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

文档序号:32748824发布日期:2022-12-30 23:3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
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各地区对殡葬设施用地的需求不断提高,但国家对于殡葬设施用地选址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等区域内均不得建设公墓。”并且在用地选址中还要考虑城镇未来发展走向以及建设用地布局等因素,因此要找到符合这些条件又相对集中连片的用地非常困难。即使选出一块不涉及上述禁建区域的地方,可能也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林地保护规划等。目前对于新选址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确定往往需要主管部门和设计人员反复踏勘现场和根据经验进行确定,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主观性影响较大,容易发生选址错误,侵占用地红线,导致相关损失。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选址方法。
3.另一方面,当前城市殡葬设施用地有较为合理规范的选址,但乡镇以及农村地区呈现出大量占用耕地和林地为主要特征的殡葬设施建设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有些甚至侵占了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通过arc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可将新选址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管控,既可以实现主管部门的动态可视化管理,也可以预防未来殡葬设施建设无序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根据地区基础资料预测确定需选址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规模;
8.步骤2:根据相关规范的邻避要求建立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9.步骤3:将地区地形图加载入arcgis软件,通过创建tin命令将所述地区地形图转化为tin格式;
10.步骤4:在arcgis软件中,将tin格式的地区地形图通过转为栅格命令转化成栅格格式,再结合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软件的自动分析功能生成坡度适宜性评价图;
11.步骤5:将地区现状地类数据和现行规划地类数据加载入arcgis软件;
12.步骤6:在arcgis软件中,通过属性筛选功能将地区现状地类数据中涉及适宜性评价的地类逐一筛选出来。再结合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功能,
生成现状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13.步骤7:在arcgis软件中,通过属性筛选功能将现行规划地类数据中涉及适宜性评价的地类逐一筛选出来,再结合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功能,生成现行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14.步骤8:将控制线类数据图加载入arcgis软件;
15.步骤9:在arcgis软件中,将所述坡度适宜性评价图、现状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现行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图和控制线类数据图进行数据叠加,得到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从而确定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的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
16.步骤10:根据所需面积规模,设定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临界面积,利用arcgis软件的分析筛选功能,在所述的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的适建区中得到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殡葬设施用地选址;
17.步骤11:通过征求社会层面的相关意见对选址用地进行甄选,最终确定最科学化、合理化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选址用地规模可以通过地区殡葬设施服务覆盖区的安置总量为主要依据进行测算,包括服务人口数量、年均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和配套设施用地等因素确定规划选址用地规模,在测算绿色殡葬设施的安置总量时,应满足本服务区域至规划期末内死亡人口的安置量。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和4中的地区地形图格式可从自然资源部门直接获取得到栅格格式的地区地形图。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的现状地类数据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规划地类数据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等数据,其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数据多为dwg文件格式,载入arcgis前,可通过fme(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软件将dwg文件格式数据转换成shp格式数据。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和7中的缓冲区功能采用多环缓冲区命令,可对道路交通和河流等级的线性影响要素以及对自然保护区、水库等面域影响要素进行多环处理,从而确定各类邻避要素的不同控制距离(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数学表达式为:bi=(x:d(xi,oi)≤r)),相比单环缓冲区处理要更快捷简便。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8中的控制线数据为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数据。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0中在进行规划选址用地的分析筛选前,对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的图斑进行整合。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由于数据叠加重组,所以分析图中会存在碎小的图斑,对碎小的图斑进行整合,利于提高规划选址用地的准确性。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发明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为底图,依托arcgis软件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将选址邻避要素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继而通过数据叠加得出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从而确定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的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最后通过征求社会层面的相关意见对选址用地进行甄选,最终确定最科学化、合理化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对
