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辆作业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16383发布日期:2023-02-01 02:5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车辆作业管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作业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与交通的发展,城市配送车辆越来越普及,车辆作业的规范化管理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城市配送车辆以燃油车为主,其货品运输环节存在运输成本高、过程监管差、装卸货作业流程不可控等现象,造成车辆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作业管理方法,以实现车辆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提高车辆运转效率。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作业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提送车请求,确定目标车辆的车辆位置;响应于车辆位置与指定场站位置匹配,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响应于所述提送车请求的类别为提车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确定第一车厢状态;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为空置,控制车厢打开;响应于接收到装车完毕请求,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一致,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
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提送车请求的类别为送车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确定第一车厢状态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一致,接收交车指令;响应于接收到交车请求,控制车厢打开;响应于接收到交车完毕请求,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三车厢状态图像;响应于所述第三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为空置,控制车厢关闭并更新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为待接单状态。
6.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周期性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位置;响应于所述目标车辆进入预定地理区域,确定车辆运动状态;响应于车辆运动状态为停止,控制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获取车辆状态图像;响应于所述车辆状态图像表征车辆处于装卸货品状态,计算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
电电量以及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计算所述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的最大充电电量;响应于所述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与最大充电电量不匹配,提示进行换电操作。
7.可选地,计算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和最大充电电量包括:根据目标车辆的剩余电量和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计算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根据目标车辆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和充电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流计算最大充电电量。
8.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与最大充电电量相匹配,控制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操作。
9.可选地,控制车厢打开包括:控制车辆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以使得车厢打开。
10.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为非空置,提示不能进行提车作业。
11.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不一致,提示确认第二车厢状态并控制车厢处于打开状态。
12.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不一致,提示确认第一车厢状态并控制车载摄像装置回调车辆状态图像、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
13.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未接收到交车请求,提示确认交车请求。
14.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作业管理方法通过接收到的提送车请求,确定目标车辆的车辆位置,响应于车辆位置与指定场站位置匹配,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响应于所述提送车请求的类别为提车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确定第一车厢状态,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为空置,控制车厢打开,响应于接收到装车完毕请求,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一致,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由此,实现提车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提高车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端的车辆作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列的提车作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车作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充换电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17.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18.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目标车辆13行驶过程中,部署在所述目标车辆13上的定位装置定期采集车辆位置信息并实时上传服务器11,服务器11接收到用户终端12发出的提送车请求后,确定所述目标车辆13的位置,如果所述目标车辆13的位置与指定场站的位置偏差小于系统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精度,则认为所述目标车辆已到达场站,接收提送车请求,否则视为所述目标车辆未到达场站,拒绝提送车请求,并通过用户终端12反馈给司机拒绝申请的原因。若所述服务器接受提送车请求,则控制部署在所述目标车辆13上的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此时的车厢图片,并发送至所述服务器11,所述服务器11识别该图片后,确认提送车前的车厢状态。