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59998发布日期:2023-07-23 06:1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计算的,特指一种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对于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系统尚不完善,特别是关于可循环材料考虑回收再利用时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如建筑领域《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019仅提供了一种近似方法考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缺乏理论模型和推导过程,不利于可再生材料的循环利用。

2、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6.25建材生产时,当使用低价值废料作为原料时,可忽略其上游过程的碳排放。当使用其他再生原料时,应按其所替代的初生原料的碳排放的50%计算;建筑建造和拆除阶段产生的可再生建筑废料,可按其可替代的初生原料的碳排放50%计算,并应从建筑碳排放中扣除。”将该描述转换为公式如下所示:

3、

4、式1中,ev表示原生材料碳排放因子,ed表示废弃处理碳排放因子,r表示本次材料生产过程中再生成份的占比,c表示材料再生过程的投入产出比,p表示本次材料使用周期结束后用于循环再生的材料质量占本次材料总量的比例,r表示本次材料使用周期结束后循环再生获得的成分质量与本次材料总量的比例,即r=pc。

5、上述式1中缺少再生阶段碳排放的投入,核算边界不完整,且该式中系数1/2未明确其物理意义,对于使用和推广产生了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解决现有的碳排放量计算标准中存在的缺少再生阶段碳排放的投入、核算边界不完整,对于使用和推广产生了一定限制以及难以为产业政策及研究提供指导等的问题。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获取生产可循环材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作为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

5、在对可循环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获取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

6、依据所获取的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以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计算单个循环周期内的碳排放耗散量,所述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公式为:

7、e耗散m=(1-r)mev+rmer+(1-p)med

8、式中,e耗散m表示单个循环周期内的碳排放耗散量,

9、m表示表示本次循环投入使用的材料总质量,

10、ev表示原生材料的碳排放因子,

11、ed表示废弃处理碳排放因子,

12、er表示再生单位质量可循环材料需要消耗的碳排放,

13、r表示本次材料使用周期结束后循环再生获得的成分质量与本次材料总量的比例,即r=pc,

14、p表示本次材料使用周期结束后用于循环再生的材料质量占本次材料总量的比例,

15、c表示材料再生过程的投入产出比,

16、r表示本次材料生产过程中再生成分的占比。

17、本发明的碳排放耗散量计算方法为实际耗散法,其代表了具体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在本生命周期内消耗的且不能够被再次回收的碳排放,包括蕴含在不再回收部分材料初始生产排放和本次再生消耗的碳排放及拆除回收产生的碳排放,是单个循环周期内的排放水平,具有微观具体意义,能够为产品生产和使用及回收过程的降碳设计提供指导。

18、本发明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等于原生材料碳排放量减去不可再利用部分的碳排放量。

19、本发明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20、本发明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21、本发明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通过能源投入量测算得到。

22、本发明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通过能源投入量测算得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等于原生材料碳排放量减去不可再利用部分的碳排放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通过能源投入量测算得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通过能源投入量测算得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材料单个循环周期内碳排放耗散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生产可循环材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作为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在对可循环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获取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依据所获取的原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再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以及被回收的原生材料的碳排放量计算单个循环周期内的碳排放耗散量。本发明的计算方法代表了具体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在本生命周期内消耗的且不能够被再次回收的碳排放,是单个循环周期内的排放水平,具有微观具体意义,能够为产品生产和使用及回收过程的降碳设计提供指导。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元文,杨悦,孙广宇,刘小蔚,焦燏烽,李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