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9583发布日期:2023-03-15 11:4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2.触控装置指的是通过触摸实现控制的装置,除了触摸屏之外,触控装置还包括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穿戴设备上的触摸控制器等。这类触控装置通过获取并响应触控操作的操作信号,实现对目标电子设备的控制。
3.由于这类触控装置的设置方式一般为独立于目标电子设备之外,并通过通讯信号与目标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这类触控装置往往会适配于服装等穿戴用品或者其他设备,例如以缝合于服装的夹层中等方式与服装所适配。
4.而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当其适配于服装等穿戴用品或者其他设备时,由于触控装置中的电子设备不能被水洗等原因,导致了使用者不便于对该穿戴用品或其他设备进行清洁养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通过对其中零部件进行密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配置与穿戴用品或其他设备时,导致不便于对其进行清洁养护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感应模块、电连接件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密封件与控制单元;所述密封件具有密封腔以及连通所述密封腔的第一通孔,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触控感应模块电连接,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向所述电连接件延伸,并与其密封连接;所述触控感应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触控操作生成触控信号,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触控信号并生成用于控制目标设备的控制信号,以及传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7.上述触控装置,通过密封件对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与电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防止了控制单元进水短路,进而起到了防水的效果。也即是,触控装置具备了防水功能,自然而然,当穿戴用品等配置有本技术中的触控装置时,依然不会妨碍其被水洗。在该穿戴用品等本身能够水洗的前提下,在其配置了触控装置之后依然可以水洗。
8.可选地,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具有由第一密封元件本体围绕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由第一密封元件本体的边缘围绕形成的第一容纳腔开口;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密封结合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上或第二密封元件上;或所述第一通孔的一部分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上、剩余部分开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上。
9.上述触控装置,通过由成型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实现对控制单元的密封,相较于通过将融化或熔化的密封材料灌胶在控制单元等方式,通过组装即可实现对连接有电连接件的控制单元的密封,进而节省了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而也节省了本技术所提
供的触控装置的成本。
10.可选地,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硅胶密封件。
11.上述触控装置,由于硅胶是市面最为常见,且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一种具有密封性能的材料,因此,通过采用硅胶密封件对连接有电连接件的控制单元进行密封,进一步地节省了触控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还提升了密封性能。
12.可选地,其中,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碳纳米管薄膜;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根据所述若干碳纳米管薄膜的数量相应设置的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的第一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一端电连接,以形成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所述导电元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13.上述触控装置,由于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化学性能,且碳纳米管薄膜构成的电容传感器具有防水性能,因此,通过采用包括碳纳米管薄膜的触控感应模块,提高了本技术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防水性能、以及耐水洗性能。此外由于碳纳米管薄膜所构成的触控感应模块较薄较轻,并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效果,进而在减小触控装置的体积与重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触控装置的电学性能。
14.可选地,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基材层朝向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面通过第一弹性塑料固定连接;所述电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基材层朝向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面通过第二弹性塑料固定连接。
15.上述触控装置,通过将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起到了保护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的作用,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其耐水洗性能。并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控制装置在适配于穿戴用品时,可以采用将第一基材层和/或第二基材层缝接于穿戴用品上的方式,实现将控制装置安装于穿戴用品,也即是增加了触控装置与穿戴用品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而,以固定连接有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控制装置做生产销售单元时,降低了下游厂家生产制造成本。
16.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塑料包括tpu或/及所述第二弹性塑料包括tpu。
