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91297发布日期:2023-02-28 19:4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多数油田面对双重困境:一方面,能够持续采集油气的有效新钻井的数量越来越少,对于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大量低产老井不断产生,老井的效率越来越低。而且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多,缝洞体不连续或方位不一致等特点,要想通过单一的井眼同时实现多个地质目标是不可能的,油藏开发的后期也不得不采取对老井眼侧钻的方式对剩余油进行的开发,如何有效部署待开采油气区的井眼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井眼轨迹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对于提高钻井作业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老油气区的潜力挖掘、增产十分关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孙宁在文献《侧钻水平井应成为老区油气低产井改造增产的重要技术政策》中指出:老井侧钻水平井具有吨油成本较低、提高单井产量较大的技术优势,应成为老区低产井改造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4.另外,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多,缝洞体不连续或方位不一致等特点,要想通过单一的井眼同时实现多个地质目标是不可能的,油藏开发的后期不得不采取对老井眼侧钻的方式对剩余油进行的开发。目前,随着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进步,使得地质专家对于油藏区域的认识越来越清楚,这也为侧钻井的提前部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5.综合以上原因,考虑到后期侧钻的难度与综合钻井成本,需要对这些井进行侧钻提前部署与可行性论证,以便大幅降低后期侧钻难度、降低单井的钻井成本。而井眼轨迹设计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考虑后期侧钻需求的多靶点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这对于提高钻井作业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7.本发明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8.获取待开采油气区的油气藏的分布图,根据分布图确定待开采油气区的主控油气区和剩余油气区;
9.根据所述主控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主力靶点的位置,根据所述剩余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备用靶点的位置;
10.根据任一主力靶点的位置和为主井眼预设的钻井工程参数,并利用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计算,得到该主力靶点对应的主井眼的轨迹,直至得到主井眼的多个轨迹;
11.根据所述主井眼的井身结构数据和任一备用靶点的位置,得到该备用靶点对应的
侧钻点的多个待定可行位置,直至得到每个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所有的待定可行位置;
12.根据每个侧钻点的待定可行位置,分别设计每个侧钻点对应的侧钻井眼的轨迹;
13.根据所述主井眼的所有轨迹、每个侧钻井眼的所有轨迹以及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确定目标井口范围;
14.选取井口位置在所述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一目标轨迹,选取井口位置在所述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侧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二目标轨迹;
15.分别判断每个第一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以及分别判断每个第二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
16.从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从每个侧钻井眼对应的所有的第二目标轨迹中,确定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17.本发明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18.综合考虑井口位置的选择、钻井过程、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等因素,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和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有利于提高部署井眼以及每个井眼的最终轨迹的科学性、还能为老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以提高油气区的开发效益。
19.本发明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20.包括获取确定模块、靶点确定模块、轨迹确定模块、井口范围确定模块、选取模块、判断模块、最终轨迹确定模块;
21.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开采油气区的油气藏的分布图,根据分布图确定待开采油气区的主控油气区和剩余油气区;
22.所述靶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控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主力靶点的位置,根据所述剩余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备用靶点的位置;
23.所述轨迹确定模块用于:
24.根据任一主力靶点的位置和为主井眼预设的钻井工程参数,并利用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计算,得到该主力靶点对应的主井眼的轨迹,直至得到主井眼的多个轨迹;
25.根据所述主井眼的井身结构数据和任一备用靶点的位置,得到该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多个待定可行位置,直至得到每个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所有的待定可行位置;
