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9681发布日期:2022-11-12 01:5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防伪认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破坏市场次序,损害品牌声誉,侵犯厂商权益,影响政府税收,我国加入wto以后,人们也开始意识到防伪反假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反假维权工作对于企业的生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一些企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研制并推广新一代高科技的防伪技术,其中计算机网络防伪技术是发展方向和重点之一。计算机网络防伪技术是以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综合利用其他防伪技术而建立起来的能够覆盖全国、统一管理的防伪网络体系。计算机网络防伪技术的建立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中间商分售和企业自售体系进入流通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防伪认证中心可以验证消费者的商品真伪,但消费者无法验证防伪认证中心的真伪,即防伪认证中心与消费者之间不能进行双向身份认证、编码与校验算法不能公开,存在算法泄密的技术风险、数据库中存放有防伪码信息的副本,造假者可剽窃数据库信息进行造假等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喷码设备、防伪标签、双向校验卡、消费者检验设备、查询网络、编码模块、校验模块,所述防伪标签由生产厂家商标、真伪查询说明、防伪数码组成,所述防伪数码包括商品身份码和商品防伪码,所述喷码设备负责将商品身份码以及商品防伪码喷到纸质标签并将商品防伪码覆盖形成暗码制作成防伪标签,所述消费者检验设备包括pc机、扫码枪、手机,所述查询网络为公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所述编码模块与校验模块共享对称密钥,共享的对称密钥存贮在智能卡中,编码模块负责对输入的原文用智能卡中的对称密钥加密并输出签名后的密文,所述校验模块负责对输入的签名密文用存贮在智能卡中的对称密钥进行解密恢复出原文,所述终端服务器包括明细可视化模块,所述明细可视化模块通过将校验模块解密恢复的原文转化为可视化图表。
6.该系统的编码与校验算法可以公开,黑客通过攻击算法方式对防伪系统进行攻击无效,编码算法中采取数字签名处理,可以克服运营服务中心的管理风险,商品防伪码与商品校验码绝难互推,即使公开数据库也无法通过商品校验码推算不出商品防伪码,因而攻击数据库无效。系统根据消费者设置的再次查询密码对数据库进行了二次加密处理,克服了当前数据防伪系统中存在的管理员修改已查询标志为未查询﹑然后将这些防伪码提供给造假者进行再次使用的管理风险。系统实现了双向认证,消费者不仅可以验证商品的真伪,而且可以通过运营服务中心反馈的问题答案,可以验证运营服务中心的真伪,避免了现有防伪系统由运营服务中心“说了算”的单向认证方式而存在的运营服务中心被伪装的潜在
风险。该系统由防伪码管理系统和运营服务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防伪,防伪码管理系统只生成防伪码和制作防伪标签,运营服务系统只提供针对消费者的查询服务,可以分别由防伪码管理机构和运营服务机构分别进行管理,两个管理机构互相制约,有效防止运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风险。
7.进一步的,所述编码模块算法步骤如下:
8.s1、将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趣味问题通过喷码设备制作防伪标签和双向认证码并将防伪码覆盖;
9.s2、将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问题答案用数字摘要算法进行加密得到数字摘要;
10.s3、将商品防伪码转换成十六进制的商品防伪码,将数字摘要转换成十六进制的数字摘要然后对每字节相加模oxff取得到模和后的数字摘要密文;
11.s4、将数字摘要密文和问题答案通过智能卡签名模块进行签名得到商品校验码。
12.进一步的,所述校验模块算法步骤如下:
13.b1、如果是首次查询则进入s2否则转到s9;
14.b2、在消费者进行首次真伪校验时通过智能卡校验模块对商品校验码进行签名验证可得到问题答案和数字摘要密文;
15.b3、将数字摘要密文与商品防伪码按字节相减模oxff后取余,得到原摘要;
16.b4、将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以及问题答案重新生成新摘要;
17.b5、如果原摘要与新摘要相等则校验为真并进入s6,否则商品为伪劣产品并结束查询;
18.b6、产生随机的四位数字密码做为下次查询密码;
19.b7、将问题答案和下次查询密码反馈给消费者,同时根据数字密码生成对称密钥;
20.b8、使用对称密钥对问题答案再次加密得到新的商品校验码,替换数据库中的原商品校验码,结束查询;
21.b9、校验中心根据消费者输入的查询密码生成对称密钥;
22.b10、使用对称密钥对商品校验码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该商品为真、并返回问题答案给消费者,且结束查询,否则该商品为假,并输出校验码未通过信息。
