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7994发布日期:2023-03-08 04:4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读写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


背景技术:

2.rfid读写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为“rfid阅读器”,即无线射频识别,通过射频识别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rfid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读写器有固定式的、手持式的和折叠式的,rfid读写器包含有低频,高频,超高频,有源等。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rfid低频读写器都只是一个独立的读写器,在不使用状态下,需要另寻包装或直接裸露至外,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当需要将读写器折叠立起时,很多都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操作,使用起来较为的麻烦以及耽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左右两侧位置均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外壳相邻的一侧前端位置均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衔接轴,所述衔接轴的后端左右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下挂耳,两个所述活动板的之间设置有rfid读写器本体,所述rfid读写器本体的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上挂耳,右侧的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靠前端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径靠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后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且活塞的一端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靠前端位置转动连接有皮质翻盖,所述外壳的顶部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下魔术贴。
6.优选的,所述皮质翻盖与下魔术贴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魔术贴,且上魔术贴与下魔术贴之间互相黏附。
7.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和活动板均与外壳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位于rfid读写器本体的底部位置。
8.优选的,所述上挂耳均位于下挂耳的顶部位置,两个所述上挂耳的顶部位置均贯穿并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底端均贯穿下挂耳并螺纹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位于rfid读写器本体的右侧位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衔接轴的右侧位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首先气缸输出端驱动活塞进行伸缩,从而可将跟同连接固定的连接板
在外壳的内部向前推进,故而跟同连接板连接的一系列组件向前推进,直至将rfid读写器本体推出至外壳即可停止气缸的工作,然后再将微型电机启动,微型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故而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在啮合的作用下,驱动转动杆在两个轴承之间转动,从而跟同连接的衔接轴和rfid读写器本体跟同转动,故而即可根据微型电机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将rfid读写器本体折叠立起,以利于rfid读写器本体的使用,此折叠的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作。
12.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本技术是一个整体的包装,外壳的包装可对rfid读写器本体进行简易的保护,同时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也可起到一个防尘的作用,另外本技术还可实现无需人工的操作,即可实现对rfid读写器本体的折叠立起,实现了自动化推出外壳与立起的过程。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面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外壳;2、皮质翻盖;3、上魔术贴;4、下魔术贴;5、气缸;6、活动板;7、轴承;8、转动杆;9、衔接轴;10、微型电机;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下挂耳;14、上挂耳;15、螺栓;16、rfid读写器本体;17、限位板;18、连接板;1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折叠式rfid低频读写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左右两侧位置均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与外壳1相邻的一侧前端位置均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轴承7,两个轴承7的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衔接轴9,衔接轴9的后端左右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下挂耳13,两个活动板6的之间设置有rfid读写器本体16,rfid读写器本体16的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上挂耳14,右侧的活动板6的左侧靠前端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0,微型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转动杆8的外径靠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将微型电机10启动,微型电机10驱动第一齿轮11转动,故而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1在啮合的作用下,驱动转动杆8在两个轴承7之间转动,从而跟同连接的衔接轴9和rfid读写器本体16跟同转动,故而即可根据微型电机10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将rfid读写器本体16折叠立起,以利于rfid读写器本体16的使用,此折叠的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作,两个活动板6的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外壳1的内壁后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气缸5,气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9,且活塞19的一端与连接板18之间固定连接,将气缸5启动,气缸5输出端驱动活塞19进行伸缩,从而可将跟同连接固定的连接板18在外壳1的内部向前推进,故而跟同连接板18连接
的一系列组件向前推进,直至将rfid读写器本体16推出至外壳1即可停止气缸5的工作。
20.外壳1的底部靠前端位置转动连接有皮质翻盖2,外壳1的顶部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下魔术贴4,皮质翻盖2与下魔术贴4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魔术贴3,且上魔术贴3与下魔术贴4之间互相黏附,在使用此款rfid读写器本体16时,将皮质翻盖2上方的上魔术贴3撕出下魔术贴4,随后在翻转皮质翻盖2将其翻转至外壳1的下方,避免会影响到后续的使用,两个活动板6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且限位板17和活动板6均与外壳1之间滑动连接,限位板17位于rfid读写器本体16的底部位置,将rfid读写器本体16通过微型电机10回收至限位板17的上方,即可通过气缸5和活塞19将连接板18等一系列组件回收至外壳1内部进行储存,同时也避免rfid读写器本体16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会出现积累灰尘的现象发生,上挂耳14均位于下挂耳13的顶部位置,两个上挂耳14的顶部位置均贯穿并螺纹连接有螺栓15,且螺栓15的底端均贯穿下挂耳13并螺纹连接,第一齿轮11位于rfid读写器本体16的右侧位置,此外,当后期需要对rfid读写器本体16进行更换或者检修时,首先分别将螺栓15在螺纹的作用下拧动取出,随后再将rfid读写器本体16取出即可,第二齿轮12位于衔接轴9的右侧位置,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之间啮合连接,最后在此补充说明,本技术中的rfid读写器本体16所指的为现有技术中rfid低频读写器。
21.本实用工作原理:在使用此款rfid读写器本体16时,将皮质翻盖2上方的上魔术贴3撕出下魔术贴4,随后在翻转皮质翻盖2将其翻转至外壳1的下方,避免会影响到后续的使用;将气缸5启动,气缸5输出端驱动活塞19进行伸缩,从而可将跟同连接固定的连接板18在外壳1的内部向前推进,故而跟同连接板18连接的一系列组件向前推进,直至将rfid读写器本体16推出至外壳1即可停止气缸5的工作,然后再将微型电机10启动,微型电机10驱动第一齿轮11转动,故而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1在啮合的作用下,驱动转动杆8在两个轴承7之间转动,从而跟同连接的衔接轴9和rfid读写器本体16跟同转动,故而即可根据微型电机10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将rfid读写器本体16折叠立起,以利于rfid读写器本体16的使用,此折叠的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作,若后期需要将rfid读写器本体16收入外壳1内部时,根据上述的反向操作,将rfid读写器本体16通过微型电机10回收至限位板17的上方,即可通过气缸5和活塞19将连接板18等一系列组件回收至外壳1内部进行储存,同时也避免rfid读写器本体16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会出现积累灰尘的现象发生,此外,当后期需要对rfid读写器本体16进行更换或者检修时,首先分别将螺栓15在螺纹的作用下拧动取出,随后再将rfid读写器本体16取出即可。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