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6933发布日期:2022-11-16 07:4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


背景技术:

2.现有固态硬盘(ssd)常见安装方式,主要将固态硬盘先安装到抽取盒,再将抽取盒安装到计算机主机。然而当要对固态硬盘进行抽换时,必须先将抽取盒抽出于计算机主机外,再对抽取盒内的固态硬盘进行抽换,此一过程需要较多的操作步骤,且通过抽取盒安装于计算机主机相对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并不利于计算机主机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包括收纳盒、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其中收纳盒具有至少一容置部;第一架体具有第一导轨、第一凹槽及第一嵌接部,第一凹槽相邻于第一导轨;以及第二架体具有第二导轨、第二凹槽及第二嵌接部,第二凹槽相邻于第二导轨;其中第一架体通过第一嵌接部设置于容置部的第一侧边,第二架体通过第二嵌接部设置于容置部的第二侧边嵌接,并且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容置部之间形成可供一电子卡插入的插入部,且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于容置部中相互对应;其中插入部于电子卡插入时,电子卡两侧分别沿着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移动。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包括可插拔电子卡的导轨装置及背板,其中背板设置于容置部且相邻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一侧;背板与插入部分别位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相对两侧,且当电子卡插入于插入部时,电子卡的一侧与背板连接。
6.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通过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收纳盒组成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并由导引装置内部的导轨设计以使电子卡可沿着导轨移动。因此当电子卡需要抽换时,可直接于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进行替换,而无须移动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再者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安装简易且不占用空间。
7.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的分解示意图。
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架体的第一侧边的示意图。
1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二架体的第二侧边的示意图。
1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的组合示意图。
1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中插接有电子卡的示意图。
1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中的主视图。
1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开启的使用示意图。
1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关闭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还。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提供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7.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含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在此所述的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例如适用于轨道以直接导引电子卡进行插拔使用。且导引装置还可结合一背板当成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使用。进一步来说,当此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电子卡将可快速插接或拔出于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且这过程无须对已固定安装计算机主机的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进行任何相对应的移动插拔。在此所述电子卡是指在电路板上设有相关电子芯片及电路,例如电子卡可以是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的传输接口例如包括但不限于m.2、sata或pcie,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19.[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的硬件架构]
[0020]
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架体的第一侧边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二架体的第二侧边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的组合示意图。
[0021]
本实施例所述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s1(以下简称插接座)例如包括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以下简称导引装置)及背板4,其中导引装置至少包括有第一架体1、第二架体2及收纳盒3,第一架体1、第二架体2及背板3均设置于收纳盒3中的容置部31。图1所示的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分别以两组举例说明,其中每一个第一架体1与每一个第二架体2相互搭配组合以供一电子卡5可在收纳盒3内进行插拔,亦即在此收纳盒3可供两个电子卡5单独插拔,但本发明收纳盒3设置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而是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弹性设置。
[0022]
具体来说,第一架体1具有第一导轨11、第一凹槽13及第一嵌接部15,且第一凹槽13相邻于第一导轨11一侧。第二架体2具有第二导轨21、第二凹槽23及第二嵌接部25,且第
二凹槽23相邻于第二导轨21一侧。收纳盒3的一侧具有一开口部33,此开口部33与收纳盒3内部的容置部31相邻设置,且容置部31的多个位置分别设置有多个嵌槽35,在此收纳盒3是以半开放式空间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第一架体1可穿过开口部33进而设置于容置部31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架体2也可穿过开口部33进而设置于容置部31的第二侧边。
[0023]
进一步来说,第一架体1可通过第一嵌接部15设置于容置部31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架体2通过第二嵌接部25设置于容置部31的第二侧边,并且如图4所示于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23与容置部31之间形成可供电子卡5插入的插入部ip,且第一导轨11与第二导轨21于容置部31的位置相互对应。因此当电子卡5插入插入部ip时,电子卡5两侧可分别沿着第一导轨11及第二导轨21移动,如此即可使得电子卡5顺利插接于插入部ip内部。
[0024]
