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显示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73685发布日期:2023-02-24 19:0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界面显示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软件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界面显示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device软件是用于硅基光电子结构设计、分析和优化的超强半导体器件,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的电气特性表征,不仅专注于包括复杂光激励的器件,同时也擅长传统光电子和纯粹电子器件的建模。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及用户设计信息越来越复杂,device软件中的界面需要显示的图形也越来越复杂,当用户对界面进行连续移动或缩放等界面操作时,需要界面响应快,否则会出现界面卡顿的情况。
3.在相关的界面响应优化技术中,通常通过控制用户绘图次数,例如限制界面缩放次数或界面更新次数等操作,或者通常采用同步画图、多层级画图、region画图或多线程同步画图来改进界面响应速度,然而系统视图显示速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缓慢的情况,且当用户进行连续移动的界面操作时,系统视图显示速度出现不同程度卡顿的情况,造成用户使用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界面显示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视图显示速度,还可以有效改善用户使用感。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界面显示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获取新增区域;其中,所述新增区域指示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基于所述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其中,绘制区域指示在系统界面内子线程需要在图像中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主线程将绘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形成界面视图。
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界面显示优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获取新增区域;其中,所述新增区域指示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图像绘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其中,绘制区域指示子线程在图像需要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图层绘制模块,用于主线程将绘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形成界面视图。
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其中,在程序代码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界面显示优化方法。
8.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获取新增区域;其中,新增区域指示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基于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其中,绘制区域指示在系统界面内子线程需要在图像中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主线程将绘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形成界
面视图。由此,当用户移动器件组件时,将新增区域更新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内,子线程基于更新后的绘制区域重新创建并绘制图像,子线程基于整合后的绘制区域绘制图像,且主线程与子线程相互配合,从而减少子线程整体绘制的时间。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显示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1.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图像与系统界面的场景示意图。
12.图3示出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显示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3.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显示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6.device软件是用于硅基光电子结构设计、分析和优化的超强半导体器件,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的电气特性表征,不仅专注于包括复杂光激励的器件,同时也擅长传统光电子和纯粹电子器件的建模。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及用户设计信息越来越复杂,device软件中的界面需要显示的图形也越来越复杂,当用户对界面进行连续移动或缩放等界面操作时,需要界面响应快,否则会出现界面卡顿的情况,影响用户使用感。
17.基于上述问题,在相关改进技术中,当接收到界面操作指令时,同步画图通过支持立刻刷新系统视图进行显示,然而会出现系统视图显示较慢的情况;多层级画图支持更新对应图层的绘制数据进行显示,然而相互覆盖的绘制数据需要重复绘制,致使显示速度较慢;region画图将界面划分为若干大小相等的区域,以使局部区域更新速度较快,然而整体界面显示速度较慢;多线程同步画图将绘图数据分为多份线程进行绘制,等待各份线程绘制结束后,合并绘制数据,以使整体视图显示速度变快,然而局部视图的显示较慢;由此可见,系统视图显示速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缓慢的情况,且当用户进行连续移动的界面操作时,系统视图显示速度出现不同程度卡顿的情况,造成用户使用感较差。
18.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界面显示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获取新增区域;其中,新增区域指示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基于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其中,绘制区域指示在系统界面内子线程需要在图像中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主线程将绘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形成界面视图。由此,当用户移动器件组件时,将新增区域更新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内,子线程基于更新后的绘制区域重新创建并
绘制图像,子线程基于整合后的绘制区域绘制图像,且主线程与子线程相互配合,从而减少子线程整体绘制的时间,及提高子线程的绘制效率。
19.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显示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图像与系统界面的场景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10至步骤130。
