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及计算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18384发布日期:2022-12-02 22: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数据备份与恢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及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2.当前,通常采用全量数据备份方式和增量数据备份方式进行数据备份,全量数据备份方式是指对全部数据进行备份,增量数据备份方式是指基于上一次备份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例如,在第一天,采用全量数据备份方式进行备份,在第二天,将基于第一天的全量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即采用增量数据备份方式进行备份。通过结合全量数据备份方式与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实现降低备份数据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以及时间成本。然而,在恢复备份数据时,通常采用全量数据恢复方式,对全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例如,恢复第一天的备份数据时,对全量数据进行恢复;恢复第二天的备份数据时,对第一天的全量数据以及第二天的增量数据进行恢复,进而得到第二天的全部数据。对于恢复备份数据时所占用的资源没有合适的方式进行缩减,导致备份数据的恢复效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及计算设备,用于降低恢复数据时所占用的资源,提升恢复数据的效率。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包括:获取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在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时,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基于同一全量备份数据得到的备份数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早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增量备份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基于待恢复备份数据与已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方式。6.当前,对于备份数据恢复均采用全量数据恢复方式,在恢复备份数据过程中,占用较多的资源,恢复效率较低。对此,采用本技术提出的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在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增量备份数据时,通过监听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以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可用,在已恢复备份数据可用的情况下,恢复增量备份数据,从而大幅度降低恢复备份数据时所占用的资源,提升恢复数据的效率。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包括:根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和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读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根据差异增量备份数据和已恢复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8.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根据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其中,通过确定差异增量备份数据并进行恢复,再结合已恢复备份数据得到所需的备份数据。相比于恢复全部数据的方式,大幅度节省了恢复数据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恢复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当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时,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已变更;当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时,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未变更;在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10.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的具体实现方式,提升方案可实施性。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恢复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当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时,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当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时,不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在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是否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12.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的具体实现方式,提升方案可实施性。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进行数据变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采用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替换操作系统写文件系统函数,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用于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14.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实现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的具体实现方式,提升方案可实施性。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增量备份标识,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16.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数据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通过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为为增量备份数据,便于后续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数据类型确定恢复备份数据方式,提升方案可实施性。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包括全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和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若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增量备份标识,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包括:若增量备份数据标识包括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18.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数据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根据标识中是否存在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否为增量备份数据,便于后续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数据类型确定恢复备份数据方式,提升方案可实施性。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时,按照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对待恢复备份数据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数据恢复。20.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当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时的恢复方式,有助于提升方案完整性。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对待恢复备份数据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数据恢复。22.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当已恢复备份数据发生数据变更时,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恢复方式,有助于提升方案完整性。2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例如,计算设备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获取单元,还用于在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时,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基于同一全量备份数据得到的备份数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早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增量备份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基于待恢复备份数据与已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方式。