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53388发布日期:2023-02-03 23: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信息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张,成为新的信息载体。这些终端设备都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屏、触摸屏)对信息进行展示,用户通过浏览显示模块上显示内容,了解到相关知识。
3.现有的终端设备在进行信息显示的时候,均是使用一共固定的显示模式对信息进行展示。例如,始终保持“宋体”、“四号”字体显示,不会考虑用户使用该终端设备浏览信息的时候,是否存在不舒适的情况。由于不同用户的视力等因素存在区别,所以现有的终端设备显示信息的模式不能够让所有的使用用户都处于舒适浏览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提供一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标准模式控件,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响应用户针对标准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当前用户能够在所述观看距离以目标视角浏览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
6.在本技术一些技术方案中,上述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包括: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确定出该历史显示环境在所述最小视角和所述目标视角的差异数据;根据同一历史显示环境对应的所述差异数据,对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中的所述最小视角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该历史显示环境下的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
关系。
7.在本技术一些技术方案中,上述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包括:将所述当前显示环境与所述历史显示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对应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根据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当前用户的观看距离,得到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8.在本技术一些技术方案中,上述将所述当前显示环境与所述历史显示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对应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包括:若所述历史显示环境中存在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显示环境,将该显示环境作为目标历史显示环境;若所述历史显示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显示环境,分析各个所述历史显示环境和各个所述历史显示环境下第二关联关系的变化规律,生成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和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对应的第二关联关系。
9.在本技术一些技术方案中,上述目标视角对应一识别间距,所示识别间距由包含空白像素点体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以目标视角观看视力表时所述视力表中测试字符包含的空白像素点,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
10.在本技术一些技术方案中,上述历史用户对应一用户属性,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属性对所述历史用户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类型的历史用户;将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的用户属性与不同类型下的历史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对比,确定与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目标历史用户;所述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包括:根据基于目标历史用户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11.在本技术一些技术方案中,上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个性模式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用户针对个性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显示配置区域;响应针对不同显示环境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数据配置操作,获取所述当前用户输入的不同显示环境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输入的不同显示环境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行更新,得到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
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的装置,通过终端设备提供一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标准模式控件,所述装置包括:测试模块,用于根据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针对标准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当前用户能够在所述观看距离以目标视角浏览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
1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息显示的方法的步骤。
1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信息显示的方法的步骤。
1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法包括根据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响应用户针对标准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当前用户能够在所述观看距离以目标视角浏览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本技术通过对历史用户进行测试的方式,得到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关联关系,进而根据当前用户的实际观看距离和观看环境,确定出适合当前用户的目标视角,并根据目标视角对终端设备的显示信息进行调整,保证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用户。
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
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得到第二关联关系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显示的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技术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 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20.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2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张,成为新的信息载体。这些终端设备都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屏、触摸屏)对信息进行展示,用户通过浏览显示模块上显示内容,了解到相关知识。
23.现有的终端设备在进行信息显示的时候,均是使用一共固定的显示模式对信息进行展示。例如,始终保持“宋体”、“四号”字体显示。而眼疾患者,如近视远视患者,由于其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视力并不相同。有时显示模式是合适的,有时显示模式是不合适的。