17.上述触控装置,通过采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将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使得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在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更加牢固。
18.可选地,其中,所述固定连接由热压工艺形成。
19.上述触控装置,由于热压工艺成熟稳定,且固定效果好,因此,通过采用热压工艺实现将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进一步使得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在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更加牢固。
20.可选地,其中,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柔性电路板。
21.上述触控装置,由于柔性电路版能够自由弯曲、卷绕、折叠且不损坏导线,因而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电连接件,提供了本技术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耐水洗性能,并且还提高了触控装置的柔软性,减小了触控装置的体积与重量。
22.可选地,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防水电源接口,所述密封件还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防水电源接口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向所
述防水电源接口延伸,并与其密封连接。
23.上述触控装置,通过为触控装置配置防水电源接口,避免了为给触控装置供电而采用更换或拆卸电池,或者对向触控装置供电的电源接口进行可拆卸密封等方式带来的麻烦,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进而在保证触控装置耐水洗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触控装置的便利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24.可选地,其中,所述装置适配于服装;所述服装具有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所述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之间;所述第一层面面料朝向所述第二层面料的表面通过弹性材料与所述装置的第一侧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层面面料朝向所述第一层面料的表面通过弹性材料与所述装置的第二侧固定连接。
25.上述触控装置,通过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适配于服装的触控装置,提高了触控装置的柔软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还简化了加工工艺,进而节省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触控装置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进而使得该触控装置安装于服装上时,该服装依然可以水洗。
2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触控装置,通过密封件对其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与电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防止了控制单元进水短路,进而起到防水的效果。而采用硅胶制作成型的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节省了相应的工艺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密封效果。而采用碳纳米管薄膜所构成的触控感应模块,以及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电连接件,都提高了触控装置的防水性能和柔软性,减小了触控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而通过tpu并采用热压工艺将触控感应模块和电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进一步地提高了其耐水洗性能、触控装置的牢固性,还降低了下游厂家生产制造成本。尤其是将本技术所提供的触控装置配置在服装时,解决现有技术中适配于服装的触控装置柔软性不够、重量过沉、体积过大,且加工工艺复杂,还不能具有防水功能,进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安装于服装上时,导致服装不能水洗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中控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配置于服装时的分解示意图。
33.图标:100、触控装置;110、控制模块;111、密封件;1111、第一密封元件;1112、第二密封元件;1113、第一通孔;1114、第二通孔;112、控制单元;113、防水电源接口;120、电连接件;121、导电元件;130、触控感应模块;131、碳纳米管薄膜;140、第一基材层;150、第二基材层;200、服装;210、第一层面料;220、第二层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申请人研究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由于其不防水,或者适配穿戴用品等时,未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导致不方便对该穿戴用品等进行清洁养护。示例性地,现有技术中配置有触控装置的服装,由于该触控装置不防水或者其配置与服装上时未采取防水措施,进而导致该服装不能水洗。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以解决这类问题,具体地,请参阅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及附图。
40.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中控制模块110的分解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包括:触控感应模块130、电连接件120以及控制模块110。控制模块110包括密封件111与控制单元112。密封件111具有密封腔以及连通密封腔的第一通孔1113,控制单元112设置于密封腔内。电连接件120的第一连接端与触控感应模块130电连接,第二连接端穿过第一通孔1113、与控制单元112电连接。第一通孔1113的孔壁向电连接件120延伸,并与其密封连接。触控感应模块130配置为:响应于触控操作生成触控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单元112。控制单元112配置为:接收触控信号并生成用于控制目标设备的控制信号,以及传送至目标设备。
41.上述触控感应模块130可以包括单电极触摸传感器、由导线交织所形成的电容触摸传感器以及电容触摸织物传感器,也可以是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传感器。也可以是包括碳纳米管薄膜131的电容传感器。上述控制单元112可以是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电连接件120可以是能够实现控制单元112与触控感应模块130电连接的导线;也可以是一种电路板,该电路板
