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2590发布日期:2023-08-14 16:1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在oled显示领域,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fmloc技术通过设置相互交叉的两条信号通道而在交叉位置形成触控功能单元,并通过检测触控功能单元的电容值变化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然而,在一些情形下,触控功能单元的图案并不完整,这导致这些不完整的触控功能单元的性能与完整的触控功能单元的性能差异较大,进而会导致良率损失或者触控失效。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减小不同的触控电容结构的性能差异。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

3、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具有阵列分布的多个触控定位区域和位于所述触控定位区域的触控电容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电容结构包括设置于整个所述触控定位区域的第一种触控电容结构和设置于所述触控定位区域的部分区域的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所述触控电容结构的电极为网格电极;

4、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亚电容结构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亚电容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亚电容结构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网格线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种触控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

5、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二亚电容结构的各个区域的网格线分布密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种触控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

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二亚电容结构的各个区域的网格线分布密度为所述第一种触控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的2~6倍,所述网格线分布密度为单位面积内的网格线总长度。

7、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同层设置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分界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具有靠近所述分界区域的第一边缘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具有靠近所述分界区域的第二边缘部分;

8、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断头线的设置间隔小于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断头线设置间隔。

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具有断头线对;所述断头线对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分的第一断头线和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部分的第二断头线,所述第一断头线和所述第二断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端部相邻;

10、其中,所述断头线对在所述非显示区的设置间隔,小于在所述显示区的设置间隔。

1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断头线对在所述非显示区的平均设置间隔,为所述断头线对在所述显示区的平均设置间隔的0.4~0.6倍。

1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同层设置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分界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具有靠近所述分界区域的第一边缘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具有靠近所述分界区域的第二边缘部分;

13、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断头线的设置密度大于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断头线设置密度;

14、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断头线的设置密度是指,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断头线数量与所述分界区域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比值;

15、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在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断头线的设置密度是指,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在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断头线数量与所述分界区域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比值;

16、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断头线的设置密度是指,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断头线数量与所述分界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比值;

17、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断头线的设置密度是指,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断头线数量与所述分界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比值。

18、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同层设置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分界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具有靠近所述分界区域的第一边缘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具有靠近所述分界区域的第二边缘部分;

19、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封闭线,所述封闭线与至少部分断头线的端部连接。

2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均设置有封闭线;所述第一边缘部分的封闭线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的封闭线平行且相邻设置。

2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同层设置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22、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主干部和与所述主干部连接的至少一个侧枝部,所述侧枝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干部的宽度;所述第一电极的侧枝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极的侧枝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和/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主干部和与所述主干部连接的至少一个侧枝部,所述侧枝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干部的宽度;所述第二电极的侧枝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的侧枝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23、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侧枝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侧枝部;

24、所述第一电极的侧枝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侧枝部交替且相邻设置。

25、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亚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种触控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

2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中,所述侧枝部包括一个侧枝主线和连接于所述侧枝主线上的多个断头线。

27、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触控功能层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信号通道和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信号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28、任意一个所述触控定位区域内通过有一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通道和一个所述第二触控信号通道;所述触控电容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通道的第一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通道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由网格线组成的网格电极,且同层设置。

2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控信号通道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道主体和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被所述通道主体环绕且与所述通道主体隔断设置。

3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亚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一种触控电容结构的网格线分布密度一致。

3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中的至少一者;

32、其中,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环绕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被所述显示区部分环绕或者全完环绕。

33、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显示区具有弧形顶角,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第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一电容结构跨越所述显示区的弧形顶角的边缘。

3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种触控电容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电容结构;所述第二电容结构的第二亚电容结构为由网格线组成的网格电极。

3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