24.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25.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提供一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标准模式控件,包括步骤s101-s104;具体的:s101、根据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s102、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
s103、响应用户针对标准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s104、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当前用户能够在所述观看距离以目标视角浏览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
26.本技术通过对历史用户进行测试的方式,得到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关联关系,进而根据当前用户的实际观看距离和观看环境,确定出适合当前用户的目标视角,并根据目标视角对终端设备的显示信息进行调整,保证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用户。
27.下面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本技术提供一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一图形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能够进行信息显示。这里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pad等。本技术中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标准模式控件和个性模式控件以供当前用户选择,当前用户通过触控不同的控件进入到不同的模式下。其中,标准模式为根据历史用户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出当前用户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个性模式为根据历史用户的历史测试数据和当前用的配置数据,确定当前用户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
29.s101、根据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
30.本技术先获得了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历史测试数据,通过对不同显示环境下的历史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这里的历史用户为当前用户使用该终端设备之前已经使用过该终端设备的用户,当前用户表示正在或者马上使用该终端设备进行信息浏览的用户。显示环境表征该终端设备(或者视力表)所处的环境,该环境中存在许多影响用户浏览终端设备(或者视力表)显示信息的因素,例如光照强度、终端设备的显示亮度等。用户不同的显示环境中以相同的观看距离对同一终端设备(或者视力表)进行信息浏览的时候,浏览效果不同。为了避免显示环境对于观看距离和最小视角的影响,本技术分别在不同显示环境下进行了测试。
31.这里对历史用户的测试为观看视力表。通过在不同的距离观看视力表记录得到历史测试数据,历史测试数据中包括了观看距离和最小视角。这里的最小视角为最小可分辨视角,即用户能够看到的最小字符。在具体测试时包括:有感测定:显示字符大小各异的若干问题,让用户在固定距离进行描述或回答,直至用户不能判定问题为何时,得到该固定距离下用户的最小视角。无感测定:进入测试状态后,逐渐调整显示字符的大小,直至用户不能阅读出文章内容时,确定该观看距离时用户的最小视角。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下问题:组成问题的文字,特征不能太明显;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以免受试者能够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判断出来;问题中最好有一些关键词的字形有类似文字,且代表的问题或意思大相庭径。
32.通过对历史数据中的观看距离和最小视角进行分析,能够得到历史数据中观看距
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具体的,可以将观看距离和最小视角作为横纵坐标转化为坐标系中的点,对坐标系中的点进行拟合,即可得到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还可以以数据表的方式表示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
33.s102、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
34.现有技术中,在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测试的时候,随着观看距离的增大,用户能看清的字符越大,即最小视角也在逐步增加。但是对于某些用户(眼疾患者,如近视远视患者)来说,由于其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视力并不相同,在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测试的时候,并没有上述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目标视角(浏览信息时最舒适视角,既能看清信息又不费力)的变化规律与最小视角变化规律是不行的,在得到了最小视角之后,并不能得到目标视角。
35.在对历史用户进行测试的时候,很容易能够得到该用户所在的观看距离对应的最小视角,而最小视角是用户能够辨别视力表中测试字符的最小视角。但是对于眼疾患者,如近视远视患者,由于其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视力并不相同。在以最小视角浏览信息的时候,可能存在眼睛不舒适的情况。
36.为了便于用户能够更加舒适地浏览信息,本技术在得到了各个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之后,本技术还要确定出不同的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这里的目标视角为用户能够以较舒适的视角辨别视力表中测试字符。
37.在对历史用户进行视力测试的时候,一般都会从视力表上较大的测试字符开始检测,随着测试字符逐步变小,历史用户所能够辨别的视角也在逐步降低,在该过程中历史用户会经历一个较为舒适的视角,直至达到最小视角。在对历史用户进行测试之后,本技术还会收集历史用户针对不同显示环境下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例如,通过对历史用户进行询问的方式或者让历史用户进行填表的方式,确定出历史用户在该显示环境下的目标视角。本技术在得到了历史用户针对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之后,本技术需要根据该反馈数据和历史数据中观看数据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得到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具体图2所示,包括步骤:s201、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确定出该历史显示环境在所述最小视角和所述目标视角的差异数据;s202、根据同一历史显示环境对应的所述差异数据,对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中的所述最小视角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该历史显示环境下的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
38.本技术在得到了反馈数据之后,可以将多个历史用户在该历史显示环境下的反馈数据进行平均(或者其他的处理方式),得到该历史显示环境下最小视角与目标视角的差异数据。根据该差异数据对该历史显示环境下第一关联关系中的最小视角进行调整,在最小视角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辨别视角,得到该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关联关系在,在某一观看距离下以最小视角观看视力表的时候,该用户能够勉强辨别视力表中的测试字符,根据差异数据对最小视角进行对应的增大,该
用户以增大后视角(目标视角)观看视力表的时候,能够较为轻松的辨别视力表中的测试字符。
39.s103、响应用户针对标准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40.在得到了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之后,通过图形界面显示该第二关联关系,以供当前用户进行观看。如果当前用户在浏览了该第二关联关系之后,认为该第二关联关系较为符合自身的特点的话,当前用户就可以选择触控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的标准模式控件。这里的触控操作是对于控件而言的,具体可以包括接触屏幕对控件的控制操作,和通过外设对控件的控制操作。