上印刷有导线。电连接件120以及其与触控感应模块130的连接处可以做防水处理。
42.上述密封件111可以是有密封材料制成的一种密封盒,密封盒具有容纳控制单元112的密封腔。第一通孔1113位于该密封盒上,并连通密封腔内与密封腔外,以使得电连接件120能够从密封腔外穿过该第一通孔1113连接控制单元112。密封件111也可以是一种密封绝缘材料,在电连接件120与控制单元112连接完成后包裹在控制单元112外表面的一层结构,但是,在包裹在控制单元112时,将电连接件120的一部分包裹在密封件111之内时,另一部分电连接件120则漏在密封件111之外,以便于连接触控感应模块130。
43.当用户通过触摸该触控感应模块130输入自己的操作时,该触摸感应模块将该用户的触摸操作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即是上述触控信号,并通过该电连接件120将该触控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112,触控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传送至目标电子设备,以实现对目标电子设备控制。
44.目标电子设备可以与控制单元112有线通信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如果是无限通信,该控制信号可以通过通信单元传输至目标电子设备。上述通信单元可以独立于控制单元112之外,并与控制单元112电连接;也可以是集成在控制单元112以内。该通信单元可以是蓝牙通信单元、nfc通讯单元、射频通讯单元、蜂窝数据通讯单元等,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制。
45.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密封件111对控制单元112以及控制单元112与电连接件120之间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防止了控制单元112进水短路,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水的效果。也即是,触控装置100具备了防水功能,当穿戴用品等配置有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100时,不会妨碍其被水洗。在该穿戴用品等本身能够水洗的前提下,在其配置了触控装置100之后依然可以水洗。
46.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11包括第一密封元件1111和第二密封元件1112。第一密封元件1111具有由第一密封元件1111本体围绕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由第一密封元件1111本体的边缘围绕形成的第一容纳腔开口。第一容纳腔开口与第二密封元件1112密封结合形成密封腔。第一通孔1113开设于第一密封元件1111上或第二密封元件1112上,或第一通孔1113的一部分开设于第一密封元件1111上、剩余部分开设于第二密封元件1112上。
47.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由成型第一密封元件1111和第二密封元件1112实现对控制单元112的密封,相较于通过将融化或熔化的密封材料灌胶在控制单元112等方式,通过组装即可实现对连接有电连接件120的控制单元112的密封,进而节省了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而也节省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成本。
4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11包括硅胶密封件。
49.上述硅胶密封件可以通过热熔之后灌胶在连接有连接件的控制单元112上,以实现密封;也可以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硅胶制作为成型的第一密封元件1111和第二密封元件1112。
50.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硅胶是市面较为常见,且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一种具有密封性能的材料,因此,通过采用硅胶密封件对连接有电连接件120的控制单元112进行密封,进一步地节省了触控装置100的制造成本。此外,还提升了密封性能。
51.请参照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在一种
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模块130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碳纳米管薄膜131。电连接件120包括根据若干碳纳米管薄膜131的数量相应设置的导电元件121。导电元件121的第一连接端与对应的碳纳米管薄膜131的一端电连接,以形成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导电元件121的第二连接端与控制单元112电连接。
52.上述并排设置的若干碳纳米管薄膜131可以是平行设置的,优选地为等间距设置。其中,相邻两条碳纳米管薄膜131之间构成一种电容式触摸按键,电容式触摸按键是依据人体或带电物体靠近传感极点时,导致自电容变化的原理,通过检测电容变化来确定按键是否被触摸。并能够进一步地确定具体的触控的操作,例如:滑动、点击、长按等。电连接件120中导电元件121的数量可以是与若干碳纳米管薄膜131相等的数量。当然,也可以是与若干碳纳米管薄膜131不等的数量。
53.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碳纳米管薄膜131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化学性能,且碳纳米管薄膜131构成的电容传感器具有防水性能,因此,通过采用包括碳纳米管薄膜131的触控感应模块130,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防水性能、以及耐水洗性能。此外由于碳纳米管薄膜131所构成的触控感应模块130较薄较轻,进而减小触控装置100的体积与重量。
54.请参照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位于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触控感应模块130分别与第一基材层140朝向第二基材层150的一面、以及第二基材层150朝向第一基材层140的一面通过第一弹性塑料固定连接。电连接件120分别与第一基材层140朝向第二基材层150的一面、以及第二基材层150朝向第一基材层140的一面通过第二弹性塑料固定连接。
55.上述第一弹性材料可以是具有粘性的塑料,第二弹性材料也可以是具有粘性的塑料。上述第一基材层1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布料,第二基材层150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布料。