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的提送车请求为提车请求时,则所述服务器11通过图像识别确定车厢是否为空置状态,如果车厢为非空置状态,则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2提示司机不能进行提车作业,如果车厢为空置状态,则等待司机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2发送装车请求,所述服务器11收到请求后,通过部署在所述目标车辆13上的智能车载终端远程控制所述目标车辆13的电动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允许司机进行装车作业,司机装车完毕后,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2发送装车完毕请求,所述服务器11收到请求后,控制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目标车辆13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通过图像识别,确认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所述服务器11远程控制电动挡板收起或固定装置关闭,装车过程完毕,所述目标车辆13可开始运输流程,同时所述服务器11将所述目标车辆13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如果车厢内货品的图像识别结果与订单信息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2提示司机确认货品信息,且所述目标车辆13的电动挡板或固定装置仍处于打开状态,无法进入运输流程。由此,实现了车辆提车作业管理方法的优化,避免了货品运输错误造成的无
效运输,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浪费,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11接收到的提送车请求为送车请求时,则所述服务器11通过图像识别确定此时的车厢状态是否与订单信息一致,如果一致,则所述服务器11查询用户终端14是否发出交车请求,如果所述服务器11已收到交车请求,则所述服务器11远程控制电动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允许司机进行卸车作业。如果所述服务器11未收到客户的交车请求,则所述服务器11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4推送消息给客户,提示其确认是否可以交车,直至收到客户发出的交车请求为止。如果系统通过图像识别确定此时的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不一致,则所述服务器11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2提示司机检查所装载的货品,并给出货品的现场拍摄视频等信息,如确认货品已被盗窃或调换,则所述服务器11回调车载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及上报的所述车辆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确定车辆被盗窃或调换的时间和位置,以作为事故调查的依据。由此,实现了车辆送车作业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车辆13到达场站后,所述服务器11通过部署在所述目标车辆13上的速度监测装置确定所述目标车辆13的运动状态。当确定所述目标车辆13运动状态为停止后,控制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获取车辆此时的状态图像,确定所述目标车辆13处于装卸货品状态后,由所述服务器11计算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以及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其中,所述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根据所述目标车辆13剩余电量和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计算。所述目标车辆13剩余电量通过部署在所述目标车辆13上的智能车载终端获取。同时,所述服务器11根据目标车辆13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和充电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流计算最大充电电量,并比较计算的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与最大充电电量,若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不大于最大充电电量,则所述服务器控制充电设备15在所述目标车辆13装卸车期间进行充电,否则,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2提示司机进行换电操作,司机收到提示后为所述目标车辆13更换充满电的电池。由此,减少车辆在场站停留充电的时间,提高了车辆运转效率。
24.由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到的提送车请求,确定目标车辆的车辆位置,响应于车辆位置与指定场站位置匹配,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作为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响应于所述提送车请求的类别为提车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确定第一车厢状态,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为空置,控制车厢打开,响应于接收到装车完毕请求,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作为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一致,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由此,实现提车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提高车辆作业效率。
2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2除了车辆车身(图2中未示出)外,还包括智能车载终端21、车辆挡板或固定装置22、电量检测装置23和车载摄像装置24。其中,智能车载终端21通过控制车辆挡板或固定装置22来实现车辆车厢的打开及关闭。智能车载终端21通过电量检测装置23获取车辆剩余电量。车载摄像装置24通过智能车载终端21实现与服务器的信息交互。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载摄像装置24也可通过通信设备与服务器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载摄像装置24包括图像拍摄装置241,用于获取车厢状态图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载
摄像装置24还包括定位装置242,用于采集车辆位置信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载摄像装置24还包括速度监测装置243,用于采集车辆运动状态。