41.本技术的终端设备中还具有观看距离的测量装置(例如红外线、摄像头等)和当前显示环境的检测装置(例如光感传感器等),通过这些测量装置和检测装置对当前用户的观看距离和该终端设备所处的显示环境进行测量。当前用户在触控了标准模式控件之后,本技术基于不同历史环境下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和当前用户的观看距离和显示环境,得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42.在根据历史数据中不同显示环境下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确定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的时候,存在两种影响因素:第一种为历史显示环境与当前显示环境存在差异,第二种为历史用户的用户属性与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当前显示环境可能不会与历史显示环境完全相同,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与历史用户属性不会完全相同。这里的显示环境不同主要体现在环境特征的不同,例如光照强度不同等。这里的用户属性不同主要体现在用户的年龄不同、是否佩戴眼镜、是否存在疾病等因素。
43.为了降低上述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技术在确定当前用户目标视角的时候,进行了以下操作:将当前显示环境与历史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当前显示环境较为相近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或者根据用户属性对历史用户进行分类,确定出与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较为相近的目标历史用户;或者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当前显示环境与历史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当前显示环境较为相近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根据用户属性对历史用户进行分类,确定出与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较为相近的目标历史用户。
44.具体的,在确定目标历史显示环境的时候,将历史显示环境的环境特征与当前显示环境的环境特征进行对比,如果历史显示环境中存在与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显示环境的话,就将该显示环境作为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如果不存在与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显示环境的话,对各个历史显示环境和各个历史显示环境下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出环境特征变化对于第二关联关系的影响规律。进而根据历史显示环境和该影响规律,能够生成与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和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对应的第二关联关系。例如,其中as为目标视角,fs为最小视角,x为观看距离。历史光照强度为8的时候,第二关联关系为as = f(x,8),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历史光照强度为9的时候,第二关联关系为as = f(x,9)。历史光照强度为10的时候,第二关联关系为as = f(x,10)。
45.在确定目标历史用户的时候,首先对不同用户属性的历史用户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类型下的历史用户。之后,将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与不同类型下的历史用户的用户属性
进行对比,确定出目标历史用户。在进行用户属性对比的时候,如果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与某一类型的下历史用户的用户属性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话,则将该类型下的历史用户作为目标历史用户。如果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与任一类型下的历史用户的用户属性的相似度均小于预设阈值的话,根据与当前用户的各个用户属性对应的各个类型的历史用户,确定出目标历史用户。例如,当前用户为五十周岁,配带有二百度的近视眼镜,则分别确定出五十周岁对应的历史用户,和配带有而百度近视眼镜的历史用户,将上述两种类型历史用户共同作为目标用户。在确定目标历史用户对应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时,分别对上述两个类型历史用户的第二关联关系设置权重。根据两个类型下历史用户的第二关联关系的对应的权重,进而计算得到目标历史用户对应的第二关联关系。
46.本技术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本技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可以将当前显示环境与历史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当前显示环境较为相近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根据用户属性对历史用户进行分类,确定出与当前用户的用户属性较为相近的目标历史用户,这里确定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和确定目标历史用户的步骤没有先后区分。具体的实施过程与上述分别单独实施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7.在确定了当前用户所在当前显示环境对应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之后,将当前用户的观看距离,带入到上述的当前显示环境对应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中,即可得到当前显示环境中,当前用户在该观察距离时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48.s104、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当前用户能够在所述观看距离以目标视角浏览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
49.本技术在确定了当前显示环境下,当前用户所在观察位置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之后,本技术以此为依据对终端设备线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这里的展示信息包括文字、字符、图片等信息。
50.本技术在通过视力表进行测试的时候,是依据人眼对视力表上测试字符的识别来确定最小视角的。视力表上的测试字符(例如“e”字符)的字符与字符之间和字符内部(各个笔画之间)都设置识别间距。识别间距是由空白像素点填充的。空白像素点越多表示该字符越容易识别,相反空白像素点越少该字符越不容易被识别出来。检测的时候,如果用户不能根据测试字符之间或者测试字符内部的空白像素点确认出该字符时,认为该字符所对应的大小为该用户的最小视角。
51.终端设备在显示展示信息的时候,展示信息不一定是与视力表上的测试字符是一致的。例如视力表的测试字符为“e”字符,展示信息为文字信息“见到大家很开心”。此时,本技术需要根据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展示信息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依据就是视力表中测试字符包含的空白像素点。例如,一个字通常至少由16
×
16个点阵构成,所以在对字体的大小进行调节的时候,将用户观看视力表的最小视角扩大16倍,得到该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显示文字信息时候的目标视角,之后将展示信息进行相对的缩放即可。