23.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标签还包括防伪码管理系统,所述防伪码管理系统由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分配模块与防伪标签制作模块、防伪码数据库组成;
24.所述防伪码生成模块负责生成防伪码和校验码并存入防伪码数据库中;
25.所述防伪码分配模块负责受理运营服务系统的防伪标签申请单,从防伪码数据库中提取防伪码和校验码输出防伪码文件及校验码文件其中防伪码文件用于制作防伪标签和双向认证卡。
26.进一步的,所述终端服务器包括运营服务系统,所述运营服务系统由电话查询服务模块、短信查询服务模块、网站查询服务模块、应用服务器模块、真伪校验模块、运营管理模块和数据挖掘模块、防伪认证中心模块组成。
27.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校验卡上设有防伪问题,所述喷码设备将防伪问题喷到纸质标签上制作成双向认证卡。
28.效率高防伪标签上印有一个防伪问题,防伪认证中心查询真伪时,由真伪校验模
块返回问题的答案,因此查询过程也是一趣味问题求解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查询率,克服了当前数码防伪系统查询率低、查询过程枯燥无味的缺陷,系统允许输入查询密码多次进行真伪查询,因而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转让或赠送的商品的防伪需求
2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1、防伪码管理系统只生成防伪码和制作防伪标签,运营服务系统只提供针对消费者的查询服务,可以分别由防伪码管理机构和运营服务机构分别进行管理,两个管理机构互相制约,有效防止运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风险;
31.2、使编码与校验算法公开,避免存在算法泄密的技术风险,防止数据库中存放有防伪码信息的副本导致造假者可剽窃数据库信息进行造假。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实施例中运营服务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34.图3为本发明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实施例中防伪标签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36.实施例
37.如图1-图3所示,高保真防伪认证明细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喷码设备、防伪标签、双向校验卡、消费者检验设备、查询网络、编码模块、校验模块,防伪标签由生产厂家商标、真伪查询说明、防伪数码组成,防伪数码包括商品身份码和商品防伪码,喷码设备负责将商品身份码以及商品防伪码喷到纸质标签并将商品防伪码覆盖形成暗码制作成防伪标签,消费者检验设备包括pc机、扫码枪、手机,查询网络为公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编码模块与校验模块共享对称密钥,共享的对称密钥存贮在智能卡中,编码模块负责对输入的原文用智能卡中的对称密钥加密并输出签名后的密文,校验模块负责对输入的签名密文用存贮在智能卡中的对称密钥进行解密恢复出原文,终端服务器包括明细可视化模块,明细可视化模块通过将校验模块解密恢复的原文转化为可视化图表。
38.该系统的编码与校验算法可以公开,黑客通过攻击算法方式对防伪系统进行攻击无效,编码算法中采取数字签名处理,可以克服运营服务中心的管理风险,商品防伪码与商品校验码绝难互推,即使公开数据库也无法通过商品校验码推算不出商品防伪码,因而攻击数据库无效。系统根据消费者设置的再次查询密码对数据库进行了二次加密处理,克服了当前数据防伪系统中存在的管理员修改已查询标志为未查询﹑然后将这些防伪码提供给造假者进行再次使用的管理风险。系统实现了双向认证,消费者不仅可以验证商品的真伪,而且可以通过运营服务中心反馈的问题答案,可以验证运营服务中心的真伪,避免了现有防伪系统由运营服务中心“说了算”的单向认证方式而存在的运营服务中心被伪装的潜在风险。该系统由防伪码管理系统和运营服务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防伪,防伪码管理系统只生成防伪码和制作防伪标签,运营服务系统只提供针对消费者的查询服务,可以分别由防伪码管理机构和运营服务机构分别进行管理,两个管理机构互相制约,有效防止
运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风险。
39.编码模块算法步骤如下:
40.s1、将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防伪问题通过喷码设备制作防伪标签和双向认证码并将防伪码覆盖;
41.s2、将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问题答案用数字摘要算法进行加密得到数字摘要;
42.s3、将商品防伪码转换成十六进制的商品防伪码,将数字摘要转换成十六进制的数字摘要然后对每字节相加模oxff取得到模和后的数字摘要密文;
43.s4、将数字摘要密文和问题答案通过智能卡签名模块进行签名得到商品校验码。
44.校验模块算法步骤如下:
45.b1、如果是首次查询则进入s2否则转到s9;
46.b2、在消费者进行首次真伪校验时通过智能卡校验模块对商品校验码进行签名验证可得到问题答案和数字摘要密文;
