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8629发布日期:2023-02-28 22:1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金融信息化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资金管理是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在实现资金合理化使用之前,每一笔资金收支的风险管控是一个重要前提,企业需实现对账户收支异常情况的有效监控,并针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提醒。
3.目前,为了实现资金收支风险的监控,通常会对企业各银行账户的资金收支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现有的数据统计方式,会按照既定的目标数据依次在各账户的资金收支数据中进行采集与转化,以便于后续分析。但企业银行账户类型各不相同,需要进行分析的数据也存在差异,对所有账户的所有数据进行转化,会存在很多转化后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实际运用,由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前期的数据统计上,且其中的无效操作过多,从而导致风险分析效率低。所以,亟需提供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能够提升数据统计效率,从而提升风险分析效率,及时对资金收支异常做出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能够提升数据统计效率,从而提升风险分析效率,及时对资金收支异常做出预警。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6.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整理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和风险分析模块;
7.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账户对应的账户类型和资金收支数据;
8.所述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根据账户类型,调用相应的数据转化规则对资金收支数据进行转化,并生成数据转化结果;
9.所述报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数据转化结果,生成收支数据报表;
10.所述风险分析模块,用于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数据异常分析,并生成风险预警。
11.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获取各账户对应的账户类型和资金收支数据,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账户,调用相应的数据转化规则对采集到的资金收支数据进行转化。由此,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账户,转化不同的数据,防止出现转化后的数据未得到实际应用的情况,提升了数据统计效率;或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转化,使转化后的数据符合相应账户的数据分析需求,增加数据转化的灵活性。除此之外,根据数据转化结果,生成收支数据报表,便于统一查看各账户的资金收支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快速的了解各账户近期的数据情况。再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数据异常分析,并生成风险预警,从而在收支数据报表存在异常时,及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做出相应措施,该数据采集与分析可对账户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在各账户交易的各个节点进行风险管控,其实时性较高,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了账户风险。
12.综上,采用本方案,能够提升数据统计效率,从而提升风险分析效率,及时对资金
收支异常做出预警,降低账户风险。
13.进一步,所述数据整理模块存储有转化规则对应表,所述转化规则对应表记录了账户类型和数据转化规则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根据账户类型,参照转化规则对应表,调用相应的数据转化规则对资金收支数据进行转化。
14.有益效果:通过预存的转化规则对应表,对各账户类型需要采用的数据转化规则进行调用,实现针对不同类型账户的数据转化。
15.进一步,所述风险分析模块包括规则生成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
16.所述规则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并生成用户预警规则;
17.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预警规则,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数据异常分析,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18.有益效果:用户可通过直接录入风险预警规则,采用与自身需求对应的风险预警方式进行数据异常分析,从而提升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19.进一步,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各资金收支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
20.所述风险分析模块还包括规则导入模块和风险检测模块;
21.所述规则导入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获取其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并生成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
22.所述风险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风险检测,并生成风险检测结果。
23.有益效果:除用户录入外,还可以根据业务类型,智能获取其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并生成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从而通过业界普遍的风险预警规则对账户的风险进行检测,提升风险检测的全面性。
24.进一步,所述风险分析模块还包括风险预警模块,用于根据异常分析结果和风险检测结果,生成风险预警。
25.有益效果:根据异常分析结果和风险检测结果,生成风险预警,及时提醒用户账户风险,以便其做出应对,防止损失的产生或进一步扩大。
26.进一步,所述收支数据报表包括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及流程节点间的处理时间;
27.所述规则导入模块,还用于生成ip地址限制条件及预设处理时间范围,并生成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
