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37119发布日期:2022-11-26 08:2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三维虚拟场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用户端上传的三维模型,须根据模型格式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解析方案。这导致随着业务的扩展,云端需要兼容的模型格式也越来越多,使得云端的处理程序变得笨重不堪,影响整个云端服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云端为兼容多种模型格式,处理程序变的笨重不堪,影响云端服务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4.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5.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
6.识别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7.根据所述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
8.利用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包括:
10.提取所述三维模型的文件后缀名;
11.根据所述文件后缀名确定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12.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包括:
13.以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为关键字查找预设对应关系,所述预设对应关系指模型格式和格式转换服务的对应关系;
14.在查找到包含所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中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15.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6.在未查找到包含所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调用第三方软件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
17.根据所述中间格式确定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1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包括:
19.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
20.根据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21.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
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
22.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其中,不同的减面库包括不同的减面算法;
23.从多个所述候选三维模型中选择满足设定条件的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
24.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包括:
25.在预设时间内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26.针对每个所述减面库,若所述减面库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完成所述减面操作,则保留利用所述减面库对所述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
27.若所述减面库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未完成所述减面操作,则停止利用所述减面库对所述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2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29.所述候选三维模型的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不超过对应的误差阈值,且所述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之和最小。
30.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1.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
32.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33.格式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
34.场景构建模块,用于利用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35.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36.提取所述三维模型的文件后缀名;
37.根据所述文件后缀名确定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38.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格式转换模块,具体用于:
39.以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为关键字查找预设对应关系,所述预设对应关系指模型格式和格式转换服务的对应关系;
40.在查找到包含所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中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41.在未查找到包含所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调用第三方软件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
42.根据所述中间格式确定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43.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场景构建模块,包括:
44.目标三维模型单元,用于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
45.三维场景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46.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单元,包括:
47.减面子单元,用于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
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其中,不同的减面库包括不同的减面算法;
48.目标确定子单元,用于从多个所述候选三维模型中选择满足设定条件的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
49.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面子单元,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间内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50.针对每个所述减面库,若所述减面库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完成所述减面操作,则保留利用所述减面库对所述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
51.若所述减面库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未完成所述减面操作,则停止利用所述减面库对所述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52.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53.所述候选三维模型的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不超过对应的误差阈值,且所述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之和最小。
54.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
55.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
5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识别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根据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实现了将不同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统一的模型格式,这为在云端进行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提供了实现基础;并且,通过在云端设置支持不同格式之间转换的格式转换服务,利用相应的格式转换服务来实现模型格式转换,可以提高格式转换速度,以及提高云端服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5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5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格式转换任务的处理流程示例;
5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6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6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6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6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6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6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装置的实施例框图;
66.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8.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69.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70.步骤101、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
71.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提供有三维虚拟场景渲染引擎的云端(可为一台服务器或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因此,用户端可将三维模型上传至云端,以由云端来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72.步骤102、识别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73.步骤103、根据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
74.步骤104、利用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75.下面对步骤102至步骤104进行统一说明:
76.由于上述三维模型是由用户端来提供的,因此,上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可符合用户的工作流程、用户的习惯、需求等。上述模型格式包括但不限于:max、maya、obj、fbx、glb,stl、skp等模型格式。
77.进一步的,由于云端提供的渲染引擎通常具有其支持的特定模型格式(以下称目标格式),因此,云端在接收到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后,可以将该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之后利用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78.再进一步的,不同模型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目标格式的格式转换逻辑并不相同,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在云端设置不同的格式转换服务,其中每个格式转换服务用于将某种特定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目标格式。基于此,云端接收到用户上传的三维模型后,首先识别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然后根据该模型格式确定能够用于将该模型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目标格式的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最后,利用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79.其中,上述格式转换服务的具体形式可以为转换器,也可以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格式转换服务为转换器时,转换器可以插件的形式注入至云端。