26.本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根据定位装置采集的定位数据、以及速度装置采集的车辆运动状态来确定自身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并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上传给服务器,以使得在服务器接收到提送车请求后,根据目标车辆的位置及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接受提送车请求,当服务器接受提车请求后,通过图像拍摄装置获取此时的车厢状态,在确认车厢状态满足条件后通过智能车载终端控制车辆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以使得车厢打开,从而进行后续的装车作业,在确认装车作业完成后,通过智能车载终端控制车辆挡板收起或固定装置关闭以使得车厢关闭,进入运输流程,由此,实现了提车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2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1,智能车载终端周期性获取定位数据及车厢状态图像。可选地,定位数据根据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定位装置获取。可选地,车厢状态图像由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车载摄像装置获取。
28.步骤s302,智能车载终端根据定位数据确定目标车辆位置。
29.步骤s303,智能车载终端将车辆位置及车厢状态图像实时上传至服务器。
30.步骤s304,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提车请求。
31.步骤s305,服务器确定车辆已到达指定场站。
32.步骤s306,服务器通过智能车载终端获取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
33.步骤s307,确定目标车辆车厢状态为空置。
34.步骤s308,服务器向智能车载终端发送打开车厢指令。
35.步骤s309,智能车载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打开车厢指令后,控制电动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以使得车厢打开。
36.步骤s310,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装车完毕请求。
37.步骤s311,服务器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装车完毕请求后,通过智能车载终端获取当前车厢状态图像。
38.步骤s312,确定当前车厢状态图像与订单信息一致。可选地,订单信息根据服务器接收用户客户端发送的信息获取。
39.步骤s313,服务器向智能车载终端发送关闭车厢指令。
40.步骤s314,智能车载终端控制电动挡板收起或固定装置关闭以使得车厢关闭,进入运输流程。
41.如图3所示,通过智能车载终端、服务器及用户终端的信息交互实现了提车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端的车辆作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端的车辆作业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1,响应于接收到提送车请求,确定目标车辆的车辆位置。可选地,司机通过用户终端发送提送车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提送车请求后,通过车载摄像装置上的定位装置确定目标车辆的位置。可选的,用户终端安装有应用软件或小程序用来发送提送车请求。
42.步骤s402,响应于车辆位置与指定场站位置匹配,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可选地,目标车辆到达指定场站后,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目标车辆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作为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并上传服务器。
43.步骤s403,响应于所述提送车请求的类别为提车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确定第一车厢状态。可选地,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为提车请求时,服务器对当前接收到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44.步骤s404,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为空置,控制车厢打开。可选地,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结果进行处理,判断车厢状态是否为空置,确定车厢为空置后打开车厢。
45.步骤s405,响应于接收到装车完毕请求,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可选地,装车完毕后,司机通过用户终端发出装车完毕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所述装车完毕请求后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作为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
46.步骤s406,响应于所述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一致,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服务器通过对比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的所述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及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当确定二者一致后,服务器通过智能车载终端控制车辆挡板收起或固定装置关闭以使得所述目标车辆的车厢关闭,同时将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
47.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提车请求后,通过对接收到的目标车辆位置信息及车厢状态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车辆是否满足提车作业条件,在确定目标车辆满足提车作业条件后,通过控制车辆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以使得车厢打开,进行装车作业,在服务器收到装车完毕请求后,将此刻的车厢状态图像与订单信息进行对比以确定货品信息是否正确,在确定无误后,控制车辆挡板收起或固定装置关闭以使得车厢关闭,完成车辆提车作业,进入运输流程,由此,避免了货品运输错误造成的无效运输,实现了车辆提车作业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4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提车作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车作业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01,周期性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可选地,车辆位置信息根据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定位装置获取。
49.步骤s502,判断是否收到提车请求,若收到提车请求则进入步骤s503,否则返回到步骤s501。
50.步骤s503,判断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场站,若车辆已到达指定场站则进入步骤s504,否则进入步骤s505。
51.步骤s504,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
52.步骤s505,反馈拒绝提车请求到司机用户终端。可选地,反馈拒绝提车请求的同时反馈拒绝原因到司机用户终端。
53.步骤s506,判断第一车厢状态是否为空置状态。若车厢为空置状态则进入步骤s507,否则进入步骤s505。
54.步骤s507,控制车厢打开。可选地,服务器通过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智能车载终端
控制动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以使得车厢打开。
