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1105发布日期:2022-11-18 22:2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头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扫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及国际商务洽谈、异国旅游的增多,词典笔及翻译笔等带扫描功能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日益普遍的应用到各类人群的学习及办公中。由于功能需求,此类设备上,设有视窗及可伸缩的触头。目前,视窗通常位于设备的外壳上,触头上的两个活动脚分列于视窗两侧并伸出外壳。当活动脚与纸张抵接,触头向壳内回缩并触发扫描开关,设备内部的摄像模组对文字进行扫描,使用者能通过视窗及两个活动脚之间的镂空查看待扫描的文字。
3.此现有结构,需要单独制作视窗及带镂空的活动脚,且二者都需要单独与外壳组装,并在组装中需要考虑视窗与外壳、活动脚与外壳、视窗与活动脚之间的位置与连接,组装及后期拆卸维护过程较为复杂;其次,视窗位于外壳上,与活动脚和纸张的抵接处具有间隔,在使用时易产生视觉偏差,扫描文本时容易漏掉部分内容,影响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触头,其主体上具有视窗,且视窗延伸至用于与载体相接的抵接端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视窗与活动脚分体制作、分别与外壳组装而导致制作与拆装繁琐,且在使用时存在视觉偏差易导致漏扫的问题。
5.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头,包括有:主体,为筒状,一端形成有用于与载体接触的抵接端口;视窗,由所述主体上的透明区域形成,并延伸至所述抵接端口,以供查看所述载体上的内容。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视窗与所述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端口所在的抵接端面为与所述主体的轴线倾斜相交的平面。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包括与所述抵接端面呈锐角相接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视窗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视窗相对的第一缺口。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视窗上设置有扫描对准线。
10.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有外壳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触头,所述触头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可伸缩地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显露所述视窗的第二缺口。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与所述触头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以使所述触头直线位移。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滑槽,设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触头之其中一者上;对接凸起,设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触头之另一者上,嵌入所述导向滑槽内并
滑动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触头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触头相抵的限位端面。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触发开关并位于所述触头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触头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带动所述触头复位的复位件,所述触头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复位件一端的容纳槽,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与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相抵或相连的安装面。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相扣合连接的顶盖与底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的一端围合成容纳所述触头的安装腔,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避让槽。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为具有扫描功能的笔。
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触头,其主体上具有透明区域形成的视窗,相当于将触发扫描开关的结构件及观察待扫描内容的结构件融合为一个整体构件,直接将该整体构件与设备壳体组装即可,简便与外壳的拆装过程;同时,视窗位于触头的主体上,并一直延伸至与载体接触的抵接端口,则在使用时,当触头的抵接端口与载体接触,视窗的边缘也与载体接触,显著降低甚至消除视线隔断点导致的视觉偏差,避免漏掉部分待扫描文字,提高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9.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头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20.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头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21.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头的第三角度示意图;
22.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头的第四角度示意图;