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已设置于收纳盒3内的两侧边时,插入部ip可于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两者之间形成有可供电子卡5收纳的容置空间,且此插入部ip与收纳盒3外部的开口部33相邻,以及第一导轨11及第二导轨21分别位于容置空间两侧。因此电子卡5即可通过开口部33并沿着位在开口部33两侧的第一导轨11及第二导轨21插入于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两者间的内部容置空间。
[0025]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嵌接部15包括有多个第一延伸片151,这些第一延伸片151至少一个可与设置于容置部31第一侧边中的嵌槽35嵌接。同样的,第二嵌接部25也包括有多个第二延伸片251,且这些第二延伸片251的至少一个可与设置于容置部31第二侧边中的嵌槽35嵌接。
[0026]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是具有相同且互为对应的构造,如第一导轨11与第二导轨21对应,第一凹槽13与第二凹槽23对应,第一嵌接部15与第二嵌接部25对应。且当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均设置于收纳盒3时,此时第一架体1的第一导轨11与第二架体2的第二导轨21可相互对应,并可让电子卡5两侧沿着第一导轨11及第二导轨21顺利移动。
[0027]
举例说明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中的第一延伸片151及第二延伸片251的设置方式,图2所示为第一架体1在第一侧边设置有多个第一延伸片151,以及图3所示为第二架体2在第二侧边也设置有多个第二延伸片251。这些第一延伸片151及第二延伸片251的设置方向皆与第一导轨11及第二导轨21平行,第一延伸片151及第二延伸片251分别向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外侧突出且呈现长条平面状。另外第一架体1的第二侧边的架构可参阅图3所示第二架体2的第二侧边架构,以及第二架体2的第一侧边的架构可参阅图2所示第一架体1的第一侧边架构,在此所示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是互为相对应的两侧边。
[0028]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架体1设置有第一弹性部17,第一弹性部17在此例如包括有多个第一弹性臂,且第一弹性臂的弹性端皆是朝向第一架体1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弹性臂的本身弹力使得弹性端朝向第一架体1的外侧。在此第一弹性臂是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11上下两侧的第一延伸片151,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此所述第一弹性部17的作用在于使得已固定设置于收纳盒3内的第一架体1时避免被外力从收纳盒3内往外抽取。
[0029]
同样的第二架体2设置有第二弹性部27,第二弹性部27包括有多个第二弹性臂,且第二弹性臂的弹性端皆是朝向第二架体2外侧,也就是说第二弹性臂的本身弹力使得弹性端朝向第二架体2的外侧。在此第二弹性臂是分别设置于第二轨道21上下两侧的第一延伸片,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此所述第二弹性部27的作用在于使得已固定设置于收纳盒3
内的第二架体2时避免被外力从收纳盒3内往外抽取。
[0030]
再者,如图1所示收纳盒设置有挡止部37,此挡止部37例如相邻设置于开口部33的任一侧。在此是将挡止部37分别设置于开口部33的上下两侧,此挡止部37是用来限制已设置于容置部31的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朝开口部33的方向移动,借以达成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可避免被外力从收纳盒3内往外抽取。具体来说,当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设置于容置部31时,此时挡止部37分别位于第一弹性部17与开口部33之间以及位于第二弹性部27与开口部33之间,且此时的第一弹性部17及第二弹性部27将分别抵靠于档止部37。
[0031]
在一实施例中,背板4是设置容置部31内且分别相邻于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的一侧,即背板1在收纳盒3中是相对于位于插入部ip的另一侧。也就是说在收纳盒3里面时,背板4与插入部ip是分别位于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两侧,并且当电子卡5插入于插入部ip时,电子卡5的一侧可与背板4连接。
[0032]
具体来说,背板4具有插接槽41,且此插接槽41可供电子卡5的插接头插接。另外背板4一侧还设有传输扁平电缆43,此传输扁平电缆43与插接槽41电性连接。举例来说,当插接座s1插接有电子卡20,且电子卡5的插接头也顺利与插接槽41插接时,此时电子卡5的数据即可通过传输扁平电缆43与计算机主机传输。关于电子卡5的具体数据传输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予以详述。
[0033]
[插接座插接电子卡的实施例]
[0034]
请参照图5及图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中插接有电子卡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中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电子卡5插接于收纳盒3使用时,由于收纳盒3为半开放式空间,如收纳盒3有一侧为即为全开放空间,如此结构设计将可提升用电子卡3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从图5中可清楚看出第一架体1的第一弹性部17与第二架体2的第二弹性部27分别抵靠于收纳盒3的档止部37,故可有效将第一架体1及第二架体2固定于收纳盒3内部,并避免外力从开口部33向外抽取。
[0035]
另外图6所示,可清楚看出电子卡5两侧可分别沿着第一架体1的第一导轨11以及第二架体2的第二导轨21移动,且通过第一凹槽13及第二凹槽23的内凹设计,可更方便让电子卡3从收纳盒3的开口部33外插入于插入部ip。
[0036]
[插接座的使用架构]
[0037]
请参照图7及图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开启的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关闭的使用示意图。插接座s1于实际使用时例如是设置于计算机主机c1的机壳内,计算机主机c1即可通过传输扁平电缆43对插接座s1内部插接的电子卡5进行数据传输的读写。
[0038]
进一步来说,相邻于插接座s1一侧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30,如图7所示,此盖板30可相对于插接座s1开启,即此时插接座s1的开口部33是外露于计算机主机c1外,且可供电子卡5通过插入部ip插接于插接座s1内。如图8所示,此盖板30可相对于插接座s1关闭,即此时插接座s1的插入部ip是已被盖板30遮蔽,也就是说插接座s1的插入部ip已被遮蔽而无法进行电子卡5插拔。
[0039]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盖板30关闭且相邻于插入部ip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夹片301,如图7所示是根据插接座s1的开口部33数量相对应设置有两个。且每一导电夹片301
于盖板30关闭时,导电夹片301面向插入部ip,且导电夹片301还可对其中的电子卡5两侧进行夹设。导电夹片301在此可对电子卡5提供接地的传导,使得电子卡5于数据传输时能减少非必要的信号干扰。
[0040]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41]
本发明所提供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电子卡可直接在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其插接座行插拔的抽换动作,此过程仅须对电子卡本身直接动作即可,无须配合其它组件进行任何的移动。此外可插拔电子卡的导引装置及插接座安装简易且不占用空间,并且可增加内部组件的散热效益。
[0042]
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