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89019发布日期:2023-06-28 16:1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具体的涉及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构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综合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2、因此,利用综合管廊可以有效的综合治理目前城市供电线路、燃气供给管线、供排水输送管线等混乱布设,其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还能提高日常的运维监测,使得城市地下多种管线一体化监测。

3、目前现有的监测技术基本上是通过采集管线上的各种监测节点的数据,依据监测节点的数据来分析管线是否存在异常状态,然后再通过监控中心来显示具体的管线,而上述的技术主要还是在一个管线中应用,对于多种管线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运维监测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在bim软件中构建城市地下管廊用各种装配件标准模型以及各种监测传感器模型,设置每一装配件标准模型的编辑属性,并将装配件标准模型关联到编辑组件,将各种所述装配件标准模型以及各种监测传感器模型存储在标准库中;

4、(2)加载城市地下管廊设计图纸,在bim软件中分别构建城市地下管廊建筑主体结构标准模型、综合站主体标准模型以及管廊管片标准模型;

5、(3)基于城市地下管廊设计图纸在bim软件中构建管廊布设的平面线、纵面线以及横面线,基于管廊布设的平面线、纵面线以及横面线构建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依据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标定综合站以及管廊建筑主体结构位置;

6、(4)依据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和综合站以及管廊建筑主体结构位置将城市地下管廊建筑主体结构标准模型、综合站主体标准模型以及管廊管片标准模型进行组合,得到城市地下管廊主体模型;

7、(5)对城市地下管廊主体模型进行结构分区,设定每一结构分区的功能属性,按照功能属性依次调用标准库中各种装配件标准模型布设到结构分区,以在每一结构分区形成对应的管线模型,得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模型;

8、(6)在bim软件按照所述功能属性来配置加载路径,设置每一分区中传感器布设配置文件,并按照设定加载路径依次加载传感器布设配置文件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模型中,调用标准库中各种监测传感器模型以布设在对应的管线模型中,得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模型;

9、(7)记录每一管线模型上监测传感器模型的位置,依据所述位置来设定每一监测传感器模型所在的管线模型的关联管段,形成配置表;

10、(8)依据所述配置表来配置数据采集系统,将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应用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仿真模型。

11、进一步地,所述编辑属性为配件标准模型的读、写属性;

12、所述编辑组件用于调用装配件标准模型的读、写属性来对装配件标准模型的规格参数进行修改,以使得装配件标准模型完成任意规格修订变换。

13、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通过在bim软件中加载城市地下管廊综合设计图纸来对城市地下管廊主体模型进行结构分区;

14、其中,所述功能属性是用于区分不同的结构分区,在不同的结构分区内用于不同的管线模型的构建。

15、进一步地,所述管线模型由若干个管节模型组合而成,在多个相互连接的管节模型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监测节点。

16、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布设配置文件是用于指导在对应的结构分区中将不同功能的监测传感器模型布设到对应的管线模型的监测节点上;

17、所述位置为对应的监测传感器模型布设到管线模型上监测节点的坐标数据。

18、进一步地,所述关联管段是指监测节点对应的多个相互连接的管节模型,设置每一监测节点的编码,并配置每一监测节点对应的多个相互连接的管节模型的显示属性,并将所述显示属性与所述编码进行关联,形成配置表。

19、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属性是指以对应的监测节点上的监测传感器模型获取的不同模拟信号来设定的管节模型被配置到监控显示器的显示状态。

20、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三维监测模型建立系统,包括:

21、装配件标准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不同装配件设计图纸来在bim软件中构建不同装配件的装配件标准模型,设置每一装配件标准模型的编辑属性;以及所述装配件标准模型构建模块还用于基于不同监测传感器设计图纸来构建不同监测传感器的监测传感器模型;

22、编辑组件,用于关联所述装配件标准模型,通过调用装配件标准模型的编辑属性来对装配件标准模型的规格参数进行修改,以使得装配件标准模型完成任意规格修订变换;

23、主体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加载城市地下管廊设计图纸至bim软件中,在bim软件中分别构建城市地下管廊建筑主体结构标准模型、综合站主体标准模型以及管廊管片标准模型;

24、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城市地下管廊设计图纸在bim软件中构建管廊布设的平面线、纵面线以及横面线,基于管廊布设的平面线、纵面线以及横面线构建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依据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标定综合站以及管廊建筑主体结构位置;

25、地下管廊主体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依据管廊建筑主体空间坐标和综合站以及管廊建筑主体结构位置将城市地下管廊建筑主体结构标准模型、综合站主体标准模型以及管廊管片标准模型进行组合,得到城市地下管廊主体模型;

26、城市地下管廊综合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对城市地下管廊主体模型进行结构分区,设定每一结构分区的功能属性,按照功能属性依次调用标准库中各种装配件标准模型布设到结构分区,以在每一结构分区形成对应的管线模型,得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模型;

27、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在bim软件按照所述功能属性来配置加载路径,设置每一分区中传感器布设配置文件,并按照设定加载路径依次加载传感器布设配置文件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模型中,调用标准库中各种监测传感器模型以布设在对应的管线模型中,得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模型;

28、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仿真模型构建模块,用于记录每一管线模型上监测传感器模型的位置,依据所述位置来设定每一监测传感器模型所在的管线模型的关联管段,形成配置表;依据所述配置表来配置数据采集系统,将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应用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到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仿真模型。

29、进一步地,所述编辑属性为配件标准模型的读、写属性;

30、在管线模型构建时,通过加载对应的装配件标准模型,并通过编辑组件加载装配件标准模型所对应的读、写属性,来更改装配件标准模型的规格参数,以完成对管线模型的拼接构建。

31、本技术通过构建城市地下管廊综合模型,以通过主体结构分区来实现不同管线的布设,通过构建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仿真模型,将建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仿真模型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对应的配置,将日常采集的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数据对应的关联至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监测仿真模型进行显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