24.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25.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26.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27.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28.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29.图1为一种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场景示意图;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的示意图;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的示意图;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量备份数据恢复方式的示意图;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的示意图;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40.当前,数据备份与恢复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包括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其中,生产系统可以理解为用户主机,用于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需求。备份系统用于定期复制生产系统的数据,当生产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为用户恢复备份数据,避免造成数据丢失。另外,当备份系统具备生产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时,还可以作为替换的生产系统,便于用户在生产系统无法使用时,通过备份系统对备份数据进行读取或写入。其中,生产系统中包括计算设备和存储设备,处理设备用于调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处理设备通过操作系统中保存的计算机指令完成用户针对应用指定的任务,该过程包含对应用的数据处理过程。备份代理(agent)作为备份系统与生产系统之间的通信模块,用于识别生产系统中的信息并将数据复制至备份系统,实现备份系统与生产系统之间的交互。备份系统中同样包含计算设备与存储设备,以实现对备份数据的处理与存储。41.本技术实施例对计算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任何限制。例如,计算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装置,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其中,终端装置可以被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等。终端装置具体可以是手机、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服务器等。其中,服务器可以是一个物理或逻辑服务器,也可以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担不同职责的物理或逻辑服务器、相互协同来实现服务器的各项功能。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可选的,通信网络是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43.可选的,上述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mark-up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socket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layer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可应用于计算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对计算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任何限制。例如,具体可以是终端装置。其中,终端装置可以被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终端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装置具体可以是手机、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45.可以理解的是,计算设备可以为上述生产系统或备份系统对应的装置,或者,也可以为集成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对应的装置,或者还可以为能够获取备份系统中备份数据所对应的装置。46.在本技术中,计算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计算设备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计算设备的功能。47.图2所示的计算设备20可以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通信接口203以及总线204。处理器201、存储器202以及通信接口2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204连接。48.处理器201是计算设备2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49.作为示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0和cpu1。50.存储器2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5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01存在。存储器202可以通过总线204与处理器201相连接,用于存储数据、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20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20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份数据恢复方法。52.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02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53.通信接口203,用于计算设备20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该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03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54.总线2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55.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设备20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计算设备2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56.当前,在备份数据时,为了节约资源,提出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基于备份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其中,包括差异增量数据备份和累积增量数据备份两种方式,以下针对两种增量数据备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57.如图3所示,为一种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的示意图。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是指,基于上一次备份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例如,在第一天采用全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全部数据进行备份;在第二天采用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基于第一天的全部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在第三天采用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基于第二天的全部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在第四天采用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基于第三天的全部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在第五天采用全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全部数据进行备份。58.其中,第一天、第五天的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的备份数据为增量备份数据。全量备份数据是指全部数据,增量备份数据是指基于已备份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上述全量备份数据与增量备份数据为备份数据的类型,与备份方式一一对应,即采用全量数据备份方式得到全量备份数据,采用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得到增量备份数据。59.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天、第三天以及第四天的增量备份数据并不代表该第二天、第三天以及第四天的全部数据。也就是说,若要获取第二天的全部数据,需要恢复第一天的全量备份数据以及第二天的增量备份数据,根据恢复后的全量备份数据以及第二天的增量备份数据得到第二天的全部数据;类似地,获取第三天的全部数据,需要恢复第一天的全量备份数据、第二天的增量备份数据以及第三天的增量备份数据,根据恢复后的全量备份数据、第二天的增量备份数据以及第三天的增量备份数据得到第三天的全部数据。60.可以理解的是,备份差异数据相对于备份全部数据,有助于实现通过较少的计算资源与时间成本完成数据备份,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备份数据的效率。61.其中,上述第一天、第二天等时间信息表示备份时间。例如,上述第一天可以理解为开始备份的时间,第二天至第四天可以理解为针对备份数据所产生差异数据的备份时间,第五天可以理解为对数据进行完整备份的时间,例如周末。假设以全量数据备份时间为一个备份周期,那么通过周期性进行全量数据备份,在周期内采用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有助于提升备份数据的效率的同时保证备份数据的准确性。62.