28.有益效果:公司账户的收支通常需要多个流程节点的批准,涉及到各管理层间的分工合作,故本方案中获取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及流程节点间的处理时间,从而可以分析出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正常,流程节点间的处理时间是否合理,防止他人登录流程节点管理人的账号进行虚假流程处理,进一步提升风险检测的全面性。
29.进一步,所述ip地址限制条件包括,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非同一ip地址。
30.有益效果:若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均为同一ip地址,则说明为无关人员登录各流程节点管理人的账号进行虚假流程处理的可能性极大,账户风险也极大,故本方案中的ip地址限制条件包括,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非同一ip地址,提升风险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
34.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
35.一种资金收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整理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和风险分析模块。
36.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账户对应的账户类型和资金收支数据,以及各资金收支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本实施例中,所述账户类型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其用途依次为:办理现金支取、办理现金存缴、对有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所述资金收支数据包括资金收支金额、交易账户、交易时间、交易流程节点ip、交易流程节点处理时间。
37.所述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根据账户类型,调用相应的数据转化规则对资金收支数据进行转化,并生成数据转化结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整理模块存储有转化规则对应表,所述转化规则对应表记录了账户类型和数据转化规则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根据账户类型,参照转化规则对应表,调用相应的数据转化规则对资金收支数据进行转化。
38.具体的,所述数据转化规则包括待转化数据类型和转化方式,本实施例中,以基本存款账户的数据转化为例:待转化数据类型包括资金收支金额、交易账户、交易时间、交易流程节点ip、交易流程节点处理时间;转化方式依次为:转化为小写金额(元)、提取交易账户类型与名称、转化为年/月/日格式、调取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计算相邻交易流程节点间的处理时间,并以时/分/秒格式表示。其他账户类型的数据转化规则可按照具体需求进行设置。
39.所述报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数据转化结果,生成收支数据报表;本实施例中,以基本存款账户的收支数据报表为例,所述收支数据报表包括上述基本存款账户待转化数据类型转化后的数据,且报表生成模块存储有固定表格格式,将各数据填入固定表格中,生成收支数据报表;其他账户类型的收支数据报表按照具体的数据转化规则包含的待转化数据类型进行设置。
40.所述风险分析模块,用于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数据异常分析,并生成风险预警。所述风险分析模块包括规则生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规则导入模块、风险检测模块和风险预警模块。
41.所述规则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并生成用户预警规则。例如:交易时间为工作日。
42.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预警规则,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数据异常分析,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具体的,若收支数据报表中的各数据不符合用户预警规则,则判断其存在异常。
43.所述规则导入模块,首先,根据业务类型,获取其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生
成ip地址限制条件及预设处理时间范围,然后,根据风险预警规则及生成的ip地址限制条件及预设处理时间范围,生成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
44.本实施例中,分析其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针对的数据类型(如:时间),并判断收支数据报表中是否包括该数据类型的数据(本实施例中,包括交易时间),若是,则判断在对该数据类型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时,对应的风险预警规则的类型是否与用户预警规则相同(如其他用户录入的风险预警规则的类型为时间段,而用户预警规则的类型为日期),若否,则将风险预警规则录入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由此,可以针对用户未主动录入检测的风险,进行分析,帮助用户更加全面的了解账户是否存在异常。
45.本实施例中,所述ip地址限制条件包括,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非同一ip地址、且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设有范围,如流程节点1仅可以通过ip地址a、ip地址b进行处理。由此,可以分析出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正常,流程节点间的处理时间是否合理,防止他人登录流程节点管理人的账号进行虚假流程处理,进一步提升风险检测的全面性。
46.由此,得到了风险预警更加全面的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对收支数据报表的异常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检测。
47.所述风险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自定义风险检测模型对收支数据报表进行风险检测,并生成风险检测结果。
48.所述风险预警模块,用于根据异常分析结果和风险检测结果,生成风险预警。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收支数据报表上标记的方式,进行提醒,从而用户可以更加直观的查询数据异常情况,且针对异常分析结果和风险检测结果,采用不同的标记方式进行标识,便于用户对检测结果进行区分。
49.实施例2:
50.实施例2基本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还包括节点异常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分析节点异常情况,所述节点异常情况为风险等级,本实施例中,风险等级由高至低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51.具体的,判断相邻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相同,若是,则分析所述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均在相应的处理端ip范围内;若否,则判定风险等级为四级。若是,则判定风险等级为三级;若否,则判断流程节点处理账号是否首次登陆所述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若是,则判定风险等级为一级;若否,则判定风险等级为二级。由此,能够根据各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及是否首次登陆账号,更加精确的判断出该银行账户的风险等级,便于用户根据风险等级进行风险防控。
52.其原理在于,第一轮判断中,判断相邻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相同,若否,则说明并非不同账号登录在同一处理端ip上进行不同流程节点的处理,风险很小,判定风险等级为四级;若是,则说明存在无关人员采用一处理端登录他人账号处理流程节点的可能,故进行下一轮判断。第二轮判断中,分析所述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均在相应的处理端ip范围内,若是,则说明虽然为同一处理端ip处理了不同流程节点的事项,但该处理端ip拥有上述权限,风险较小,判定风险等级为三级;若否,则说明无关人员采用一处理端登录他人账号处理流程节点的可能较大,进行下一轮判断。第三轮判断中,判断流程节点处理账号是否首次登陆所述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若是,则判定风险等级为一级;若否,
则判定风险等级为二级。从而通过分析各流程节点的处理为无关人员进行异常登录处理的可能性,进行了风险等级的划分,增加了风险等级评定的准确性。
53.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以流程节点处理的时间来判断流程节点的处理是否正常,故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判断相邻流程节点间的处理时间是否小于一时间阈值,从而判断是否经过了正常的处理程序才予以通过。但采用上述方案,其风险判断过于宏观,未考虑到各处理人查收及处理其流程的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反观本方案,根据相邻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相同、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是否均在相应的处理端ip范围内、流程节点处理账号是否首次登陆所述流程节点的处理端ip地址,更加准确的判断是否为无关人员登录了他人的账号进行流程处理,从而更加精确的判断出该银行账户的风险等级,便于用户根据风险等级进行风险防控。
54.实施例3:
55.实施例3基本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3中还包括以下模块:
56.显示模块,用于控制显示屏显示收支数据报表;
57.滚轮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滚轮操作信号;
58.滚轮移动分析模块,用于显示屏中包括两个以上数据报表,则获取光标位置和用户的注视位置,并根据光标位置和用户的注视位置,分析滚轮移动位置;具体的,分析光标位置和用户的注视位置是否位于同一收支数据报表的显示页面,若是,则判定滚轮移动位置为光标位置对应的收支数据报表的显示页面;若否,则获取用户上一次点击鼠标对应的收支数据报表,并判定滚轮移动位置为用户上一次点击鼠标对应的收支数据报表的显示页面。本实施例中,采用凝视检测技术分析用户的注视位置。
59.还包括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滚轮操作信号和滚轮移动位置,控制显示屏中一收支数据报表的显示页面进行滚动。
60.由此,能够智能分析用户需要移动的显示页面,提升页面移动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根据用户上一次点击鼠标对应的显示页面进行滚动,但用户实际上需要滚动的页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用户滚动页面后发现滚动的页面并非自己需要滚动的页面,此时不仅需要将当前滚动的页面归位,还需要重新点击需要滚动的页面进行翻页,操作繁琐。采用本方案,能够根据光标位置和用户的注视位置,分析用户需要移动的显示页面,提升页面移动的准确性。
61.实施例4:
62.实施例4基本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4中所述账户类型还包括虚拟账户,所述虚拟账户为开设在实体账户下的虚拟结算卡,一实体账户下可开设多个虚拟账户。
63.还包括虚拟账户开设模块、交易数据获取模块、和余额结算模块;
64.所述虚拟账户开设模块,用于在实体账户下开设虚拟账户;
65.所述交易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虚拟账户的汇款信息、利息结算信息、分发结算信息和消费待结算信息;
66.所述余额结算模块,用于根据汇款信息、利息结算信息、分发结算信息和消费待结算信息,计算账户余额。
67.由此,可以通过虚拟账户实现交易,适用于无法持有实体卡等场景,提升了交易的
便利性;且因开设实体卡时已经过身份认证、资料填写等流程,在实体账户下开设虚拟账户时,无需经过复杂流程,提升了开户便利性。
68.实施例5:
69.实施例5基本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5中所述风险分析模块还用于获取外界环境影像,并根据外界环境影像,分析环境风险。
70.具体的,所述风险分析模块还包括外界环境分析模块,用于判断用户是否位于室外;
71.若是,则获取当前地理位置,并分析当前地理位置的标志物特征和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将当前地理位置的标志物特征与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进行比对,并生成外界环境分析结果;具体的,若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与当前地址位置的标志物特征互斥,如:当前地理位置的标志物特征为铁塔和沙漠,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中分析出当前位于海边,则说明当前地理位置的标志物特征与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互斥,此时判定环境异常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影像分析模块存储有互斥特征对照表;若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与当前地址位置的标志物特征不互斥但也无重复,则判定环境异常性中;若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与当前地址位置的标志物特征部分重复,则判定环境异常性较低;若外界环境影像的标志物特征与当前地址位置的标志物特征全部重复,则判定环境异常性低。
72.若否,则根据外界环境影像,分析室内的环境布局,并将室内的环境布局与预存的布局库进行相似度分析,判断在同一场景拍摄影像的人数是否超过人数阈值;根据判断结果,生成外界环境分析结果。具体的,若超过人数阈值,则生成环境风险高的外界环境分析结果,否则生成环境风险低的外界环境分析结果。
73.再将上述外界环境分析结果上传至管理员终端,便于其及时发现异常。由此,可以通过用户所在的环境,更加精确的分析出用户所处环境会否为账户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操作带来的风险。
74.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