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45848发布日期:2023-05-25 01:3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由于,金融系统的特殊属性,当系统承载力不足需要扩容,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需要对机房进行资源物理迁移时,要求服务连续性不能中断,并且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2、目前,现行的数据迁移方法往往是需要将数据导入导出或者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分别编写特定的程序实现迁移。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数据出现泄露和损坏。

3、但是,在导出导入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客户数据,硬件配置数据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导出导入。对人力资源消耗较大。而且数据的转移采用存储介质的方式,当数据量较大时,对存储空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了数据迁移的成本。且使用存储介质转移数据极容易泄密和造成数据损坏。无法实现数据一致性验证。并且,对于集群化部署的资源,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集群数据分布管理,需要人工将数据迁移到对等的服务器中。金融系统的服务器集群通常达到几百上千台的规模,靠人工几乎无法实现对等迁移。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降低人工干预,并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于源端,包括:

3、接收数据处理请求;其中,所述源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包括: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数据处理类型包括同步和迁移;

4、针对每一个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根据所述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信息,导出目标数据;

5、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集成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包;

6、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按照预设的特征码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

7、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按照预先约定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第二目标数据包;

8、对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按照预先约定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包;

9、将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发送至目的端。

10、可选的,所述针对每一个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根据所述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信息,导出目标数据,包括:

11、读取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信息;

12、根据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信息识别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类型;

13、获取并按照本次数据处理类型以及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类型对应的预设的数据采集范围和方法,导出目标数据。

1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目的端,包括:

15、接收源端发送的第三目标数据包和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

16、按照预先约定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方法,对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进行解码,得到第四目标数据包;

17、按照预先约定的加密算法对应的解密算法,对所述第四目标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第五目标数据包;

18、对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按照预设的特征码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

19、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与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一致,则按照数据处理请求将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中的数据分别写入至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设备。

20、可选的,所述数据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21、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与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不一致,则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需要重传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

22、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处理装置,应用于源端,包括:

23、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处理请求;其中,所述源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包括: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数据处理类型包括同步和迁移;

24、导出单元,用于针对每一个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根据所述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信息,导出目标数据;

25、集成单元,用于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集成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包;

26、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按照预设的特征码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

27、加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按照预先约定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第二目标数据包;

28、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按照预先约定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包;

29、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发送至目的端。

30、可选的,所述导出单元,包括:

31、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信息;

32、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信息识别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类型;

33、导出子单元,用于获取并按照本次数据处理类型以及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类型对应的预设的数据采集范围和方法,导出目标数据。

34、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目的端,包括:

35、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端发送的第三目标数据包和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

36、解码单元,用于按照预先约定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方法,对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进行解码,得到第四目标数据包;

37、解密单元,用于按照预先约定的加密算法对应的解密算法,对所述第四目标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第五目标数据包;

38、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按照预设的特征码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

39、写入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与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一致,则按照数据处理请求将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中的数据分别写入至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设备。

40、可选的,所述数据的处理装置,还包括:

41、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与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不一致,则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需要重传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

42、本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43、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44、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45、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技术中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或者如本技术中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46、本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技术中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或者如本技术中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47、由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源端接收数据处理请求;其中,所述源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包括: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数据处理类型包括同步和迁移;源端针对每一个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根据所述本次数据处理类型和所述本次需要处理的数据源设备的信息,导出目标数据;源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集成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包;源端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按照预设的特征码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源端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按照预先约定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第二目标数据包;源端对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按照预先约定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包;源端将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发送至目的端。目的端接收源端发送的第三目标数据包和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目的端按照预先约定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方法,对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进行解码,得到第四目标数据包;目的端按照预先约定的加密算法对应的解密算法,对所述第四目标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第五目标数据包;目的端对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按照预设的特征码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与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特征码一致,则目的端按照数据处理请求将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中的数据分别写入至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设备。有效降低人工干预,并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