针对上述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得到的备份数据,当前,在恢复备份数据时,通常采用全量数据恢复方式,如上文描述获取第二天、第三天的全部数据时所执行的恢复动作。然而,该种恢复方式较为繁琐,恢复过程占用较多的计算资源与时间成本。对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通过监听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以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可用,在已恢复备份数据可用的情况下,恢复增量备份数据,从而大幅度降低恢复备份数据时所占用的资源。63.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64.s401、获取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6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用于恢复备份数据,当计算设备能够获取备份数据并具备恢复备份数据的能力时,即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因此,当生产系统或备份系统恢复备份数据时,可以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或者,当集成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的装置恢复备份数据时,可以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或者,当其他设备恢复备份数据时,例如在生产系统和/或备份系统恢复数据的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他设备在获取备份数据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恢复备份数据。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制。66.其中,待恢复备份数据是指用户需要获取的目标数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用于指示目标数据。6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包括全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和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示例性的,如下表1所示,为一种备份数据的标识所指示信息的示例。68.表169.备份方式标识全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全量数据备份方式11\增量数据备份方式1.111增量数据备份方式1.212增量数据备份方式1.313全量数据备份方式22\…………70.其中,在上表1中,标识指示唯一的备份数据,该备份数据具有相应的全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和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如上表1中所示,标识以x.y的序列号形式表示,其中,x为全量备份序列号,表示全量备份数据的序列号。y为增量备份序列号,表示基于全量备份数据x的增量备份数据的序列号。x和y均为大于零的自然数。例如,第一天的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根据其标识可知,该备份数据的备份方式为全量数据备份方式;第二天的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1,根据其标识可知,该备份数据的备份方式为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并且该增量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1,其相应的全量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即以第一天的备份数据为基础,采用增量数据备份方式进行备份。71.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序列号与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具有对应关系,例如,按照由小到大的序列号表示备份数据,各个备份数据对应各自的备份时间,序列号较小的备份数据对应的备份时间较早,序列号较大的备份数据对应的备份时间较晚。通过上述序列号表示备份数据的方式,有助于提升用户定位所需备份数据的效率,便于查找。72.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在增量备份数据的标识前携带全量备份数据的标识,有助于计算设备确定该增量备份数据所对应的全量备份数据。例如,上述标识为1.1的备份数据用于指示基于全量备份数据1的第一个增量备份数据,标识为1.2的备份数据用于指示基于全量备份数据1的第2个增量备份数据。7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中不包含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时,表示该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可以为零,用于表示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7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序列号形式作为备份数据的标识仅作为示例,还可以按照字母序列或者其他形式作为备份数据的标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75.s402、在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时,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76.其中,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基于同一全量备份数据得到的备份数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早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77.可选的,计算设备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否为增量备份数据。如上述步骤s401中描述的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当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序列号存在时,则表示该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增量备份数据。类似地,若不满足上述情况,则表示该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78.可以理解的是,当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全量备份数据时,计算设备按照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该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对待恢复备份数据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数据恢复。示例性的,如表1所示的备份数据与标识的对应关系,当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或2时,则计算设备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全量备份数据,按照全量数据恢复方式直接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79.可选的,计算设备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中的全量备份序列号和增量备份序列号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以步骤s401中的标识方式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具体地,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全量备份序列号确定具有相同全量备份序列号的第一已恢复备份数据集合。再根据第一已恢复备份数据集合中各个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确定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小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对应的已恢复备份数据作为第二已恢复备份数据集合,该第二已恢复备份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已恢复备份数据均可以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备份数据恢复方法。80.可选的,计算设备基于第二已恢复备份数据集合中各个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确定距离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最近的已恢复备份数据,将该已恢复备份数据作为目标已恢复备份数据,用于后续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示例性的,当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2时,若确定相同全量备份序列号的已恢复备份数据集合包括{1,1.1},再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增量序列号2,确定最新的已恢复备份数据为1.1。8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采用恢复增量备份数据的方式以节省恢复数据的资源,当增量备份数据所基于的全量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越接近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时,需要恢复的增量备份数据越少,则恢复备份数据所占用的资源越少,恢复备份数据的效率越高。82.s403、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增量备份数据的恢复方式是基于待恢复备份数据与已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方式。83.可选的,计算设备在执行步骤s403之前,判断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进行数据变更。其中,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进行数据变更是指,已恢复备份数据在恢复后,是否针对恢复后的数据进行变更,若未进行数据变更,则表示该恢复后的数据与恢复前的备份数据一致;若进行数据变更,则表示该恢复后的数据发生变更,与恢复前的备份数据不一致。84.