26.根据每个侧钻点的待定可行位置,分别设计每个侧钻点对应的侧钻井眼的轨迹;
27.所述井口范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井眼的所有轨迹、每个侧钻井眼的所有轨迹以及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确定目标井口范围;
28.所述选取模块用于:选取井口位置在所述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一目标轨迹,选取井口位置在所述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侧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二目标轨迹;
29.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分别判断每个第一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以及分别判断每个第二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
30.所述最终轨迹确定模块用于:从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从每个侧钻井眼对应的所有的第二目标轨迹中,确定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31.本发明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
32.综合考虑井口位置的选择、钻井过程、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等因素,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和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有利于提高部署井眼以及每个井眼的最终轨迹的科学性、还能为老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以提高油气区的开发效益。
33.本发明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
34.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上述的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6.图2为待开采油气区的油气藏的分布图;
37.图3为计算成本的示意图;
38.图4为靶点和井口位置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41.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s1、获取待开采油气区的油气藏的分布图,根据分布图确定待开采油气区的主控油气区和剩余油气区;
43.其中,主控油气区指:油藏地质人员根据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确定的本井主要开采的油气区域;
44.其中,剩余油气区指:油藏地质人员根据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确定的后期开发的区域;
45.其中,根据分布图确定待开采油气区的主控油气区和剩余油气区的过程如下:
46.油田油藏地质工程师利用地质方法、油藏工程、试井及数值模拟方法、室内实验技术等多种手段,利用油藏性质充分潜山复杂岩性识别技术、基于开发地震技术的复杂构造精细描述、井震结合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特低渗透储层裂缝表征技术、砾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技术、基于密井网资料隔夹层刻画技术、砾岩油藏水淹层解释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化表征技术、砾岩储层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技术、低渗透储层定量分类评价技术、断块油藏构型建模技术和多学科剩余油综合表征技术等多种技术,确定本井眼待开采的主控油气区、剩余油气区。
47.s2、根据主控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主力靶点的位置,根据剩余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备用靶点的位置;
48.其中,主力靶点指:油藏地质设计人员根据断块区构造变化趋势、断层倾向及走向、油气富集分布形态及范围、油层厚度、目的层非均质程度、物性、沉积特征、边底水锥进等因素,确定的本井前期主要开采的油气区域内的靶点;
49.其中,备用靶点指:油藏地质人员根据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确定的后期开发的区域内的靶点;
50.其中,根据主控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主力靶点的位置的过程如下:
51.油藏地质设计人员根据主控油气区的断块区构造变化趋势、断层倾向及走向、油气富集分布形态及范围、油层厚度、目的层非均质程度、物性、沉积特征、边底水锥进等因素,确定的本井前期主要开采的油气区域内的靶点,作为主力靶点。其中,根据剩余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备用靶点的位置的过程如下:
52.油藏地质人员根据剩余油气区的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确定确定的后期开发的区域内的靶点,作为备用靶点。
53.如图2所示,确定出一个主力靶点即主力靶点a,,确定出两个备用靶点即备用靶点a和备用靶点b。s3、根据任一主力靶点的位置和为主井眼预设的钻井工程参数,并利用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计算,得到该主力靶点对应的主井眼的轨迹,直至得到主井眼的多个轨迹;
54.其中,钻井工程参数包括:井身结构数据、套管串结构数据、侧钻点的位置数据、套管下入能力分析数据、钻井水力参数、钻井机械参数等。
55.其中,具体可用设有常规曲率半径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计算,具体如下:
56.使用compass等专业的井眼轨迹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出具井眼轨道剖面数据;
57.现场定向井工程师结合现场实际定向工具的定向能力对剖面数据进行审核校对,需要核对的剖面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最大造斜率、靶点数据、井斜角变化率、方位变化率。
