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25521发布日期:2023-08-14 19:1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用户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大数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和服务也随之在各种场景下扩展。用户画像服务基于大数据平台为各服务方提供完整、快速的用户群体精确描述与标签服务,从而实现准确快速的用户圈选,提高搜索效率。

2、相关技术中,系统会选择已有标签定义用户分群,进行用户定向,基于clickhouse(一种列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标签数据,实现用户的圈选。但是申请人认识到,在一些业务场景中,用户行为发生后需要及时对用户进行定向,而此时还未给用户打上标签,定向无效,定向效率不高,导致后续用户的圈选存在局限性,容易发生遗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户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定向无效,导致后续用户的圈选存在局限性,容易发生遗漏,圈选效率不高的问题。

2、依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定向方法,该方法包括:

3、响应于用户定向请求,确定待定向用户、定向执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定向执行参数包括的用户环境标识,获取定向表达式;

4、查询所述待定向用户的地址信息,在所述定向执行参数中获取变量替换值;

5、采用所述地址信息和所述变量替换值对所述定向表达式中的变量占位符进行替换,以及执行替换后的所述定向表达式,得到执行结果;

6、当所述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地址信息验证成功时,确定所述待定向用户定向成功,将所述执行结果输出。

7、可选地,所述响应于用户定向请求,确定待定向用户、定向执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定向执行参数包括的用户环境标识,获取定向表达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8、响应于环境变量设置请求,展示环境变量管理页面,以使研发人员在所述环境变量管理页面定义至少一个环境变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境变量中每个环境变量对应一变量标识;

9、当基于所述环境变量管理页面接收到所述研发人员的确认指令时,展示用户环境定义页面,以使所述研发人员在所述用户环境定义页面输入所述用户环境标识,并选择待使用环境变量,以及为所述待使用环境变量设置变量替换值;

10、接收所述研发人员的定义完成指令,确定所述研发人员选择的所述待使用环境变量,读取所述待使用环境变量对应的变量替换值;

11、将所述变量替换值、所述用户环境标识作为所述定向执行参数。

1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定向执行参数包括的用户环境标识,获取定向表达式,包括:

13、对所述定向执行参数进行解析,在所述定向执行参数中获取所述用户环境标识;

14、获取定向表达式模板,按照所述定向表达式模板对所述用户环境标识进行整理,得到所述定向表达式。

15、可选地,所述采用所述地址信息和所述变量替换值对所述定向表达式中的变量占位符进行替换,以及执行替换后的所述定向表达式,得到执行结果:

16、当所述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地址信息验证失败时,获取验证失败标识;

17、采用所述验证失败标识对所述地址信息进行标注,生成包括标注后的所述地址信息、所述待定向用户的定向失败提醒,以及将所述定向失败提醒输出。

18、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9、当基于所述执行结果接收到所述待定向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时,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签,构建分布式数据流任务,并执行所述分布式数据流任务,以使所述目标用户标签更新至分布式数据库;或,

20、接收基于所述执行结果反馈的所述待定向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基于日志对所述目标用户标签进行记录,并持续检测当前时间点与上一次更新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所述时间间隔达到预设更新周期时,获取日志数据,在所述日志数据中获取至少一个待更新用户标签,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待更新用户标签同步至所述分布式数据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待更新用户标签是在所述日志中记录的未同步至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用户标签。

21、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2、基于本次更新至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用户标签,生成预写日志;

23、采用分布式数据库转移项目对所述预写日志进行解析,以及将解析后的预写日志发送至分布式消息发布系统,以使所述分布式消息发布系统将解析后的所述预写日志写入分布式搜索服务器。

24、可选地,所述将解析后的预写日志发送至分布式消息发布系统,以使所述分布式消息发布系统将解析后的所述预写日志写入分布式搜索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5、当基于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接收到人群圈选请求时,确定发起所述人群圈选请求的发起方,以及确定所述人群圈选请求指示的待圈选标签,所述发起方是接入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的平台或管理方;

26、基于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查询所述待圈选标签指示的至少一个目标用户,将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作为查询结果;

27、基于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与所述发起方之间的接口,将所述查询结果反馈至所述发起方。

28、依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定向装置,该装置包括:

29、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定向请求,确定待定向用户、定向执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定向执行参数包括的用户环境标识,获取定向表达式;

30、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所述待定向用户的地址信息,在所述定向执行参数中获取变量替换值;

31、执行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地址信息和所述变量替换值对所述定向表达式中的变量占位符进行替换,以及执行替换后的所述定向表达式,得到执行结果;

32、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地址信息验证成功时,确定所述待定向用户定向成功,将所述执行结果输出。

33、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34、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环境变量设置请求,展示环境变量管理页面,以使研发人员在所述环境变量管理页面定义至少一个环境变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境变量中每个环境变量对应一变量标识;

35、所述展示模块,还用于当基于所述环境变量管理页面接收到所述研发人员的确认指令时,展示用户环境定义页面,以使所述研发人员在所述用户环境定义页面输入所述用户环境标识,并选择待使用环境变量,以及为所述待使用环境变量设置变量替换值;

36、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研发人员的定义完成指令,确定所述研发人员选择的所述待使用环境变量,读取所述待使用环境变量对应的变量替换值;

37、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变量替换值、所述用户环境标识作为所述定向执行参数。

38、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定向执行参数进行解析,在所述定向执行参数中获取所述用户环境标识;获取定向表达式模板,按照所述定向表达式模板对所述用户环境标识进行整理,得到所述定向表达式。

39、可选地,所述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地址信息验证失败时,获取验证失败标识;采用所述验证失败标识对所述地址信息进行标注,生成包括标注后的所述地址信息、所述待定向用户的定向失败提醒,以及将所述定向失败提醒输出。

40、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41、存储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执行结果接收到所述待定向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时,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签,构建分布式数据流任务,并执行所述分布式数据流任务,以使所述目标用户标签更新至分布式数据库;或,接收基于所述执行结果反馈的所述待定向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基于日志对所述目标用户标签进行记录,并持续检测当前时间点与上一次更新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所述时间间隔达到预设更新周期时,获取日志数据,在所述日志数据中获取至少一个待更新用户标签,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待更新用户标签同步至所述分布式数据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待更新用户标签是在所述日志中记录的未同步至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用户标签。

42、可选地,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基于本次更新至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用户标签,生成预写日志;采用分布式数据库转移项目对所述预写日志进行解析,以及将解析后的预写日志发送至分布式消息发布系统,以使所述分布式消息发布系统将解析后的所述预写日志写入分布式搜索服务器。

43、可选地,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当基于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接收到人群圈选请求时,确定发起所述人群圈选请求的发起方,以及确定所述人群圈选请求指示的待圈选标签,所述发起方是接入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的平台或管理方;基于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查询所述待圈选标签指示的至少一个目标用户,将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作为查询结果;基于所述分布式搜索服务器与所述发起方之间的接口,将所述查询结果反馈至所述发起方。

44、依据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45、依据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46、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户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技术响应于用户定向请求,确定待定向用户、定向执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定向执行参数包括的用户环境标识,获取定向表达式,查询所述待定向用户的地址信息,在所述定向执行参数中获取变量替换值,采用所述地址信息和所述变量替换值对所述定向表达式中的变量占位符进行替换,以及执行替换后的所述定向表达式,得到执行结果,当所述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地址信息验证成功时,确定所述待定向用户定向成功,将所述执行结果输出,通过定义用户环境标识,使得一些暂时未被定向的用户能够自行按照当前所处环境被定向,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筛选用户并定向,提升定向效率,弥补标签无法触达的场景,扩大用户定向的范围,避免发生遗漏。

4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