和q可以为1到n之间的满足p《q的任意整数。即,沿着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令各个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逐渐增大,有利于对各个采集点所产生的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反射光线进行精确调整。
106.以n=3为例,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第二透光孔k
21
的面积小于第二透光孔k
22
的面积,第二透光孔k
22
的面积小于第二透光孔k
23
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所示的同一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在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以及,δd
l1
=δd
l2
=δd
l3
仅为一种示意,在将第p个过孔组kk
p
中的第二透光孔k
2p
的面积设置为小于第q个过孔组kkq中的第二透光孔k
2q
的面积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令d
l1
<δd
l2
<δd
l3
,或者,也可以令同一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在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不交叠,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07.可选的,在另外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上述n个过孔组中至少存在第i个过孔组和第j个过孔组,i、j分别为1到n的正整数,且,i《j,第i个过孔组kki中的第二透光孔k
2i
的面积等于第j个过孔组kkj中的第二透光孔k
2j
的面积。示例性的,i和j可以为1到n之间的满足i《j的任意整数。即,沿着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令第二透光孔k
2i
和第二透光孔k
2j
的面积相等。
108.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i个过孔组kki中的第二透光孔k
2i
的面积和第j个过孔组kkj中的第二透光孔k
2j
的面积均等于第n个过孔组kkn中的第二透光孔k
2n
的面积。其中,第n个过孔组为上述n个过孔组中距离光学识别区域的边缘的距离最近的过孔组。n>j。如此设置,在保证各个采集点c所产生的大角度反射光线均能顺利通过各个过孔组kk射向光学传感器的同时,还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制作第二膜层2中的各个第二透光孔k2,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工艺,并且,也有利于令第二膜层2中各个不同的第二透光孔所在位置处的环境趋于一致,有利于提高显示均一性。如图6所示,其中,各个过孔组中的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均相等。
109.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8、图9、图11所示的同一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相同,以及不同的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面积相同,不同的过孔组kk中的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相同仅为一种示意,在满足前述关于δd
l
和δdw的说明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同一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设置为不同,和/或,将不同的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面积设置为不同,和/或,将不同的过孔组kk中的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设置为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10.可选的,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在将同一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设置为交叠时,存在至少部分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中心和第二透光孔k2的中心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
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以各个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中心和第二透光孔k2的中心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作为示意。如此设置,在保证经对应的采集点c所产生的大角度反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射出的同时,有利于提高通过过孔组kk的中心两侧的光量的一致性,改善光学识别效果。
111.如图13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一透光孔k1的长度为b1,第二透光孔k2的长度为b2;(b
2-b1)/2=δd
l

112.应当理解的是,图13中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
l
相同仅为一种示意,在将至少部分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中心和第二透光孔k2的中心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设置为重合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不同的过孔组kk所对应的距离δd
l
按照前文所述方式进行差异化设置。例如,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令依次排布的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长度b1和第二透光孔k2的长度b2的差值不同,以令依次排布的各个过孔组kk所对应的δd
l
逐渐增大。即,令δd
l1
《δd
l2

……
《δd
ln
。其中,δd
l1
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第一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
l2
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第二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
ln
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第n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
113.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以n=3作为示意,三组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中心和第二透光孔k2的中心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重合,δd
l1
《δd
l2
《δd
l23

114.可选的,在另外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令至少部分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的边缘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同一过孔组中相互重合的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的边缘位于该过孔组kk靠近光学识别区域a1的边缘s的一侧。
115.如图15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一透光孔k1的长度为b1,第二透光孔k2的长度为b2;其中,b
2-b1=δd
l

116.在保证上述δd
l
的设置可以满足相应的采集点所反射的大角度光线能够顺利通过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射出的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至少部分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的边缘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可以将相应的过孔组中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设置的较小,有利于降低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的设置对显示面板内的其它结构的影响。
117.应当理解的是,图15中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
l
相同仅为一种示意,在将至少部分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的边缘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设置为重合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不同的过孔组kk所对应的距离δd
l
按照前文所述方式进行差异化设置。例如,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令依次排布的各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长度b1和第二透光孔k2的长度b2的差值不同,以令依次排布的各个过孔组kk所对应
的δd
l
逐渐增大。即,令δd
l1
《δd
l2

……
《δd
ln
。其中,δd
l1
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第一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
l2
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第二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δd
ln
为沿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到边缘s的方向上,第n个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第一端d
11
和第二透光孔k2的第二端d
21
之间的距离。
118.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以n=3作为示意,三组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的边缘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重合,δd
l1
《δd
l2
《δd
l23

