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退卡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1503发布日期:2022-11-08 19:5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手动退卡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退卡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dimm)从插槽连接器中退出的手动退卡工具。


背景技术:

2.电子卡或电路板,例如dimm卡,通过安装固定于主板上的插槽连接器,与主板建立电连接。当解锁插槽连接器的锁臂时,为克服在退卡过程中因dimm卡与插槽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的压紧连接所产生的较大的摩擦阻力,技术人员通常需要向锁臂扳动部施加较大的力,以期将dimm卡从插槽连接器中退出,使得技术人员的手指承受较大的反作用力,可能导致手指扭伤。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手动退卡工具,以避免技术人员在退卡操作中的上述可能发生的损伤,并且提高退卡操作的效率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退卡工具,用于将例如dimm卡的电子卡从卡槽连接器中退出的操作。所述手动退卡工具包括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部的操作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第二端部的执行部。执行部包括第一爪部。所述第一爪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沿垂直于所述主体且远离所述主体的主轴方向偏置定位。
5.根据本技术的手动退卡工具还包括保护部,所述保护部设置于至少部分所述主体。
6.优选地,所述操作部沿所述主体的主轴方向偏置定位。
7.优选地,所述第一爪部具有沿主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缺口。
8.优选地,所述执行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及耦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爪部。其中所述第二爪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主轴方向远离所述第一爪部偏置定位。
9.优选地,所述第二爪部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爪部之间。
10.优选地,所述执行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爪部耦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其中:
12.图1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手动退卡工具的立体图。
13.图1b是图1a所示的手动退卡工具的执行部125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14.图2a是图1a所示的手动退卡工具从另一角度的的立体图。
15.图2b是图2a所示的手动退卡工具的执行部125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16.图3是dimm卡安装于插槽连接器的立体图。
17.图4是图3所示的插槽连接器的本体的局部立体图。
18.图5是图3所示的插槽连接器的锁臂的立体图。
19.图6是dimm卡将要插入插槽连接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20.图7a是dimm卡已锁固于插槽连接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21.图7b是图7a所示的局部m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插槽连接器中的本体61。
22.图8是手动退卡工具在未抵接插槽连接器锁臂的状态的主视图。
23.图9a是手动退卡工具的第二爪部的内侧的尾端刚抵接插槽连接器的锁臂的状态的主视图。
24.图9b是图9a所示的局部e的局部放大图。
25.图10a是手动退卡工具以第二爪部的内侧的尾端为支点朝向dimm卡转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26.图10b是图10a所示的局部r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27.图11a是手动退卡工具解锁插槽连接器的锁臂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28.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局部n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插槽连接器中的本体61。
29.图11c是图11a所示的局部n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a、1b、2a、2b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手动退卡工具100包括主体110、设置于主体110的第一端部112的操作部120、设置于主体110的第二端部114的执行部125,及设置于操作部120与执行部125之间的支撑部130。主体110由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及刚度的材料制造,例如由钢材或铝合金材料制造,其可以为退卡操作传递所需的操作力以及承受及抵抗操作过程中施加于主体的外力及变形。
31.主体110具有第一表面116及与第一表面116相对的第二表面118。图1b示出坐标轴系统300,作为本文中各部件、每个部件的相应部位及相对位置关系的参照基础。其中,平行于主体110长度方向的纵轴定义为主轴方向302,垂直于主轴方向302且远离主体110第一表面116的方向为第一横向304a,远离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8的方向为第二横向304b,,与主轴方向302及第一横向304a/第二横向304b正交的方向为侧向306(也即主体110的宽度方向)。