比于过往的技术人员人工现场踩勘,人工选择用地的方法,避免了人工主观选择容易出现的选择失误,又可以精准的避开相关规定的邻避要素,并且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踩勘工作,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选址用地的科学合理性,该方法对避免规划用地选址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重大积极作用。此外,arcgis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可将新选址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进行管控,利于下一步主管部门的监督,有效预防未来殡葬设施建设无序发展。
附图说明
26.图1为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的流程图。
27.图2为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arcgis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选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步骤1:根据地区基础资料预测确定需选址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规模;
31.步骤2:如图2所示,根据相关规范的邻避要求建立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成包括地形地貌、重要生态功能区、水体、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五大类型,并将每个大类的所属因子根据相关规定约束的距离要求和用地性质分成禁建、限建、适建三类适宜性评价;
32.步骤3:将地区地形图加载入arcgis软件,通过创建tin命令将所述地区地形图转化为tin格式;tin是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示方式,是以数字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arcgis软件能够对该模型进行属性设置,划分高程等级。
33.步骤4:在arcgis软件中,将tin格式的地区地形图通过转为栅格命令转化成栅格格式,栅格后的地形图能够得出地形图土地表面的数据信息,按照图2所示,通过arcgis软件的坡度/坡向分析,将坡度>35%的区域设为禁建区,将坡度在25%-35%之间的区域设为限建区,将坡度<25%的区域设为适建区,最终利用arcgis软件的自动分析功能生成坡度适宜性评价图。
34.步骤5:将地区现状地类数据和现行规划地类数据加载入arcgis软件;
35.步骤6:在arcgis软件中,通过属性筛选功能将地区现状地类数据中涉及适宜性评价的地类逐一筛选出来。然后按照图2所示,通过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处理,将现状用地地类中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及边界外缘2000米内的区域设为禁建区,2000米外的区域设为适建区;将现状铁路和一级公路主干线边缘500米内的区域设为禁建区,500米外的区域设为适建区;其它现状地类控制要求依次参照图2,最终利用arcgis软件生成现状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36.步骤7:在arcgis软件中,通过属性筛选功能将规划地类数据中涉及适宜性评价的
地类逐一筛选出来。然后按照图2所示,通过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处理,将规划用地地类中的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500米以内和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100米以内设为禁建区,相应的500米外和100米以外的区域设为适建区;将已批规划的铁路和一级公路主干线边缘500米内的区域设为禁建区,500米外的区域设为适建区;其它规划地类控制要求依次参照图2,最终利用arcgis软件生成现行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37.步骤8:将控制线类数据图加载入arcgis软件;
38.步骤9:在arcgis软件中,将所述坡度适宜性评价图、现状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现行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图和控制线类数据图进行数据叠加,得到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从而确定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的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这里的数据叠加功能使用联合(union)和更新(update)命令都可以,因为我们并不需要掌握叠加后的图层属性数据,只需要掌握叠加后的一个面域状态,从而在选址的时候避开禁建区和限建区。
39.步骤10:根据所需面积规模,设定绿色殡葬设施用地的临界面积,利用arcgis软件的分析筛选功能,在所述的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的适建区中得到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殡葬设施用地选址;筛选功能可将适建区图斑面积进行排序,筛选出大于等于步骤1中所述的用地规模面积的图斑,即可成为下一步绿色殡葬设施可选址的用地;若在适建区内无符合要求的图斑,则需要在限建区内进行筛选,后续需要进行部分限建区用地调整程序,调整成完全符合规划选址用地的图斑。
40.步骤11: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和公示等方式征求包括城镇居民、村庄居民、公墓选址周边利害人以及当地政府的诉求,根据反馈意见对用地进行甄选,最终确定最科学化、合理化的绿色殡葬设施用地选址。
4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步骤1中选址用地规模可以通过地区殡葬设施服务覆盖区的安置总量为主要依据进行测算,包括服务人口数量、年均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和配套设施用地等因素确定规划选址用地规模,在测算绿色殡葬设施的安置总量时,应满足本服务区域至规划期末内死亡人口的安置量。
42.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步骤3和4中的地区地形图格式可从自然资源部门直接获取得到栅格格式的地区地形图。
43.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步骤5中的现状地类数据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现行规划地类数据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等数据,其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数据多为dwg文件格式,载入arcgis前,可通过fme(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软件将dwg文件格式数据转换成shp格式数据。
44.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步骤6和7中的缓冲区功能采用多环缓冲区命令,可对道路交通和河流等级的线性影响要素以及对自然保护区、水库等面域影响要素进行多环处理,从而确定各类邻避要素的不同控制距离(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数学表达式为:bi=(x:d(xi,oi)≤r)),相比单环缓冲区处理要快捷简便。
45.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步骤8中的控制线数据为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数据。
46.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步骤10中在进行规划选址用地的分析筛选前,对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的图斑进行整合。规划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由于数
据叠加重组,所以分析图中会存在碎小的图斑,对碎小的图斑进行整合,利于提高规划选址用地的准确性。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4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