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

文档序号:35127305发布日期:2023-08-14 20:5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具体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1、当今世界能源需求一直增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大约占到原油总储量的50%,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其中在全球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溶洞型油藏大约粘到30%,这类储层中一般既有裂缝又有孔洞,因此,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石油行业的焦点之一,对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任重而道远。

2、较常见的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为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和裂缝),洞穴(包括大洞、巨洞)储集空间巨大,加之裂缝对沟通洞穴和改善渗流性能的作用,形成了储集空间巨大、储渗能力极好的有利储层类型,因此,溶洞体积的确定对于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量、指导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钻井过程中钻遇溶洞时会有放空漏失现象,往往造成钻井液漏失和储层污染,因此溶洞体积的确定对预防钻井漏失、节省钻井成本也具有指导作用。

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藏,以岩溶缝洞为主控因素,是经过多期构造运动与古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导致储集空间形态多样且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很大,从而很难获取缝洞型油藏的井控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基于大数据对缝洞型油藏的多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

5、步骤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构建出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根据研究区块的所需参数求解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

6、步骤三:根据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求解出的数据结果来确定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构建动态储量计算模型包括,筛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注水替油周期;根据获得的替油周期和注水替油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获得弹性驱阶段的储层数据和注水替油阶段的储层数据;根据得到的弹性驱阶段的储层数据和注水替油阶段的储层数据,得到弹性产率和物质平衡方程;根据得到的弹性产率和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综合压缩系数;根据pvt参数和得到的综合压缩系数,计算得到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筛选注水替油井的筛选标准为:依据注水替油机理和选井原则进行筛选。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驱阶段的储层数据包括注水前储层流体的油相分布、弹性驱阶段的生产指示曲线资料和动液面资料。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方法为:基于注水前弹性驱阶段和注水替油阶段的弹性能量供给源差异,根据储层流体的油相分布或油水相分布,构建物质平衡方程;所述物质平衡方程包括弹性驱阶段的物质平衡方程和注水替油阶段的物质平衡方程。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替油阶段的储层数据包括注水替油后储层流体的油水相分布和注水替油阶段的生产指示曲线资料和动液面资料。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构建静态储量计算模型包括,设定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具有裂缝1、裂缝2、溶洞1和溶洞2,且裂缝1与裂缝2相交;在该设定条件下,将井筒开设于裂缝1和裂缝2的相交处,并使溶洞1与井筒的底端通过裂缝1连通,溶洞2与井筒的底端通过裂缝2连通,以此建立试井模型;对试井模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求解,获得拉普拉斯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函数,然后在matlab中编程并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技术得出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函数,同时在matlab中编程得出理论井底压力数据并绘制理论曲线图;在理论曲线图上利用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函数与实测的井底压力数据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数据,所述的相关数据包括流体在裂缝1与溶洞1中的通过性能力参数、流体在裂缝2与溶洞2中的通过性能力参数、井筒储集系数、溶洞1向裂缝1供液时的窜流系数、溶洞2向裂缝2供液时的窜流系数、缝洞储容比、裂缝1长度、裂缝1横截面积、裂缝2长度、裂缝2横截面积、溶洞1容积和参数溶洞2容积参数;采用试井模型对步骤3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两个溶洞的容积和两条裂缝的尺度,再采用容积法得出单井控制储量。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型对应的缝洞容积法的表达式:n=(v1+v2+af1lf1+af2lf2)/bg,其中,v1、v2为溶洞1、溶洞2的体积,af1、af2为裂缝f1、f2的横截面积,lf1、lf2为裂缝f1、f2在储层中实际长度。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溶洞1、溶洞2的体积公式为:其中,v1d、v2d表示无因次溶洞1、2的体积,rw表示井筒的半径。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裂缝f1、f2的横截面积的公式为:其中,af1d、af2d表示无因次裂缝1、2的横截面接,rw表示井筒的半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能够同时对缝洞型油藏的井控储量进行计算,从而使得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更高,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出单井的控制储量,对保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比较实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动态储量计算模型包括,筛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注水替油周期;根据获得的替油周期和注水替油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获得弹性驱阶段的储层数据和注水替油阶段的储层数据;根据得到的弹性驱阶段的储层数据和注水替油阶段的储层数据,得到弹性产率和物质平衡方程;根据得到的弹性产率和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综合压缩系数;根据pvt参数和得到的综合压缩系数,计算得到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注水替油井的筛选标准为:依据注水替油机理和选井原则进行筛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驱阶段的储层数据包括注水前储层流体的油相分布、弹性驱阶段的生产指示曲线资料和动液面资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方法为:基于注水前弹性驱阶段和注水替油阶段的弹性能量供给源差异,根据储层流体的油相分布或油水相分布,构建物质平衡方程;所述物质平衡方程包括弹性驱阶段的物质平衡方程和注水替油阶段的物质平衡方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替油阶段的储层数据包括注水替油后储层流体的油水相分布和注水替油阶段的生产指示曲线资料和动液面资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静态储量计算模型包括,设定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具有裂缝1、裂缝2、溶洞1和溶洞2,且裂缝1与裂缝2相交;在该设定条件下,将井筒开设于裂缝1和裂缝2的相交处,并使溶洞1与井筒的底端通过裂缝1连通,溶洞2与井筒的底端通过裂缝2连通,以此建立试井模型;对试井模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求解,获得拉普拉斯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函数,然后在matlab中编程并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技术得出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函数,同时在matlab中编程得出理论井底压力数据并绘制理论曲线图;在理论曲线图上利用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函数与实测的井底压力数据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数据,所述的相关数据包括流体在裂缝1与溶洞1中的通过性能力参数、流体在裂缝2与溶洞2中的通过性能力参数、井筒储集系数、溶洞1向裂缝1供液时的窜流系数、溶洞2向裂缝2供液时的窜流系数、缝洞储容比、裂缝1长度、裂缝1横截面积、裂缝2长度、裂缝2横截面积、溶洞1容积和参数1溶洞2容积参数;采用试井模型对步骤3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两个溶洞的容积和两条裂缝的尺度,再采用容积法得出单井控制储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对应的缝洞容积法的表达式:n=(v1+v2+af1lf1+af2lf2)/bg,其中,v1、v2为溶洞1、溶洞2的体积,af1、af2为裂缝f1、f2的横截面积,lf1、lf2为裂缝f1、f2在储层中实际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1、溶洞2的体积公式为:其中,v1d、v2d表示无因次溶洞1、2的体积,rw表示井筒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f1、f2的横截面积的公式为:其中,af1d、af2d表示无因次裂缝1、2的横截面接,rw表示井筒的半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大数据对缝洞型油藏的多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步骤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构建出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根据研究区块的所需参数求解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步骤三:根据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求解出的数据结果来确定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在大数据基础上,利用动态储量计算模型与静态储量计算模型能够同时对缝洞型油藏的井控储量进行计算,从而使得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更高,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出单井的控制储量,对保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井瑞森,陈小凡,田亚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石油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