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2404发布日期:2023-06-29 15:0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 screen 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触摸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摸屏(addon mode touch panel)、覆盖表面式触摸屏(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摸屏(in cell touch panel)。其中,外挂式触摸屏是将触摸屏与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分开生产,然后贴合到一起成为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外挂式触摸屏存在制作成本较高、光透过率较低、模组较厚等缺点。而内嵌式触摸屏将触摸屏的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屏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摸屏的制作成本,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

2、目前,现有的内嵌(in cell)式触摸屏是利用互电容或自电容的原理实现检测手指触摸位置。其中,利用自电容的原理可以在触摸屏中设置多个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自电容电极,当人体未触碰屏幕时,各自电容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一固定值,当人体触碰屏幕时,对应的自电容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固定值叠加人体电容,触控侦测芯片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检测各自电容电极的电容值变化可以判断出触控位置。由于人体电容可以作用于全部自电容,相对于人体电容仅能作用于互电容中的投射电容,由人体碰触屏幕所引起的触控变化量会大于利用互电容原理制作出的触摸屏,因此相对于互电容的触摸屏能有效提高触控的信噪比,从而提高触控感应的准确性。

3、专利号为cn201410240495.5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如图1和2所示,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01和下基板02,多个同层设置且相互独立的自电容电极03,触控侦测芯片04,以及将自电容电极连接至触控侦测芯片04的多条导线05;各自电容电极03和各导线05均设置于上基板01面向下基板02的一侧;由各自电容电极03组成公共电极层06,各导线05与自电容电极03异层设置;触控侦测芯片04用于在显示时间段对各自电容电极03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检测各自电容电极03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

4、但是,上述内嵌式触摸屏中的导线05仅为简单的线性结构,与自电容电极03之间的连接面积小,接触阻值大,影响触控感测的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内嵌式触摸屏。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4、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连接器件,一个连接器件对应于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连接器件包括连接部和导线部,所述导线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上;所述连接部位于对应的触控电极上方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交错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数量有多条,各条第一连接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各条第一连接线依次交错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数量有多条,各条第二连接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各条第二连接线依次交错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数量均有多条,各条第一连接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各条第二连接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各条第一连接线与各条第二连接线依次交错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多个导通孔,每个触控电极对应有至少两个导通孔,其中所述连接器件的第一连接线通过至少一导通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件的第二连接线通过至少一导通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连接器件的连接部铺设于对应的触控电极上,直接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而所述连接器件的导线部铺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于各个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上。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驱动芯片,各个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各个连接器件的导线部通过跳线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芯片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框胶密封粘接,所述框胶环绕所述公共电极层的各个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基板,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超出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区域上;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各个连接器件的导线部延伸至所述框胶外,通过跳线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芯片相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内嵌式触摸屏。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内嵌式触摸屏通过将所述连接器件的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交错连接形成,然后将所述连接部铺设于所述触控电极上,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单线连接变为多线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采用简单的导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大大增加了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连接面积,连接阻值小,提高了触控操作的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层;其特征在于,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连接器件,一个连接器件对应于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连接器件包括连接部和导线部,所述导线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上;所述连接部位于对应的触控电极上方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交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数量有多条,各条第一连接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各条第一连接线依次交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数量有多条,各条第二连接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各条第二连接线依次交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数量均有多条,各条第一连接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各条第二连接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各条第一连接线与各条第二连接线依次交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多个导通孔,每个触控电极对应有至少两个导通孔,其中所述连接器件的第一连接线通过至少一导通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件的第二连接线通过至少一导通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连接器件的连接部铺设于对应的触控电极上,直接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而所述连接器件的导线部铺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于各个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驱动芯片,各个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各个连接器件的导线部通过跳线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芯片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框胶密封粘接,所述框胶环绕所述公共电极层的各个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基板,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超出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区域上;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各个连接器件的导线部延伸至所述框胶外,通过跳线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芯片相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连接器件,一个连接器件对应于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连接器件包括连接部和导线部,所述导线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上;所述连接部位于对应的触控电极上方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交错连接。该内嵌式触摸屏,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内嵌式触摸屏。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琪,付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