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

文档序号:33371242发布日期:2023-03-08 02:2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

1.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


背景技术:

2.全球变暖和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转型。中国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近万家企业将被纳入碳交易范围,企业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碳减排已经是当务之急。
3.碳排放的科学计算是社会公众参与到碳减排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针对碳排放的智能监测系统还比较少,已有的系统主要都是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只是对局部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对于具体的碳排量无法定量分析,因此对于碳排放量的监管无法提供依据,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包括:
6.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对预设位置范围内碳排放活动数据和碳排放预测所需输入参数进行采集;
7.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以预设的采集间隔,在一个周期内多次采集预设位置范围内的碳排放数据组;
8.数据处理单元,基于在一个周期内对数据采集单元所收集得到的碳排放数据组进行计算;
9.回收单元,基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获取得到的碳排放数据组处理结果发送至回收终端,回收终端用于将处理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碳排放数据量小于阈值时进行回收。
10.优选的,监测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若干边缘处理器片。
11.优选的,所述边缘处理器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对碳排放数据组进行处理,并获取相应监测位置区域碳排放标签;将监测数据和区域碳排放标签发送给中央处理器。
12.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存储服务器,所述传感器将从所述碳排放源上测量得到的所述预设位置碳排放活动数据传递至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将预设位置内碳排放活动数据传递至所述存储服务器进行存储以形成存储数据。
13.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从所述存储服务器中读取所存储的碳排放数据,并对所述存储服务器中的分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14.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预设位置内的碳排放活动数据转化成碳排放量,并进行汇总以生成该预设位置内的碳排放总量。
15.优选的,所述边缘处理器具有数据存盘、断点续传和数据完整性保护功能,在网络
中断或者存储服务器出现无法联通的情况时,具备继续存储碳排放数据组上传的数据,待恢复后将预存的缓存数据上传到中央处理器。
16.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存盘发送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边缘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优化后的碳排放数据组;
17.根据所属区域电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和时间来计算碳排放量数据,实时采集电力数据和动态更新标准碳排放量参数,所述边缘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优化后的数据和所述碳排放量数据,生成数据库存放。
18.优选的,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预测模块,所述预测模块用于对综合分析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用纲化处理结果预测下一个周期内的碳排放数据。
19.优选的,所述回收单元包括信息显示模块、信息获取模块以及回收状态检测模块;
20.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结果进行可回收资源的提示;
21.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排放物质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基于分类结果,将可回收资源回收至相应的容纳装置;
22.回收物状态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各种可回收物质的资料以及容纳装置的状态太,获取可回收资源状态信息;
23.优选的,回收物状体监控模块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回收终端周围的当前环境状况的视频。
24.优选的,。
2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1)本发明通过中央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存盘发送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边缘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优化后的碳排放数据组;根据所属区域电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和时间来计算碳排放量数据,实时采集电力数据和动态更新标准碳排放量参数,所述边缘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优化后的数据和所述碳排放量数据,生成数据库存放,实现低碳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和标准化;
27.2)当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大于等于综合碳排阈值时,表明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达到预警临界值,需要进行预警;但当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小于综合碳排阈值时,还没有达预警要求,需要对其碳排放数据所处状态进行分析,以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因此当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小于综合碳排阈值时,则获取预设位置区域的综合预警标签,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预警;既能够对重点区域进行及时准确监控,又能够对整个区域进行宏观分析调控,便于监管单位及时管理和控制碳排放数据;
28.3)本发明通过获取一定时间段内的碳排放均值,有助于分析当前预设位置区域内碳排放数据的状态,便于工作人员提前预警,及早调控碳排放数据。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32.现有企业在废气排放过程中,容易出现超标、偷排等情况,也会因为设备更新不及时,导致碳排放超标,而监管单位通过现有技术无法对企业的碳排放过程进行准确监测,进而无法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预警和控制;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终端采集企业或者园区的碳排放数据,并辅以电力数据进行验证,再结合遥感技术对管辖区域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碳排放的精准监测、预警和回收;
33.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所述一种低污染、零碳排的可回收辨识系统包括:
34.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对预设位置范围内碳排放活动数据和碳排放预测所需输入参数进行采集;
35.监测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若干边缘处理器片;
36.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以预设的采集间隔,在一个周期内多次采集预设位置范围内的碳排放数据组;
37.所述边缘处理器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对碳排放数据组进行处理,并获取相应监测位置区域碳排放标签;将监测数据和区域碳排放标签发送给中央处理器;
38.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存储服务器,所述传感器将从所述碳排放源上测量得到的所述预设位置碳排放活动数据传递至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将预设位置内碳排放活动数据传递至所述存储服务器进行存储以形成存储数据;
39.每个边缘处理器对应一个监控区域,且监控区域中的数据采集终端和该边缘处理器相关联;显然,本技术的监控区域要小于管辖区域,举例来说,当管辖区域为某市时,则监控区域可以为该市区内的经济开发区,当管辖区域为开发区时,则监控区域可以为该开发区中的企业;
40.数据处理单元,基于在一个周期内对数据采集单元所收集得到的碳排放数据组进行计算;
4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从所述存储服务器中读取所存储的碳排放数据,并对所述存储服务器中的分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4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预设位置内的碳排放活动数据转化成碳排放量,并进行汇总以生成该预设位置内的碳排放总量;
43.所述边缘处理器具有数据存盘、断点续传和数据完整性保护功能,在网络中断或者存储服务器出现无法联通的情况时,具备继续存储碳排放数据组上传的数据,待恢复后将预存的缓存数据上传到中央处理器;
44.所述中央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存盘发送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边缘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优化后的碳排放数据组;根据所属区域电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和时间来计算碳排放量数据,实时采集电力数据和动态更新标准碳排放量参数,所述边缘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优化后的数据和所述碳排放量数据,生成数据库存放;
4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预测模块,所述预测模块用于对综合分析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用纲化处理结果预测下一个周期内的碳排放数
据;
46.回收单元,基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获取得到的碳排放数据组处理结果发送至回收终端,回收终端用于将处理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碳排放数据量小于阈值时进行回收;
47.当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大于等于综合碳排阈值时,表明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达到预警临界值,需要进行预警;但当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小于综合碳排阈值时,还没有达预警要求,需要对其碳排放数据所处状态进行分析,以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因此当预设位置区域的碳排放数据小于综合碳排阈值时,则获取预设位置区域的综合预警标签;
48.其中,所述回收单元包括信息显示模块、信息获取模块以及回收状态检测模块;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结果进行可回收资源的提示;
49.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排放物质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基于分类结果,将可回收资源回收至相应的容纳装置;
50.回收物状态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各种可回收物质的资料以及容纳装置的状态太,获取可回收资源状态信息;
5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回收物状体监控模块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回收终端周围的当前环境状况的视频。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