47.b3、将数字摘要密文与商品防伪码按字节相减模oxff后取余,得到原摘要;
48.b4、将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以及问题答案重新生成新摘要;
49.b5、如果原摘要与新摘要相等则校验为真并进入s6,否则商品为伪劣产品并结束查询;
50.b6、产生随机的四位数字密码做为下次查询密码;
51.b7、将问题答案和下次查询密码反馈给消费者,同时根据数字密码生成对称密钥;
52.b8、使用对称密钥对问题答案再次加密得到新的商品校验码,替换数据库中的原商品校验码,结束查询;
53.b9、校验中心根据消费者输入的查询密码生成对称密钥;
54.b10、使用对称密钥对商品校验码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该商品为真、并返回问题答案给消费者,且结束查询,否则该商品为假,并输出校验码未通过信息。
55.防伪标签还包括防伪码管理系统,防伪码管理系统由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分配模块与防伪标签制作模块、防伪码数据库组成;
56.防伪码生成模块负责生成防伪码和校验码并存入防伪码数据库中;
57.防伪码分配模块负责受理真伪校验模块的防伪标签申请单,从防伪码数据库中提取防伪码和校验码输出防伪码文件及校验码文件其中防伪码文件用于制作防伪标签和双向认证卡。
58.防伪码分配模块负责受理真伪校验模块的防伪标签申请单,从防伪码数据库中提取防伪码和校验码,输出防伪码文件及校验码文件;其中防伪码文件用于制作防伪标签和双向认证卡,校验码文件提交真伪校验模块。同时防伪码分配模块还负责防伪标签申请单的审核以及防伪标签的分发管理,防伪标签制作模块负责将商品身份码和商品防伪码喷到纸质标签上制作成防伪标签,将问题答案喷到纸质标签上制作成双向认证卡。
59.终端服务器包括运营服务系统,运营服务系统有营服务系统,运营服务系统由电话查询服务模块、短信查询服务模块、网站查询服务模块、应用服务器模块、真伪校验模块、运营管理模块和数据挖掘模块、防伪认证中心模块组成。
60.电话、短信与网站查询服务模块分别受理消费者利用电话、短信与网站三种方式
来查询商品真伪,采集消费者输入的商品身份码与商品防伪码,并将采集的结果送至应用服务器模块进行处理并接受应用服务器模块返回的处理结果,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消费者,应用服务器模块根据商品身份码从数据库中取出商品校验码,将商品防伪码与商品校验码送到真伪校验模块验证商品真伪,真伪校验模块根据商品防伪码与商品校验码完成商品真伪校验算法,运营管理模块完成企业的入网登记、防伪标签订单受理、订单审批、防伪码工单申请、校验码导入、定价管理、有奖促销管理、查询日志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数据挖掘模块完成运营费用分析、假货分析﹑窜货分析、区域分析、客户分析等功能。
61.双向校验卡上设有防伪问题,喷码设备将防伪问题喷到纸质标签上制作成双向认证卡。
62.效率高防伪标签上印有一个防伪问题,防伪认证中心查询真伪时,由真伪校验模块返回问题的答案,因此查询过程也是一防伪问题求解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查询率,克服了当前数码防伪系统查询率低、查询过程枯燥无味的缺陷。系统允许输入查询密码多次进行真伪查询,因而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转让或赠送的商品的防伪需求。
63.本系统的防伪认证原理如下:
64.(1)企业对每一件商品分别赋予一个按序编号的唯一的商品身份码;
65.(2)利用计算机随机产生一个32位的长整数作为该商品防伪码;
66.(3)从防伪问题库中随机选择一个防伪问题;
67.(4)采用计算机加密算法对该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以及防伪问题的答案进行加密,从而得到该商品的校验码;
68.(5)将该商品身份码和商品校验码存入防伪认证中心数据库中;
69.(6)将该商品身份码和商品防伪码打印在防伪标签上,其中商品身份码是明码,商品防伪码是暗码且由不透明的涂层盖住,然后把防伪标签贴在商品的外包装上;
70.(7)将防伪问题则打印在双向认证卡上,并把双向认证卡放入商品包装内;
71.(8)当该商品出售后,消费者刮开防伪标签上的涂层,可见商品防伪码,消费者可以利用查询网络,例如,拔打防伪认证中心电话,或发送短信到防伪认证中心指定的短信号码,或登录防伪网站,输入该商品身份码和商品防伪码到商品防伪认证网络系统中,该系统根据商品身份码从防伪认证中心数据库中得到该商品校验码,并根据商品身份码、商品防伪码对商品校验码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商品为真,并可还原出防伪问题答案,然后通过查询网络反馈给消费者真伪信息和防伪问题答案,并登记商品已经查询过,消费者在获知商品为真的情况下,核对防伪问题的答案与双向认证卡上的防伪问题是否相符,据此判断防伪认证中心的真伪;如果解密不成功,则商品为假;
72.在该系统首次判断商品为真的情况下,防伪认证中心随机产生查询密码并反馈给消费者,系统根据查询密码生成对称密钥,并根据对称密钥重新生成商品校验码替换原商品校验码。消费者下次查询时必须输入商品身份码和查询密码才可再次查询商品真伪。
7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
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