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32494发布日期:2023-01-20 21:1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安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中以文艺演出、会展、体育赛事等为代表的大型群体活动越来越多。大型活动举行过程中,巨大的人流量是对安全和秩序的重大挑战。为防止不法人员混迹其中、伺机作案,必须对进入活动场地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以往的安保手段主要是单一的卡证识别,或依靠安保人员人工检查证件,安全性难以保障,同时核验效率低下。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日渐成熟,并走上了活动安保的应用前沿。
3.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识别比较,人脸识别具有如下特点:
4.(1)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
5.(2)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6.(3)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检测及识别;
7.(4)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以及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等特点。
8.人脸识别主要分为人脸辨识和人脸验证两大任务。人脸辨识,任务是识别出人脸图像中人物的身份,是1:n的匹配过程。而人脸验证,任务是判断两张人脸图像是否属于同一个人,是1:1的匹配过程。
9.人脸识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技术演进,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尤其自深度学习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以来,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国际学术界知名的测试数据集lfw上的性能已经接近满分,超过人眼的分辨水平。
10.rfid技术是无线电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英文简称,该技术主要借助于磁场或者是电磁场原理,通过无线射频方式实现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从而实现交换数据的功能,该技术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接触就可以获得对方的信息。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
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11.rfid技术依据其电子标签的供电方式可分为三类,无源rfid、有源rfid和半有源rfid。无源rfid系统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取能量来对自身短暂供电,完成信息交换。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较长。然而,无源rfid的有效识别距离通常较短,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接触式识别。无源rfid主要工作在较低频段125khz、13.56mhz等。无源rfid系统的典型应用包括公交卡、二代身份证和食堂餐卡等。有源rfid系统研发起步较晚,但已应用在各领域。例如,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中,采用了有源rfid系统。有源rfid通过外接电源或者内置电池供电,主动向阅读器发送信号,拥有了较远的传输距离与较快的传输速度。有源rfid标签可在100m范围与阅读器建立数据通信,读取率可达1700次/s。有源rfid主要工作在900mhz、2.45ghz、5.8ghz等超高频段和微波频段,且具有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的功能。
12.由于无源rfid系统有效识别距离较短;有源rfid识别距离足够长,但需外接电源或者内置电池,体积较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半有源rfid系统应运而生。半有源rfid技术又称为低频激活触发技术。在通常情况下,半有源rfid标签处于休眠状态,仅对标签中保持数据的部分进行供电,因此耗电量较小,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当标签进入rfid阅读器的识别范围后,阅读器先以125khz的低频信号在小范围内精确激活标签使之进入工作状态,再通过2.4ghz的微波与其进行信息传递。也即在不同位置安置多个低频阅读器用于激活半有源rfid产品,由此既能实现定位,又能实现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13.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也被称为扩增现实,ar技术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技术内容,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将虚拟信息内容叠加在真实世界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之间重叠之后,能够在同一个画面以及空间中同时存在。
14.ar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体现出真实世界的内容,也能够促使虚拟的信息内容显示出来,这些细腻内容相互补充和叠加。在视觉化的增强现实中,用户需要在头盔显示器的基础上,促使真实世界能够和电脑图形之间重合在一起,在重合之后可以充分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ar技术中主要有多媒体和三维建模以及场景融合等新的技术和手段,增强现实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和人类能够感知的信息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同。
15.一个完整的ar系统是由一组紧密联结、实时工作的硬件部件与相关软件系统协同实现的,有以下三种常用的组成形式。
16.(1)基于计算机显示器
17.在基于计算机显示器的ar实现方案中,摄像机摄取的真实世界图像输入到计算机中,与计算机图形系统产生的虚拟景象合成,并输出到计算机屏幕显示器,用户从屏幕上看到最终的增强场景图片。
18.(2)视频透视式
19.头盔式显示器被广泛应用于ar系统中,用以增强用户的视觉沉浸感。视频透视式ar系统采用了基于视频合成技术的穿透式头盔式显示器。
20.(3)光学透视式
21.采用基于光学原理的穿透式头盔式显示器。光学透视式ar系统具有简单、分辨率高、没有视觉偏差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存在着定位精度要求高、延迟匹配难、视野相对较窄和价格高等问题。
22.现有的人证核验技术主要基于二代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港澳通行证等常规证件信息进行,而大型活动通常使用专有证件,现有的人证核验技术难以应用在大型活动的安检中。而且,现有的人证核验技术需被核查人员主动刷证进行身份核验,核验体验较差,且效率较低。