可选的,上述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进行数据变更,在恢复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记录。85.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时,计算设备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已变更;当已恢复备份数据副本未进行数据变更时,计算设备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未变更。86.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时,计算设备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当已恢复备份数据副本未进行数据变更时,计算设备不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87.基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计算设备在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基于已恢复备份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其中,数据变更状态包括已变更或未变更。88.基于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计算设备在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基于是否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89.示例性的,通过“1”和“0”分别指示数据变更状态为已变更或未变更,其中,数据变更状态为1用于指示已恢复备份数据已进行数据变更,数据变更状态为0用于指示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在恢复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记录数据变更状态为0,若发生变更则将该数据变更状态更新为1。或者,在数据发生变更时,记录数据变更状态,在数据未发生变更时,不记录数据变更状态。90.可选的,若上述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则对待恢复备份数据进行全量数据恢复方式。91.可以理解的是,若已恢复备份数据发生数据变更,则表示该已恢复备份数据相对于恢复前的备份数据发生的变更,因此,无法基于该已恢复备份数据以及增量备份数据得到需要恢复的备份数据。计算设备通过全量数据恢复方式实现获取需要的备份数据。92.可选的,若上述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则对待恢复备份数据进行增量数据恢复方式。93.可选的,上述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计算设备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进行数据变更之前,采用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替换操作系统写文件系统函数,该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用于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94.其中,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相对于linux操作系统中的写文件系统函数,在具备数据写入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监听写入的数据是否对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如图5所示,通过修改操作系统ld_preload环境变量,替换原有操作系统中的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operatingsysteminterface,posix)中预加载库(preloadedlibrary)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datadefinitionlanguage,ddl)库文件地址,将写文件系统函数替换为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95.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方式监听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进行数据变更,并决定是否记录数据变更状态,用于计算设备根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恢复方式。96.如图6所示,为一种增量数据恢复方式的示意图。上述步骤s403以应用于图5为示例在下文进行具体说明。9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恢复备份数据为第三天的增量备份数据1.2,计算设备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为第一天的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1。此时,已恢复备份数据满足其备份时间早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并且二者是基于同一全量备份数据得到的备份数据的条件。计算设备采用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时,通过恢复全量备份数据1与增量备份数据1.2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备份数据1与增量备份数据1.2之间差异增量备份数据包括增量备份数据1.1和增量备份数据1.2。98.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恢复备份数据为第三天的增量备份数据1.2,计算设备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为第二天的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1以及增量备份数据1.1。此时,已恢复备份数据满足其备份时间早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并且二者是基于同一全量备份数据得到的备份数据的条件。计算设备采用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时,通过恢复增量备份数据1.1与增量备份数据1.2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备份数据1与增量备份数据1.2之间差异增量备份数据包括增量备份数据1.2。99.通过上述方法,在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增量备份数据时,通过监听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以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可用,在已恢复备份数据可用的情况下,恢复增量备份数据,从而大幅度降低恢复备份数据时所占用的资源,提升恢复数据的效率。100.如图7所示,为一种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的示意图。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是指,基于上一次全量备份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累积,再进行备份。例如,在第一天采用全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全部数据进行别分;在第二天采用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基于第一天的全部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备份;在第三天采用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对基于第一天的全部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累积,再进行备份。其中,第三天累积的差异数据包括第二天的差异数据和第三天的差异数据。此时,若想要获取第三天的数据,则需要恢复第一天的全量数据以及第三天相对于第一天累积的差异数据。10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的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第二天、第三天的备份数据为累积增量备份数据。其中,该累积增量备份数据是指基于全量备份数据所产生的差异数据,是一种特殊的增量备份数据。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102.其中,如图7所示,若要获取第二天的全部数据,需要恢复第一天的全量备份数据以及第二天的累积增量备份数据。类似地,若要获取第三天的全部数据,需要恢复第一天的全量备份数据以及第三天的累积增量备份数据。103.可以理解的是,备份累积差异数据相对于备份全部数据,有助于实现通过较少的计算资源与时间成本完成数据备份,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备份数据的效率。104.相应地,计算设备在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时,可以通过确定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全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对应的全量备份数据是否为已恢复备份数据,若存在该已恢复备份数据,则可以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恢复相应的累计增量备份数据,再通过累积增量备份数据和已恢复备份数据得到恢复后的待恢复备份数据。105.通过上述方式,相比于针对所有采用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进行备份的数据,在恢复备份数据时采用全量备份数据恢复方式,有助于减小所需恢复的备份数据的数据量,从而提升备份数据的恢复效率。106.综上所述,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备份数据恢复方法的完整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801-s809。107.s801、获取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108.与上述步骤s401相同。109.s802、判断是否为全量备份数据。110.可选的,计算设备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判断是否为全量备份数据。111.若是,执行步骤s803;若否,执行步骤s808、采用全量数据恢复方式进行恢复。112.s803、判断是否存在已恢复备份数据。113.具体地,根据上述步骤s402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114.若是,继续执行步骤s804;若否,执行步骤s808。