58.s4、根据主井眼的井身结构数据和任一备用靶点的位置,得到该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多个待定可行位置,直至得到每个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所有的待定可行位置,具体过程如下:
59.根据地质分层情况优选稳定性好的地层所在的深度范围[d1,d2];
[0060]
在[d1,d2]范围内优选单层套管所在的位置范围[d1’,d2’];
[0061]
在[d1’,d2’]范围内优选邻井井径扩大率小于10%的位置范围[d1

,d2

];
[0062]
在[d1

,d2

]范围内优选非套管接箍位置范围,确定侧钻点的多个待定可行位置。
[0063]
s5、根据每个侧钻点的待定可行位置,分别设计每个侧钻点对应的侧钻井眼的轨迹,具体过程如下:
[0064]
使用compass等专业的井眼轨迹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出具井眼轨道剖面数据;
[0065]
现场定向井工程师结合现场实际定向工具的定向能力对剖面数据进行审核校对,需要核对的剖面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最大造斜率、靶点数据、井斜角变化率、方位变化率。
[0066]
s6、根据主井眼的所有轨迹、每个侧钻井眼的所有轨迹以及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确定目标井口范围,具体过程如下:
[0067]
环评图版具体指国家环保部门划定的环境评价与保护图版,选择井口位置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环评图版要去,在允许的区域内选择。
[0068]
s7、选取井口位置在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一目标轨迹,选取井口位置在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侧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二目标轨迹;
[0069]
s8、分别判断每个第一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以及分别判断每个第二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
[0070]
其中,钻井过程数据包括:套管下入能力数据、钻井水力学数据、井壁稳定性数据,是否合理的判断标准如下:
[0071]
套管下入能力数据:通过有限元分析开展套管下入极限井眼曲率分析及套管安全性评价,套管下入能力分析结果显示下入过程不发生屈曲变形;
[0072]
钻井水力学数据:钻进后续井眼需要的水力学参数排量与泵压是否能够符合工程实际;
[0073]
井壁稳定性数据:油气藏处于高压、高温、高地应力的环境中,钻井过程中溢流、垮塌、漏失事故频发,同时裂缝发育和地应力集中共同导致地层各向异性极强,不同方位井眼轨迹上的钻井风险不同,设计的井眼轨迹要符合井壁稳定的要求,井眼轨迹方位要沿着井壁稳定性好的方向设计。若第一目标轨迹的套管下入能力数据、钻井水力学数据和井壁稳定性数据均符合工程实际时,则判定该第一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合理,否则,判定该第一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不合理,由此确定出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
[0074]
s9、从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从每个侧钻井眼对应的所有的第二目标轨迹中,确定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0075]
本发明综合考虑井口位置的选择、钻井过程、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等因素,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和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有利于提高部署井眼以及每个井眼的最终轨迹的科学性、还能为老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以提高油气区的开发效益。
[0076]
可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s9中,从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包括:
[0077]
s90、当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的数量为1个时,将该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确定为主井眼的最终轨迹;
[0078]
s91、当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的数量至少为2个时,将最低成本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确定为主井眼的最终轨迹。
[0079]
可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s9中,确定任一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的过程包括:
[0080]
s92、当任一侧钻井眼对应的合理的第二目标轨迹的数量为1个时,将该合理的第二目标轨迹确定为该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0081]
当任一侧钻井眼对应的合理的第二目标轨迹的数量至少为2个时,将最低成本的合理的第二目标轨迹确定为该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0082]
计算成本的过程为:
[0083]
如图3所示,根据井深、井型、钻机成本、开窗侧钻成本、材料费用、新技术附加成本、井队综合成本计算得到井眼的线性成本和非线性成本,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支持向量机预测算法或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成本的年增长率进行预测,由此预测得到新钻的主井眼和侧钻井眼的成本。
[0084]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0085]
s101、对油气藏进行精细化描述,描述主力油区及剩余油组合;
[0086]
具体地,地质人员利用地震资料、邻井资料等已掌握的资料对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储层发育特征、含油气物性资料、油水界面进行精细化描述,描述主力油区及剩余油组合,厘清各井眼所控制的储量,为靶点位置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