23.因此,亟须一种适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身份核验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2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及方法。
2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6.一种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包括摄像头、处理单元、显示屏、rfid标签识别单元和通信接口;
27.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目标区域的实时图像;
28.rfid标签识别单元用于采集进入目标区域的人员专用证件存储的证件唯一标识,所述人员专用证件内置无源rfid电子标签;
29.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存储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人员身份信息记录,所述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包括人员身份id、人脸特征、对应的证件唯一标识、证件照片和证件有效期;用于对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实时预处理,并对其中的人脸进行检测跟踪、质量判定以及人脸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逐一进行比对,识别得到实时图像中人脸对应的人员身份id;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rfid标签识别单元进行证件唯一标识读取、根据rfid标签识别单元读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人员身份id和人脸特征;用于控制通信接口进行信息交互;用于控制信息安全单元对数据进行加解密以及对本地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管理;
30.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人员身份信息进行二次核验,二次核验包括对识别得到实时图像中人脸对应的人员身份id与证件唯一标识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人员身份id进行一致性比对,从实时图像中提取的人脸特征与根据rfid标签识别单元读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匹配到的人脸特征进行一致性比对;
31.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无感身份核验装置与后端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信息交互的内容包括双向身份认证以及同步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
32.信息安全单元用于对数字证书和密钥进行管理、对保存在本地的数据以及与后端服务器交互的数据进行加密算法处理,以实现数据加密保护。
33.进一步地,人员身份信息记录还包括中英文姓名、性别、国籍、单位和活动分组。
34.进一步地,经过二次核验后,处理单元将人员身份信息核验结果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并将人员身份信息和目标区域的真实场景叠加生成ar场景,展示在显示单元上。
35.更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
元用于对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实时图像的预处理,并对其中的人脸进行检测跟踪、质量判定以及人脸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逐一进行比对,识别得到实时图像中人脸对应的人员身份id;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存储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控制rfid标签识别单元进行证件唯一标识读取、根据rfid标签识别单元读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人员身份id和人脸特征、控制通信接口进行信息交互、控制信息安全单元对数据进行加解密以及对本地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管理。
36.进一步地,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和后端服务器使用基于非对称密钥算法的数字证书体系实现双向身份认证;需要先通过ca中心向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和后端服务器签发数字证书;后端服务器和无感身份核验装置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后端服务器和信息安全单元使用对称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同时使用非对称密码算法进行数字签名、验签以及密钥协商数据的加密保护,并使用密码杂凑算法实现数据完整性校验;信息安全单元对保存在本地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使用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存储。
37.更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和第三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处理单元生成的ar场景,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人员身份信息核验结果供被核查人员查看,所述第三显示单元用于获得人员身份信息核验结果供值守人员查看。
38.更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由第一处理单元控制,第二显示屏和第三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由第二处理单元控制。
39.进一步地,上述装置包括扬声器,用于在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发出核验通过或核验不通过的提示声音。
4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方法,具体过程为:
41.一、人员身份信息数据的同步:
42.(1)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和后端服务器对各自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建立安全连接;
43.(2)处理单元通过通讯接口向后端服务器请求人员身份数据的更新信息,请求中需携带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唯一标识id,信息安全单元利用数字证书私钥对请求内容进行签名;
44.(3)处理单元根据后端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对人员身份数据库进行更新;具体更新步骤如下:
45.(3.1)通过信息安全单元对响应信息进行解密,从而得到每条人员身份信息的更新记录,所述记录至少包括类型、人员身份id、证件唯一标识和证件照片;
46.(3.2)逐一判断每条人员身份信息的记录中的类型;
47.如记录的类型为删除,则删除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该条记录;
48.如记录的类型为新增,则对该记录中的证件照片进行人脸检测,如人脸检测成功,进一步进行人脸质量判断,如人脸质量满足预设条件,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如人脸特征提取成功,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增加该条记录;
49.如记录类型为更新,对该记录中的证件照片进行人脸检测,如人脸检测成功,进一步进行人脸质量判断,如人脸质量满足预设条件,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如人脸特征提取成功,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更新该条记录的内容;
50.如果出现人脸检测失败、人脸质量判断不满足预设条件或人脸特征提取失败中的任一情况,处理单元将该记录标识为失败,并通过请求将该条记录的信息返回给后端服务器,请求中需携带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唯一标识id,并利用对称密钥对发送的记录信息进行加密,并用数字证书的私钥对请求内容进行签名;
51.二、无感身份核验:无感身份核验包括rfid标签识别、人脸预识别和二次核验三个部分;
52.(1)rfid标签识别的具体流程为:
53.(1.1)采集目标区域内的人员专用证件的证件唯一标识,即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id,如采集成功,则进入步骤(1.2);
54.(1.2)处理单元根据证件唯一标识判断该人员专用证件是否正在进行二次核验,如是,返回步骤(1.1),否则进入二次核验流程;
55.(2)处理单元进行人脸预识别的具体流程为:
56.(2.1)获取摄像头拍摄的目标区域的实时图像;
57.(2.2)对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图像进行预处理;
58.(2.3)判断每个人脸队列是否为空,如非空且队首数据已超过预设时间,则删除队首数据;进入步骤(2.4);
59.(2.4)处理单元对经过预处理的实时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跟踪,如检测成功,生成人脸跟踪id、人脸位置、姿态和人脸图像,并进入步骤(2.5),否则返回步骤(2.1);
60.(2.5)结合步骤(2.4)生成的人脸位置、姿态和人脸图像对人脸质量进行判断,如果人脸质量满足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2.6),否则跳至步骤(2.1);
61.(2.6)判断步骤(2.4)中生成的人脸跟踪id是否已经完成二次核验,如是,则返回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7);
62.(2.7)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人员身份二次核验状态,如是,则将步骤(2.4)生成的人脸图像加入对应的人脸队列,进入二次核验流程,并返回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8);不同的人脸跟踪id对应不同的人脸队列;
63.(2.8)判断步骤(2.4)生成的人脸跟踪id是否已预识别成功,如是,则将步骤(2.4)生成的人脸图像加入对应人脸队列,并返回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9);
64.(2.9)对步骤(2.4)生成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如提取成功,则进入步骤(2.10),否则,返回步骤(2.1);
65.(2.10)对步骤(2.9)中提取的人脸特征以及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逐一进行比对,并选取其中最高的相似度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条件,如满足,则标记该人脸跟踪id预识别成功,返回步骤(2.1);
66.(3)处理单元进行二次核验的具体过程为:
67.(3.1)处理单元接收到rfid标签识别模块获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后,开始进入二次核验状态;
68.(3.2)从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步骤(3.1)得到的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如查询成功,进入步骤(3.3),否则进入步骤(3.9);
69.(3.3)根据步骤(3.2)得到的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判断对应的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是,进入步骤(3.4),否则进入步骤(3.9);
70.(3.4)判断是否存在已经预识别成功的人脸队列,如是,进入步骤(3.5),否则进入步骤(3.6);
71.(3.5)判断步骤(3.2)得到的人员身份信息中的人员身份id与预识别的人员身份id是否一致,如是,进入步骤(3.10),否则进入步骤(3.6);
72.(3.6)对人脸预识别过程中的人脸队列中的所有人脸图像均提取人脸特征,提取结束后清空人脸队列,如提取成功,则进入步骤(3.7),否则进入步骤(3.8);
73.(3.7)按顺序将步骤(3.6)提取得到的人脸特征逐一与步骤(3.2)查询得到的人员身份信息记录中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并判断相似度是否满足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如不满足,进入步骤(3.8),否则,进入步骤(3.10);
74.(3.8)计算本次二次核验的耗时,如果耗时已超过预设时间,则进入步骤(3.9),否则返回步骤(3.6);
75.(3.9)标记该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核验失败,将人员身份核验结果发送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跳至步骤(3.11);
76.(3.10)标记该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核验成功,将人员身份核验结果发送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跳至步骤(3.11);
77.(3.11)标记该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二次核验完成。
7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以对大型活动相关人员进行身份验证,以保障大型活动的安全,而且可无感读取人员大型活动专用证件,有效提升用户的核验体验以及现场的核验效率,同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7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8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同步的流程示意图;
8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rfid识别流程示意图;
