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30884发布日期:2022-11-09 09:4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所以物联网又被理解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3.随着物联网的应用的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化,射频技术越来越成熟。为了解决企业中实体档案管理困难的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常态化的企业文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rfid作为物联网关键实现技术,通过事先将电子标签置入物品中以达到实时监控的状态,这对于部分标签物的所有者势必会造成一些个人隐私的暴露,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系统及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5.持有者携带特定的标签物,在rfid技术的识别下,获取到标签中的特定信息后,会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获取保密请求,生成不包含rfid标签信息的联系指令;
9.接收联系指令,启动rfid标签查询的子线程,所述的子线程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运算,并以此形式控制rfid阅读器;
10.通过rfid发射天线搜索有效区域内的rfid标签并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所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
11.将所读取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备份,并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重新绑定。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rfid标签与实体档案进行绑定,所述的rfid标签内部存储有与其绑定的实体档案中的文件信息,所述的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存档时间、
高频词汇和修订时间。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重新绑定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4.通过rfid阅读器将rfid标签中信息删除;
15.获取保密请求,所述的保密请求中包括随机生成的替换编码;
16.通过rfid阅读器将所述的替换编码写入所述的rfid标签中。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重新绑定过程之前的rfid标签,会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中的文件信息进行读取和备份,后续生成的替换编码与所述的备份文件信息相对应,通过替换编码能够从备份数据库中检索与其相对应的文件信息。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当需要对所述的实体档案进行归还时,需要对所述的rfid标签进行解密,所述的解密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9.发送解密请求;
20.通过rfid发射天线获取所述的rfid标签,并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所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
21.获取所读取的信息中的替换编码,并通过所述的替换编码从备份数据库中提取相对应的文件信息;
22.通过rfid阅读器将所述的文件信息重新写入所述的rfid标签中,完成解密过程。
2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替换编码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并且在初次通过rfid阅读器将所述的替换编码写入所述的rfid标签后,将所述的替换编码录入编码数据库中;在下一次随机生成替换编码后,将所述的替换编码与替换数据库中的替换编码逐一比对,如果出现比对相同,则重新生成替换编码。
2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完成解密过程之后,将完成解密的rfid标签所对应的替换编码从替换数据库中删除。
2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6.请求模块,用于发送保密请求,生成不包含rfid标签信息的联系指令;
27.通信模块,接收联系指令,启动rfid标签查询的子线程,所述的子线程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运算,并以此形式控制rfid阅读器;
28.读写模块,通过rfid发射天线搜索有效区域内的rfid标签并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所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
29.加密模块,将所读取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备份,并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重新绑定。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了实现物联网的功能,在相应的实体档案上设置rfid标签,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因此需要将相应的所述的rfid标签与实体档案进行绑定,所述的rfid标签内部存储有与其绑定的实体档案中的文件信息,所述的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存档时间、高频词汇和修订时间,通过相应的射频技术完成与实体档案之间的数据交互,从而更加方便企业中员工对实体档案的借还管理;但是在实际中,其他人无法接触到由借阅人随身携带的实体档案,并且配合实体档案本身的封装可以杜绝在物理层面的泄密;但是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物理层面上的接触,也即是通过获取阅读器读取设置在实体档案上的电子标签上的数据来间接获知员工所借阅的实体档案的相关信息,从而获知员工
借阅了那些实体档案,使得员工的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也即是说,rfid技术既可以实现文件管理的简约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个安全问题反应在rfid标签的可追踪性,所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所以在本技术中,在员工在利用rfid技术的便利性完成文件的借阅后,通过重新绑定的方式,杜绝了rfid标签的可追踪性,也即是之前绑定的rfid标签不再具有泄密的可能,在借阅完成之后就仅成为了一个档案上的挂件,无法泄露档案的真实信息。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2.图1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获取保密请求,生成不包含rfid标签信息的联系指令;
36.接收联系指令,启动rfid标签查询的子线程,所述的子线程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运算,并以此形式控制rfid阅读器;
37.通过rfid发射天线搜索有效区域内的rfid标签并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所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
38.将所读取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备份,并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重新绑定。
39.所述的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重新绑定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40.通过rfid阅读器将rfid标签中信息删除;
41.获取保密请求,所述的保密请求中包括随机生成的替换编码;
42.通过rfid阅读器将所述的替换编码写入所述的rfid标签中。
4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重新绑定过程之前的rfid标签,会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中的文件信息进行读取和备份,后续生成的替换编码与所述的备份文件信息相对应,通过替换编码能够从备份数据库中检索与其相对应的文件信息。
4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物联网的功能,在相应的实体档案上设置rfid标签,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因此需要将相应的所述的rfid标签与实体档案进行绑定,所述的rfid标签内部存储有与其绑定的实体档案中的文件信息,所述的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存档时间、高频词汇和修订时间,通过相应的射频技术完成与实体档案之间的数据交互,从而更加方便企业中员工对实体档案的借还管理;但是在实际中,其他人无法接触到由借阅人随身携带的实体档案,并且配合实体档案本身的封装可以杜绝在物理层面的泄密;但是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物理层面上的接触,也即是通过获取阅读器读取设置在实体档案上的电子标签上的数据来间接获知员工所借阅的实体档案的相关信息,从而获知员工借阅
了那些实体档案,使得员工的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也即是说,rfid技术既可以实现文件管理的简约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个安全问题反应在rfid标签的可追踪性,所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所以在本技术中,在员工在利用rfid技术的便利性完成文件的借阅后,通过重新绑定的方式,杜绝了rfid标签的可追踪性,也即是之前绑定的rfid标签不再具有泄密的可能,在借阅完成之后就仅成为了一个档案上的挂件,无法泄露档案的真实信息。
45.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情况中,当需要对所述的实体档案进行归还时,需要对所述的rfid标签进行解密,所述的解密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46.发送解密请求;
47.通过rfid发射天线获取所述的rfid标签,并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所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
48.获取所读取的信息中的替换编码,并通过所述的替换编码从备份数据库中提取相对应的文件信息;
49.通过rfid阅读器将所述的文件信息重新写入所述的rfid标签中,完成解密过程。
50.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替换编码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并且在初次通过rfid阅读器将所述的替换编码写入所述的rfid标签后,将所述的替换编码录入编码数据库中;在下一次随机生成替换编码后,将所述的替换编码与替换数据库中的替换编码逐一比对,如果出现比对相同,则重新生成替换编码。
5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完成解密过程之后,将完成解密的rfid标签所对应的替换编码从替换数据库中删除。
5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件安全存储保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53.请求模块,用于发送保密请求,生成不包含rfid标签信息的联系指令;
54.通信模块,接收联系指令,启动rfid标签查询的子线程,所述的子线程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运算,并以此形式控制rfid阅读器;
55.读写模块,通过rfid发射天线搜索有效区域内的rfid标签并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所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
56.加密模块,将所读取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备份,并通过rfid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重新绑定。
57.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