119.或者,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至少部分过孔组kk中的第一透光孔k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孔k2的边缘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错开,以及,令第一透光孔k1的中心和第二透光孔k2的中心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错开。
120.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10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与上述n个采集点c1~cn均错开。以及,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还与上述n个过孔组中的各第一透光孔k1和各第二透光孔k2错开。
121.示例性的,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a1的俯视示意图,图18为图17沿ee’的一种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中心采集点c0,以及,与中心采集点c0对应的中心过孔组kk0。中心过孔组kk0包括位于第一膜层1的第一透光孔k
10
和位于第二膜层2的第二透光孔k
20
。示例性的,上述透镜4的主光轴40的延长线经过中心采集点c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与中心过孔组kk0中的第一透光孔k
10
和第二透光孔k
20
交叠。示例性的,中心过孔组kk0中的第一透光孔k
10
的中心和第二透光孔k
20
的中心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以和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重合。
122.可选的,如图17和图18所示,中心过孔组kk0第一透光孔k
10
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透光孔k
20
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中心过孔组kk0的设置可以保证中心采集点c0所反射的经过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光线顺利通过并进入光学传感器3。
123.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6、图8、图9、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的各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椭圆形仅为一种示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透光孔k1和/或第二透光孔k2的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设置为相同,或者,也可以将二者设置为不同。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其中至少一者设置为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24.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识别区域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膜层6,显示膜层6包括发光元件60中的至少部分膜层。可选的,发光元件60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发光元件6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601、发光层600和第二电极602。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上述发光元件60来作为光学识别的光源。
125.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层7和阵列层8,彩膜层7位于显示膜
层6靠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一侧。彩膜层7包括色阻71。色阻71和对应的发光元件60的出光光谱至少部分交叠。可选的,色阻71和发光元件60的颜色一致。或者发光元件60可以为包括多种颜色的复合光,如白光,色阻71可以为红绿蓝中的任意一种。可选的,彩膜层7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色阻之间的黑矩阵72。彩膜层7的设置可以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以及,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126.可选的,彩膜层7包括上述第一膜层1。示例性的,上述第一透光孔k1可以开设于彩膜层7的色阻71和/或黑矩阵72中。位于第一透光孔k1周围的色阻71和/或黑矩阵72包括上述第一遮光区z1。图19以在黑矩阵72中开设第一透光孔k1作为示意。示例性的,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透光孔k1与发光元件60中的发光层600不交叠。
127.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层8,阵列层8中形成有像素驱动电路和/或走线。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像素驱动电路与上述发光元件60电连接。示例性的,上述走线包括扫描线、数据线、电源线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8.可选的,阵列层8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和绝缘层。如图19所示,阵列层8包括第一金属层81,第一金属层81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扫描线。
129.第二金属层82,第二金属层82中形成有存储电容的一个极板和/或复位信号线。
130.第三金属层83,第三金属层83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数据线。
131.第四金属层84,第四金属层84中形成有发光元件60的第一电极601。
132.示例性的,阵列层8包括上述第二膜层2。即,上述第二透光孔k2可以开设于阵列层8中的至少部分膜层中。示例性的,图19以阵列层8中的第四金属层84复用为上述第二膜层2,即,第四金属层84中形成有上述第二透光孔k2作为示意。示例性的,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透光孔k2与发光元件60中的发光层600不交叠。
133.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开设于阵列层8中的各个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相同,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各个不同位置处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像素驱动电路所传输的相应电信号的一致性,有利于改善显示均一性。
134.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令开设于阵列层8中的各个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不同,例如,沿着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指向边缘s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各个第二透光孔k2的面积逐渐增大,以使靠近光学识别区域a1的中心o1的第二透光孔k2具有较小的面积,在保证对应采集点的反射光线顺利通过的同时,还可以为其他金属走线的设置留出更多空间。
13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0和图21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20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136.如图21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识别传感器3。示例性的,光学识别传感器3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光学识别传感器3位于显示面板10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
1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膜层1和第二膜层2中分别开设第一透光孔k1和第二透光孔k2,可以使光学识别在显示面板10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实
现,即,可以采用屏下光学识别。采用上述结构的显示装置无需在其出光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物理按键,从而可以实现全面屏设计,即,可以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可以基本扩展到整个显示面板的表面。
138.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二透光孔k2和第一膜层1中的第一遮光区z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可以使经过第一透光孔k1的大角度反射光线在射至第二膜层2后顺利经第二透光孔k2射出至光学传感器3,有利于提高光学传感器3所能接收到的大角度反射光线的光强,改善光学传感器3的识别准确性。
1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