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19300发布日期:2023-03-25 10:4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用户在不同设备、不同层级、不同产品产生的碎片化数据中因用户标识多样化,不能将这些碎片化数据判定为同一用户下的数据,导致无法精准识别同一用户,以及在未登录状态下,无法精准识别用户。现有技术中,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是根据注册关系,判断不同设备、不同层级、不同产品传入的每一个id是否符合id注册关系中用户属性、关键行为信息是否相同,若用户属性、关键行为信息不相同则判定为不同用户的id,若用户属性、关键行为信息相同,则将相同用户属性、关键行为信息对应的不同id的数据关联到同一个主标识id上,对于复杂的id关联关系,需要人工核实排查,关联成功后,需要对数据业务id进行刷新并将此前数据的id改为当前的id,但这种用户识别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3.(1)通过主标识进行关联,若主标识不存在,只能剔除或者人工验证,关联难度较大;
4.(2)关联成功后需回溯主标识所有数据,损耗资源,回溯期间数据可靠性低;
5.(3)所有数据均与主标识id,带来数据延迟高,不能实时关联处理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传统处理方法不能实时关联、关联难度大且数据延迟高、资源损耗的问题。
7.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8.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查验用户表中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
9.若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则将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所述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生态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d信息、手机用户信息、邮箱信息、设备信息、cookie信息、计算机编号和计算机序列号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预设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用户id信息、手机用户信息、邮箱信息、设备信息、cookie信息、计算机编号或计算机序列号。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将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所述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后,还包括:
13.将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所述所述生态用户信息返回唯一标识信息。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将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所述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后,还包括:
15.将待识别行为标识对应的高于匹配成功的生态用户信息优先级的生态用户信息
进行赋值。
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若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用户id信息匹配成功,还包括:
17.验证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对应的手机号、邮箱与查验用户表中手机用户信息、邮箱信息是否相同;
18.若不同,对所述查验用户表中手机用户信息、邮箱信息进行更正。
1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若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均未匹配成功,还包括:
20.根据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对应的手机号、邮箱在所述用户查验表新建生态用户信息记录。
21.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生态用户识别装置,包括:
22.匹配模块,用于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
23.识别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时,将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所述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
24.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用于执行前述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
25.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
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中通过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若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则将待识别行为标识与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可以实现跨生态、跨渠道来源的用户识别,拓展用户可识别范围。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一个数据处理流程图;
31.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另一个数据处理流程图;
32.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应用场景示例图。
33.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跨生态用户识别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34.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用户识别方法仅通过主关联标识进行关联,若不存在,只能剔除或者人工验证,关联难度较大;关联成功后需回溯此前数据,损耗资源,期间数据的不可靠性;且数据延迟高,不能实时关联处理数据的问题。
3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
38.本实施例的恶意代码监控方法可以包括:
39.步骤101、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查验用户表中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
40.步骤102、若待识别行为标识与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则将待识别行为标识与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
41.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若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则将待识别行为标识与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可以实现跨生态、跨渠道来源的用户识别,拓展用户可识别范围。
42.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跨生态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包括:获取每一条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id标识,以及每个id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标识内容;对获取的一个或多个id标识、以及每个id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标识内容,根据预设优先级进行关联处理。其中,一个或多个id标识按所述预设优先级顺序依次包括:user_id、phone、mailbox、device_id、cookie_id、mac或sn。
43.具体来说,按所述预设优先级对一个或多个id标识分别进行判断,当数据库中存在任一一个id标识时,返回唯一标识uuid;而当数据库中均不存在所述一个或多个id标识时,返回null。
44.数据流程示意,如图3和图4所示。
45.对获取的一个或多个id标识、以及每个id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标识内容,根据预设优先级进行关联处理,包括:
46.首先,查询user_id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
47.当查询user_id在数据库中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再判断phone、mailbox对应的第一标识内容与phone、mailbox在数据库中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是否相同;
48.当phone、mailbox对应的第一标识内容与phone、mailbox在数据库中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相同时,则其他信息合并,返回唯一标识uuid;
49.当phone、mailbox对应的第一标识内容与phone、mailbox在数据库中对应的第二
标识内容不相同时,则更正phone、mailbox,其他信息合并,返回唯一标识uuid。
50.然后,当user_id在数据库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判断查询phone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
51.当查询phone在数据库中是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检验数据库中是否存在user_id:
52.当检验数据库中不存在user_id时,赋值该user_id,其他信息合并,返回唯一标识uuid。
53.当检验数据库中存在user_id时,且检验user_id是否相同,当检验user_id相同时,不存在此情况,在user_id检验时已处理;当检验user_id不相同时,不存在此情况。
54.接着,当查询phone在数据库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按优先级查找mailbox,数据库中是否存信息:
55.当查找到mailbox在数据库中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再检查到user_id、phone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
56.当检查到user_id、phone在数据库中不存在时,赋值user_id、phone,其他信息合并,返回唯一标识uuid。
57.当检查到user_id、phone在数据库中存在时,则判断user_id、phone是否相同,当user_id、phone相同时,不存在此情况,在user_id、phone检验时已处理;当user_id、phone不相同时,不存在此情况。
58.然后,当查找到mailbox在数据库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按优先级查找device_id,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信息:
59.当device_id在数据库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按优先级依次处理该id,依次判断cookie_id、mac或sn在数据库中均不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则创建新记录。
60.当device_id在数据库中存在对应的第二标识内容时,判断user_id、phone、mailbox是否大于一条:
61.当同时user_id、phone、mailbox在数据库大于一条时,判断user_id、phone、mailbox是否相同,当user_id、phone、mailbox不相同时,创建新数据、返回唯一标识uuid。当user_id、phone、mailbox相同时,若不存在user_id、phone、mailbox,以处理时间排序,返回最近时间的数据。
62.其次,当user_id、phone、mailbox在数据库不大于一条,检验user_id、phone、mailbox是否存在:
63.当检验到user_id、phone、mailbox在数据库中不存在时,赋值该user_id、phone,其他信息合并,返回唯一标识uuid。
64.当检验到user_id、phone、mailbox在数据库中存在时,判断user_id、phone、mailbox是否相同:
65.当user_id、phone、mailbox相同时,不存在此情况,在user_id、phone、mailbox检验时已处理;当user_id、phone、mailbox不相同时,创建新数据、返回唯一标识uuid。
66.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实施二的基础上应用到具体的场景。在本实施例三中,以一个独立的服务实时处理每一条数据,以用户i d(user_id、phone、mai l box)为主,辅以device_id、cookie_id、mac、sn,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对用户的标识进行关联,从而实现用户
追踪。如图5所示:小兵新买了一个电脑,第一天小兵的行为产生的标识包括deviceid和mac、sn,对小兵的行为标识合并后数据包括deviceid和mac、sn;第二天小兵的行为产生的标识包括userid和deviceid,对小兵的行为标识合并后数据包括userid、deviceid1、mac和sn;第三天小兵的行为产生的标识包括userid、phone、mailbox和cookieid,对小兵的行为标识合并后数据包括userid、phone、mailbox、deviceid1、cookieid、mac、sn;第四天小兵的行为产生的标识包括userid、deviceid2和mac、sn,对小兵的行为标识合并后数据包括userid、phone、mailbox、deviceid1、deviceid2、cookieid、mac、sn。其流程处理逻辑为:接收user_id、phone、mailbox、device_id、cookie_id、mac、sn标识信息,优先级以此顺序为例。当传入数据为{user_id:1,phone:1,mailbox:1,device_id:1,cookie_id:1,mac:1,sn:1}时,数据库中优先查找user_id。当在数据库中查到结果时:检查手机号、邮箱是否相同,若不同查验用户表(账号中心)更正,其他信息合并。当在数据库中未查到结果时:按优先级查找phone,当在数据库中查询到结果时:检查user_id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赋值该user_id,其他信息合并。若存在(不存在此情况)当在数据库中未查到结果时:按优先级查找mailbox,当在数据库中查询到结果时:检验user_id、phone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赋值该user_id、phone,其他信息合并。若存在,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合并,若不同(不存在此情况)。当在数据库中未查到结果时:按优先级查找device_id。当在数据库中查询到结果时:检验user_id、phone、mailbox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赋值该user_id、phone,mailbox其他信息合并。若存在,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合并,若不同,则新建。当在数据库中未查到结果时:按优先级依次处理该id,处理逻辑与device_id处理逻辑相同。当全部标识未查到时,根据user_id在用户表(账号中心)查找到手机号、邮箱,整合信息新建记录。
67.通过图1~图5中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整合多渠道、多生态的用户id实现自动化关联匹配,实现精准识别该用户。实时识别出其中的一个相同的id标识,即可关联。本方案适用于所有整合用户标识的场景,并可以自定义扩展延伸。实现了跨生态、跨渠道来源的用户识别,拓展用户可识别范围。可多渠道、多生态的用户id自动化关联匹配,整合用户所有身份信息,知其一而窥全貌,更加全面识别,以及适用于跨生态、跨渠道用户识别。
68.图6为本发明恶意代码监控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69.匹配模块601,用于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
70.识别模块602,用于在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时,将所述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所述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
71.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72.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将待识别行为标识按照预设优先级依次与每个生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若待识别行为标识与查验用户表中任一生态用户信息匹配成功,则将待识别行为标识与生态用户信息识别为同一用户,可以实现跨生态、跨渠道来源的用户识别,拓展用户可识别范围。
73.图7为本发明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实现本发明图1~图5所示
memory,ram)等。
8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