55.步骤s508,判断是否收到装车完毕请求。可选地,若服务器收到装车完毕请求则进入步骤s509,否则进入步骤s507。
56.步骤s509,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可选地,订单信息根据服务器接收用户客户端发送的信息获取。
57.步骤s510,判断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是否一致。可选地,当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一致时进入步骤s511,否则进入步骤s512。
58.步骤s511,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
59.步骤s512,反馈车厢状态异常信息到司机用户终端,提示司机进行处理。可选地,司机处理完成后继续执行步骤s509。
60.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通过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定位装置周期性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在接收到提车请求后,判断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场站,若车辆到达了指定场站则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并判断第一车厢状态是否为空置状态,若车厢状态为空置,则控制车厢打开,当车辆未到达指定场站或车厢为非空置状态则通过用户终端反馈拒绝提车请求给司机,服务器收到装车完毕请求后,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判断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若不一致则反馈车厢状态异常信息到司机用户终端,提示司机进行处理,由此,实现了车辆提车作业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61.当目标车辆完成提车作业后则进入运输流程,将货品运输至指定场站后完成送车作业,由此完成一个提送车订单。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车作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送车作业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01,周期性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可选地,车辆位置信息根据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定位装置获取。
62.步骤s602,判断是否收到送车请求,若收到送车请求则进入步骤s603,否则返回到步骤s601。
63.步骤s603,判断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场站,若车辆已到达指定场站则进入步骤s604,否则进入步骤s605。
64.步骤s604,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
65.步骤s605,反馈拒绝送车请求到司机用户终端。可选地,反馈拒绝送车请求的同时反馈拒绝原因到司机用户终端。
66.步骤s606,判断第一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是否一致。可选地,所述订单信息由客户的用户终端上传至服务器。若第一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一致则进入步骤s607,否则,进入步骤s608。
67.步骤s607,判断是否接收到交车请求。若接收到交车请求则进入步骤s609,否则进入步骤s610。
68.步骤s608,回调车载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及上报的目标车辆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确定货品被盗窃或调换的时间和位置。
69.步骤s609,控制车厢打开。
70.步骤s610,推送交车请求确认信息给客户的用户终端,直至收到交车请求。
71.步骤s611,判断是否接收到交车完毕请求。若收到交车完毕请求则进入步骤s612,否则进入步骤s609。
72.步骤s612,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三车厢状态图像。
73.步骤s613,判断第三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是否为空置。若第三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为空置则进入步骤s614,否则进入步骤s615。
74.步骤s614,控制车厢关闭并更新目标车辆的车厢状态为待接单状态。
75.步骤s615,反馈车厢状态异常信息到司机用户终端,提示司机进行处理之后继续进入步骤s612。
76.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通过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定位装置周期性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在接收到送车请求后,判断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场站,若车辆到达了指定场站则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并判断第一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判断是否接收到交车请求,在接收到交车请求后控制车厢打开,进行卸车作业,当服务器接收到交车完毕请求后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目标车辆的第三车厢状态图像,当第三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为空置时,控制车厢关闭并更新目标车辆的车厢状态为待接单状态,否则反馈车厢状态异常信息到司机用户终端,提示司机进行处理,当车辆未到达指定场站时反馈拒绝送车请求到司机用户终端,当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并判断第一车厢状态与订单信息不一致时则回调车载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及上报的目标车辆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确定货品被盗窃或调换的时间和位置,当未接收到交车请求时推送交车请求确认信息给客户的用户终端,直至服务器收到交车请求,由此,实现了车辆送车作业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77.在目标车辆到达指定场站进行装卸车作业的同时,可以对通过充换电完成对目标车辆的电量补充。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充换电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充换电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701,周期性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可选地,车辆位置信息根据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定位装置获取。
78.步骤s702,判断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场站。
79.步骤s703,车辆运动状态是否为停止。可选地,运动状态根据部署在目标车辆上的速度监测装置获取。
80.步骤s704,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装卸货品状态。
