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89873发布日期:2023-06-28 16:4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1、政务系统是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政务系统运转的监督和评价是提升政务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支持手段。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3361937b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该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该方法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质量为目标,首先要从电子政务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集成、上线试运行、正式上线、系统报废等多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把控。考虑到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情况,该方法重点从建设、运行2个阶段,以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3个特殊场景进行详细描述,以测评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手段。

3、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无法及时有效的对政务系统的运行进行快速评价,在政务系统的运行中能起到的作用无法起到预期效果,且,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内容繁杂,对于亟须改善的政务系统时效性和客观性没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地评价政务系统的问题。

2、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3、输入采集模块,其设置在待测政务系统的输入端口,用以在各政务任务建立后对各政务任务输入到政务系统的输入次数进行记录,以形成输入次数数据;

4、输出采集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待测政务系统的输出端口,用以对待测政务系统对于所述各政务任务的应答次数进行记录,并对完成的政务任务进行记录,以形成应答次数数据;

5、计时模块,其与所述输入采集模块以及所述输出采集模块相连,用以对各政务任务对应的输入间隔以及应答间隔进行记录,以形成应答时长数据;

6、赋值模块,其与所述输入采集模块、所述输出采集模块以及所述计时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各政务任务的所述输入次数数据、所述应答次数数据以及所述应答时长数据对各政务任务进行赋值;

7、评价模块,其与所述赋值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政务任务赋值以及任务数量对所述待测政务系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赋值;

8、其中,所述输入次数为对所述政务任务的质询的次数,且,其能够通过任一网络地址提出,所述应答次数为回复对应政务任务的质询的次数,且,对于单个完成应答的政务任务,其数量与所述输入次数相同;

9、所述输入间隔由所述输入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应答间隔由所述输出采集模块采集。

10、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采集模块在记录状态下,将所述待测政务系统的所述各政务任务的输入次数进行记录,对于单个政务任务,所述输入采集模块设有单次输入时长,其中,对于处于单次输入时长的各质询记为单次输入;

11、其中,若所述待测政务系统对所述政务任务进行回复时长小于所述单次输入时长,所述输入采集模块将处于回复时长内的各质询记为单次输入;

12、所述记录状态为所述单个政务任务建立。

13、进一步地,所述输出采集模块在所述记录状态下,将所述单个政务任务的回复次数进行记录,对于单次回复,其与所述单次输入对应。

14、进一步地,所述计时模块在所述记录状态下,将所述单个政务任务的任意一组相邻的所述单次输入对应的时间间隔记为所述输入间隔,将单个政务任务的任意一组相邻的所述单次回复对应的时间间隔记为所述应答间隔,所述计时模块将单个输入间隔与对应应答间隔的差值记为所述应答时长数据;

15、所述计时模块还设有最大间隔时长,对于所述单个政务任务,若在所述输出采集模块记录所述单次回复时,所述输入采集模块在所述最大间隔时长内未采集到所述单次输入,所述计时模块停止对该单个政务任务进行记录。

16、进一步地,所述赋值模块在计时完成条件下将所述单个政务任务进行赋值,其中,赋值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第二预设时长,对于单个政务任务,所述赋值模块将该政务任务的所述应答时长数据与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第二预设时长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该政务任务进行时间赋值;

17、所述赋值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次数以及第二预设次数,赋值模块在所述计时完成条件下,将所述单个政务任务的所述输入次数数据以及所述应答次数数据与第一预设次数以及第二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该政务任务进行次数赋值;

18、所述计时完成条件为所述计时模块停止对所述单个政务任务进行记录。

19、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赋值完成条件下,将所述单个政务任务的所述时间赋值以及所述次数赋值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该政务任务进行评价赋值,并将评价赋值进行输出;

20、所述赋值完成条件为所述赋值模块完成对所述单个政务任务的所述时间赋值以及所述次数赋值。

21、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包括:

22、步骤s1,在政务系统中建立政务任务;

23、步骤s2,利用采集器以预设采集方式采集所述政务任务的输入次数数据以及回复次数数据;

24、步骤s3,利用计时器以预设计时方式对所述政务任务进行计时,并记录政务任务的应答时长数据;

25、步骤s4,利用服务器以预设分析方式对所述输入次数数据、所述回复次数数据以及所述应答时长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输出;

26、其中,所述预设采集方式为记录所述政务的输入次数以及输出次数;

27、所述预设计时方式为在建立政务任务时进行计时,并根据所述政务任务的输入与输出进行时间差计算;所述预设分析方式为根据所述输入次数数据、所述回复次数数据以及所述应答时长数据分别进行赋值,并根据赋值进行二次赋值以作为分析结果;

28、其中,所述时间差计算为所述政务任务的单次输入与对应输出的时间点的差值。

29、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对于单个政务任务,在其建立时,所述采集器记录所述输入次数,并将该输入次数作为该政务任务的第一次输入。

3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计时器中设有熔断策略,对于所述单个政务任务,若其达到熔断策略,计时器向所述政务系统进行反馈,并将该政务任务记为已完成政务任务;

31、其中,所述熔断策略为对于所述单个政务任务,进行所述单次输出时,持续预设熔断时长未出现对应的所述单次输入;

32、其中,所述熔断时长为所述计时器中的预设时长,其与所述政务系统有关。

3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服务器中存有同类组合策略以及最小分析阈值,在服务器输出所述分析结果的数量达到最小分析阈值时,服务器将符合同类组合策略的各分析结果进行平均,并将分析结果进行输出;

34、其中,所述同类组合策略为对各政务任务中关键词相同的政务任务进行分组。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设置输入采集模块、输出采集模块、计时模块、赋值模块以及评价模块的方式,对政务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在有效提升了对政务系统运行状态评价客观性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政务系统评价的时效性。

36、进一步地,通过对政务任务的输入以及输出次数进行采集的方式,对政务任务进行分类,在有效提升了对政务任务的社会关注度进行判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政务系统评价的时效性。

37、进一步地,通过对政务任务的时间进行记录的方式,对政务任务的回复效率进行分类,在有效提升了对政务任务答复效率分类准确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政务系统评价的时效性。

38、进一步地,通过对政务任务的输入次数、输出次数以及应答时长进行评价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了政务系统评价全面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政务系统评价的时效性。

39、进一步地,通过对政务任务进行分组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了政务任务针对性的同时,将政务系统运行中的欠缺方向进行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政务系统评价的时效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