52.本技术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果当前用户在浏览了该第二关联关系之后,认为该第二关联关系不太符合自身的特点的话,当前用户就可以选择触控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的个性模式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用户针对个性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显示配置区域;响应针对不同显示环境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数据配置操作,获取所述当前用户输入的不同显示环境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输入的不同显示环境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行更新,得到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53.如果当前用户选择了个性模式的话,本技术在图形用户界面显示配置区域。用户可以在配置区域输入自己根据自身主观判断的当前显示环境下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这里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数据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例如,一个观看距离分别输入了多个目标视角,此时,本技术计算了多个输入的目标视角的平均值作为该观看距离使用的目标视角。或者,输入了多组观看距离和目标视角,此时,本技术根据观看距离的变化规律和目标视角的变化规则进行分析,验证多组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如存在不合理的数据,则对该不合理数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用于使用的观看距离和目标视角。
54.在得了能够正常使用的观看距离和目标视角之后,本技术使用该观看距离和目标视角对历史数据中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行更新,得到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这里的更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将输入的观看距离和目标视角作为新的历史数据与历史用户的历史数据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重新确定出新的第二关联关系。这种方式较适用于大量用户。第二种更新方式为仅以用户输入的观看距离和目标视角确定出新的第二关联关系。这种方式较为适用于个性化设置。
5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显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通过终端设备提供一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标准模式控件,所述装置包括:测试模块,用于根据历史用户在不同显示环境下通过视力表测试得到的历史测试数据,确定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历史用户的观看距离与最小视角的第一关联关系;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针对标准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当前用户能够在所述观看距离以目标视角浏览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
56.所述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
二关联关系,包括:根据所述历史用户针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观看所述视力表目标视角的反馈数据,确定出该历史显示环境在所述最小视角和所述目标视角的差异数据;根据同一历史显示环境对应的所述差异数据,对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中的所述最小视角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该历史显示环境下的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
57.所述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包括:将所述当前显示环境与所述历史显示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对应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根据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当前用户的观看距离,得到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58.所述将所述当前显示环境与所述历史显示环境进行对比,确定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对应的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包括:若所述历史显示环境中存在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显示环境,将该显示环境作为目标历史显示环境;若所述历史显示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当前显示环境具有相同环境特征的显示环境,分析各个所述历史显示环境和各个所述历史显示环境下第二关联关系的变化规律,生成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和所述目标历史显示环境对应的第二关联关系。
59.所述目标视角对应一识别间距,所示识别间距由包含空白像素点体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以目标视角观看视力表时所述视力表中测试字符包含的空白像素点,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展示信息进行调整。
60.所述历史用户对应一用户属性,所述装置还包括: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属性对所述历史用户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类型的历史用户;将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的用户属性与不同类型下的历史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对比,确定与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目标历史用户;所述基于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包括:根据基于目标历史用户在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61.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有个性模式控件,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响应用户针对个性模式控件的触控操作,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显示配置区域;响应针对不同显示环境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的数据配置操作,获取所述当前用户输入的不同显示环境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
根据所述当前用户输入的不同显示环境的观看距离与目标视角,对不同历史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行更新,得到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新的不同显示环境下所述观看距离与所述目标视角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显示环境和观看距离,确定所述当前用户观看视力表的目标视角。
62.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执行本技术中的信息显示的方法,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息显示的方法的步骤。
63.具体地,上述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运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的信息显示的方法。
64.对应于本技术中的信息显示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信息显示的方法的步骤。
65.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的信息显示的方法。
66.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67.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68.另外,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69.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7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
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