8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人脸预识别流程示意图;
8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二次核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85.实施例1
8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的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摄像头、处理单元、显示屏、rfid标签识别单元和通信接口;
87.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目标区域的实时图像,摄像头可变焦调节,并可以自动对焦。
88.rfid标签识别单元用于采集进入目标区域的人员专用证件存储的证件唯一标识(即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id),所述人员专用证件内置无源rfid电子标签。本实施例中的rfid标签识别单元工作频率为13.56mhz,支持协议为iso15693标准。经实验分析,13.56mhz是一种理想的方案,具备工作稳定、识别距离适中(≤1m)、辐射小、不容易受人身体干扰等
优点。
89.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存储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人员身份信息记录,所述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包括人员身份id、人脸特征、证件唯一标识、证件照片和证件有效期(还可以包括中英文姓名、性别、国籍、单位、活动分组等);用于对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实时图像降噪、降采样、增强等预处理,并对其中的人脸进行检测跟踪、质量判定以及人脸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逐一进行比对,识别得到实时图像中人脸对应的人员身份id;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rfid标签识别单元进行证件唯一标识读取、根据rfid标签识别单元读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人员身份id和人脸特征;用于控制通信接口进行信息交互;用于控制信息安全单元对数据进行加解密以及对本地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管理;
90.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人员身份信息进行二次核验,二次核验包括对识别得到实时图像中人脸对应的人员身份id与证件唯一标识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人员身份id进行一致性比对,从实时图像中提取的人脸特征与根据rfid标签识别单元读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匹配到的人脸特征进行一致性比对;
91.所述通信接口(本实施例中为以太网接口)用于无感身份核验装置与后端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信息交互的内容包括双向身份认证以及同步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等。
92.信息安全单元用于对数字证书和密钥进行管理、对保存在本地的数据以及与后端服务器交互的数据进行加密算法处理,以实现数据加密保护。
93.进一步地,经过二次核验后,处理单元将人员身份信息核验结果(通过或不通过)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并将人员身份信息和目标区域的真实场景叠加生成ar场景,展示在显示单元上。
9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实时图像降噪、降采样、增强等预处理,并对其中的人脸进行检测跟踪、质量判定以及人脸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逐一进行比对,识别得到实时图像中人脸对应的人员身份id;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存储预置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控制rfid标签识别单元进行证件唯一标识读取、根据rfid标签识别单元读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人员身份id和人脸特征、控制通信接口进行信息交互、控制信息安全单元对数据进行加解密以及对本地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管理。
95.具体地,第一处理单元应该具有ai处理能力,本实施例中选用嵌入式低功耗hi3519av100平台,而第二处理单元则选用嵌入式rk3399平台。
96.在本实施例中,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和后端服务器使用基于非对称密钥算法的数字证书体系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具体地,需要先通过ca中心向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和后端服务器签发数字证书;后端服务器和无感身份核验装置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后端服务器和信息安全单元使用对称密码算法(sm1、sm4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同时使用非对称密码算法(sm2椭圆曲线密码算法)进行数字签名、验签以及密钥协商数据的加密保护,并使用密码杂凑算法(sm3)实现数据完整性校验。信息安全单元对保存在本地的人员身份信息数据使用对称密码算法(sm1、sm4密码算法)加密存储。
9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和第三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处理单元生成的ar场景,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人员身份信息核验结果供被核查人员查看,所述第三显示单元用于获得人员身份信息核验结果供值守人员查看。
9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由第一处理单元控制,第二显示屏和第三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由第二处理单元控制。
9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包括扬声器,用于在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发出核验通过或核验不通过的提示声音。
100.实施例2
10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实施例1所述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方法,具体过程为:
102.一、人员身份信息数据的同步,如图2所示:
103.(1)无感身份核验装置和后端服务器对各自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建立安全连接;
