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

文档序号:30116693发布日期:2022-05-18 19:4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
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cpu散热器大都结构较为简单,专利号为cn202120632826.5公开的一种低噪音的cpu散热器,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cpu,所述箱体内部上端位置左右两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固定板前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箱体前表面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板,左侧两个所述二号固定板之间上端位置活动穿设有一号连接板,右侧两个所述二号固定板之间上端位置活动穿设有二号连接板,所述箱体前表面从上而下均匀设有若干个合页机构,所述箱体右侧前端表面设有转动机构。
3.但上述专利公开的一种低噪音的cpu散热器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不足,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会在其合页板的表面吸附大量的灰尘,而上述专利公开的一种低噪音的cpu散热器缺乏对合页板表面灰尘进行清理的机构,积累过多灰尘会导致合页板发生堵塞进而导致散热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对过滤网表面吸附的灰尘进行清理的双模式cpu散热器。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壳体及设于散热器壳体两侧壁的过滤网,所述散热器壳体的内腔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顶部设有转动杆及装设于转动杆杆体表面的散热扇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杆体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设有清理机构。
6.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器壳体的内腔中部底壁,且所述转动杆的杆体贯穿所述分隔板的中部板体,所述转动杆的底端杆体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过滤网一侧的往复丝杆。
8.优选的,两侧的所述往复丝杆的顶端杆体分别安装有固定块b和固定块a,所述往复丝杆的杆体表面螺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靠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清灰刮杆,清灰刮杆的一侧壁与所述过滤网的网体表面相抵接。
9.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的顶端杆体和所述转动杆的底端杆体均装设有传动皮带轮,相邻的传动皮带轮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
10.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壳体的顶壁和所述分隔板的板体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孔和通风孔。
11.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壳体的底部内腔两侧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板的两侧底壁均设有贯穿所述散热器壳体底壁的螺纹杆,螺纹杆的杆体表面套设有螺
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不断旋转,进而使得转动杆带动散热扇叶不断高速旋转形成散热风,从而对cpu进行快速散热,且在传动皮带轮和传动皮带的传动效果下使得往复丝杆不断旋转,其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移动块不断上下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清灰刮杆不断对过滤网表面积累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可有效防止过滤网表面因灰尘过多而导致堵塞,进而影响散热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4.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散热器壳体;2、出风孔;3、散热扇叶;4、转动杆;5、分隔板;6、通风孔;7、过滤网;8、清灰刮杆;9、固定块a;10、往复丝杆;11、移动块;12、固定连接板;13、螺纹杆;14、螺母;15、驱动电机;16、固定块b;17、传动皮带轮;18、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壳体1及设于散热器壳体1左右两侧壁的过滤网7,散热器壳体1的内腔设有分隔板5将散热器壳体1的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隔板5的顶部设有转动杆4及装设于转动杆4杆体表面的散热扇叶3,转动杆4的顶端杆体通过轴承装设于散热器壳体1的顶壁中。转动杆4的底端杆体连接有驱动电机15,过滤网7的靠近驱动电机15的一侧设有清理机构。
21.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15带动转动杆4不断旋转,进而使得转动杆4带动散热扇叶3不断高速旋转形成散热风,从而对cpu进行快速散热,清理机构不断对过滤网7表面积累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可有效防止过滤网7表面因灰尘过多而导致堵塞,进而影响散热器的正常工作。
22.实施例二
23.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驱动电机15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壳体1的内腔中部底壁,且转动杆4的杆体经轴承贯穿分隔板5的中部板体,转动杆4的底端杆体与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的联轴器相连接,清理机构包括设于过滤网7的靠近驱动电机15的一侧的往复丝杆10,左右两侧的往复丝杆10的顶端杆体分别安装有固定块b16和固定块a9,往复丝杆10的底端杆体通过轴承装设于散热器壳体1的底壁中,且往复丝杆10的杆体与固定块b16或者与固定块a9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轴承连接。往复丝杆10的杆体表面螺接有移动块11,且移动块11的靠近过滤网7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清灰刮杆8,清灰刮杆8的靠近清灰刮杆8的一侧壁与过滤网7的网体表面相抵接,往复丝杆10的顶端杆体和转动杆4的底端杆体均装设有传动皮带轮17,相邻的传动皮带轮17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18,散热器壳体1的顶壁和分隔板5的板体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
孔2和通风孔6,散热器壳体1的底部内腔两侧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板12,固定连接板12的两侧底壁均设有贯穿散热器壳体1底壁的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杆体表面套设有螺母14。
24.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的联轴器旋转带动转动杆4不断旋转,进而使得转动杆4带动散热扇叶3不断高速旋转形成散热风,从而对cpu进行快速散热,且在传动皮带轮17和传动皮带18的传动效果下使得转动归纳4带动往复丝杆10不断旋转,其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移动块11不断上下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清灰刮杆8不断对过滤网7表面积累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可有效防止过滤网7表面因灰尘过多而导致堵塞,进而影响散热器的正常工作。
25.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壳体(1)及设于散热器壳体(1)两侧壁的过滤网(7),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的内腔设有分隔板(5),分隔板(5)的顶部设有转动杆(4)及装设于转动杆(4)杆体表面的散热扇叶(3),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杆体连接有驱动电机(15),所述过滤网(7)的一侧设有清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5)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的内腔中部底壁,且所述转动杆(4)的杆体贯穿所述分隔板(5)的中部板体,所述转动杆(4)的底端杆体与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过滤网(7)一侧的往复丝杆(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往复丝杆(10)的顶端杆体分别安装有固定块b(16)和固定块a(9),所述往复丝杆(10)的杆体表面螺接有移动块(11),且移动块(11)的靠近所述过滤网(7)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清灰刮杆(8),清灰刮杆(8)的一侧壁与所述过滤网(7)的网体表面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杆(10)的顶端杆体和所述转动杆(4)的底端杆体均装设有传动皮带轮(17),相邻的传动皮带轮(17)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的顶壁和所述分隔板(5)的板体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孔(2)和通风孔(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的底部内腔两侧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板(12),固定连接板(12)的两侧底壁均设有贯穿所述散热器壳体(1)底壁的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杆体表面套设有螺母(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式CPU散热器。其技术方案包括:散热器壳体及设于散热器壳体两侧壁的过滤网,所述散热器壳体的内腔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顶部设有转动杆及装设于转动杆杆体表面的散热扇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杆体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设有清理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散热扇叶不断高速旋转,从而对CPU进行快速散热,且在传动皮带轮和传动皮带的传动效果下使得往复丝杆不断旋转,其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移动块不断上下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清灰刮杆不断对过滤网表面积累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可有效防止过滤网表面因灰尘过多而导致堵塞,进而影响散热器的正常工作。作。作。


技术研发人员:刘翔鹏 隆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