32.执行部125包括沿侧向306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一连接部132及分别耦接于一对第一连接部132的每一第一连接部132且沿侧向306间隔设置的的一对第一爪部134。一对第一连接部132和一对第一爪部134之间沿侧向306(即主体110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缺口135。在退卡操作中,缺口135接收或容纳电子卡或电路板(例如dimm卡)的侧缘,以将电子卡或电路板在退卡过程中保持于垂直于母板的位置。每一第一爪部134相对于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6沿第一横向304a偏置定位。
33.如图2a及2b所示,手动退卡工具100的执行部125还可包括第二连接部142及耦接于第二连接部142的第二爪部144。第二爪部144相对于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8沿第二横向304b偏置定位(即第二爪部144相对于主体110的主轴方向302远离第一爪部134偏置定位),且第二爪部144沿侧向306(即主体110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一对第一爪部134之间。第二爪部144的长度可大于第一爪部134的长度。可替代地,第二爪部144的长度可与第一爪部134的长度相同。可替代地,第二爪部144的长度可小于第一爪部134的长度。
34.操作部120及执行部125沿主轴方向302定位。操作部120沿主体110的主轴方向偏置定位。优选地,操作部120可相对于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8沿第二横向304b转角偏置定位。例如,操作部120与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8的夹角可以为10度至20度之间。
35.手动退卡工具100还可包括保护部150。保护部150设置于至少部分主体110。例如,保护部150附设于主体110的支撑部130且位于主体的第一表面116。
36.在使用中,如图3至图11c所示,手动退卡工具100可用于将连接并锁固于插槽连接器60的dimm卡50从插槽连接器60中退出,以实现dimm卡50的维护、检测或更换。插槽连接器60包括本体61及枢转连接于本体61的一对锁臂80。沿本体61的纵向方向设置有插槽62,用于接收dimm卡的金手指卡边缘。在本体61的两端设置有垂直于本体61延伸的接收部64。接收部64包括两侧壁66以及位于两侧壁66之间的接收槽68。接收槽68用于接收锁臂80。接收部64还包括连接两侧壁66的桥部70。桥部70的外表面成型有导引槽72,导引槽72用于引导dimm卡插入插槽连接器。接收部64还包括凸部74,凸部74从两侧壁66的内侧向内凸出。接收部64还包括与插槽62相联通的枢接孔76。
37.插槽连接器60的锁臂80包括两外壁82、分别设置于两外壁82上的两凸耳86以及两卡块84。每一凸耳86枢转连接于本体61的枢接孔76,使得锁臂80可以以凸耳86为轴远离或朝向本体61转动。每一卡块84包括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88和向外倾斜的第二斜面90。锁臂80的尾部91设置有顶退部92,锁臂80的头部93设置有向内延伸的锁扣部94和向外延伸的扳动部96。
38.当需将dimm卡插入插槽连接器60时,如图6所示,首先将插槽连接器60的一对锁臂80沿远离本体61的方向p分别转动至解锁位置,以清空dimm卡沿垂直于插槽连接器且朝向插槽连接器的方向a的移动路径,使得dimm卡的金手指卡边缘可沿引导槽72插入插槽62;当dimm卡的金手指卡边缘完全插入插槽连接器60时,如图7a及7b所示,dimm卡与插槽连接器60的导电端子之间压紧连接且dimm卡的底缘抵接于锁臂80的顶退部92,同时配合将锁臂80朝向dimm卡方向的推压操作,锁臂80以凸耳86为轴朝向本体61转动至锁臂80的锁扣部94锁扣于dimm卡的凹槽52中,以阻挡dimm卡沿垂直于插槽连接器60且远离插槽连接器60的方向的移动路径。因此,dimm卡被锁固于插槽连接器60中。
39.当需从插槽连接器60退出dimm卡时,如图8至11b所示,首先沿与方向a呈一定角度的倾斜方向b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或一对手动退卡工具100逐一、分别或同时靠近锁臂80。当手动退卡工具100的第二爪部144的内侧抵接于锁臂80的头部93的外侧时,以第二爪部144的内侧的尾端h为轴朝向dimm卡转动手动退卡工具100的操作部120,直至第一爪部134的内侧完全抵接锁臂80的头部93的内侧。此时,如图10a和10b所示,手动退卡工具100的保护部150抵接于dimm卡的侧缘,构成手动退卡工具100撬动操作的支点。之后,以保护部150与dimm卡的侧缘的上部的接触点k为支点、沿朝向dimm卡的方向310推压操作部120,使得第一爪部134的内侧尾端t以接触点k为支点沿远离dimm卡的方向320转动,从而撬动锁臂80的头部93以凸耳86为轴朝向远离本体61的方向转动,以清空阻挡dimm卡沿垂直于插槽连接器60且远离插槽连接器60的方向的移动路径。同时,锁臂80的顶退部92以凸耳86为轴、沿远离插槽连接器60的本体61的方向p向上转动,从而克服dimm卡的金手指卡边缘与插槽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因压紧连接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将dimm卡顶出插槽62。第一爪部134的内侧尾端t沿第一横向304a从支点k偏置,且沿侧向306从支点k偏置。
40.如图11c所示,当以保护部150与dimm卡的侧缘的上部的接触点k为支点、以第一爪部134的内侧的尾端t为施力点沿朝向dimm卡的方向310推压操作部120时,由于动力臂l1的长度大于阻力臂l2,用退卡工具撬动锁臂80的操作可以在第一爪部134的内侧尾端t产生大于操作力f1的、施加于锁臂80受力部98的撬动力f2,从而可以以小于直接以手指扳动锁臂80的力将锁臂80解锁。同时,由于操作力f1小于撬动力f2,为实现锁臂80的相同的角位移,在撬动操作过程中,在操作部120一端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一爪部134的移动距离,即大于锁臂80在解锁过程中的位移距离,这使得操作者可通过控制推压操作部120的位移距离实现对锁臂80转动距离的微调,从而可以以缓慢且谨慎的方式控制dimm卡的退卡操作,将结构紧凑精密、易受损坏的dimm卡安全无损地从插槽连接器60中取出。
41.保护部150还可附设有垫片,以在退卡操作过程中起缓冲作用,避免因撬动力可能带来的冲击二损坏dimm卡。在退卡过程中,由于手动退卡工具100的保护部150始终抵接于dimm卡的侧缘,保护部150对dimm卡起到夹持及保护作用,避免dimm卡从插槽连接器中弹出或掉落,使得退卡过程更为安全。
42.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其核心创新构思及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进行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意义。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