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5704153发布日期:2023-10-12 04:0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城市规划。


背景技术:

1、出于管理层面的需求,传统的城市公园往往会在其外围修建围墙,并且在入口设置售票处;市民首先需要购票,然后从指定的入口进入公园。“围墙+购票”的形式使得城市公园本身舒适的自然气息和惬意感囿于园中,隔阂感成为了其带给市民的第一印象,这与城市公园建设的初衷相违背。近年来,在公园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园的开放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拆围透绿工作开始在全国多地推行,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进行了众多实践,成为还绿于民的重要举措,市民对旧有的城市公园封闭隔阂的观感印象也在逐渐改变。

2、要通过拆围透绿工作真正实现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的转变,并非意味着简单推倒所有公园的每一面围墙;盲目地推行拆围透绿工作,必然会对部分城市公园本身特有的文化性与场所氛围感产生破坏,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城市公园边界开放的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和革新性,其周边空间环境与人口分布特征所涵盖的多种因素,均影响着城市公园边界由封闭转向开放的可操作性和实施难度;针对现存边界封闭式的城市公园,实施边界开放的需求和急迫性需要作出进一步甄别。目前,尚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可以为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避免或减少城市公园在边界开放过程中因主观、片面地选择开放的边界区段而出现效益低、管理难等适得其反的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2、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

3、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系统。

4、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5、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7、一种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8、将城市公园边界划分为多段单位边界,并分别向外和向内偏移,建立外部缓冲区和内部缓冲区;

9、将外部缓冲区范围内的城市空间环境与人口分布特征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收集外部因素相关数据,对外部因素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计算外部因素与单位边界的位置关系,构建城市公园外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

10、将内部缓冲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园功能布局与空间环境特征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收集内部因素相关数据,计算内部因素与单位边界的位置关系,构建城市公园内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

11、将城市公园外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与城市公园内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进行叠加,构成城市公园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城市公园适宜开放的具体边界区段。

12、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因素包括周边城市用地信息、poi分布、道路交叉口分布、交通站点分布、人口密度分布;

13、所述对外部因素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计算外部因素与单位边界的位置关系,构建城市公园外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14、计算城市公园周边各城市地块的中点,并计算各地块容积率,根据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数值分别为各地块赋分,将分值记录在相应地块中点上;

15、提取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教育培训、宾馆、汽车服务、日常服务这七类poi,根据其类型为其赋分,将分值记录在相应poi点上;

16、对路网数据进行简化处理,并对简化后的单线路网进行计算得到道路交叉口点,根据形成交叉口的最高道路等级为该交叉口赋分,将分值记录在相应道路交叉口点上;

17、分别对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点赋分,将分值记录在相应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的数据点上;

18、通过人口网格数据计算各网格的中点,并根据各网格的人口数量为各网格赋分,将分值记录在相应网格中点上;

19、通过重力模型,分别计算含赋分值的各地块中点、poi点、道路交叉口点、交通站点数据点、人口网格中点与各单位边界中点间的吸引力,对各项吸引力计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按照相应的外部因素评价指标权重值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每个单位边界中点的外部开放潜力分值,将分值记录在相应单位边界中点与单位边界上。

20、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因素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计算,包括:

21、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外部因素中各项指标的层级,两两比较指标的重要性,并计算相应的值,在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得到各项指标的平均权重值。

22、进一步的,所述通过重力模型,分别计算含赋分值的各地块中点、poi点、道路交叉口点、交通站点数据点、人口网格中点与各单位边界中点间的吸引力,如下式:

23、

24、其中,gi为某一项外部因素的指标项对第i段单位边界的中点的吸引力值;ri为第i段单位边界中点的基准值,此处将ri定义为1;rj为某一项外部因素的指标项中第j个数据点的吸引力值,其值为按上述标准所赋的分值;dij为第i段单位边界中点到某一项外部因素的指标项中第j个数据点的距离,n为某一项外部因素的指标项中数据点的数量。

25、进一步的,所述对各项吸引力计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如下式:

26、

27、其中,g’i为经标准化处理后某一项外部因素的指标项对第i段单位边界的中点的吸引力值;gi为某一项外部因素的指标项对第i段单位边界的中点的吸引力值;min{gn}为该项外部因素指标项对各段单位边界的吸引力值中的最小值;max{gn}为该项外部因素指标项对各段单位边界的吸引力值中的最大值。

28、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因素包括不可开放区域分布、水体分布、乔灌丛分布、地形高差;

29、所述计算内部因素与单位边界的位置关系,构建城市公园内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30、记录城市公园边界内部缓冲区范围内是否有城市公园所设置的不可开放区域、不宜接近的水体、不宜接近的乔灌丛、因地形高差而设置的挡土墙;

31、将不可开放区域、不宜接近的水体、不宜接近的乔灌丛、因地形高差而设置的挡土墙的边界向城市公园边界方向上作投影,计算各单位边界中点与投影的位置关系,对位于投影外的单位边界中点和位于投影内的单位边界中点作区别记录;

32、将单位边界中点上的记录信息对应到相应的单位边界上,即单位边界中点位于投影外的单位边界视为适宜开放,单位边界中点位于投影内的单位边界视为不适宜开放。

33、进一步的,所述将城市公园外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与城市公园内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进行叠加,构成城市公园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城市公园适宜开放的具体边界区段,具体包括:

34、对所有单位边界的外部边界开放潜力的分值进行统计,将分值大于或等于分值中位数且不带有标记的单位边界集合,选定为适宜开放的城市公园边界区段;

35、将外部边界开放潜力大于或等于分值中位数但带有标记的单位边界集合,或外部边界开放潜力小于分值中位数但不带有标记的单位边界集合,选定为开放适宜性待定的城市公园边界区段,所述城市公园边界区段的开放与否由公园管理者根据公园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36、将外部边界开放潜力小于分值中位数并且带有标记的单位边界集合,选定为不适宜开放的城市公园边界区段。

37、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38、一种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39、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将城市公园边界划分为多段单位边界,并分别向外和向内偏移,建立外部缓冲区和内部缓冲区;

40、第一评价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将外部缓冲区范围内的城市空间环境与人口分布特征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收集外部因素相关数据,对外部因素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计算外部因素相关数据与单位边界的位置关系,构建城市公园外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

41、第二评价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将内部缓冲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园功能布局与空间环境特征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收集内部因素相关数据,计算内部因素相关数据与单位边界的位置关系,构建城市公园内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

42、区段选择模块,用于将城市公园外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与城市公园内部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进行叠加,构成城市公园边界开放潜力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城市公园适宜开放的具体边界区段。

43、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4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

45、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46、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城市公园边界开放区段选择方法。

4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48、本发明通过对城市公园边界外部与内部的空间环境要素、人口分布特征与公园功能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公园边界的潜在服务能效即开放潜力,以更科学有效地判断、选择城市公园边界开放的具体区段,为城市公园边界品质空间设计与营造提供数据支撑,避免或减少城市公园在边界开放过程中因主观、片面地选择开放的边界区段而出现效益低、管理难等适得其反的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