20.在步骤110中,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获取新增区域。
21.用户使用device软件进行电路设计时,device软件的界面视图需要显示硬件芯片及用户设计的电路等信息,系统界面需要显示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导致用户进行界面操作时,比如连续进行移动器件组件的界面操作时,容易出现界面卡顿或界面显示效率较低的情况。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线程将系统界面需要显示的器件组件分为多份,器件组件可以指示系统界面需要显示的电子元器件,器件组件也可以指示系统界面需要显示的图像或文字等,主线程基于不同子线程需要绘制的器件组件确定不同子线程需要绘制的区域,并将不同子线程需要绘制的区域发送给对应的子线程进行绘制。
23.子线程接收主线程发送的绘制区域并获取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与当前系统界面相同规格的图像,再基于绘图资源库,将对应的需要绘制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绘制区域内。其中,绘图资源库可以为第三方库,其提供较好优化的画图接口,还提供直线、图形或文字等,由于第三方库属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不做赘述。
24.值得注意的是,器件组件是基于器件坐标的,器件坐标的坐标单位是实际长度,单位是纳米;而界面视图是基于界面坐标的,界面坐标的坐标单位是像素,也就是说,通过确认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即确定系统界面中一个像素点代表的实际长度,进而可以确定器件组件在系统界面的显示位置及大小。可以理解的,当用户对器件组件进行移动、缩小、放大或调整界面大小的界面操作时,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都会发生对应的改变,进而子线程基于绘图资源库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内时,需要确定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以在图像中找到对应的绘制位置,以及确定绘制器件的大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线程将不同子线程需要绘制的区域发送给对应的子线程的同时,也将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
25.子线程将绘制的图像进行复制,并将复制的图像发送给主线程。主线程接收来自不同子线程绘制的图像,主线程分别将图像绘制于图层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图层进行重叠,进而形成界面视图。通过不同的子线程绘制图像,而主线程整合子线程绘制的图像并绘制于图层中,主线程与子线程相互配合,可以加快系统界面的局部与全局的显示效率。
26.由上可知,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进而当用户对器件组件进行移动时,器件组件所存在的图像也会发生对应的移动,也就是说,新增区域指示于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
27.在步骤120中,基于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可以指示在系统界面内子线程需要在图像中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即主线程通知子线程需要绘制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系统响应器件组件的移动指令时,子线程有可能处于工作状态,也有可能处于空闲状态。
29.当子线程处于空闲状态时,将子线程的绘制区域更新为新增区域,即主线程将新增区域作为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图像,并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绘制区域内,即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新增区域内。
30.当子线程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子线程的绘制区域更新为新增区域与子线程当前的绘制区域之和,即主线程将新增区域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将当前需要绘制的区域与新增区域合并为一个整体区域,再基于系统界面当前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图像,再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子线程将当前需要绘制的区域与新增区域的一个整体区域内。当用户对器件组件进行多次移动或连续移动时,子线程将不同的新增区域合并到子线程当前需要绘制的区域内,再进行整体绘制,以减少整体绘制的时间。
31.在步骤130中,主线程将绘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形成界面视图。
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线程将绘制的图像进行复制,并将复制的图像发送给主线程,子线程可以周期性将绘制的图像复制并发送给主线程,主线程接收来自子线程复制的图像,并创建图层,将接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中,并将所有图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重叠,进而形成界面视图。
33.在形成界面视图的过程中,系统遍历所有图层,当存在有图层缺失的情况时,主线程将对应的绘制区域及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重新创建并绘制图像,复制图像将其发送给主线程,主线程重新创建图层,并将接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中,以完成对缺失图层的绘制。
34.值得注意的是,在子线程绘制图像及将图像发送给主线程的过程中,用户有可能进行了放大或缩小的界面操作,所以主线程在接收到子线程绘制的图像时,基于图像信息确定图像的放大系数;当图像与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不相同时,主线程舍弃图像,并重新将对应的绘制区域及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对应于绘制区域内。
35.当图像与系统界面当前的放大系数相同时,在子线程绘制图像及将图像发送给主线程的过程中,用户还有可能进行了调整系统界面的界面操作,主线程获取系统界面当前的窗口规格,当图像与系统界面存在新增区域时,即图像与系统界面存在错位区域时,主线程将新增区域及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再重新创建并绘制图像,复制图像并将其发送给主线程,主线程将接收的图像绘制到图层中。
36.由此可知,当用户向系统输入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系统响应器件组件的移动指令,获取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移动后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即获取子线程需要绘制的新增区域,主线程将新增区域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新增区域更新绘制区域,子线程基于更新后的绘制区域重新创建并绘制图像,并将绘制的图像发送给主线程以显示到系统界面上,通过基于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同时子线程与主线程相互配合,以减少子线程整体绘制的时间及提高系统的绘制效率。而当用户进行连续的器件组件移动操作时,子线程可以将不同的新增区域与子线程绘制区域进行整合,主线程再基于整合后的绘制区域进行绘制图像。