104.(2)处理单元通过通讯接口向后端服务器请求人员身份数据的更新信息,请求中需携带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唯一标识id,信息安全单元利用数字证书私钥对请求内容进行签名;
105.(3)处理单元根据后端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对人员身份数据库进行更新。具体更新步骤如下:
106.(3.1)通过信息安全单元对响应信息进行解密,从而得到每条人员身份信息的更新记录,所述记录包括类型、人员身份id、证件唯一标识(rfid电子标签id)、证件照片和证件有效期,还可以包括姓名(中文、英文)、性别、国籍、单位和活动分组;
107.(3.2)逐一判断每条人员身份信息的记录的类型;
108.如记录的类型为删除,则删除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该条记录;
109.如记录的类型为新增,则对该记录中的证件照片进行人脸检测,如人脸检测成功,进一步进行人脸质量判断,如人脸质量满足预设条件,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如人脸特征提取成功,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增加该条记录;
110.如记录类型为更新,对该记录中的证件照片进行人脸检测,如人脸检测成功,进一步进行人脸质量判断,如人脸质量满足预设条件,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如人脸特征提取成功,在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更新该条记录的内容。
111.如果出现人脸检测失败、人脸质量判断不满足预设条件或人脸特征提取失败中的任一情况,处理单元将该记录标识为失败,并通过请求将该条记录的信息返回给后端服务器,请求中需携带无感身份核验装置的唯一标识id,并利用对称密钥对发送的记录信息进行加密,并用数字证书的私钥对请求内容进行签名。
112.二、无感身份核验:无感身份核验包括rfid标签识别、人脸预识别和二次核验三个部分;
113.1、如图3所示,rfid标签识别的具体流程为:
114.(1.1)采集目标区域内的人员专用证件的证件唯一标识,即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id,如采集成功,则进入步骤(1.2);
115.(1.2)处理单元根据证件唯一标识判断该人员专用证件是否正在进行二次核验,
如是,返回步骤(1.1),否则进入二次核验流程;
116.2、如图4所示,处理单元进行人脸预识别的具体流程为:
117.(2.1)获取摄像头拍摄的目标区域的实时图像;
118.(2.2)对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图像进行降采样、降噪、增强等预处理;
119.(2.3)判断每个人脸队列是否为空,如非空且队首数据已超过预设时间,则删除队首数据;进入步骤(2.4);
120.(2.4)处理单元对经过预处理的实时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跟踪,如检测成功,生成人脸跟踪id、人脸位置、姿态和人脸图像,并进入步骤(2.5),否则返回步骤(2.1);
121.(2.5)结合步骤(2.4)生成的人脸位置、姿态和人脸图像对人脸质量进行判断,如果人脸质量满足预设条件(如人脸图像中两眼间距需大于预设条件;人脸偏航角(左右转动)、俯仰角(上下转动)、翻滚角(侧面转动)需在预设范围内;人脸应没有遮挡;人脸图像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加权平均需满足预设条件等),则进入步骤(2.6),否则跳至步骤(2.1);
122.(2.6)判断步骤(2.4)中生成的人脸跟踪id是否已经完成二次核验,如是,则返回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7);
123.(2.7)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人员身份二次核验状态(第一处理单元收到第二处理单元发来的rfid电子标签id,则表示需开始进行人员身份二次核验),如是,则将步骤(2.4)生成的人脸图像加入对应的人脸队列,进入二次核验流程,并返回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8);不同的人脸跟踪id对应不同的人脸队列;
124.(2.8)判断步骤(2.4)生成的人脸跟踪id是否已预识别成功,如是,则将步骤(2.4)生成的人脸图像加入对应人脸队列,并返回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9);
125.(2.9)对步骤(2.4)生成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如提取成功,则进入步骤(2.10),否则,返回步骤(2.1);
126.(2.10)对步骤(2.9)中提取的人脸特征以及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逐一进行比对,并选取其中最高的相似度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条件,如满足,则标记该人脸跟踪id预识别成功,返回步骤(2.1)。
127.3、如图5所示,处理单元进行二次核验的具体过程为:
128.(3.1)处理单元接收到rfid标签识别模块获取的证件唯一标识后,开始进入二次核验状态;
129.(3.2)从人员身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步骤(3.1)得到的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如查询成功,进入步骤(3.3),否则进入步骤(3.9);
130.(3.3)根据步骤(3.2)得到的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判断对应的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是,进入步骤(3.4),否则进入步骤(3.9);
131.(3.4)判断是否存在已经预识别成功的人脸队列,如是,进入步骤(3.5),否则进入步骤(3.6);
132.(3.5)判断步骤(3.2)得到的人员身份信息中的人员身份id与预识别的人员身份id是否一致,如是,进入步骤(3.10),否则进入步骤(3.6);
133.(3.6)对人脸预识别过程中的人脸队列中的所有人脸图像均提取人脸特征,提取结束后清空人脸队列,如提取成功,则进入步骤(3.7),否则进入步骤(3.8);
134.(3.7)按顺序将步骤(3.6)提取得到的人脸特征逐一与步骤(3.2)查询得到的人员
身份信息记录中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并判断相似度是否满足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如不满足,进入步骤(3.8),否则,进入步骤(3.10);
135.(3.8)计算本次二次核验的耗时(从首次收到对应的证件唯一标识开始计时),如果耗时已超过预设时间,则进入步骤(3.9),否则返回步骤(3.4);
136.(3.9)标记该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核验失败,将人员身份核验结果发送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跳至步骤(3.11);
137.(3.10)标记该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核验成功,将人员身份核验结果发送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跳至步骤(3.11);
138.(3.11)标记该证件唯一标识对应的人员身份二次核验完成。
13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