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60228发布日期:2023-09-15 21:3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力系统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力,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缺电及电力系统的不稳定运行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备用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持续地发电供电而预留的未使用的发电容量,可以在检修、机组事故等情况下调用备用容量,以减少或避免因电力系统供电不稳定造成的损失。

2、对于未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电力系统,通常以直接出价的方式来运行备用,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存在出价与电厂发电成本不匹配的问题,出现无法运行备用的情况,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确定方法及装置,来实现备用经济价值的评估,减少出现电网出价与电厂发电成本不匹配的可能性,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确定方法,包括:

3、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居民的实际用电量和实际用电量产生价值;

4、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以及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

5、根据实际用电量及其产生的价值、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以及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确定电力价值曲线;其中,所述电力价值曲线为电力价值与累积用电量的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电力价值为单位用电量所产生的价值;

6、基于电力价值曲线,确定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

7、根据总失负荷价值,确定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以利用所述经济价值,确定与发电成本相匹配的备用电量的价格。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用电量及其产生的价值、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以及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确定电力价值曲线,包括:

9、根据实际用电量及其产生的价值,确定居民电力价值,其中,居民电力价值为居民单位用电量所对应的价值;

10、根据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和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确定每个用电部门的电力价值;

11、将所有用电部门的电力价值和居民电力价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获得电力价值排序结果;

12、根据电力价值排序结果以及各自对应的用电量,确定电力价值组序列{evi,gvi}(i=1,2,…,n),其中evi为电力价值排序结果中第i位的电力价值,gvi为电力价值排序结果中第i位的用电量,n=所有用电部门的数量n+1;

13、根据电力价值组序列{evi,gvi}(i=1,2,…,n)中的电力价值evi,以及对应用电量gvi的累积,确定电力价值曲线。

14、其中,确定的电力价值曲线如下:

15、

16、其中,v为电力价值;q为累积用电量。

1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基于电力价值曲线,确定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包括:

18、确定缺电量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所对应的图形面积;

19、将图形面积确定为总失负荷价值。

20、作为一种示例,确定缺电量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所对应的图形面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21、

22、其中,g0为供需平衡下的用电量;q为累积用电量;s(g∣q=g0)为缺电量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所对应的图形面积;evl为q=g0在电力价值曲线中对应的电力价值;l为evl在电力价值组序列中的序号;evh为q=g0-在电力价值曲线中对应的电力价值;h为evh在电力价值组序列中的序号。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为失负荷边际价值;失负荷边际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24、

25、其中,mrv(g)为缺电量g对应的失负荷边际价值;vl(g∣q=g0)为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

26、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为平均失负荷价值;平均失负荷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27、

28、其中,avl(g)为缺电量g对应的平均失负荷价值;vl(g∣q=g0)为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

2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确定装置,包括:

30、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居民的实际用电量和实际用电量产生价值;

31、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以及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

32、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实际用电量及其产生的价值、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以及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确定电力价值曲线;其中,所述电力价值曲线为电力价值与累积用电量的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电力价值为单位用电量所产生的价值;

33、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电力价值曲线,确定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

34、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总失负荷价值,确定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以利用所述经济价值,确定与发电成本相匹配的备用电量的价格。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36、根据实际用电量及其产生的价值,确定居民电力价值,其中,居民电力价值为居民单位用电量所对应的价值;

37、根据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和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确定每个用电部门的电力价值;

38、将所有用电部门的电力价值和居民电力价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获得电力价值排序结果;

39、根据电力价值排序结果以及各自对应的用电量,确定电力价值组序列{evi,gvi}(i=1,2,…,n),其中evi为电力价值排序结果中第i位的电力价值,gvi为电力价值排序结果中第i位的用电量,n=所有用电部门的数量n+1;

40、根据电力价值组序列{evi,gvi}(i=1,2,…,n)中的电力价值evi,以及对应用电量gvi的累积,确定电力价值曲线。

41、其中,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电力价值曲线如下:

42、

43、其中,v为电力价值;q为累积用电量。

4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45、确定缺电量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所对应的图形面积;

46、将图形面积确定为总失负荷价值。

47、作为一种示例,确定缺电量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所对应的图形面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48、

49、其中,g0为供需平衡下的用电量;q为累积用电量;s(g|q=g0)为缺电量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所对应的图形面积;evl为q=g0在电力价值曲线中对应的电力价值;l为evl在电力价值组序列中的序号;evh为q=g0-g在电力价值曲线中对应的电力价值;h为evh在电力价值组序列中的序号。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为失负荷边际价值;失负荷边际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51、

52、其中,mrv(g)为缺电量g对应的失负荷边际价值;vl(g|q=g0)为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

5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为平均失负荷价值;平均失负荷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54、

55、其中,avl(g)为缺电量g对应的平均失负荷价值;vl(g|q=g0)为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

56、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7、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8、根据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9、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居民的实际用电量和实际用电量产生的价值,并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以及每个用电部门的用电量各自产生的价值,并根据以上数据确定电力价值曲线,再基于电力价值曲线确定缺电量g对应的总失负荷价值,根据总失负荷价值,来确定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从而可以实现评估出单位备用电量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失负荷价值来对运行备用的经济价值进行衡量,以作为电力系统运行备用出价的依据,从而可以减少出现电网出价与电厂发电成本不匹配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通过运行备用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因为电力系统供电不稳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0、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