23.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扫描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头与电子设备外壳的连接示意图;
26.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端面的示意图。
27.图1-图8中:
28.1、主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对接凸起;14、角柱;15、推柱;101、抵接端面;102、第一缺口;103、限位凹槽;104、避让通槽;2、视窗;3、外壳;31、顶盖;32、底盖;301、第二缺口;302、导向滑槽;303、安装面;304、限位端面;4、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技术的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触头,视窗设在其主体上并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构件,触头集触发扫描开关及视窗两个功能于一体,便于制作,简化与外壳的拆装过程,且视窗延伸至主体的用于与载体相接的抵接端口,消除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视觉偏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致力于提供包括该触头的一种电子设备。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请参考附图1-附图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头,该触头与设备本体相连,如与设备的外壳3相连,用于与承载待扫描内容的载体如纸张接触,以对载体上的内容进行扫描对正,并在被按压后触发扫描开关。本实施例中的触头包括有主体1,主体1为筒状,一端与设备外壳3相连,另一端用于与载体接触,该另一端的端口形成与载体相接触的抵接端口;同时,主体1上设有透明区域,该透明区域形成视窗2,以供用户查看载体上的内容,视窗2与主体1形成整体构件,且视窗2的一端一直延伸至抵接端口。
32.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头,视窗2形成于触头上,与触头形成一个整体构件,即将触发扫描开关的结构件及观察待扫描内容的结构件融合为一个整体构件,该整体构件与外壳3直接连接即可,无需两个构件分别与外壳3组装,组装所需考虑的各部件间的位置对正关系和对应连接关系更简单,从而简便了与外壳3的组装及拆卸过程。当触头连接到设备外壳3上,设备外壳3上的摄像头能够聚摄于抵接端口围成的端口区域,使用时,触头的抵接端口与载体相接触,摄像头能够直接拍摄抵接端口区域内的载体上的内容。且触头与载体接触的区域为端口状,接触较稳,也将扫描区与非扫描区隔开,利于准确的框住待扫描内容,精准扫描。而用户通过视窗2查看待扫描内容,并边移动设备边进行扫描,以防止扫描跑偏。而视窗2延伸至抵接端口,则在使用时,视窗2的边缘与载体接触,能够显著降低甚至消除因视线隔断点导致的视觉偏差,避免在扫描文本时避免漏掉部分内容,尤其是每行的首字符,从而显著提高使用性能。
33.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头,主体1上具有抵接端口并形成有视窗2,视窗2与主体1形成一个整体构件,且视窗2的一端延伸至了抵接端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视窗2与活动脚分体制作、分别与外壳3组装而导致制作与拆装较复杂,且在使用时存在视觉偏差易导致漏扫的问题。
34.具体而言,视窗2可为透明件,如玻璃或透明塑料。
35.一种实施例中,视窗2与主体1呈一体式结构,如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如此设置,视窗2与主体1一体成型,易于制作,也无需对视窗2和主体1进行组装操作,无需考虑视窗2与主体1的连接位置是否对正。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视窗2与主体1也可以是组装而成为一个整体构件,如将视窗2与主体1粘连或嵌连等,如此操作,视窗2与主体1两个部件组装,无需考虑与设备其他部件的组装关系,待二者组装形成一个整体构件,保持良好的相对位置,而后直接与外壳3组装即可,也能一定程度简便组装过程。
36.视窗2与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时,触头可以是通过双色模工艺注塑成型,将非透明结构件作为双色模第一射模具的产品,透明区域作为双色模第二射模具的产品,注塑结合成为部分为透明区域,剩余部分为非透明区域的一体式的触头。当然,触头也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整体透明件。亦或者,主体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为整体的透明件,而后,在部分区域设有涂层,而形成非透明区域,剩余部分形成透明区域。
37.如图2所示,主体1上,抵接端口所在的抵接端面101为与主体1的轴线呈倾斜相交的平面。如此设置,触头通过一个平整的端面与载体平整的接触相抵,相当于对扫描角度进行了限定,使得进行扫描的设备可以处于一个适宜的使用角度,也使得设备可以平稳的在载体上移动,避免在移动扫描中设备总是晃动而不利于用户通过视窗2查看扫描文字。
38.该抵接端面101与主体1的周向侧壁相接,在相连接处,可以不倒角,而是具有棱
边,或者,倒角较小,如倒角半径不大于主体1的壁厚,则,在该抵接端面101与主体1倾斜相交的基础上,该抵接端面101与侧壁之间形成了防止抵接端面101相对于载体晃动的限位角,该限位角非大弧度的圆角,而是相当于锐角或钝角,从而,触头以该抵接端面101与载体相接触后,接触面平整,接触充分,抵接平稳,用户按压时,触头和所握持的设备也不会轻易晃动,所握持的设备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使用角度和扫描角度,利于用户通过视窗2查看载体上的内容。
39.一种实施例中,主体1的横截面非圆形或椭圆形,主体1包括第一侧壁11及与第一侧壁11相对而设的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与抵接端面101呈锐角相接,第二侧壁12与抵接端面101呈钝角相接。视窗2位于第一侧壁11上,而第二侧壁12上设置有与视窗2相对的第一缺口102。第一缺口102的一端延伸至抵接端面101,使得抵接端口呈非闭环状。在使用时,触头与载体相抵后,呈倾斜状,视窗2位于触头正面(靠近用户眼睛的一面),第一缺口102更靠近载体,则触头上开设第一缺口102,扩大了扫描区域的长度,在抵接端口内可以显露更多的文字,摄像头可以拍摄更多的文字,提高扫描效率。用户通过视窗2也可以查看到更多的文字。
40.一种实施例中,视窗2上设置有扫描对准线。扫描对准线为扫描使用提供定位基准,用户可以便捷的查看、调整并维持视窗2及抵接端口与载体上文字的位置关系,使得扫描的更准确,避免摄像头拍摄区域与载体上的文字不便于对正,易于走偏的现象。