115.s804、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变更。116.可选的,根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数据变更。117.若是,执行步骤s808;若否,执行步骤s805。118.s805、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119.具体地,根据上述步骤s403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120.s806、计算需要恢复的最小备份数据集。121.其中,当备份方式为差异增量数据备份方式时,最小备份数据集可以根据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构成的集合确定。当备份方式为累积增量数据备份方式时,最小备份数据集可以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所对应的累积增量数据确定。122.其中,最小备份数据集可以在上述步骤s805中在小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中确定距离最近的待恢复备份数据作为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而该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数据为最小备份数据集。123.s807、计算设备采用增量数据恢复方式进行恢复。124.具体地,计算设备恢复上述最小备份数据集,并根据已恢复备份数据和最小备份数据集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125.s809、计算设备重置数据变更状态。126.其中,重置数据变更状态是指,将当前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更新,相应地,数据变更状态也随之更新。例如,在图3中,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1,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1,若指示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1或0时,用于指示标识为1的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当标识为1.1的备份数据恢复后,当前已恢复备份数据应当更新为1.1,并且其数据变更状态也应当随之更新,例如将其重置为-1,区别于上述指示数据变更或未变更的数据变更状态。127.通过上述步骤s801-s809提供的备份数据恢复方法,有助于用户根据备份数据不同状态,确定具体的恢复方式,在已恢复备份数据可利用的情况下,确定最小备份数据集,以实现通过较少的时间和计算资源,按照尽可能高的效率恢复需要的备份数据。128.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备份数据恢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技术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129.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备份数据恢复装置(如计算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130.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计算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计算设备90包括获取单元901和处理单元902。131.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例如上述步骤s401、s801。132.获取单元901,还用于在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时,根据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获取已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基于同一全量备份数据得到的备份数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早于待恢复备份数据的备份时间。例如上述步骤s402、s805。133.处理单元902,用于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增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增量备份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基于待恢复备份数据与已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方式。例如上述步骤s403、s807。134.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和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读取已恢复备份数据与待恢复备份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量备份数据;根据差异增量备份数据和已恢复备份数据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135.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还用于:在恢复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当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时,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已变更;当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时,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为未变更;基于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136.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还用于:在恢复已恢复备份数据之后,当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时,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当已恢复备份数据未进行数据变更时,不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基于是否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是否发生变更。137.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还用于:采用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替换操作系统写文件系统函数,mywrite写文件系统函数用于记录已恢复备份数据的数据变更状态。138.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还用于:若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为增量备份标识,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139.在一种示例中,待恢复备份数据的标识包括全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和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若增量备份数据标识包括增量备份数据序列号,确定待恢复备份数据是增量备份数据。140.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还用于:在待恢复备份数据为全量备份数据时,按照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对待恢复备份数据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数据恢复。141.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单元902,还用于:在确定已恢复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变更的情况下,按照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恢复待恢复备份数据;其中,全量数据恢复方式是指对待恢复备份数据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数据恢复。142.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143.当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单元,例如: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3。144.存储单元903可以用于存储该计算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145.其中,计算设备90中的获取单元901可对应执行图2中通信接口203中接收单元的功能,处理单元902可对应执行图2中处理器201的功能。14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文提供的任一种计算设备所执行的方法。147.关于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14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中集成了用于实现上述计算设备功能的控制电路和一个或者多个端口。可选的,该芯片支持的功能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接入存储器等。上述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微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1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150.应注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器件,例如但不限于,上述存储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芯片等,均具有非易失性(non-transitory)。151.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152.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153.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技术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技术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