37.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显示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90。
38.在步骤210中,主线程基于对应的器件组件,确定绘制区域。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器件组件可以指示系统界面需要显示的电子元器件,器件组件也可以指示系统界面需要显示的图像或文字等,绘制区域可以指示在系统界面内子线程需要在图像中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
40.在步骤220中,主线程基于需要绘制的器件组件与系统界面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坐标映射关系。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坐标映射关系可以指示基于器件坐标的器件组件与基于界面坐标的系统界面之间转换关系;其中,器件坐标的坐标单位是实际长度,单位是纳米;而界面坐标的坐标单位是像素,器件组件与系统界面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可以指示系统界面中一个像素点代表的实际长度,通过器件坐标上的坐标信息与坐标映射关系,可以在屏幕坐标上找到对应的坐标信息,也就是说,改变坐标映射关系可以改变器件组件在系统界面的显示大小或显示位置,同时通过坐标映射关系也可以确定器件组件在系统界面的显示位置及显示大小。
42.值得注意的是,主线程分别确定不同子线程需要绘制的区域,并将绘制区域发送给对应的子线程,便于后续不同的子线程基于坐标映射关系找到图像对应于绘制区域的进行绘制对应的器件组件,多条子线程同时进行绘制工作,以提高系统界面局部区域的显示效率。
43.在步骤230中,子线程接收对应的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
44.在步骤240中,子线程基于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图像,并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对应绘制区域的位置。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线程基于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空白图像,子线程基于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确定图像中对应于绘制区域的位置,即确定图像需要绘制的区域,基于绘图资源库及坐标映射关系,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绘制区域的位置。
46.其中,绘图资源库可以为第三方库,其提供较好优化的画图接口,还提供直线、图形或文字等,由于第三方库属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不做赘述。
47.在步骤250中,当接收到器件组件移动指令时,获取新增区域。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增区域可以指示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当用户对系统界面的任意器件组件进行移动时,会带动器件组件所在的图像发生相对移动,因为器件组件绘制于对应图像中,此时系统界面与移动后的图像会存在错位区域,即为新增区域。
49.当子线程处于空闲状态时,将新增区域更新为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即主线程将新增区域更新为绘制区域并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空白图像,基于绘图资源库及坐标映射关系,将绘制区域内的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绘制区域的位置,即子线程基于绘图资源库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中对应于新增区域的位置。
50.当子线程处于工作状态时,中止子线程基于当前的绘制区域对图像的绘制,主线程将子线程的绘制区域更新为新增区域与子线程当前绘制区域之和并发送给子线程,即子
线程将新增区域与子线程当前位于系统界面内的绘制区域进行合并为新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基于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空白图像,再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空白图像对应于新的绘制区域的位置。
51.当用户进行多次或连续进行器件组件移动的界面操作时,子线程可以将新增区域与当前位于系统界面内的绘制区域进行合并为一个绘制区域,子线程再进行图像绘制,以减少子线程整体的绘制时间。
52.在步骤260中,子线程复制绘制的图像发送给主线程。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线程可以将复制绘制完成的图像发送给主线程,子线程还可以周期性对绘制的图像进行复制并发送给主线程,周期性对绘制的图像进行复制并发送给主线程,可以便于后续步骤中主线程将子线程发送的图像绘制于对应图层,以提高系统界面局部区域的显示效率。
54.在步骤270中,主线程接收图像,创建图层,并基于图像对应的坐标映射关系,将图像绘制于对应的图层。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图层可以指示用于承载器件组件的胶片,图层的规格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主线程接收图像,确定图像中器件组件的放大系统及当前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有可能对系统界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界面操作,致使图像与当前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不相同,进而将图像与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确定用户是否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界面操作。
56.当图像与当前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不相同时,说明系统界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界面操作,主线程舍弃子线程发送的图像,重新确定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并将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重新进行绘制。值得注意的是,当系统界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界面操作时,基于器件坐标的器件组件与基于界面坐标的系统界面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会发生改变,绘制区域在系统界面的对应位置及范围也会改变,所以主线程需要重新确定坐标映射关系。
57.图像与当前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相同时,说明系统界面没有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界面操作,子线程确定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与图像的规格一致时,主线程将图像绘制于对应图层。
58.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与图像的规格不一致时,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与图像存在错位区域,即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与图像之间存在新增区域,主线程将图像绘制于对应图层,并将新增区域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新增区域执行图像绘制操作,更详细的描述,请参阅步骤250。
