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5011发布日期:2023-03-24 21:2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数据信息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商品识别、鉴别、跟踪溯源和管理领域多数还是采用一维条码或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数据标记,而且识别方式主要通过光学识别的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这些物品信息只能在指定位置单件识别,在流程管理环节里的应用效率目前已经很难再有所提高。
3.如今随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好,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终端零售和物流供应链中,rfid标签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种具有非接触式快速识别的特点的技术在应用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各个流通和管理环节的效率,特别是在一些文件、票据、快递等物品和包装的管理及数据管理中有着很大应用场景,rfid技术的非接触群读特性能够更好更快的对物品进行识别和数据采集并通过关联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但是传统方式一般通过人工录入或光学采集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由于人为原因可能会造成信息错误或错位从而造成关联失败,影响下一流程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包括rfid读写平台、设置在所述rfid读写平台一侧的竖臂以及一端与所述竖臂的顶部连接的横臂,所述竖臂上设置有带有显示操作屏的主控计算机单元,所述横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的光学拍摄识别单元,所述rfid读写平台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rfid读写平台包括rfid模块与射频天线,所述rfid模块通过usb接口或uart接口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主控计算机单元通过控制rfid模块进行rfid数据采集和对rfid标签赋码。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具有与光学拍摄识别单元对应的ocr识别模块。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拍摄识别单元包括能够自动对焦和动态捕捉的摄像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与外部管理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11.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将rfid标签数据与物品外包装文字、条码、二维码信息进行自动关联和赋码,避免人工录入可能造成的信息错误或错位而导
致关联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14.图2是图1的侧视图。
15.图3是图1的后视图。
16.图4是图1的俯视图。
17.图5是图1的仰视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原理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包括rfid读写平台100、设置在rfid读写平台100一侧的竖臂200以及一端与竖臂200的顶部连接的横臂300。竖臂300上设置有带有显示操作屏410的主控计算机单元400,横臂300上设置有与主控计算机单元400的通讯模块420连接的光学拍摄识别单元500,rfid读写平台100与主控计算机单元400的通讯模块420连接。
22.本实施例中,rfid读写平台100包括rfid模块110与射频天线120,rfid模块110通过馈线与射频天线120进行连接,rfid模块110通过usb接口或uart接口与主控计算机单元400的通讯模块420连接,主控计算机单元400通过控制rfid模块110进行rfid数据采集和对rfid标签赋码。主控计算机单元400通过通讯模块420的以太网接口或wifi接口与外部管理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光学拍摄识别单元500包括能够自动对焦和动态捕捉的摄像头,该摄像头具有usb接口,通过usb接口与主控计算机单元400进行图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主控计算机单元400具有与光学拍摄识别单元500对应的ocr识别模块430。上述的摄像头、主控计算机单元400、ocr识别模块430、通讯模块420、rfid模块110等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市面上存在对应的产品,在这就不一一赘述。
23.本实用新型各模块单元与竖臂200以及横臂300采用一体化设计,设备整体供电通过竖臂200后背的电源接口210外接电源供电,该电源接口210还可以支持poe供电。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5.1、在设备上电进入工作状态后,主控计算机单元400会不断通过控制光学拍摄识别单元500的进行图像数据采样并进行计算分析,当由物品放置在rfid读写平台100区域上时,图像数据会有变化被捕捉到,此时主控计算机单元400通过显示操作屏410提示物品信息采集确认,当操作者确认后,主控计算机单元400将预设定的采集信息(如文字信息,序列
号、手机号码、通讯地址等;一维条码或二维码信息)进行ocr识别计算,同时通过控制指令控制rfid模块110读取rfid数据信息,并根据预定义的绑定关联设置进行数据关联,数据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是人眼可读数据信息,一部分是图片数据备份,以供溯源,并将数据暂存在主控计算机单元400中,之后通过通讯接口以太网或wifi将数据同步到外部管理系统中。
26.2、如果是赋码操作,主控计算机单元400首先通过以太网接口或wifi接口将编码数据从外部管理系统中下载下来,或者通过预设编码规则进行编码计算,在完成上节描述的识别流程后,将要赋码的编码通过控制rfid模块110写入rfid标签的epc数据区,同时根据设定精选数据区锁定以避免再次被修改,完成以上步骤后将关联数据通过以太网或wifi接口将数据同步到外部管理系统中。
27.3、如果采用录像模式,在每次光学拍摄识别单元500操作时进行视频录制,即对每次进行数据信息采集、rfid数据读取或赋码进行过程录制并存储,录制视频仅限于有物品时进行,闲暇时不予保存。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读写平台、设置在所述rfid读写平台一侧的竖臂以及一端与所述竖臂的顶部连接的横臂,所述竖臂上设置有带有显示操作屏的主控计算机单元,所述横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的光学拍摄识别单元,所述rfid读写平台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读写平台包括rfid模块与射频天线,所述rfid模块通过usb接口或uart接口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主控计算机单元通过控制rfid模块进行rfid数据采集和对rfid标签赋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具有与光学拍摄识别单元对应的ocr识别模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拍摄识别单元包括能够自动对焦和动态捕捉的摄像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与外部管理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自动关联和赋码装置,包括RFID读写平台、设置在所述RFID读写平台一侧的竖臂以及一端与所述竖臂的顶部连接的横臂,所述竖臂上设置有带有显示操作屏的主控计算机单元,所述横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的光学拍摄识别单元,所述RFID读写平台与所述主控计算机单元的通讯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将RFID标签数据与物品外包装文字、条码、二维码信息进行自动关联和赋码,避免人工录入可能造成的信息错误或错位而导致关联失败的问题。或错位而导致关联失败的问题。或错位而导致关联失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 傅博 李仲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英内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