[0087]
s102、主力靶点及备用靶点的优化设计,确定主力靶点、备用靶点的坐标及垂深;
[0088]
s103、根据主力靶点的坐标、垂深及控制点数据等信息,按照常规曲率半径、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试算,反推出可能的井口位置,初定一井口位置;
[0089]
具体地,根据主力靶点的坐标、垂深及控制点数据等信息,按照常规曲率半径、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试算,反推出可能的井口位置,初定一井口位置,具体为:
[0090]
根据以下公式,反推出可能的井口位置坐标o(x0,y0),
[0091][0092][0093]
式中:t为靶点a的靶前距;靶点a为的位置坐标为(x1,y1);靶点b为的位置坐标为(x2,y2),如4所示。
[0094]
s104、根据主井眼井身结构、备用靶点信息,初步选择可行侧钻点的位置;
[0095]
具体地,根据主井眼井身结构、备用靶点信息,初步选择可行侧钻点的位置,具体为:
[0096]
根据备用靶点的坐标、垂深及控制点数据等信息,按照常规曲率半径、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侧钻轨迹试算,根据试算结果优选侧钻点的位置;
[0097]
按照短半径或超短半径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测算;
[0098]
侧钻点的位置进行选择时要结合地质分层信息、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选择相对稳定的地层位置进行侧钻;
[0099]
侧钻点位置选择时要避开套管接箍位置,并在后期根据实际的固完井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0100]
s105、设计、优选侧钻井眼的轨迹;
[0101]
具体地,设计、优选侧钻井眼的轨迹,具体为:
[0102]
侧钻轨迹设计通常分为常规轨道设计、短半径或超短半径轨道设计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优选轨迹时需要对比分析两种轨道设计思路的优缺点;
[0103]
优选轨迹的过程是基于后期侧钻的难度与综合钻井成本,对主井眼及后期侧钻井眼的轨迹进行可行性综合论证。
[0104]
s106、综合考虑主井眼轨迹、侧钻井眼轨迹及环评图版,在环评生态红线之外确定合理的井口优化范围,将数据反馈给地质踏勘人员;
[0105]
s107、基于地质踏勘数据,合理优化井口位置,并优化调整主井眼轨迹、侧钻井眼轨迹;
[0106]
s108、根据步骤s107中确定的轨迹设计数据,开展套管抗拉能力分析、钻机承载能力分析、套管下入能力分析、钻井水力学分析、井壁稳定性等分析,提前评估轨迹的合理性;
[0107]
s109、将步骤s108中评估合理的轨迹数据反馈给地质人员进行地质标定,确定最终轨迹。
[01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后期侧钻需求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
方法,综合考虑井口位置的选择、钻井工程、定向井施工、完井工程及后期侧钻的难度与综合作业成本,以降低整个油藏区块内的钻完井作业成本、提高整个油藏的最终开发效益为最终目标,这有利于提高钻完井工程的科学性、为老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0109]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对步骤进行了编号s1、s2等,但只是本技术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s1、s2等的执行顺序,此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含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部分或全部。
[0110]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系统200,包括获取确定模块210、靶点确定模块220、轨迹确定模块230、井口范围确定模块240、选取模块250、判断模块260和最终轨迹确定模块270;
[0111]
确定模块210用于:获取待开采油气区的油气藏的分布图,根据分布图确定待开采油气区的主控油气区和剩余油气区;
[0112]
靶点确定模块220用于:根据主控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主力靶点的位置,根据剩余油气区确定至少一个备用靶点的位置;
[0113]
轨迹确定模块230用于:
[0114]
根据任一主力靶点的位置和为主井眼预设的钻井工程参数,并利用二维轨迹计算模型进行轨迹计算,得到该主力靶点对应的主井眼的轨迹,直至得到主井眼的多个轨迹;
[0115]
根据主井眼的井身结构数据和任一备用靶点的位置,得到该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多个待定可行位置,直至得到每个备用靶点对应的侧钻点的所有的待定可行位置;
[0116]
根据每个侧钻点的待定可行位置,分别设计每个侧钻点对应的侧钻井眼的轨迹;
[0117]
井口范围确定模块240用于:根据主井眼的所有轨迹、每个侧钻井眼的所有轨迹以及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确定目标井口范围;
[0118]
选取模块250用于:选取井口位置在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一目标轨迹,选取井口位置在目标井口范围内的侧钻井眼的轨迹,作为第二目标轨迹;
[0119]
判断模块260用于:分别判断每个第一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以及分别判断每个第二目标轨迹的钻井过程数据是否合理;
[0120]
最终轨迹确定模块270用于:从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从每个侧钻井眼对应的所有的第二目标轨迹中,确定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0121]
本发明综合考虑井口位置的选择、钻井过程、待开采油气区的环评图版等因素,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和每个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有利于提高部署井眼以及每个井眼的最终轨迹的科学性、还能为老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以提高油气区的开发效益。
[0122]
可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最终轨迹确定模块270从所有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确定主井眼的最终轨迹的过程,包括:
[0123]
当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的数量为1个时,将该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确定为主井眼的最终轨迹;
[0124]
当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的数量至少为2个时,将最低成本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确定为主井眼的最终轨迹。
[0125]
可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最终轨迹确定模块270确定任一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的过程包括:
[0126]
当任一侧钻井眼对应的合理的第二目标轨迹的数量为1个时,将该合理的第二目标轨迹确定为该侧钻井眼的最终轨迹;
[0127]
当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中的数量至少为2个时,将最低成本的合理的第一目标轨迹确定为主井眼的最终轨迹。
[0128]
可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钻井过程数据包括:套管下入能力数据、钻井水力学数据、井壁稳定性数据。
[0129]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系统采用客户端与服务端分离的架构设计,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防止数据库丢包,又可以提高客户端的运算速度。客户端包括:用户界面、分析决策模块、计算模块、数据显示。服务端包括:数据库、计算模型、数据处理、新建模型、模型优化。
[0130]
系统包括:靶点位置优选模块、侧钻点可行性论证模块、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模块、钻完井工程经济评价模块和井眼轨迹提前评估模块;
[0131]
靶点位置优选模块,用于地质设计人员对靶点的位置进行优选;
[0132]
具体地,地质人员根据油藏精细化描述等信息对靶点的位置、控制点位置进行标定,给出靶点及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坐标及海拔。
[0133]
侧钻点可行性论证模块,在侧钻井眼轨迹设计之前,利用该模块来优选侧钻点的位置;
[0134]
具体地,该模块需要输入的基础信息包括:地质分层信息、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地层稳定程度、套管接箍位置、主井眼的井身结构、主井眼的轨迹数据。
[0135]
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模块,用于主井眼及侧钻井眼的井眼轨迹设计与优化;
[0136]
具体地,侧钻井眼轨迹设计时通常分为按照常规轨道设计、短半径或超短半径轨道设计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优选轨迹时需要对比分析两种轨道设计思路的优缺点;
[0137]
进一步地,优选轨迹时需要对比分析的轨道关键参数包括:狗腿度、靶前距、造斜段段长、稳斜段段长、水平段段长、方位变化。
[0138]
钻完井工程经济评价模块,基于后期侧钻的难度与综合钻井成本,对主井眼及后期侧钻井眼的轨迹进行可行性综合论证;
[0139]
具体地,钻完井工程经济评价模块包含油田标准井工程定价定额数据库、井眼轨迹评价计算模型;本模块包括钻完井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块、钻完井综合成本测算模块,钻完井综合成本测算模块包括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支持向量机预测算法、改进粒子群算法。
[0140]
进一步地,油田标准井工程定价定额数据库的建立往往是基于油田多年以来数据的平均值来确定,费用依据标准设计、相关行业规范及周期、钻头、钻井液、水泥及外加剂消耗定额等相关数据进行编制。
[0141]
井眼轨迹提前评估模块,用于井眼轨迹的提前评价,为后期钻井工程设计过程中井身结构的优化、钻机及钻具的选用、水力参数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0142]
具体地,设计好的轨迹要提前利用专业软件,以设计的轨迹数据为基础,开展套管抗拉能力分析、钻机承载能力分析、套管下入能力分析、钻井水力学分析、井壁稳定性等分析,提前评估轨迹的合理性;
[0143]
进一步地,钻机及钻具的选用、水力参数的设计也要提前考虑,为钻机的提前部署、钻具的准备,以及钻井过程中的水力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为后期的钻井设计及钻井施工提前提供理论依据。
[0144]
上述关于本发明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系统中的各参数和各个单元模块实现相应功能的步骤,可参考上文中关于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的实施例中的各参数和步骤,在此不做赘述。
[0145]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指令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多靶点钻井井眼轨迹确定方法。
[0146]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上述的存储介质,处理器执行存储介质中的指令,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选用电脑、手机等。
[0147]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0148]
因此,本公开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可以是完全的硬件、也可以是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还可以是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本文一般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包含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
[0149]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一一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015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