59.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与图像存在新增区域是由于用户对器件组件进行移动或对系统界面的大小进行调节。
60.在步骤280中,遍历所有图层,形成界面视图。
61.主线程将接收的图像绘制到图层中,并将所有的图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重叠,形成界面视图。遍历所有图层,当存在图层缺失的情况时,主线程确定缺失图层的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并将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绘制图像,并将图像发送给主线程,主线程创建图层,将图像绘制于图层中,以完成对缺失图层的重新绘制。
62.在步骤290中,当接收器件组件更新指令时,删除对应图层,并重新绘制对应图层。
63.用户向系统输入器件组件更新指令时,获取用户需要更新的目标器件组件,并定位目标器件组件所在的图层,基于目标器件所在的图层,确定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后,将目标器件所在的图层删除,并将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创建并绘制图像,子线程将绘制的图像发送给主线程,主线程重新创建图层,并将图像绘制于图层中。进而当用户对器件组件进行更新时,子线程只需要绘制目标器件所在图层的绘制区域,以提高绘制效率。
64.由此可知,用户进行界面操作时,如对器件组件进行移动、对器件组件进行放大或缩小、对系统界面的大小进行调整时,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及器件坐标与界面坐标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都会发生相对的改变,通过主线程对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的确定,即将系统界面的操作放置于主线程,主线程将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发送给子线程,子线程基于绘制区域及坐标映射关系进行绘制,将绘制工作放置于子线程,通过主线程与子线程相互配合,提高系统的局部与全局的显示效率;当响应用户输入器件组件移动的指令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会发生对应的移动,此时,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是需要子线程进行重新绘制的,主线程获取新增区域,即获取图像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并基于新增区域更新绘制区域,主线程将更新后的绘制区域通知子线程进行绘制,将新增区域与绘制区域进行结合,以减少子线程整体绘制的时间;当用户对器件组件进行更新时,直接定位目标器件组件的图层,删除并绘制该图层,无需更新整个系统界面,进而提高系统界面的显示效率。
65.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显示装置,其中该界面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区域确定模块310、图像绘制模块320及图层绘制模块330等。
66.区域确定模块310,用于响应器件组件移动指令后,获取新增区域;其中,所述新增区域指示用于绘制器件组件的图像相对于系统界面的错位区域。
67.图像绘制模块320,用于基于所述新增区域,更新子线程的绘制区域,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其中,绘制区域指示子线程在图像需要绘制器件组件的区域。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图像绘制模块320,可以包括:
69.第一图像绘制模块,用于当子线程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子线程的绘制区域更新为所述新增区域与子线程当前绘制区域之和;
70.第一创建图像模块,用于子线程基于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图像;
71.第一图像绘制模块,用于基于绘图资源库,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图像绘制模块320,还可以包括:
73.第二图像绘制模块,用于当子线程处于空闲状态时,将子线程的绘制区域更新为所述新增区域。
74.图层绘制模块330,用于主线程将绘制的图像绘制于图层,形成界面视图。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图层绘制模块330,可以包括:
76.接收模块,用于主线程接收子线程发送的图像;
77.确定模块,用于主线程确定图像的放大系数;
78.第一图层绘制模块,用于当图像与当前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相同时,主线程创建图层并将图像绘制于图层;
79.或,第二图层绘制模块,用于当图像与当前系统界面的放大系数不相同时,主线程舍弃图像,并通知子线程重新绘制图像。
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图层绘制模块,可以包括:
81.信息重新确定模块,用于子线程重新获取绘制区域及器件信息;其中,器件信息指示器件组件在系统界面的位置及大小信息;
82.第二创建图像模块,用于子线程基于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创建相同规格的图像;
83.绘制模块,用于基于绘图资源库及所述器件信息,子线程将对应的器件组件绘制于图像;
84.界面信息确定模块,用于主线程确定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规格;
85.新增区域确定模块,用于若当前系统界面的窗口相对于图像存在新增区域;
86.发送模块,用于主线程将新增区域发送给子线程。
87.查询模块,用于主线程遍历所有图层;
88.图层重叠模块,用于将所有图层按照对应顺序重叠,形成界面视图。
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界面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
90.目标器件组件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器件组件更新指令时,获取目标器件组件;
91.目标器件组件图层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器件组件,定位并删除所述目标器件组件所在的图层;
92.目标器件组件图层模块,用于重新创建并绘制对应图层。
93.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94.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可读取介质5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车辆电磁状态检测方法。
95.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5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5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5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5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设备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设备中。程序代码5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9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