56.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固定在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起到了保护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的作用,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其耐水洗性能。并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的控制装置在适配于穿戴用品时,可以采用将第一基材层140和/或第二基材层150缝接于穿戴用品上的方式,实现将控制装置安装于穿戴用品,也即是增加了触控装置100与穿戴用品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而,以固定连接有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的控制装置做生产销售单元时,降低了下游厂家生产制造成本。
5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塑料包括tpu或/及第二弹性塑料包括tpu。
58.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能够和碳纳米管薄膜131熔融填充,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59.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采用tpu将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使得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在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更加牢固。
6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连接由热压工艺形成。
61.其中,采用热压工艺时,弹性材料可以是tpu等热塑性橡胶。
62.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热压工艺成熟稳定,且固定效果好,因此,通过采用热压工
艺实现将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固定于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进一步使得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在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更加牢固。
6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120包括柔性电路板。
64.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柔性电路版能够自由弯曲、卷绕、折叠且不损坏导线,因而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电连接件120,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耐水洗性能,并且还提高了触控装置100的柔软性,减小了触控装置100的体积与重量。
6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10还包括防水电源接口113,密封件111还具有第二通孔1114。防水电源接口113穿过第二通孔1114、与控制单元112电连接。第二通孔1114的孔壁向防水电源接口113延伸,并与其密封连接。
66.防水电源接口113通过外接电源,可以是直接为触控装置100供电,也可以是为触控装置100中的电池等蓄电单元充电。防水电源接口113可以是防水type-c接口。
67.当密封件111包括第一密封件111和第二密封件111时,第二通孔1114同样可以开设于第一密封元件1111上或第二密封元件1112上,或第一通孔1113的一部分开设于第一密封元件1111上、剩余部分开设于第二密封元件1112上。
68.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为触控装置100配置防水电源接口113,避免了为给触控装置100供电而采用更换或拆卸电池,或者对向触控装置100供电的电源接口进行可拆卸密封等方式带来的麻烦,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进而在保证触控装置100耐水洗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触控装置100的便利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69.请参照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配置于服装200时的分解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适配于服装200。服装200具有第一层面料210和第二层面料220,装置位于第一层面料210和第二层面料220之间。第一层面面料朝向第二层面料220的表面通过弹性材料与装置的第一侧固定连接。和/或第二层面面料朝向第一层面料210的表面通过弹性材料与装置的第二侧固定连接。
70.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适配于服装200的触控装置柔软性不够、重量过沉、体积过大,且加工工艺复杂,还不能具有防水功能,进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安装于服装200上时,导致服装200不能水洗。而安装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适配于服装200的触控装置100,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技术问题。
71.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适配于服装200的触控装置100,提高了触控装置100的柔软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还简化了加工工艺,进而节省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00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进而使得该触控装置100安装于服装200上时,该服装200依然可以水洗。
7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通过密封件111对其控制单元112以及控制单元112与电连接件120之间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防止了控制单元112进水短路,进而起到防水的效果。而采用硅胶制作成型的第一密封元件1111和第二密封元件1112,节省了相应的工艺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密封效果。而采用碳纳米管薄膜131所构成的触控感应模块130,以及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电连接件120,都提高了触控装置100的防水性能和柔软性,减小了触控装置100的体积和重量。而通过tpu并采用热压工艺将触控感应模块130和电连接件120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层140和第二基材层150之间,进一步地提高了其耐水洗性
能、触控装置100的牢固性,还降低了下游厂家生产制造成本。尤其是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00配置在服装200时,解决现有技术中适配于服装200的触控装置柔软性不够、重量过沉、体积过大,且加工工艺复杂,还不能具有防水功能,进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安装于服装200上时,导致服装200不能水洗的问题。
7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