41.一种实施例中,视窗2的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文字高度的方向上,扫描对准线位于视窗2的中线处,使用时,该扫描对准线与文字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对准,有效防止扫描走偏。当然,在该方向上,扫描对准线也可以位于视窗2的一侧,在使用时,与文字的底部对准。同理,扫描对准线,也可以与文字的顶部对准。
42.图4中示出的一种触头的结构,主体1呈扁块状,筒腔内部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还具有遮挡翼,以在触头与设备外壳3连接后,遮挡内部的元器件,同时,对摄像头的拍摄起到聚拢作用,避免在文字高度方向过于扩散。
4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词典笔、翻译笔、点读笔等具有扫描功能的笔,该电子设备包括有外壳3及如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头,触头的一端伸入外壳3内并与外壳3可伸缩地连接。如此设置,视窗2位于触头上,形成一个整体构件,便于与外壳3的组装,而使用该电子设备进行扫描时,触头上的抵接端口与载体接触,通过抵接端口对正要扫描的文字,用户按压设备,触头回缩并触发扫描开关而开始扫描,用户通过一直延伸到抵接端口的视窗2可以清晰完整的查看待扫描的文字,不会漏看。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触头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44.外壳3的一端设有供触头伸入并连接的安装腔,当触头与载体接触并相抵,会向外壳3内回缩,视窗2的部分区域也会进入外壳3内。为更加便于用户查看扫描文字,外壳3上设置有用于显露视窗2的第二缺口301,如图5所示。第二缺口301位于安装腔的靠近或与视窗2所在面相接触的腔壁上,第二缺口301从安装腔的腔口起并向腔底方向延伸。如此,扩大了视窗2外露于外壳3的区域,更加便于用户透过视窗2查看被扫描的文字。
45.外壳3由顶盖31与底盖32组成,顶盖31与底盖32扣合连接形成外壳3,且顶盖31与底盖32的一端均设置有凹腔,扣合连接后,两个凹腔形成上述安装腔。触头相对于外壳3伸缩,为避免触头晃动,通常,是由顶盖31与底盖32扣合而箍住触头,此方式,触头的周向限位
需要由两个盖子扣合而共同限制,不便于进行组装,因装配间隙或误差的原因,限位效果也有待提高。
46.故,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外壳3与触头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以使触头直线位移。通过导向结构使触头沿伸缩方向直线位移,防止产生其他方向的位移,起到周向限位作用,能有效避免触头晃动。
47.如图6和图7所示,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滑槽302及对接凸起13,导向滑槽302设在外壳3和触头二者之其中一者上;对接凸起13设在外壳3和触头二者之另一者上,对接凸起13嵌入导向滑槽302内并与导向滑槽302滑动连接。导向滑槽302沿触头的伸缩方向通常为外壳3的长度方向,为触头的轴向设置,触头沿导向滑槽302滑动位移。如此设置,不仅能有效避免触头晃动,且通过导向结构,触头可以稳固的连接在外壳3的顶盖31或底盖32上,无需通过两个盖子扣合才能固定,组装更简便。
48.外壳3内部设置有用于开闭摄像头/扫描功能的触发开关4,触发开关4与电路主板电连接,触发开关4位于触头的移动路径上,受触头碰触或推挤而导通,脱离触头碰触后关闭。触头与外壳3之间还设置有带动触头复位(向外壳3伸出)的复位件,触头上设置有容纳复位件一端的容纳槽,外壳3内部设有与复位件的另一端相抵或相连的安装面303。
49.如图4和图6所示,容纳槽位于触头的朝向摄像头的一端,复位件的一端伸入容纳槽内进行定位,另一端与外壳3上的安装面303相抵或相连。当触头与载体抵接,受压缩而向壳内回缩,复位件也受压缩而形变,触头回缩而触动触发开关4导通;当触头离开载体,触发开关4关闭,复位件恢复形变推动触头向壳外移动而复位。
50.复位件可为弹簧。触发开关4可为牛角开关。复位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触头的两侧,触头上容纳槽对应也设置有两个。触发开关4也设置有两个,在触头的触发端的长度方向排列。
51.触头的主体1为筒状,在靠近触发开关4的一端,筒腔两侧均设置有角柱14,容纳槽设置在角柱14上。在该端,触头上设置有避让通槽104,避让通槽104处恰好容纳触发开关4。角柱14的靠近第一侧壁11的外壁形成避让通槽104的沿轴向延伸的槽壁,并设置有推柱15,推柱15的端部具有抵推斜面,用于碰触触发开关4。如此设置,更节约空间,也能更精准更柔和的碰触触发开关4。
52.一种实施例中,在触头的移动路径上,外壳3内还设置有用于与触头相抵的限位端面304,限定触头的回缩终点位置,以防止触头在受到较大推力时回缩过量,而会对触发开关4产生碰撞或较大力度的冲击,避免损坏触发开关4。
53.外壳3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端面304位于限位凸去上,由限位凸起的朝向安装腔腔口一侧的侧壁形成。触头的主体1上也可对应设置有限位凹槽103,限位凹槽103的槽壁用于与限位端面304相抵。亦或者,限位端面304与触头的端面相抵。一种实施例中,顶盖31及底盖32均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的形状或结构可不同),触头的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03,槽壁与一个限位凸起的限位端面304相抵,避让通槽104的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槽壁与另一个限位凸起的限位端面304相抵。
54.在围合成安装腔的一端,顶盖31与底盖32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卡合连接。对应地,主体1的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安装避让槽。
55.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
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56.本技术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57.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和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58.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59.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0.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