81.步骤s705,计算车辆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以及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可选地,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根据目标车辆的剩余电量和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计算。可选的,所述目标车辆的剩余电量由所述智能车载终端获取并上传服务器。可选地,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可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进行的每一项具体作业所需电量计算。可选地,到达下一场站前进行的每一项具体作业根据订单确定。可选地,所述目标车辆每一项具体作业所需电量按照装车、卸车、载货、空驶等几种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载货行驶所需电量,其定义为:,其中:为所述目标车辆按照平均时速45公里行驶时,车辆吨百公里的电量消耗;为车辆空驶的重量,
为所运输的货品重量;:所述目标车辆空驶所需电量,其定义为:;:所述目标车辆托盘载货情况下升起或降落一次所需电量;:所述目标车辆托盘无货情况下升起或降落一次所需电量;: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所有作业所需电量;soc:所述目标车辆剩余电量;:所述目标车辆需充入电量,=,其中:为所述目标车辆完成到达下一场站前的作业所需电量;为冗余系数,避免因天气、意外事故、司机作业不规范等因素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导致车辆无法到达作业场站。
82.所述目标车辆进入场站并停车后,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到达下一场站前所需完成的所有作业确定,采集所述目标车辆智能车载终端上报的剩余电量数据,计算所述目标车辆所需充入电量。
83.可选地,本实施例以某车辆在a场站卸车,然后将货品装车并送至b地,再到c地取货然后运回至a场站为例计算为:=+++ +++++上式中:为a点到b点的,为b点到c点的,为c点到a点的。
84.步骤s706,计算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的最大充电电量。可选地,最大充电电量根据目标车辆本次装卸作业停留时间和充电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流计算。
85.步骤s707,判断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与最大充电电量是否匹配。服务器对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与最大充电电量进行比较,若所述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不大于最大充电电量,则认为所述到达下一场站所需充电电量与最大充电电量匹配进入步骤s708,否则进入步骤s709。
86.步骤s708,进行充电操作。可选地,充电时所述服务器控所述制充电设备在所述目标车辆装卸车期间进行充电,以减少车辆在场站停留的时间,提高车辆运转效率。
87.步骤s709,提示司机进行换电操作。可选地,通过用户终端提示进行换电操作,司机收到提示后为所述目标车辆更换充满电的电池,节省了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时间,使车辆在完成装卸车作业后可以尽快离开场站进入后续流程,不会因为充电原因在场站停留,由此提高了车辆运转效率。
8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作业管理信息交互装置8包括第一信息确定单元81、第一控制单元82、第二信息确定单元83、第二控制单元84、第三控制单元85和第四控制单元86。
89.第一信息确定单元81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提送车请求,确定目标车辆的车辆位置。可选地,车辆位置信息根据定位装置获取。
90.第一控制单元82被配置为响应于车辆位置与指定场站位置匹配,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厢状态图像。可选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由车载摄像装置拍摄并上传。
91.第二信息确定单元83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提送车请求的类别为提车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确定第一车厢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车厢状态图像为服务器接收到
的请求后当下的车厢状态图像。
92.第二控制单元84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车厢状态为空置,控制车厢打开。可选地,服务器通过智能车载终端控制车辆挡板放下或固定装置开启以使得所述车厢打开。
93.第三控制单元85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装车完毕请求,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的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可选地,装车完毕后,司机通过用户终端发出装车完毕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所述装车完毕请求后控制车载摄像装置获取所述车辆此时的车厢状态图像作为第二车厢状态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订单信息。
94.第四控制单元86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车厢状态图像表征车厢状态与所述订单信息一致,控制车厢关闭并将目标车辆的车辆状态更新为运输状态。
95.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为通用地址查询装置,其包括通用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其至少包括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通过总线93连接。存储器92适于存储处理器91可执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91可以是独立的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微处理器集合。由此,处理器91通过执行存储器92所存储的指令,从而执行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实现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对于其它装置的控制。总线93将上述多个组件连接在一起,同时将上述组件连接到显示控制器94和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输出(i/o)装置95。输入/输出(i/o)装置95可以是鼠标、键盘、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触控输入装置、体感输入装置、打印机以及本领域公知的其他装置。典型地,输入/输出装置95通过输入/输出(i/o)控制器96与系统相连。
9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97.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中的每一流程。
9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中指定的功能。
99.也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00.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用于供计算机执行上述部分或全部的方法实施例。
101.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定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