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17758发布日期:2023-09-10 04: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协同政务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务部门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部门业务协作,最终通过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来达到政务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新型政务工作模式。

2、现有的政务信息协同处理方案在实施时,由于部门间的信任机制不协同、组织工作不协同等原因,导致机构协同关系不够紧密,存在没有从不同的维度对不同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实施状态监测和数据分析,并根据整体的数据分析结果来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进行优化管理,导致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整体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方案中没有从不同的维度对不同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实施状态监测和数据分析,并根据整体的数据分析结果来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实施进行优化管理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系统,包括局部协同实施监测分析模块,用于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政务部门之间实施的单次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以及数据分析,得到局部协同处理分析数据;局部协同处理分析数据由所有主动部门与被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系数以及对应的第一协同配合信号或者第二协同配合信号构成;

4、整体协同实施监测分析模块,用于在基础监测周期内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政务部门之间实施的所有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全过程分析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数据分析,得到整体协同处理分析数据;包括:

5、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政务部门的被动协同处理的整体协同状态进行数据分析时,依次获取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所有整体协同处理分析数据并遍历,统计遍历获取的政务部门对应的异常协同总次数yz以及正常协同总次数zz;

6、依次提取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部门权重以及对应的异常协同总次数和正常协同总次数的数值,并通过计算获取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配合影响系数py;

7、根据配合影响系数对不同政务部门配合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整体协同状态进行分析时,得到一类部门类别、二类部门类别或者三类部门类别的政务部门协同类别;

8、配合影响系数以及对应的一类部门类别、二类部门类别或者三类部门类别构成政务部门对应的配合影响分析数据;所有政务部门对应的配合影响分析数据构成整体协同处理分析数据并上传至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

9、优选地,局部协同实施监测分析模块的工作步骤包括:

10、在基础监测周期内,对每日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政务部门之间实施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实施处理过程进行监测时;获取政务协同处理对应的主动部门、被动部门和协同处理时长;以及,获取主动部门与被动部门之间的政务协同处理结果以及对应的政务协同结果权重;

11、对主动部门与被动部门之间的单次政务协同处理状态进行数据分析时,将协同处理时长标记为cs;以及将政务协同处理结果对应的政务协同结果权重标记为jq;

12、获取被动部门对应的部门权重bq;提取标记的各项数据的数值,并通过公式计算获取主动部门与被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系数xp;式中,cs0为对应的标准协同处理时长。

13、优选地,将主动申请政务协同处理的政务部门标记为主动部门,以及将被动申请政务协同处理的政务部门标记为被动部门;

14、对主动部门和被动部门之间的政务协同处理过程进行监测统计,将主动部门申请政务协同处理的时间点设定为第一时间点,以及将被动申请补发反馈政务协同处理的时间点设定为第二时间点,根据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获取协同处理时长。

15、优选地,政务协同处理结果包含成功结果、部分成功结果和失败结果;不同的政务协同处理结果预先设置一个对应的政务协同结果权重。

16、优选地,根据协同配合系数对主动部门和被动部门之间的单次政务协同处理状态进行分析时;若协同配合系数小于协同配合阈值,则生成第一协同配合信号并将被动部门对应的异常协同总次数加一;

17、若协同配合系数不小于协同配合阈值,则生成第二协同配合信号并分别将被动部门对应的正常协同总次数加一;

18、所有主动部门与被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系数以及对应的第一协同配合信号或者第二协同配合信号构成局部协同处理分析数据并上传至政务协同处理平台。

19、优选地,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配合影响系数py的计算公式为

20、

21、优选地,将小于配合影响范围最小值的配合影响系数对应的政务部门的协同类别标记为一类部门类别;

22、将不小于配合影响范围最小值且不大于配合影响范围最大值的配合影响系数对应的政务部门的协同类别标记为二类部门类别;

23、将大于配合影响范围最大值的配合影响系数对应的政务部门的协同类别标记为三类部门类别。

24、优选地,还包括政务协同优化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整体协同处理分析数据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协同类别的政务部门协同配合进行针对性的动态调整,并对调整后的政务部门实施差异化追溯核验和和管理。

25、优选地,对整体协同处理分析数据进行遍历获取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协同类别,并对遍历获取的所有二类部门类别和三类部门类别对应的政务部门实施一类政务资料协同管理和二类政务资料协同管理;

26、以及,根据第一调整监测周期和第二调整监测周期分别对所有管理后的二类部门类别和三类部门类别对应的政务部门通过整体协同实施监测分析模块实施后续的整体协同处理分析数据的获取和核验,直至所有管理后的二类部门类别和三类部门类别对应的政务部门的协同类别均调整为一类部门类别。

27、优选地,根据二类部门类别和三类部门类别分别缩短基础监测周期的监测时长得到第一调整监测周期和第二调整监测周期;其中,第二调整监测周期的监测时长短于第一调整监测周期的监测时长;第一调整监测周期的监测时长短于基础监测周期的监测时长。

28、相比于现有方案,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

29、本发明通过将主动部门和被动部门之间的单次政务协同处理的各方面数据进行联立计算来对被动部门的单次协同配合状态进行评估,既可以高效的及时获取到不同政务部门的单次政务协同处理状态,又可以为后续不同政务部门的整体协同配合状态的整体分析以及优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了局部政务协同处理分析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30、本发明通过对政务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内不同政务部门之间实施的所有政务信息协同处理的全过程分析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数据分析,可以获取到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配合影响系数,通过对配合影响系数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到不同政务部门对应的协同类别,在实现了不同政务部门配合其它政务部门实施政务协同的整体协同状态分析的同时,还可以为后续不同协同类别政务部门的协同配合优化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1、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协同类型的政务部门实施针对性的政务协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后续所有政务部门之间政务协同的整体效果,同时对调整后的不同协同类型的政务部门调整实施差异化的监测追溯,确定对应政务部门的协同调整是否到位,可以进一步提高不同协同类型政务部门的政务协同调整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