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43050发布日期:2024-04-08 13:43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屏幕发声,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显示产品的附加价值,产生了屏幕发声技术,屏幕发声技术是将用于产生声音的振动单元与显示功能集合的一项技术。屏幕发声技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悬臂梁压电陶瓷式导声技术,另一种是采用屏幕作为振动源的发声技术,这两种发声技术均采用外加的压电陶瓷的激励器实现震动功能。

2、现有技术中,兼具屏幕发声和触控功能的显示产品,厚度比较大,并且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2、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3、显示基板,用于显示图像;

4、触控功能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

5、振动单元,与触控功能层同层设置,触控功能层位于振动单元之外的区域。

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振动单元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子像素区域,触控功能层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子像素区域之间。

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单元的数量与子像素区域的数量相同,多个振动单元与多个子像素区域一一对应,各振动单元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子像素区域。

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触控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振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振动腔,第一电极与第一触控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振动腔内振动,以发出声音。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包括:

10、第一金属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触控金属层和第一电极连接线,第一电极连接线和第一触控金属层不连接;

11、第一电极,与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一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一电极之外的区域,第一电极连接线与第一电极连接;

12、层间绝缘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层间绝缘层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开口暴露;

13、第二金属层,位于层间绝缘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触控金属层,第二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一电极之外的区域;

14、第一平坦层,位于第二金属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第一平坦层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暴露;

15、覆盖膜层,贴附在第一平坦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覆盖膜层包括基底层、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同层设置,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均位于基底层的朝向显示基板的一侧,所第二电极落入第二开口内。

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平坦层还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电极连接线的沟槽。

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基板为柔性显示基板,或者,基底层为柔性基底。

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振动腔内振动,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极连接。

1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振动单元的数量与子像素区域的数量相同,各振动单元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各子像素区域;

20、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发声区域,发声区域包括相邻的至少两个像素区域,位于同一个发声区域的多个振动单元的第二电极连接。

2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22、第一触控金属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一触控转接线,第二触控金属层包括第二触控转接线,第一触控转接线用于将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第二触控转接线用于将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转接连接,第二金属层还包括电极转接线,电极转接线用于将第一电极连接线转接连接;

23、第一触控金属层包括第二触控转接线,第二触控金属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一触控转接线,第一触控转接线用于将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第二触控转接线用于将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转接连接。

2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呈网状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走线,第二触控电极呈网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走线,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第一触控电极走线位于相邻的子像素区域之间,第二触控电极走线位于相邻的子像素区域之间。

2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交流电信号,且频率均大于20khz。

26、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27、提供显示基板和覆盖膜层,覆盖膜层包括基底层、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同层设置,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均位于基底层的朝向显示基板的一侧;

28、在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形成第一电极;

29、在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形成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触控金属层和第一电极连接线,第一电极连接线和第一触控金属层不连接,第一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一电极之外的区域,第一电极连接线与第一电极连接;

30、在第一金属层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层间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开口暴露;

31、在层间绝缘层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触控金属层,第二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一电极之外的区域;

32、在第二金属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平坦层,第一平坦层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暴露;

33、将覆盖膜层贴附在第一平坦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所第二电极落入第二开口内。

34、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

35、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兼具了触控功能和屏幕发声功能,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简化显示模组的制备工艺。

36、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振动单元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子像素区域,所述触控功能层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振动单元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一一对应,各所述振动单元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所述子像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触控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振动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所述振动腔内振动,以发出声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的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为柔性显示基板,或者,所述基底层为柔性基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所述振动腔内振动,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振动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数量相同,各所述振动单元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各所述子像素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呈网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走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呈网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走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走线位于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走线位于相邻的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交流电信号,且频率均大于20khz。

13.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基板,用于显示图像;触控功能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振动单元,与触控功能层同层设置,触控功能层位于振动单元之外的区域。本公开的显示模组,兼具了触控功能和屏幕发声功能,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简化显示模组的制备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