80.其中,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提取三维模型的文件后缀名来确定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举例说明,三维模型的文件后缀名为obj时,可确定该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为obj格式。
81.在另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提取三维模型的文件内容,来确定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具体的,可通过预置的sdk解析该三维模型的模型文件,以确定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82.至于具体是如何根据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的,可参见下述图3中的相关描述,以及具体是如何利用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的,可参见下述图4至图6中的相关描述,这里先不详述。
83.至此,完成对图1所示流程的相关描述。
8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识别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根据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实现了将不同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统一的模型格式,这为在云端进行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提供了实现基础;并且,通过在云端设置支持不同格式之间转换的格式转换服务,利用相应的格式转换服务来实现模型格式转换,可以提高格式转换速度,以及提高云端服务的稳定性。
85.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格式转换任务的处理流程示例。如图2所示,当接到一个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任务时,将该格式转换任务发送到任务队列1中,该消息队列1对应的消费者:服务器1,将得到该格式转换任务,并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当服务器1完成该格式转换任务时,若后续还有其他处理流程,则将该格式转换任务派发至后续的处理任务队列中。若后续没有其他处理流程,则可通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通知该服务器1的云端请求方,该任务已结束。
86.需要说明的是,当服务器中没有任务队列时,可主动去消费对应该服务器中任务队列里的任务。任务队列中通过先进先出的流转过程来进行任务消费。
87.基于可能出现任务队列中的任务积压的情况,可为接到的格式转换任务的数量设定阈值,当接到的格式转换任务的数量大于该设定阈值时,可设定较多服务器来执行这些格式转换任务,以确保一个任务流程不卡在某一个节点。当接到的格式转换任务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候,可设定较少的服务器来执行这些格式转换任务,以减少服务器,避免浪费计算力。具体设定多少数量的阈值以及根据该设定阈值设定多少服务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88.当一个服务器在进行一个格式转换任务时,可采用docker机制,在实际的服务器上创建多个虚拟机,使多核cpu或大内存的硬件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一个服务器中的每个虚拟机执行一个任务划分好的一个子任务,可对每个虚拟机设置相同的编程,也就是说多个虚拟机可共同来消费这一个格式转换任务,这样既保证了物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小了编程难度,又提高了格式转换速度。
89.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3所示流程在上述图1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如何根据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包括以下步骤:
90.步骤301、以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为关键字查找预设对应关系,在查找到包含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02,在未查找到包含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03。
91.步骤302、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92.步骤303、调用第三方软件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
93.步骤304、根据中间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94.下面对步骤301至步骤304进行统一说明:
95.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指模型格式和格式转换服务的对应关系。
96.在一实施例中,云端预先存储有模型格式和格式转换服务的对应关系,这里的对应是指:针对某一模型格式,可以利用该模型格式对应的格式转换服务,将该模型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目标模型格式。
97.基于此,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作为关键字在云端查询进行模型格式与格式转换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查找到包含该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时,可将该目标对应关系中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以利用目标格式转换服务进行后续的模型格式转换。
98.在未查找到包含上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则说明云端未设置有能够将该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的格式转换服务。这时,云端可通过调用第三方软件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需要说明的是,该中间格式是指云端设置的格式转换服务所支持的模型格式。
99.举例说明,假设用户端上传的三维模型为max格式,并假设云端上未设置max格式对应的格式转换服务,但设置有obj格式对应的格式转换服务。因此,云端可以调用第三方软件(例如:3dmax软件)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从max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obj格式,进而将obj格式对应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该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对三维模型进行模式转换。
100.此外,如上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格式转换服务可作为云端的导入器,将用户端上传的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内部共有格式(也即目标格式),同时也可作为云端的导出器,将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其他格式的三维模型。
101.至此,完成对图3所示流程的相关描述。
102.图3所示流程,通过以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为关键字查找预设对应关系,预设对应关系指模型格式和格式转换服务的对应关系,进而在查找到包含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实现在云端的一个共有程序中为可查找到的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以进行后续的格式转换。在未查找到包含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调用第三方软件将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并根据中间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以便于后续的格式转换。
103.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4所示流程在上述图1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如何利用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包括以下步骤:
104.步骤401、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
105.步骤402、根据目标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106.下面对步骤401和步骤402进行统一说明:
107.由于不同用户端上传的三维模型的面数、面的密度很可能并不统一,有的较大,有的较小,对此,在云端进行渲染时,若云端配置较高,大多不会出现问题。但是,若将构建好的三维虚拟场景回传到用户端进行展示,就可能因用户端的配置较低而出现三维虚拟场景展示不准确甚至出错的问题。
108.对此,云端可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这能够使得不论用户端上传的是大体量的三维模型还是复杂的不规则三维模型,均能够避
免用户端展示不准确甚至出错的情况,再根据目标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由此提升了三维虚拟场景的精确度。
109.在一实施例中,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具体实现可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10.步骤501、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
111.步骤502、从多个所述候选三维模型中选择满足设定条件的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
112.下面对步骤501和步骤502进行统一说明:
113.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云端设置多个减面库,这里的减面库,可包括但不限于:商用减面库、开源减面库等。其中,不同的减面库包括不同的减面算法。
114.上述设定条件可包括:候选三维模型的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不超过对应的误差阈值,且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之和最小。这里的减面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三维模型的包围盒、顶点的中心、表面积等。
115.现有的技术,往往使用一个减面库来进行减面,如3dmax软件本身就带有减面算法,本身自带的减面算法也能执行减面任务,但耗时较多。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减面库对已转换的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以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这样可从不同的减面库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中来确定满足设定条件的三维模型作为目标三维模型。可以理解的是,满足设定条件的候选三维模型,则可认为该候选三维模型经过减面操作后,其形状、表面积等不会改变,以此确定该候选三维模型为准确的三维模型,由此可将该候选三维模型作为目标三维模型。
116.其中,不同的减面库可在不同的服务器中,也就是一个已转换的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可通过多个服务器进行减面操作。
117.通过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从多个所述候选三维模型中选择满足设定条件的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保证了减面操作不改变三维模型的各项参数。
118.基于上述描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19.步骤601、在预设时间内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120.步骤602、针对每个减面库,确定减面库是否能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减面操作,若能,则执行步骤603,若不能,则执行步骤604。
121.步骤603、保留利用减面库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
122.步骤604、停止利用减面库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123.下面对步骤601至步骤604进行统一说明:
124.在一实施例中,在预设时间内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针对每个减面库,若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减面操作,则可保留利用减面库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若在预设时间内未完成,则该停止该减面库进行的减面操作,以此可节约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25.举例说明,当一个减面操作的任务开始执行,假设预设时间为5分钟,则在5分钟内,可以得到完成各个减面库对应执行完减面操作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这时若有减面库在5分钟内未得到该候选三维模型,则不再等待,可将未得到该候选三维模型的减面库正在进行的减面操作停止。
126.至此,完成对图4至图6所示流程的相关描述。
127.图4至图6所示流程,通过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保证了减面操作不改变三维模型的各项参数,也避免了用户端展示不准确甚至出错的情况,再根据目标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从而提升了构建三维虚拟场景的准确度。
128.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29.首先将用户端本地制作的三维模型上传至云端,在云端进行三维模型的格式优化,也是对格式进行转换。若三维模型上存在一个或多个贴面,则对该贴面进行压缩,也就是对该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之后将进行减面操作完的三维模型用户构建云端场景进行场景编辑,最终呈现出云端方案(云端场景)。
130.至于图7,可参见上述图1,图3至图6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31.图7所示流程,将用户端本地制作的三维模型上传至云端,在云端进行三维模型的格式优化,再对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以根据经过减面操作后的三维模型构建云端场景,并将该云端场景呈现出来,以此提高了云端服务的稳定性。
132.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33.首先,接收用户端侧的各种模型格式的三维模型,然后在云端对三维模型进行格式的识别。
134.再将识别出的模型格式作为关键字,在云端存储的模型格式与格式转换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进行查询。当在模型格式与格式转换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出该模型格式时,确定该模型格式的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进行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分发进行目标格式的转换。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格式与格式转换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的模型格式可包括:共有格式(可被云端中转换器直接转换的格式)以及sdk可解析的模型格式。
135.进一步的,当在模型格式与格式转换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不出模型格式时,可确定该模型格式为私有格式,这时可通过调用对应该私有格式的第三方软件对该模型格式的三维模型转换为中间格式,再根据该中间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将其分发进行目标格式的转换。
136.之后,可对已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并根据减面后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以减少后续构建三维虚拟场景出错的问题。
137.至于图8的上述步骤,可参见上述图1,图3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38.最后,在业务发展中产生模型转化或者轻量化的请求时,例如点云的生成、缩略图的生成以及既定格式的导出等,可在构建的三维虚拟场景中完成,在此不做限制。
139.图8所示流程,接收用户端侧的各种模型格式的三维模型,然后在云端对三维模型进行格式的识别,再将识别出的模型格式作为关键字,在云端存储的模型格式与格式转换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进行查询,为识别出的模型格式确定了目标格式转换服务,进而完成格式转化得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之后对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并根据减面后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以此既提高了格式转换速度,又提高了云端服务的稳定性。还可根据构建的三维虚拟场景进行各类应用级别的服务扩展,提高三维虚拟场景的业务性能。
14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装置的的实施例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141.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
142.识别模块902,用于识别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143.格式转换模块903,用于根据所述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
144.场景构建模块904,用于利用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145.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模块902,具体用于:
146.提取所述三维模型的文件后缀名;
147.根据所述文件后缀名确定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148.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格式转换模块903,具体用于:
149.以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为关键字查找预设对应关系,所述预设对应关系指模型格式和格式转换服务的对应关系;
150.在查找到包含所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中的格式转换服务确定为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151.在未查找到包含所述关键字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调用第三方软件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中间格式;
152.根据所述中间格式确定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
153.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场景构建模块904,包括(图中未示出):
154.目标三维模型单元,用于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目标三维模型;
155.三维场景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156.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单元,包括(图中未示出):
157.减面子单元,用于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不同的候选三维模型,其中,不同的减面库包括不同的减面算法;
158.目标确定子单元,用于从多个所述候选三维模型中选择满足设定条件的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
159.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面子单元,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间内利用不同的减面库分别对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160.针对每个所述减面库,若所述减面库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完成所述减面操作,则保留利用所述减面库对所述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得到的候选三维模型;
161.若所述减面库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未完成所述减面操作,则停止利用所述减面库对所述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进行减面操作。
162.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163.所述候选三维模型的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不超过对应的误差阈值,且所述各项减面参数的减面误差之和最小。
16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和用户接口1003。电子设备10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05。
165.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166.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本文描述的存储器10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1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单元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0021和应用程序10022。
168.其中,操作系统10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0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0022中。
16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0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0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步骤,例如包括:
170.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
171.识别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172.根据所述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所述
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
173.利用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174.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1中,或者由处理器1001实现。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单元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175.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技术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176.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177.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10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可执行如图1、图3-图8中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所有步骤,进而实现图1、图3-图8中所示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图1、图3-图8的相关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17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里的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179.当存储介质中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
180.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程序,以实现以下电子设备侧执行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181.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三维模型;
182.识别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
183.根据所述模型格式确定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并调用所述目标格式转换服务将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格式转换为目标格式;
184.利用已转换为所述目标格式的三维模型构建三维虚拟场景。
185.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186.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18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