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21333发布日期:2023-04-19 19:3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行政数据处理,特别涉及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估就成为日益重要的环节,这既涉及到乡村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的采集,又涉及到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和评估分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部分现有技术是先制定乡村发展的预期指标,然后通过走访调查获取乡村的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再将全部乡村无差别的与预期指标进行比较,将满足指标要求的乡村认定为达标对象。然而,这种评估方法没有对乡村进行准确分类,因此其制定的预期指标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乡村,评估准确性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2、此外,部分现有技术虽然也存在对村庄的分类,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2184064a,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但是:(1)该专利的目的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乡村活力影响因素,最终通过影响因素确定村庄分类,并没有将对村庄的分类用于乡村发展水评/振兴度的评估;(2)该专利是通过自然断点法的单一思路对村庄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逻辑简单,只适用于以分类为最终目的的情况,并不会考虑到村庄分类对后续村庄发展水平/振兴度的评估的影响,因此分类准确度和适应度不高。

3、此外,目前还没有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平台,考虑到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长期战略,其实施策略也存在着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对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装置,其构建了对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平台,定期更新村庄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更新的村庄信息数据库对村庄进行专门分类,根据村庄类别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乡村发展的预期指标和指标阈值,再根据不同的村庄类型的预期指标的权重,以及各村庄实际的指标值和指标阈值的相对接近度,获得乡村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结果。

2、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包括:

3、定期获取外部设备发送的待评估区域的村庄的地理信息特征数据和社会经济特征数据,更新村庄信息数据库;

4、对村庄信息数据库中的各特征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得到各特征数据的空间分布图层信息, 对空间分布图层信息进行空间叠合处理,以建立不同特征数据在同一空间区域的对应关系;

5、根据不同特征数据在同一空间区域的对应关系和预设的评价维度,对待评估区域的村庄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村庄类型,并对不同的村庄类型设置相应的预期指标和指标阈值;

6、计算不同的村庄类型的预期指标的权重,以及各村庄实际的指标值和指标阈值的相对接近度,根据权重和相对接近度,获得乡村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结果;

7、用乡村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结果,动态更新评估结果数据库的当前值。

8、进一步的,对待评估区域的村庄进行分类的步骤包括:

9、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特色保护型分类步骤、拆迁撤并型分类步骤、城郊融合型分类步骤、集聚提升型分类步骤;其中,

10、特色保护型分类步骤,包括:若待评估区域的村庄被收录在特色村庄名录中,则将该村庄直接划分为文化保护型,否则通过社会经济特征数据判断该村庄的特色文化程度,若该村庄的特色文化程度高于第一设定值,则将该村庄划分为文化保护型;若该村庄的特色文化程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则根据该村庄的区划特征数据和生态红线特征数据在同一空间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村庄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若该村庄位于生态保护红线的非核心区域,则将该村庄划分为生态保护型;

11、拆迁撤并型分类步骤,包括:若该村庄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核心区域,则将该村庄划分为禁止开发型;若该村庄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外,则判断该村庄是否位于灾害风险区内且地面平均坡度大于预设坡度,是则将该村庄划分为灾害影响型;否则判断该村庄是否在城市开发边界内,是则将该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型;

12、城郊融合型分类步骤,包括:若该村庄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外,则判断该村庄是否处于城市周边区域,是则判断该村庄是否处于等时圈预定时长的车程范围内,是则判定为城郊融合型;

13、集聚提升型分类步骤,包括:若该村庄未处于城市周边区域,则根据村庄发展潜力模型判断该村庄的发展潜力是否大于预定分数,是则判定为中心集聚型,否则判定为治理改善型。

14、进一步的,计算不同的村庄类型的预期指标的权重的步骤,包括:

15、对正向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16、

17、对负向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18、

19、其中, 表示第 个村庄样本的第 个指标的数值, , ;为标准化后第 个村庄样本的第 个指标的数值, , ; 为评价指标数量, 为村庄样本数量;

20、计算第 个指标下第 个村庄样本占该指标的比重:

21、

22、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

23、

24、其中,为正常数, ;

25、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26、

27、计算各项指标的客观权重:

28、

29、计算各项指标的主观权重,包括:

30、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对第 个指标比第 个指标的重要或不重要程度进行主观赋值;

31、根据 的主观赋值,建立 个评价指标、 个村庄样本的成对的比较矩阵:

32、

33、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则对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所得结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

34、计算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

35、

36、其中, 为第 个指标的综合权重, 为第 个指标的客观权重, 为第 个指标的主观权重。

37、进一步的,计算各村庄实际的指标值和指标阈值的相对接近度的步骤,包括:

38、计算正向指标的相对接近度:

39、

40、计算负向指标的相对接近度:

41、

42、其中, 为第 个村庄样本、第 项指标的相对接近度值;为第 个村庄样本、第 项指标的实际的指标值; 为第 项指标对应的指标阈值。

43、进一步的,根据权重和相对接近度,获得乡村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

44、 通过下式计算乡村发展水平的得分 :

45、

46、通过下式将乡村发展水平的得分转化为百分制:

47、

48、将乡村发展水平的百分制得分划分为若干等级。

49、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装置,包括:

50、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定期获取外部设备发送的待评估区域的村庄的地理信息特征数据和社会经济特征数据,更新村庄信息数据库;

51、空间可视化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村庄信息数据库中的各特征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得到各特征数据的空间分布图层信息, 对空间分布图层信息进行空间叠合处理,以建立不同特征数据在同一空间区域的对应关系;

52、分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不同特征数据在同一空间区域的对应关系和预设的评价维度,对待评估区域的村庄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村庄类型,并对不同的村庄类型设置相应的预期指标和指标阈值;

53、评估模块,被配置为计算不同的村庄类型的预期指标的权重,以及各村庄实际的指标值和指标阈值的相对接近度,根据权重和相对接近度,获得乡村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结果;

54、更新模块,被配置为用乡村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结果,更新评估结果数据库的当前值。

55、进一步的,分类模块包括:

56、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的特色保护型分类单元、拆迁撤并型分类单元、城郊融合型分类单元、集聚提升型分类单元;其中,

57、特色保护型分类步单元,被配置为若待评估区域的村庄被收录在特色村庄名录中,则将该村庄直接划分为文化保护型,否则通过社会经济特征数据判断该村庄的特色文化程度,若该村庄的特色文化程度高于第一设定值,则将该村庄划分为文化保护型;若该村庄的特色文化程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则根据该村庄的区划特征数据和生态红线特征数据在同一空间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村庄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若该村庄位于生态保护红线的非核心区域,则将该村庄划分为生态保护型;

58、拆迁撤并型分类单元,被配置为若该村庄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核心区域,则将该村庄划分为禁止开发型;若该村庄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外,则判断该村庄是否位于灾害风险区内且地面平均坡度大于预设坡度,是则将该村庄划分为灾害影响型;否则判断该村庄是否在城市开发边界内,是则将该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型;

59、城郊融合型分类单元,被配置为若该村庄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外,则判断该村庄是否处于城市周边区域,是则判断该村庄是否处于等时圈预定时长的车程范围内,是则判定为城郊融合型;

60、集聚提升型分类单元,被配置为若该村庄未处于城市周边区域,则根据村庄发展潜力模型判断该村庄的发展潜力是否大于预定分数,是则判定为中心集聚型,否则判定为治理改善型。

61、进一步的,评估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

62、对正向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63、

64、对负向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65、

66、 其中, 表示第 个村庄样本的第 个指标的数值, , ;为标准化后第 个村庄样本的第 个指标的数值,, ; 为评价指标数量, 为村庄样本数量;

67、计算第 个指标下第 个村庄样本占该指标的比重:

68、

69、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

70、

71、其中,为正常数, ;

72、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73、

74、计算各项指标的客观权重:

75、

76、计算各项指标的主观权重,包括:

77、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对第 个指标比第 个指标的重要或不重要程度进行主观赋值;

78、 根据 的主观赋值,建立 个评价指标、 个村庄样本的成对的比较矩阵:

79、

80、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则对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所得结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

81、计算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

82、

83、其中, 为第个指标的综合权重, 为第 个指标的客观权重, 为第 个指标的主观权重。

84、进一步的,评估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

85、计算正向指标的相对接近度:

86、

87、计算负向指标的相对接近度:

88、

89、其中, 为第 个村庄样本、第 项指标的相对接近度值; 为第 个村庄样本、第 项指标的实际的指标值; 为第 项指标对应的指标阈值。

90、进一步的,评估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

91、通过下式计算乡村发展水平的得分:

92、

93、通过下式将乡村发展水平的得分转化为百分制:

94、

95、将乡村发展水平的百分制得分划分为若干等级。

9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7、(1)本发明将村庄进行了专门的分类,基于不同的村庄分类设置了非统一化的预期指标目标值,依照不同村庄类型发展特征对其指标体系赋以差异化的权重,进而获得更加准确的乡村发展水平评估结果。

98、(2)本发明的分类体系充分考虑到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村庄的发展要求与定位,将生态保护红线核心区内的村庄划分为禁止开发型村庄,将生态保护红线一般控制区内的村庄划分为生态保护型村庄。该分类体系下的指标差异化设置,是提高乡村发展水平评估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99、(3)分类体系除了自然断点法,还引入了等时圈、村庄发展潜力模型等分类逻辑,提高了分类准确性和适应性。

100、(4)在分类时采用可视化的空间叠合处理方式,辅助进行村庄分类,提高了分类效率和分类准确度。

101、(5)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的动态监测平台,能够对乡村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更新评估结果,获取最新的乡村发展动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